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梅毒性视神经萎缩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梅毒性视神经萎缩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 6例患者均为血清和脑脊液梅毒确证试验阳性且滴度增高,均以双眼视力下降起病,急性或亚急性病程,症状逐渐加重。6例患者HIV均阴性。6例患者脑脊液检查示蛋白增高4例,细胞数增多5例。6例患者眼底检查均提示双侧视神经萎缩。5例患者行头颅核磁检查示双侧视神经形态、信号异常。6例患者血及脑脊液抗-AQP4均阴性。6例患者经正规驱梅治疗后视力下降无明显进展,脑脊液指标部分改善。结论以双眼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的疾病鉴别诊断需考虑梅毒性视神经病变,早期诊断和正规驱梅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合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神经梅毒(NS)患者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37例合并HIV感染的神经梅毒患者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方法、治疗经过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合并HIV感染的神经梅毒患者均为男性,其中14例患者无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为无症状神经梅毒组(ANS),其余23例患者有神经、精神症状,为有症状神经梅毒组(SNS)。无症状神经梅毒组患者脑脊液(CSF)白细胞中位数为10(2,12)cells/μl,有症状组为20(7,70)cells/μ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9、P=0.017)。无症状组患者CSF蛋白平均值为(42.32±23.87)mg/dl,有症状组为(79.92±47.14)mg/d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1、P=0.003)。经青霉素G驱梅治疗,有症状组中13例(56.5%)患者临床表现得以改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7例患者中,14例(82.4%)患者治疗后2年内血清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滴度下降≥4倍。结论合并HIV感染的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脑脊液检查对于神经梅毒诊断至关重要,仍需结合临床及血清学检查减少误诊,青霉素对于合并HIV感染的神经梅毒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后出现视神经萎缩的影响因素及预防视神经萎缩发生的措施。方法对2005年3月~2009年7月于山东省枣庄市中医院眼科就诊并施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的173名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173名患者中,随访出现视神经萎缩19人21只眼,均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眼压升高情况。结论对于硅油注入术后患者,应避免长期高眼压对视神经及视网膜的不可逆损害,尽可能保留患眼视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眼底病早期筛查中免散瞳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的应用优势。方法利用免散瞳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和常规眼底检测技术筛查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眼科就诊的80例并发眼底病变AIDS患者,采集免散瞳眼底图像后由另一位眼科医师(副主任医师)检查眼底,记录两种检查方法所观察每例患者眼底症状、病变类型及位置。若检查结果不一致,由眼底病专家(主任医师)结合眼底筛查等多种检查手段判定。借助非参数统计Kappa值和打分评定方法分别判定检查方法的一致性。结果入组80例伴有眼底病AIDS患者中,18例(22.5%)患者为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16例(20%)患者为继发视网膜脱离,24例(30%)患者为AIDS视网膜病变,22例(27.5%)患者为视神经病变。利用免散瞳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和常规眼底检测技术方法对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检出结果一致性完全一致(Kappa值=1),对继发视网膜脱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视网膜病变和视神经病变检出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50、0.886、0.872);与常规眼底检测技术比,免散瞳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检查无需散瞳,不接触患者,且拍摄快捷。结论免散瞳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常规眼底检测技术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一致性良好,免散瞳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适用于多种眼底疾病的筛查、诊断和预后评估,提高诊断和治疗效率,对AIDS患者眼底病早期筛查、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VEP)在神经梅毒所致视神经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完善P-VEP检查且P100波潜伏期异常的21例神经梅毒患者,分析其P-VEP结果、临床表现、脑脊液及血清指标的特点。 结果21例P-VEP异常的神经梅毒患者中以男性患者多见(76%、16/21),平均年龄为(45.0 ± 11.5)岁。17例患者眼部症状阳性,4例患者眼部症状阴性。17例眼部症状阳性的患者均被诊断为视神经炎。P-VEP异常主要表现为P100波潜伏期延长或P100波缺失。患眼P100波潜伏期(135.16 ± 22.21)ms较正常眼潜伏期(92.75 ± 8.26)ms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813、P = 0.007)。眼部症状阳性的神经梅毒患者较症状阴性患者的P100波潜伏期更长[(137.94 ± 23.12)ms vs.(120.33 ± 5.50)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28、P = 0.217)。P100波潜伏期和脑脊液白细胞(r = 0.349、P = 0.155)及蛋白(r = 0.240、P = 0.323)间无显著相关性。追踪分析8例治疗后复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治疗前后P100波潜伏期变化与血清及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P均> 0.05)。有5只患眼表现为P100波缺失,其在治疗后6个月内P100波仍缺失。 结论神经梅毒患者P-VEP检查P100波潜伏期延长或波形缺失提示视神经损害;P100波波形缺失可能提示视神经损伤较为严重或不可逆转;在神经梅毒患者未出现视神经受损症状前即可通过检查P-VEP发现视神经受损,为明确神经梅毒患者是否存在视神经损伤及损伤程度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调查趋化因子8和10(CXCL8和CXCL10)、Th1细胞因子(IL-2,IL-12和IFN-γ)和Th2细胞因子(IL-6和IL-10)在神经梅毒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CSF)的含量,阐明CXCL8,CXCL10和Th1/Th2细胞因子在神经梅毒的免疫应答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2例神经梅毒患者(22例男性,20例女性),44例梅毒组(23例男性,21例女性)和40例对照组(20例男性,20例女性)的血清和CSF中CXCL8,CXCL10,IL-2,IL-12,IFN-γ,IL-6和IL-10的含量。结果:神经梅毒患者的血清中CXCL8,CXCL10,IL-2,IL-12,IFN-γ,IL-6和IL-10含量显著低于梅毒组和对照组(P<0.05)。其中,这些因子在男性神经梅毒患者中的含量显著低于其在女性神经梅毒患者中的含量(P<0.05)。然而,神经梅毒患者的CSF中CXCL8,CXCL10,IL-2,IL-12,IFN-γ,IL-6和IL-10含量显著高于梅毒组和对照组(P<0.05)。同样,这些因子在男性神经梅毒患者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在女性神经梅毒患者中的含量(P<0.05)。结论:神经梅毒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障碍,神经梅毒患者的免疫应答涉及CXCL8、CXCL10和Th1/Th2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窦小巢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三联术),对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对41人41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采用改良窦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10个月.结果:术前眼压16~36mmHg,平均26mmHg,术后随访最终眼压12~21mmHg,平均眼压17mmHg,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有显著性差异.术后视力<0.1者5眼,此5例患者均有眼底视神经萎缩;0.1~0.5者11眼;>0.5者22眼.结论:改良宾小梁切除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具有恢复视力、稳定眼压、减少术后用药,并发症少等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颅神经受累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以颅神经受累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梅毒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治疗及转归,入组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筛查阴性。 结果20例神经梅毒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7.85 ± 12.99)岁,病程中位数为9.5(2.5,33)个月。17例(85%)患者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因受累颅神经不同而异。单组颅神经受累(17例,85%)较2组颅神经受累(3例,15%)患者更多见,未发现3组及以上颅神经受累者。单组颅神经受累者中,颅神经受累频率依次为视神经[5例(25%)]、听神经[5例(25%)]、外展神经[4例(20%)]、动眼神经[2例(10%])和三叉神经[1例(5%)]。2组颅神经受累者中动眼神经合并三叉神经受累者2例(10%)、视神经合并听神经受累1例(5%)。入组患者血清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均阳性,18例行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验者中脑脊液白细胞升高15例(83.33%),较蛋白升高[9例(50%)]更为常见,脑脊液中白细胞以单核细胞为主。2例患者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可见责任病灶,5例患者头颅MRI正常而五官MRI可见与疾病相关的异常信号。16例患者行诱发电位检查,其中8例(50%)患者诱发电位异常。20例患者中,18例给予青霉素、1例给予头孢曲松、1例给予多西环素治疗后,11例(55%)患者症状好转。 结论以颅神经受累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梅毒患者临床表现因受累颅神经不同而异,其诊断应结合病史、辅助检查综合分析;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梅毒相关眼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毒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其广泛流行和传播已成为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梅毒几乎可以累及所有器官和系统,在眼部可引起包括虹膜炎、脉络膜视网膜炎、实质性角膜炎、视网膜血管炎、视盘炎、视神经萎缩等多种疾病,且常双眼受累,对患者视力造成严重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性,4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阴道流血1周"于2008年11月14日入院.生殖系统彩超检查未见异常,头部MRI检查发现鞍区占位性病变.发病前患儿的生长及发育均正常.查体:乳房发育,无触发性泌乳,外阴发育正常.神经系统检查:眼底轻度视神经萎缩,视力粗测正常,视野检查不配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神经梅毒的实验室诊断中脑脊液(CSF)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对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的可替代性以及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及蛋白水平)的辅助诊断效果差异.方法 收集2013年4月至2018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初诊且未经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神经梅毒患者共1...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交流神经眼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规范诊治流程;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推进我国神经眼科专业发展,提高眼科疾病诊断治疗和科学研究水平,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与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计划2009年9月24日-2009年9月26日在天津召开“中国眼底病论坛·神经眼科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是由苍白密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出现的脑脊膜、血管或脑脊髓实质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症状复杂多变,无特征性,而以精神症状起病者较为少见,而常被误诊。当神经梅毒合并HIV 感染时,则患者的临床特征变得更为复杂,为神经梅毒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增加了难度,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1例神经梅毒合并HIV 感染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眼部并发症及眼部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眼部并发症,总结其护理方案。 结果19例患者(37只眼)出现视乳头水肿,6例患者(12只眼)出现视神经萎缩,2例患者(4只眼)出现脉络膜病灶,3例患者(6只眼)出现复视,1例患者单眼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11例患者眼底正常。42例患者(84只眼)中17只眼视力为光感~0.1,12只眼视力为0.12~0.3,视力≤ 0.3的患眼占总数的34.5%,55只眼视力为0.4~1.0。 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颅内压、视力及眼底变化,对低视力患者加强生活技能及视力的训练,有利于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眼底检查的时间与糖尿病不同程度之间的相关意义.方法 选择在2009年1月~2011年1月住院治疗的347例(694只眼)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所有患者的眼底检测记录.采用自己问卷的方式,对眼底检查到糖尿病确诊的时间,眼科初诊时视网膜病变的情况,受教育程度等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眼底检查距离确诊糖尿病的时间,糖尿病病程越长者相对越晚(P <0.05);眼科查眼底距离确诊糖尿病时间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在1~2年,3~5年段明显差异;教育程度高的患者眼科严查较早,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两组不具统计学意义(P >0.05).眼底检查距离确诊糖尿病的时间与病程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眼底检查距离确诊糖尿病的时间与教育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 糖尿病严重程度越重,视网膜的病变机率越大.尽早确定视网膜的病变程度,来指导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梅毒是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神经梅毒系由TP感染人体后出现的大脑、脑膜或脊髓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未经治疗的早期梅毒患者约10%可发展为神经梅毒~([2])。梅毒性脊髓炎是神经梅毒的一种,是TP累及脊膜引起的炎症反应,是梅毒性神经损害的早期表现,多发生于TP感染后2~10年,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如下肢瘫痪或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交流神经眼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规范诊治流程;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推进我国神经眼科专业发展,提高眼科疾病诊断治疗和科学研究水平,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与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计划2009年9月24日-2009年9月26日在天津召开“中国眼底病论坛&#183;神经眼科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梅毒合并脑梗死患者有与无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差异。 方法应用病例回顾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4月3日~2017年7月28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就诊的HIV阴性的梅毒合并脑梗死患者共24例,将梅毒合并脑梗死患者分为无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组(8例)与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组(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脑血管病变分布、神经梅毒所占比例以及既往有脑梗死病史者比例。 结果无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3.0 ± 8.7岁)较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组患者(58.1 ± 15.2岁)小(t= 2.59、P= 0.016),两组患者均以男性居多,其中无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组患者中男性62.5%;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组患者中男性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40,P= 0.9)。病变血管分布方面,无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组患者较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组更易累及颅内血管(75.0%vs. 31.3%,χ2= 4.11、P <0.05)。两组患者既往脑梗死病史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vs. 50.0%,χ2= 3.2、P >0.05)。神经梅毒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vs. 92.9%、χ2= 3.15、P >0.05)。 结论梅毒合并脑梗死患者无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组平均年龄较小,病变以颅内血管受累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梅毒患者的肾脏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从北京地坛医院中筛选455例艾滋病患者,分为HIV单纯感染者和HIV/梅毒合并感染者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肾损害相关指标。结果:结果2019年02月—2020年01月就诊的455例艾滋病患者中,其中单纯HIV感染组309例,HIV/梅毒合并感染组146例,多为男性患者,两组在性别、血尿、CRP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HIV与HIV/梅毒合并感染组患者的年龄、Hb、尿酸、Scr、TC、尿蛋白、血尿的肾功能进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梅毒感染者发生肾脏损害的患病率较高,以男性为主,高龄、贫血、高尿酸、血肌酐、血脂高、蛋白尿、血尿等程度加速了肾损害进展。  相似文献   

20.
梅毒是我国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神经梅毒为最严重、最常见的梅毒并发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报告2014年至2019年中国梅毒发病率由2014年的30.93/10万增长至2019年的38.37/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神经梅毒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长。神经梅毒是梅毒螺旋体侵入神经系统所引起的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害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可出现于各期梅毒病程,一般认为,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约20%可发展为无症状神经梅毒,后者中10%可进展为有症状神经梅毒。目前神经梅毒诊断尚无金标准,需依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电生理、神经心理及神经影像等进行综合分析。目前用于治疗神经梅毒的抗菌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及大环内酯类,以青霉素为首选。神经梅毒药物治疗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抗菌药物在脑脊液中的有效浓度及维持时间,杀灭梅毒螺旋体所需脑脊液中青霉素浓度应>0.018 mg/L。神经梅毒推荐方案:青霉素1800~2400万U/d,静脉滴注(300~400万U/次,1次/4 h),连续10~14 d,继以苄星青霉素,240万U/周、肌肉注射、连用3次;或普鲁卡因青霉素240万U/d、肌肉注射、1次/d,同时口服丙磺舒,0.5 g/次、4次/d、共10~14 d,继以苄星青霉素,240万U/周、肌肉注射、连用3次。多学科协作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及全身症状,对神经梅毒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糖皮质激素是否适合神经梅毒治疗,有待商榷;丙种球蛋白治疗神经梅毒的适应证、用药频次及疗效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