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气管切开术(简称气切)后的护理是一项严格认真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本文就其术后护理的一般问题作一概述。气切后护理的病生基础上呼吸道具有一系列的防御和使空气温暖及湿润的功能。气切患者吸进气体直接由甲状软骨下第3~4气管环的气管套管处达下呼吸道,因而失去了上呼吸道的过滤、加温及湿化等必须的生理过程。因此,妥善的气切后护理对于代偿上呼吸道的防御、加温及温化功能,保证气切救治效果,预防和减少气切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器械和药品器械:除一般电吸引器外,还应准备不同直径的直头与弯头吸痰导管,消毒手套、镊子、敷料等;同号无菌内套管和外套管各1~2个,长消毒血管钳一把;蒸汽吸入器;输氧装置及按嘱备用呼吸器及其它用物。 相似文献
4.
邱晓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20):115-115
气管切开是切开颈段气管前壁,在声门以下的气管重建新的呼吸通道,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切开后的气道管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因此,切开术后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护理不当可产生许多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我院神经内科近2年来收治行气管切开术的脑血管病患者49例。在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术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气管套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的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是抢救生命的有效措施,因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 相似文献
6.
7.
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对疾病的恢复非常重要。如护理不当将给病人造成痛苦,不利于疾病恢复。1 临床资料共观察12例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70岁。其中甲状腺术后并发症3例,气管异物4例,头面部烧伤5例。2 一般护理2.1 体位及病情观察:术后设置合理体位,固定好气管导管,防止脱落,并注意观察四大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2.2 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并发症:每日用生理盐水或呋喃西林液做口腔护理一次,防止口唇干燥或口腔溃疡等并发症发生。2.3 病室环境温度和湿度:由于气管切开,空气未 相似文献
8.
9.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32例气管切开患者行体位、吸痰、气管套管和气囊护理、气管切口护理、防止并发症等。结果 32例患者均成功拔除气管插管,未发生脱管、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气管切开术后良好的术后护理可以有效地避免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气管切开是脑卒中抢救中最有效的保持气道通畅的方法之一,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关系到治疗效果和病人的生命安全,如护理不当,不仅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还会引起病人原发病的加重.通过对2007年7月~2010年7月神经内科9例病人气管切开术后实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月-2007年11月我科收治脑出血患者并行气管切开36例,术后通过精心护理,获得满意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6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9例;年龄46—83岁,平均69.7岁,气管切开后保留气管切开时间7—82d,平均28.9d,出现肺部感染4例,均得到有效控制,顺利拔管者29例,拔管后再次出现呼吸困难再行气管切开者2例,因脑于与脑室出血量较大而死亡者5例,其他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能解除呼吸道梗阻,增加有效气体交换量,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临床抢救生命的有效措施。术后,由于正常的呼吸道改变,失去了鼻腔的过滤、清洁、凋温及湿润作用.外界空气直接刺激气管内粘膜,破坏了气管内正常的生理状态.引起分泌物增多.易发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病人的预后。我科自2001年5月~2004年5月共护理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4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生芹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70-70
气管切开是治疗喉癌和呼吸道梗阻的重要措施,是呼吸道不通畅所建立的紧急而有效的人工气道治疗方法.由于术后空气直接进入气管,加上此类患者抵抗力低下,易增加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机会,而气管及肺部感染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全面有效的呼吸道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任炳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5):149-150
笔者现将气管切开术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气管切开术后患者20例,其中男19例,女1例;年龄23~78岁,中位年龄53岁;脑挫裂伤18例,脑出血1例,外伤致颈部巨大血肿压迫1例。经精心护理,20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黄彩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8):196-197
气管切开术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和临床急救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临床上抢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同时,气管切开侵人性操作引起病菌直接带人,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加,甚至会加重肺部感染。作为有创人工气管,在临床工作中,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护理问题,本文就本科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我院创伤外科在2000~2010年共收治122例行气管切开术患者,经过精心细致的临床观察治疗护理均康复出院。临床资料122例患者中,男:89例,女:33例,年龄19~78岁,平均35.5岁。致病原因为:外伤(脑外伤)89例,胸外伤33例,气管切开时间24h~14d不等,其中出现脱管25例,套管阻塞11例,套管气囊,滑脱10例,套管长度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33(11):998-998
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因体循环强迫肺灌注的原因,伴肺泡张力降低、肺弹性减弱、肺顺应性下降、小气道及肺内分泌物物增多,气管切开术后患由于气管插管刺激使呼吸道分泌增多,易造成重度感染,气管切开是抢救患的重要手段之一,以纠正缺氧和保证二氧化碳排出,预防感染,但术后若护理不合理,仍有可能再度发生呼吸困难、重度感染,以致患窒息,所以应加强呼吸道的管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