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工晶体结构对后囊膜混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结构设计的AcrySof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IOL)对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的影响。方法 156例(156只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体式IOL组:75例(75眼),植入一体式AcrySof折叠式IOL。三体式IOL组:81例(81眼),植入三体式AcrySof折叠式IOL。术后半年散大瞳孔观察Soemmering环和PCO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瞳孔区PCO,一体式IOL组6只眼(8.00%),混浊多为轻微皱褶。三体式IOL组17只眼(20.99%),一体式IOL组PCO明显少于三体式IOL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lt;0.05)。结论 一体式AcrySof折叠IOL独特设计的襻较使晶状体后囊膜皱褶大为减少,PCO明显下降,明显优于三体式AcrySof折叠式IOL。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亲水性和疏水性丙烯酸酯一片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后后囊膜混浊(posteriorcapsule opacification,PCO)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将48只眼随机分成2组,ISO组(23眼)植入亲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IOL;AcrySof组(25眼)植入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IOL。术后12个月扩瞳观察前囊膜混浊(an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ACO)和PCO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2个月PCO发生率AcrySof组显著低于ISO组(P<0.01);而ACO的发生率2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IOL可以更有效地减少PCO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袁军  李燕先  张娇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3008-3009
目的:探讨囊袋张力环植入在治疗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的安全性及预防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对21例21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脱位范围45°~120°),13眼(13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囊袋张力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眼(8例)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囊袋张力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21例21眼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均顺利植入了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术后人工晶状体正位20例(20眼),人工晶状体轻度倾斜1例(1眼),后囊膜平整无皱褶19例(19眼),后囊膜皱褶2例(2眼),眼压升高2例(2眼),观察3个月均无后囊膜混浊。结论:对于晶状体半脱位患者,囊袋张力环的应用可增加手术安全性,维持晶状体囊袋的完整性、人工晶状体的正常位置,抑制囊袋皱缩及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光学材料与晶状体前后囊混浊及撕囊收缩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囊袋混浊是人工晶体植入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研究者们一直在探寻理想的人工晶体以减少囊袋混浊的发生.目的:观察3种具有锐利光学边缘的人工晶状体光学材料对晶状体前后囊膜混浊和撕囊收缩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对照观察,于2005-05/2006-12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完成.对象:随机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35例(148眼),其中男73例(80眼),女62例(68眼);年龄52-81(71.44±6.83)岁.方法: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植入具有锐利光学边缘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随机分3组:疏水材料组43例(49眼)植入疏水丙烯酸材料直角边缘人工晶状体:亲水材料组42例(46眼)植入亲水丙烯酸材料直角边缘人工晶状体,亲水疏水一体式材料组50例(53眼)植入亲水疏水一体式丙烯酸材料直角边缘人工晶状体.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年扩瞳观察前囊膜混浊、后囊混浊及撕囊收缩情况并进行量化评估.结果:疏水材料组、亲水材料组、亲水疏水一体式材料组术后1年后囊混浊发生率分别为:8.3%,26.7%,15.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前囊膜混浊的发生率及撕囊收缩量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具有锐利光学边缘的人工晶状体的光学材料对前囊膜混浊及撕囊收缩量均无影响,但影响后囊混浊的形成,其中疏水丙烯酸材料可减少后囊混浊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光学部边缘设计人工晶体(IOL)对后囊膜混浊(PCO)的预防作用.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Emhase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获取有关不同IOL预防PCO的相关文献.按照选择标准选取合适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以PCO发生率和Nd:YAG激光囊膜切开率为临床治疗终点,以危险差作为治疗效应量,根据异质性检验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结果:总计有10项试验纳入Meta分析,1项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IOL、3项植入丙烯酸IOL、7项植入硅凝胶IOL.锐利边缘和光滑边缘比较,激光囊膜切开率的合并危险差,PMMA IOL为-25%(-45%,-5%)、丙烯酸IOL为-15%(-22%,-8%)、硅凝胶IOL为-6%(-11%,-1%);后囊膜混浊率的合并危险差,丙烯酸IOL为-32%(-51%,-13%)、硅凝胶IOL为-29%(-36%,-22%).结论:锐利边缘设计作为产生机械屏障作用的最佳几何构型,具有阻挡晶状体上皮细胞向视轴生长的屏障效应,可以有效预防PCO,并显著降低激光囊膜切开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晶状体囊袋张力环预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后囊膜混浊的效果。方法:14例(28眼)双眼白内障患者,一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 张力环 人工晶体植入术;另一眼则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 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14例(28眼)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3年,其中张力环植入组,后囊膜无明显皱缩,中央区无明显混浊,患者视力下降均≤0.3,有2例(2眼)行了YAG激光后囊膜切开;而未植入张力环组,后囊膜均明显皱缩,且术后视力下降明显,0.25~0.2有2例(2眼),0.4~0.3有4例(4眼),>0.4者有3例(3眼)。其中有7例(7眼)行了YAG激光后囊膜切开。结论: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能有效防止囊袋皱缩,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向后囊膜增殖,减少后囊膜中央区混浊及需行YAG切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后囊膜混浊(PCO)是白内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迄今为止,眼科医生仍未能找到一种彻底能够完全阻止后囊膜混浊的方法,研究表明[1]:用1%不含防腐剂的利多卡因对离体兔眼进行晶状体上皮与皮质间的水分离,可能会将皮质的清除提高到细胞水平,从而阻止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直角边缘人工晶状体有效抑制后囊膜混浊的发生已经被证实[2],作者通过1%不含防腐剂利多卡因水分离联合直角边缘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动物实验研究,发现1%不含防腐剂利多卡因水分离有预防兔眼PCO的作用,与后者联合应用效果更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幼儿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摘除术并植入疏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和硅胶人工晶状体后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两组幼儿白内障患者共40例4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并植入疏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甲组)和硅胶人工晶状体(乙组)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包括前房反应、人工晶状体位置、后囊膜的混浊、眼压、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情况以及屈光状态。结果两组患者中分别有2眼和1眼出现人工晶状体异位。甲组有6眼视力在0.5以上,乙组有5眼视力在0.5以上。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继发性青光眼。随访1年,两组患者间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组13眼远视、7眼近视,乙组10眼远视、10眼近视。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甲组(5眼)高于乙组(3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幼儿白内障患者手术摘除白内障后植入疏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和硅胶人工晶状体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特点和效果。方法:81 例89眼高度轴性近视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36眼植入 Pharmacia812C 人工晶状体,38眼植入 Acrysof 折叠式人工晶体状,15眼未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87眼(98%)成功环形撕囊,3眼(3.4%)虹膜损伤,2眼(2.2%)后囊膜破损,术后角膜水肿5眼(5.6%),术后半年后发障人工晶体植入眼明显低于未植入眼(P<0.01),术后一周裸眼或矫正视力 ≥0.5者,Acrysof 组高于 Phar-macia组(P<0.05),术后一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植入人工晶体组高于未植入组(P<0.05)。结论:高度轴性近视眼在表麻下行颞侧角膜透明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简便,快捷,安全,术后视力恢复快而稳定等特点,是理想的复明手术和屈光性晶状体手术,患者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599-4600
探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手术中人工晶体及度数的选择。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高度近视眼并发白内障75例(84眼)分为3组,每组25例(28眼),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A组植入AR 40e单焦点IOL人工晶体,B组植入REZOOM折射型MIOL人工晶体,C组植入TECNIS ZMA 00(AMO)衍射性MIOL人工晶体。3组UCNVA及BCDVA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B组、C组在矫正DCNVA、UCDVA方面明显优于A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在矫正UCDVA方面优于C组,C组在矫正DCNVA方面优于B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优于传统的单焦点人工晶状体,REZOOM、ZMA 00两种人工晶体各有优势,可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无晶状体眼前房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植入术与IOL悬吊术在治疗无晶状体眼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35眼)无晶状体眼实行IOL植入术,其中16例(16眼)植入前房虹膜夹型IOL,19例(19眼)施行IOL悬吊术。术后观察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变化及IOL位置情况。术后随访期为24个月。结果术后24个月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持平甚至提高者,虹膜夹组11例(68.75%),悬吊组3例(15.79%),虹膜夹组明显优于悬吊组(P=0.002);术后24个月虹膜夹组与悬吊组角膜内皮密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06);虹膜夹组术后出现一过性低眼压l例,早期局部脱色素3例。悬吊组术后黄斑囊样水肿1例。结论前房虹膜夹型IOL植入术在手术安全性、手术难度及预后等方面均可以替代传统的IOL悬吊术,但由于其手术适应证相对局限,仍然无法完全取代IOL悬吊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囊膜破裂Ⅰ期植入人工晶体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53眼)晶状体后囊膜破裂Ⅰ期植入人工晶体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时分别应用前段玻切或黏弹荆封闭破裂孔,根据破裂孔大小选择囊袋内植入、睫状沟内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等方法.结果:囊袋内植入28眼,睫状体沟内植入18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7眼.术后视力≤0.1者4眼,0.2~0.3者18眼,0.4~0.5者24眼,视力>0.5者7眼.未出现严重手术后并发症.结论;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后及时发现、处理,可防止破口进一步扩大,Ⅰ期植入人工晶体后能收到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植入负度数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对眼内组织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的患者手术摘除白内障后,多数学者丰张植入人工晶状体.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于2006-10/2007-10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中心完成.对象: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28例(50只眼),均为超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术前矫正视力<0.1共45只眼,0.1~0.15共5只眼.Sensar AR40e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为AMO公司产品.方法:术前常规检查眼轴长度、测量角膜曲率,以第3代理论公式(Sanders-Retzlaff-Kraff T,SRK-T)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实际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数为测量度数增加 1.00~ 3.50 D.眼表面麻醉,11~12点钟方位角膜缘后1.0 mm处做宽3.0 mm的角巩膜隧道切口,直径5.0 mm连续环形撕囊,使用超声乳化仪吸除晶状体核,囊袋内植入屈光度数为-1.00~-10.00 D人工品状体.术后随访3~12个月.主要观察指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偏差值及并发症.结果: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32.19±2.31) mm.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共43只眼(86.0%),≥0.5共23只眼(46.0%);屈光度数偏差值<±1.00 D共25只眼(50.0%),<±2.00 D共44只眼(88.0%).术中仅1只眼晶状体后囊膜破裂.随访3个月时,1眼品状体后囊轻度浑浊,术眼无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随访12个月时,5眼晶状体后囊轻度浑浊,术眼无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结论:超声乳化自内障吸除后植入负度数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既可以增加眼内组织的稳定性,防止发生视网膜脱离,又可同时进行屈光矫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小瞳孔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46例(55眼)小瞳孔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视力4.6±0.3,与术前的4.1±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97,P<0.05)。术后获得生理性圆或近圆瞳孔,位置基本居中,人工晶状体位置良好。主要并发症:3眼术中出现前房出血;5眼前囊破裂并延及后囊,少量玻璃体残留瞳孔区;6眼术中表现为典型的虹膜松弛综合征(IFIS);9眼术后前房反应较重(++~+++),其中7眼为眼前节毒性反应综合征(TASS),2例为葡萄膜炎复发,均经激素局部治疗得到了有效控制;8眼术后瞳孔直径4mm,对光反射消失。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是治疗小瞳孔白内障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四襻式直角方边折叠人工晶体在眼内植入后的临床效果.方法:210例(224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术,植入四襻式直角方边折叠式人工晶体,对照组植入双襻的直角方边人工晶体.18个月时观察2组患者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及视觉症状.结果:2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个月时观察组5例(4.46%)发生后囊混浊,对照组有13例(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襻式直角方边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恢复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眼内稳定性好,后囊混浊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张汉滨  孙光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5):1916-1916,1968
目的评价PAMM硬性人工晶体在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时Ⅰ期植入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160眼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14眼,Ⅰ期植入PAMM硬性人工晶体。结果术后1周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0.3者12例(85.7%),≥0.05~<0.3者1例(7.1%),<0.05者1例(7.1%)。所有人工晶体光学中心均位于瞳孔区。结论后囊膜破裂时Ⅰ期植入PAMM硬性人工晶体,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亲水性丙烯酸Akreos Adapt和疏水性丙烯酸Sensar AR40e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后中长期临床效果。方法 160例(160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组植入疏水性人工晶体,对照组植入亲水性人工晶体,观察术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并发症及视觉症状,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2组均有6例发生后囊混浊(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丙烯酸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恢复均良好,眼内稳定性好,后囊混浊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冷"超声乳化行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护理效果.方法对36例(68只眼)超高度近视患者施行透明晶状体"冷"超声乳化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术后效果、屈光状态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均大于或等于术前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0.5者42只眼(61.76%),术后矫正视力>0.5者12只眼(17.64%),随访中无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发生.结论"冷"超声乳化行透明晶状体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低度数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治疗超高度近视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增视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下经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各种类型白内障812例(832眼)在表面麻醉下经透明角膜10:00~12:00位作3.2 mm切口,在03:00或9:00位角膜缘用15°穿刺刀作0.3~0.6 mm辅助切口,超声乳化吸除皮质及核,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术后观察视力、切口、前房、人工晶状体位置及眼底。结果术后第1、7天,1个月和3个月,最佳视力(矫正或裸眼)≥0.5者分别为448只眼(53.85%)、505只眼(60.77%)、624只眼(75.00%)和582只眼(70.00%)。无1例人工晶状体位置发生偏移。并发症:术中后囊膜破裂8例,术后黄斑囊样水肿3例,角膜失代偿2例。结论表面麻醉下经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伤性晶状体脱位并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眼科收治确诊的69例(69眼)外伤性晶状体脱位并发青光眼的临床资料.患者的治疗方法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两种,一部分视力良好,晶状体脱位不严重(轻度组11例),可采用药物保守治疗;一部分药物无法控制眼压,晶状体脱位严重(重度组58例),行联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周,1、3、6、12个月,观察术眼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结果]轻度组经降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明显降低至正常;重度组6例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IOL)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其余52眼均成功摘除晶状体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其中联合粘弹剂房角分离8例,联合小梁切除术27例,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12例,联合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5例,另外1例加行两次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一期植入后房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34例,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18例.最后一次随访时,51例患者视力提高,18例患者视力同术前,全部患者均可以控制眼压在21mmhg以下,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外伤性晶状体脱位并发青光眼并非所有患者均需手术治疗,应根据患眼的实际情况而定,有的可药物保守治疗,亦有的可联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