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峰海 《医学综述》1999,5(7):321-323
<正>以往,血管内皮被认为是一层相对无活性的细胞层,但是,近20年来的研究揭示了大量惊人的内皮细胞功能,包括控制凝血和纤溶,调节血管张力和血管生长等。  相似文献   

2.
内皮功能障碍与常见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葛敏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6,20(4):487-488,F0003
自1980年Furchgott等发现内皮细胞释放血管内皮舒张因子(EDRF)以来,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研究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的热点。近年发现,血管内皮细胞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能感受生理刺激,同时作出调节性反应,以维持血管内环境的平衡。许多心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可导致内皮功能损伤,而内皮功能损伤又常伴发和加重心血管疾病。本文就内皮功能及检测方法、内皮功能障碍的病理、内皮功能障碍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及内皮功能保护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血管内皮是指一种单层内皮细胞,覆盖在血管床内腔表面,具有机械和代谢功能,并将血管壁和循环以及血液中的有形成份分隔开来。研究表明,内皮功能障碍作为一种综合征,不仅与心血管密切相关,而且可以引起全身性症状,具有很高的病死率。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阶段均伴有内皮功能障碍,且许多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并不完全归咎于冠状动脉机械性狭窄的程度,而与冠脉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0年Furchgott和Zawadaki发现了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sl cells,EC)释放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EDRF),对EC功能的研究逐渐成为心血管领域的热点,多年的研究证实,内皮功能障碍(endothelial dysfunction,ED)是多种疾病之源,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与ED密切相关,逆转失调的内皮功能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趋势。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检测对于疾病早期诊断、治疗效果判断、预后估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与内皮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少玲  单巍  韩瑞  朱旅云 《医学综述》2006,12(24):1499-1501
2型糖尿病与内皮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糖尿病伴发的高血糖、脂质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炎性因子的升高等可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内皮功能障碍常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中极其重要的一步,因此,深入了解2型糖尿病与内皮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发生机制,对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脉疾病关系及防治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丁品  李健 《中国全科医学》2005,8(23):1977-1979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是近年来热门研究课题,从基础到临床受到广泛重视。内皮功能不全与许多冠脉疾病的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年龄、性别关系密切,同时与许多冠脉疾病如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联。本综述总结内皮功能不全与冠脉疾病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揭示内皮功能不全对冠脉疾病的影响机制,并介绍防治内皮功能障碍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内皮功能障碍与糖尿病肾病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以培  王乃尊 《医学综述》2005,11(10):927-930
糖尿病肾病(DN)是以系膜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增多、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与肾小球硬化为基本病理特征的病变,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未完全阐明,包括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生化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变化、氧化应激、细胞因子与遗传易感性等多因素相互作用导致DN的发生。近年来对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障碍(ETDF)研究深入,很多DN发病机制与ETDF有关,可认为ETDF是DN发病环节之一,现结合国内外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降脂治疗对冠心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48例冠心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在降脂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8周后分别测定了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浆脱落内皮细胞计数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降脂治疗前,观察组的内皮功能较对照组明显低下,经4周,8周降脂治疗后,观察组的内皮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结论:降脂治疗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这可能是其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的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10.
正常的内皮功能对于维持血管稳态至关重要,而脂肪因子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作用于血管内皮,进而参与内皮功能的调节.现有研究证实,糖尿病诱发的脂肪因子谱的改变与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深入了解新型脂肪因子在糖尿病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将为糖尿病内皮功能障碍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文章...  相似文献   

11.
作者选用两侧卵巢切除(OVX)大鼠,研究了口服大豆提取物(SOYPH)对内皮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SOYPH含42.3%大豆异黄酮、15%蛋白等多种成分。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经伊文思兰染的五周龄、五月龄和一年龄三个不同年龄组莱亨鸡受高脂血症分别影响4周和8周后主动脉内皮发生的形态变化。实验显示各年龄正常血脂组伊文思兰染区已出现内皮浅表性损伤。高血脂组兰染区内皮出现多发性“园球状隆起”性病灶,其实质是内皮细胞高度肿胀与泡沫样变性。一年龄组内皮泡沫样变性发生时间慢于另两个年龄组,提示幼年动物内皮比成年动物更易受高脂血症的作用而迅速发生泡沫样变性。内皮表面在正常血脂与高脂血症时,都有单核细胞粘附,但在高脂血症时单核细胞较活跃并可见插于内皮细胞间,是时可有大量血小板聚集、粘附于内皮表面,甚至形成微血栓。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肺血栓栓塞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卿  吴琦 《医学综述》2009,15(11):1617-1619
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分泌多种血管活性因子,参与调节机体的凝血功能和血管的舒缩功能。内皮功能的障碍在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内皮的功能障碍一方面使促血栓形成作用增强,导致肺内血栓形成形成和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表现血管调节功能障碍,使肺小血管收缩导致血管阻力增加,出现急性右心功能不全,体循环衰竭而死亡。因此保护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对改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预后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周丽  刘霞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4):306-308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检测65例高脂血症患者[其中高甘油三酯(TG)组25例,高胆固醇(TC)组16例,混合性高脂血症组24例]的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并与20例血脂正常的对照组相比较。结果高1℃组、高TC组、混合性高脂血症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的百分率[依次为(5.10±1.69)%、(5.17±1.90)%、(3.40±1.10)%]以及峰值流速变化百分率[依次为(46.51±7.65)%、(53.44±9.90)%、(28.57±4.82)%]明显低于对照组(13.52±3.48%和66.26±11.28%)(P〈0.05),其中以混合性高脂血症组变化最显著,高TG组和高TC组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各组肱动脉内径的基础值[分别为(3.73±0.77)mm、(3.78±0.53)mm、(4.12±0.75)mm和(3.92±0.75)mm]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的百分率[分别为(16.82±4.61)%、(19.63±6.82)%、(18.20±5.31)%和(17.20±2.6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各型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正常人明显受损,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无改变。  相似文献   

15.
从病因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总结了10年来中医药防治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总体研究情况。参考文献29篇。  相似文献   

16.
高脂血症大鼠的血管和内皮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大鼠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高胆固醇高脂饮食16Wistar 组,喂养周,测定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水平,离体做主动脉条片对新福林的收缩反应、对乙酰胆12NOET(PE)碱()和硝普钠()的舒张反应。AchSNP结果:两组大鼠和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主动脉条片对的收缩反应、对NOETPEAch和的舒张反应亦无显著性差异。SNP结论:高脂血症大鼠的血管、内皮功能均未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医学文献尚无高脂血症 (HLP)及其并发症的病名 ,但有其相关的论述。如《素问·通评虚实论》 :“凡治消疸、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 ,则膏粱之疾也。”《灵枢·卫气失常论》谓 :“人有肥 ,有膏 ,有肉”并有“膏人”、“肉人”、“脂人”之论 ,张志聪补注曰 :“中焦之气 ,蒸津液化 ,其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肥 ,余于内则膏脂丰满。”宋·方贤指出 :“风痱者 ,身无疼痛 ,四肢不收 ,智乱不甚 ,言微有知 ,甚则不能言 ;风懿者一旦奄忽不知人事 ,痰涎上迷心窍 ,咽中窒塞 ,忽然舌强不语 ,牙关不开 ,手足拘挛。”皆为对高脂血症和脑…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贯穿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始终,目前对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研究普遍从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五个方面展开。中药通过多靶点影响血管舒缩功能,干预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及抑制血管炎症反应为作用机制,以防治由于内皮功能紊乱引起的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内皮功能障碍、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俊芳  朱建华 《浙江医学》2005,27(11):875-879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且一系列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发病机制也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已被认为AS是内皮功能障碍后与继发性炎症性病变的不断演进的疾病.了解其发病机制可为A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865年His首先提出了内皮(endothelium)的概念,最初对内皮的认识仅是血管内壁的屏障,1993年Ross提出了内皮功能障碍的概念.从而对血管内皮功能有了全面的认识。血管内皮不仅具有屏障功能,而且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血管内皮的改变与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诸多疾病发生的早期均有血管内皮功能的失调。因此.人们提出了亚临床血管病变——微循环障碍.其主要表现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本文对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