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转移性肝癌患者的58个病灶行RFA+PEI治疗,并随访9~36个月,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58个病灶治疗后1个月内行CT/MR增强检查或超声造影,89.7%(52/58)病灶完全消融,10.3%(6/58)病灶消融不全。1年存活率为88.0%。结论:超声引导下RFA+PEI联合治疗转移性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并评价射频消融(RFA)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肝癌患者85例,RAF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行超声造影(CEUS)及增强CT(CECT)检查,比较RAF治疗前后病灶组织与同期周围肝实质的TIC定量参数值。结果原发性肝癌造影参数RT、TTP、MTT值明显低于转移性肝癌(P均0.05),而DT/2值明显高于转移性肝癌(P0.05)。肝癌患者治疗前病灶造影参数RT、TTP和MTT值明显低于周围肝组织(P均0.05),而DT/2、PI、WIS和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FA治疗后病灶造影参数TTP、MTT和RT值呈降低趋势且明显低于周围肝组织(P均0.05),而WIS值呈增高趋势且明显高于周围肝组织(P均0.05)。TIC诊断肝癌的准确性优于超声造影,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8.4%,84.8%,91.7%,98.2%,93.3%。结论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能客观地显示肝癌微循环的血流灌注情况,在肝癌的诊断及评估射频消融效果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肝癌微创介入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41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了不同类型的微创介入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对其中46个病灶进行造影增强超声检查。结果介入治疗前造影增强超声显示46个病灶表现为动脉早期抱球状、弥漫或轻度增强;治疗后病灶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有18个病灶有残存活性、21个病灶完全灭活、7个病灶与治疗前无变化,与最终诊断比较,灵敏度为89%(25/28),特异度为100%(18/18),总符合率为93%(43/46),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明显高于常规彩超结果(P0.05)。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可以提高肿瘤内血流信号检测,有助于确定介入治疗范围,是评价微创治疗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肝癌射频消融前后采用超声造影技术(CEUS)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中山市中医院超声科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50例肝癌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以及常规超声检查病灶。将术中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这50例患者中共有116处病灶。对比常规超声检查和CEUS术前检查的准确性、术后效果以及随访复查结果。结果:CEUS对转移灶、原发灶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84%、96.67%均高于常规超声的90.70%、80.00%,P<0.05;射频消融术后,CEUS的诊断准确率同样高于常规超声诊断,P<0.05。结论:CEUS是一种可反映病变情况、病灶数、血流的高准确性检查方法,对射频消融前后的评估和治疗效果均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波聚能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学证实的40例肝癌患者的62个病灶,在超声引导下利用微波聚能消融技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所有病灶超声均显示为不均匀的回声增强。直径≤3cm的35个病灶中体积缩小24个,无明显改变11个;直径>3cm的27个病灶中体积缩小15个,9个无缩小,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结论:微波聚能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显著延长患者存活时间,且创伤小、并发症少,但应注意选择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瘤冷冻消融治疗后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表现。方法选择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患者39例,病灶数55个,对其中47个病灶行冷冻消融治疗,分别于治疗后即时、3周及3个月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结果冷冻消融治疗后CT平扫表现:即时消融区呈椭圆形密度减低区,边缘光滑,较未消融肿瘤区,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消融区呈低密度区与术后3个月平扫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表现:消融中心区各时间点未见强化,CT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消融即时边缘未见强化,边缘光滑;术后3周消融区边缘可见规则环状强化环(21/47)例,边缘光滑的弧状强化带(17/47)例,结节状强化影(9/47)例;强化特点呈快进慢出特征;术后3个月,消融区明显缩小,各时间点大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边缘未见强化(17/47)例,不规则结节状强化(11/47)例,新月形强化(8/47)例,不规则强化(11/47)例。强化特点呈快进快出强化表现。结论 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瘤冷冻消融的疗效可靠,术后3周以后开始随访对于消融术后残瘤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静脉注射造影剂声诺维对34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38个病灶进行增强超声造影,造影结果与增强CT扫描、手术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34例患者38个病灶造影显示清晰,36个病灶表现为动脉相轮辐状增强,2个为斑点状增强;31个门脉相及延迟相为等回声或高回声,7个为低回声。与增强CT、手术病理对比,有1例增强CT扫描和手术病理诊断为肝腺瘤,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97.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SL(P〉0.05)。结论超声造影用于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有典型的增强方式,操作方便,经济实惠,诊断准确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河北的赵先生,48岁,无慢性肝炎病史.体检时发现右肝一占位性病变,直径约6厘米,CT检查确诊为肝癌.因患者及家属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在当地医院行介入栓塞治疗.1个月后,又行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治疗后2个月复查,见右肝射频消融灶周围有明显复发,左肝又生一2.5厘米直径的病灶.  相似文献   

9.
笔者采用槐耳颗粒联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治疗转移性肝癌,并与单纯以化学药物灌注治疗者比较,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998年10月-2002年6月间,肿瘤科经动脉灌注共治疗转移性肝癌患者125例,随机分为槐耳颗粒联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组(治疗组)和化学药物动脉灌注组(对照组).治疗组62例,男性26例,女性36例;其中胃癌20例,肠癌24例,乳腺癌12例,胰腺癌6例.对照组63例,男性27例,女性35例:其中胃癌21例,肠癌22例,乳腺癌13例,胰腺癌7例.两组患者治疗前经细胞病理学检查证实,并均经CT行影像学证实.两组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对比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在肝脓肿的诊断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31例肝脓肿患者的肝脏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检查观察肝脏基本情况,病灶的部位、数量、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情况,CDFI分布特征及有无占位效应等;超声造影记录分析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超声表现。[结果]超声造影发现,动脉期大部分病灶显示区域较常规超声观察的范围增大;部分动脉期见一过性增强。[结论]常规超声较难将不典型的肝脓肿与血管瘤、恶性肿瘤等鉴别开来,而超声造影可显示组织及病灶的微循环,增加肝脏超声的观察项目。提示在肝脓肿诊断的应用中,两者结合可大大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结合门静脉灌注化疗对肝癌门静脉癌栓的预防作用。方法 78例未形成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微波消融结合门静脉灌注化疗治疗;治疗后定期对所有患者进行肝癌血清学指标癌胚抗原(AFP)检测,超声或CT检查肿瘤新生结节及门静脉癌栓形成情况,并随访患者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 78例患者0.5a,1 a,2 a,3 a复发率分别为5%,12%,21%,36%,生存率分别为97%,95%,76%,40%。3 a间患者均无一例门静脉癌栓发生。结论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联合门静脉灌注化疗治疗肝癌疗效明显并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对门静脉癌栓的形成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剂量清开灵注射液在肝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1992年起,对182例肝癌患者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其中45例患者在首次栓塞前灌注了大剂量清开灵注射液,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182例经CT、B超、肝动脉造影和AFP检查诊断为原发或转移性肝癌,术前进行常规肝功能、出凝血时间等检查。清开灵组中,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45岁,平均62.5岁;其中男性36例,女性9例,男女之比为4:1。原发性肝癌瘤体直径最大18cm,最小8cm,平均11.8cm。转移性肝癌直径为3~5cm,数目为2~6个;3例为结肠腺癌肝转移,1例为胃癌肝转移。41例原发性肝癌中,AFP最大值为200ug/ml,最小值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对原发性肝癌行化学消融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22例次原发性肝癌的病人进行CT引导下的化学消融治疗,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所有病例总灭活率达87%(54/62),手术顺利完成,无肝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化学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高效、微创的特点,周密的护理为手术成功率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IOUS)在肝癌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术中超声引导下对56例肝癌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或肝部分切除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并将术前常规超声、增强CT及术中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常规超声、术中超声、增强CT对比分析表明,在肝癌尤其微小肝癌和肝癌小子灶中,术中超声对病灶的显示率优于术前常规超声和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超声图像清晰、定位准确、在确定肝切除量和手术的完整性上有明显的优势,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诊断≤2 cm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常规超声检查可疑肝细胞肝癌(HCC)的124例患者139个病灶,病变大小0.7~2 cm,分析其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并经超声造影初诊,最终经手术切除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取得病理诊断。结果 139个病灶,常规超声表现为极低~低回声45个,中~高回声62个,混合回声32个。超声造影诊断恶性病变84个,良性病变55个。病理确诊再生结节37个,肝细胞肝癌55个,不典型增生23个,血管瘤10个,炎性坏死6个,脂肪变性2个,胆管囊腺癌1个,肝腺瘤1个,透明细胞癌2个,神经内分泌大细胞癌2个。超声造影诊断≤2 cm肝脏恶性病变特异性为82.14%,敏感性为85.54%。结论≤2 cm肝内局灶性病变二维常规超声表现有多种重叠及交叉,定性诊断正确率较低。超声造影能实时连续动态观察肝脏良、恶性小肿瘤的血流灌注特征,显著提高了超声诊断小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固(PMCT)治疗肝癌的外治新技术,并评价其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国产肿瘤微波治疗仪,经B超定位引导后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将微波针头经皮肝穿刺进入瘤体进行微波消融毁损。结果:所有患者60 d~90 d复查肝脏MRI评价肿瘤消融效果。14例患者中原发性肝癌10例共28个病灶,其中CR 19个病灶,PR 7个病灶,SD 1个病灶,PD 1个病灶,DCR为96.42%;转移性肝癌4例共11个病灶,其中CR 3个病灶,PR 5个病灶,SD 1个病灶,PD 2个病灶,DCR为81.81%。所有患者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和其他严重并发症及手术相关死亡率。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固疗法(PMCT)治疗肝癌,具有微创、安全性好、疗效确切、可重复性高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在中央型肺癌介入治疗前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到阳春市人民医院治疗的35例中央型肺癌患者,治疗前行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其中17例患者行供血动脉的螺旋CT三维重建,明确供血动脉解剖情况,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显示,左右支气管动脉共干6例,右侧支气管动脉和肋间动脉共干8例,左侧支气管动脉和肋间动脉共干3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提示病灶血管变粗、扭曲,管径大小不一,环绕病灶,新生血管变多、染色,病灶供血动脉走向、分支和螺旋CT检查结果基本相同,符合率为100%;术中造影剂平均用量为(38.2±4.7)mL,选择性置管平均时间为(7.1±1.2)min;余下18例术中造影剂用量都 50 mL,选择性置管时间都 10 min。结论: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中央型肺癌介入治疗前应用,有助于了解病灶的解剖特点,减小治疗难度,提升临床效果,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后的肿瘤残留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200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200例肝癌患者均进行了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与肿瘤发生残留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例患者(共计510个肿瘤)在治疗后,有190例患者的肿瘤被完全消融,消融肿瘤数量总计478个,肿瘤残留32个,残留率为6.27%.肿瘤残留情况与肿瘤的大小、肿瘤的位置、射频针数以及是否联合局部治疗有关。结论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具有良好的疗效,肿瘤残留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肿确过大、肿瘤靠近肝脏的大血管以及未与其他局部治疗相结合。研究发现,肿瘤残留还和单针射频有关,因此,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时,应尽量采取多针射频,从而减少肿瘤残留。  相似文献   

19.
林敏  钱琦  姜黄维  金平 《中医正骨》2012,24(8):26-29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联合灌注成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评定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推拿治疗16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男94例,女73例.年龄31~68岁,中位数44岁.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西门子Emotion 16排螺旋CT对所有患者进行CT血管造影和CT灌注成像检查,并对推拿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①推拿治疗2个疗程后,本组167患者治愈32例,显效97例,有效23例,无效15例.②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治疗前本组240支椎动脉形态学有异常改变,涉及167例患者.40支椎动脉血管纤细;30支走行异常,其中5支椎动脉起源异常,17支椎动脉从C5入横突孔,3支椎动脉入颅途径异常,5支椎动脉未与对侧椎动脉汇合,分别衍生为大脑后动脉;35支椎动脉因骨质增生压迫、移位,其中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压迫25支,横突孔骨质增生压迫10支;10支椎动脉因骨骼发育畸形受压,其中椎体融合畸形压迫2支,寰椎后弓畸形压迫5支,C2横突孔狭窄压迫3支;15支椎动脉因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纤维束带牵拉移位;110支椎动脉不规则狭窄.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评定为治愈和显效的129例患者中,椎动脉纤细者35例37支血管中17支血管管径增大;椎动脉走行异常者5例8支血管,管径无明显变化;骨性压迫者17例32支血管,22支血管管径增大;纤维束带牵拉者10例15支血管,7支血管管径增大;椎动脉不规则狭窄者62例90支血管,70支血管管径增大.③CT灌注成像检查结果.治疗前本组167例患者中除18例CT灌注成像参数正常外,其余14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流量减少或缺血性改变.推拿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前CT灌注成像检查显示有血流量减少或缺血性改变的149例患者中,疗效评定为治愈和显效的患者127例,CT灌注成像参数均有明显改善;疗效评定为有效的患者13例,CT灌注成像参数略有改观;疗效评定为无效的患者9例,CT灌注成像参数均无明显变化.结论:CT血管造影联合灌注成像可显示患者椎动脉的形态及血流改变,能够较全面地反映椎动脉本身及其供血区域的血供变化,可准确反映椎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动态CT增强扫描时肝实质灌注异常征象,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47例原发性肝癌的动态增强CT表现.全部病例先做平扫,再注射造影剂后20~25s行动脉期扫描,60~65s行门静脉期扫描及5min延迟扫描.结果:8例病人动脉期见一过性灌注异常,其中2例多个肝段灌注异常,6例片扫时无异常,2例片扫时呈境界不清的片状低密度影.所有灌注异常均表现为片状或楔状高密度影,静脉期及延时后均为等或稍高密度.3例病灶同时合并有门静脉癌栓.结论:肝实质灌注异常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它反映了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