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孙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6):940-941
医患关系是医疗实践中医务人员与病人的交往关系.是医学伦理学研究的最基本、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问题。医患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的优劣,亦对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转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医患关系的稳定、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疗过程中医患双方各自权利能否实现。医患交往模式的选择,就是对双方权利能否实现、各自实现多少的选择。这个选择不但影响医患之间的关系,而且影响医生的整个医疗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氛围之中,努力构建和谐医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医院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基本目标。构建和谐医院,包括构建医院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构建员工之间的和谐;构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和谐。而患者作为医院运转的基石,更是构建和谐关系应该注重的;医患法律关系作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作的重中之重。1医患关系医患关系一旦确立就具有它特殊的法律意义,它是一种有别于普通民事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的特殊法律关系,在民事法律关系上,它具有该法律关系主体平等的特点,却又不完全等同于该法律关系中双方完全自愿及有偿互惠互利的原则;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它的现实表现具有一定的不平等性,却又区别于该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不平等关系。医患关系是隶属于作为独立法律关系存在的医事法律关系。2法定义务传统的医患关系是一种单向的法律关系,即仅讲医生对患者的义务,而患者权利的提出,使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法律关系由单向转化为双向关系,在法制化的今天,尊重患者的权利已成为医生的法定义务。3法定权利3.1生命权生命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指自然人的生命安全不受侵犯的权利。非经司法程序,任何人不得随意剥夺。患者的生命权应...  相似文献   

3.
研究分析医患关系沟通交流的特点和沟通不良引发医患纠纷的原因,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相互融洽、理解、信任、支持等和谐关系与完善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调处机制,是改善医患纠纷的有效途径。通过有效的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尊重医患双方权利,正确对待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理,合理规范医疗秩序。依法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引起全社会共鸣,是减少医患纠纷的关键,是控制医疗纠纷的目标对策。  相似文献   

4.
加强执业医师队伍规范化建设 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是一个专业知识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行业,医院中作为医疗行为实施的主体-执业医师的医疗水平、职业操守、对政策法规的学习、对医师权利、义务和责任的认知无不影响着患方的心理、生理乃至性命安危。加强执业医师队伍的规范化建设应从严格准入制度、加强考核培训制度、强化政策法规管理等措施入手,使执业医师队伍的规范化建设向正规化、法规化迈进。只有执业医师队伍整体综合水平提高,才能提高医疗质量、减少纠纷发生率、和谐医患关系、保证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医患关系所涉及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患关系 ,严格说来 ,并没有确切的定义。通俗地讲 ,是指医务工作者和疾病患者在诊断、治疗以及护理等过程中医患双方一种特殊的交往关系 ,它不仅应受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而且对树立医疗机构形象和提高医疗水平有着相当大的作用。本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 ,医患双方都应享有自己的基本权利和履行基本义务。长期以来 ,医务工作者受雇于政府 ,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具有对患者诊断、治疗、护理的特殊权利。其权利实际上也主要表现在义务上 ;而患者的权利却主要表现在利益上 ,这就是医患双方矛盾的根本所在。法律的约束和保障已成为解决…  相似文献   

6.
我国《执业医师法》与《侵权责任法》中均明确规定了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享有知情同意权。然而在实际医疗过程中,知情同意仅仅成为了有患者签名的"合同书",为医师提供程序上的保护。为了更好地处理好医学技术与医学伦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应从知情同意的伦理学理论、现实意义及伦理学实践中,探究落实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原则,行使与履行好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提高医学伦理学的认知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就医,与医疗机构之间形成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合同的主体为医患双方,客体为诊疗行为,内容为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那么,作为患方,在实际的医疗服务过程中有哪些权利?又该履行哪些义务呢?患者的权利主要包括获得医治权、知情权、选择权、隐私权等。1.获得医治权。这是医疗服务合同中患方最重要的权利,是其就医的根本目的。在非急诊情况下,挂号即视为医患双方建立合同关系,患方享有获得医治权。急诊情况下,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医患关系和医患冲突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由大连市人民政府资助出版的《民国时期医事纠纷研究-和谐医患关系之思索》(大连出版社,2012年4月版)一书,以史学为视角,针对所收集到的民国时期医事纠纷典型案例,客观分析了造成医事纠纷的深层原因,阐述影响医事纠纷转归的因素,从医疗风险、医患沟通、患者权益保护等方面,为现代医疗纠纷问题的处理提供了参考。该书视角独到,内容新颖,现实针对性强,令人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医患关系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与其他服务业相比,医疗机构有其特殊性,更易产生医患矛盾。医患沟通倡导对人的关怀,主张以人为中心的医学价值观。而医患矛盾与人文医学的缺失便始于对话不足。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保证医疗服务高质量的基础,医患沟通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前提。它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有助于医务人员调整自己或患者的医学观念,也有助于医患相互正确理解对方,协调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但是医患关系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现行医疗体制的弊端,医患双方所获取的医药信息差距巨大,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医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等等.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院发展的需要,社会的期盼,人民的呼吁.  相似文献   

11.
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建辉  董伦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1097-1099
提出解决医疗纠纷机制的构想,建立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安全,建立风险和预警机制,建立和完善医疗风险化解机制,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  相似文献   

12.
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生医疗水平及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实习目标不仅仅是使医学生掌握进入工作必备的临床基础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其综合素质。随着我国卫生立法的不断健全,依法行医凸显重要。其中卫生法学知识在带教中的实践,培养学员树立依法行医观念、依德行医观念,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对医学生本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这方面的体会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克服传统的医疗与人文各念其经的教学缺陷,笔者尝试对实习医师进行循证医学教学的同时阐明其伦理内涵,这样从内容上扩大了视野,贯通了伦理与医疗之桥,从形式上提高了循证医学教学规格,从方式上增加了生动性,从效果上更强调了实用性。将生命伦理学与循证医学教育结合起来,有助于实习医师理解在医疗行为中两者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共存的关系,使他们在直面病人的早期实践中即认识到生命伦理学是实施医疗决策的指南,伦理修养是高水平医疗的先决条件。以此强化他们的伦理意识和需求,力求在专业素质提高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获取良好的伦理修养。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医学文明带来的各种便利的同时,隐私权却在不断遭受侵犯.对于隐私权的保护并不是一个崭新的话题,但对患者隐私权的保护却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对患者这个特定人群隐私权的一些相关问题从法学角度进行一定的阐释和剖析,以期为最终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16.
论和谐医患关系的法律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患关系正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医方秉持强势地位,不尊重患者的权利,规避应尽的义务,患方往往囿于医疗专业知识和法律手段的匮乏,处于被动服从的弱势地位,医患双方权利义务的不对称,导致医患关系紧张。本文在现有法律法规的框架下探讨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试图从法律层面上寻求支撑,以期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7.
Individualized medicine, methodologically rooted in pharmacogenetics and pharmacogenomics, is now venturing into clinical application. Prescribing the right drug in the right dose to the right patient according to specific health needs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is a core mission of individualized medicine. The intrinsic values of this mission are so self-evident that--at first glance--the ethical and social issues raised by individualized medicine seem to be negligible. However, the translation of pharmacogenetics and pharmacogenomics into clinical routine not only requires the coll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large amounts of individual genetic data, but also heralds the need for further clinical studies on the applicability of genotype-related pharmacotherapy. Both requirements raise a set of specific normative issues. We argue that ethical and social questions of the desira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individualized medicine should be integrated in a reconstructive approach to biomedical ethics, which is guided by criteria of social accountability. As a first step, we analyse the ethical and social issues of individualized medicine in the transition to clinical practice, using social accountability heuristically and as an evolutionary approach. Since the pharmacogenetics and pharmacogenomics of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 are among the most advanced fields of individualized medicine, as a second step we use depressive disorders to elucidate the specific, crucial ethical and social questions involved in assessing patients' situations, disease entities and phenotypes to relate them to genetic variations for the purpose of individualized drug regimens.  相似文献   

18.
全科医学在我国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全科医学的宗旨尚无法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得到完全的实现。因此,如何缓解卫生保健的供需矛盾,提升初级卫生保健能力,实现全科医学的宗旨,已成为当前社区卫生服务需要思考的问题。结合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现状以及我国医学教育的特点,我们认为,加强中医全科建设,是提升初级卫生保健能力、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实现全科医学宗旨的一种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9.
基于毕业实习载体在医科院校"三生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探讨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实习渗透"三生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方法,为促进现阶段我国医学生医德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