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旨在了解经历精神创伤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症状特征与述情障碍的关系。方法:试验组为35名经历过精神创伤发生PTSD的患者,对照组为35名经历过精神创伤未发生PTSD的创伤暴露者,在不影响测验症状的情况下分别完成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筛查表平民版量表(PCL-C)及述情障碍20个条目量表(TAS-20)中文版。结果:PTSD患者述情障碍的发生率(57.14%)高于未发生PTSD的创伤幸存者(11.42%),PTSD患者的TAS-20总分(t=-5.271,P0.001)、因子1(F1:情感辩别不能)(t=-6.113,P0.001)及因子2(F2:情感描述不能)(t=-4.660,P0.001)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分及因子分与PTSD症状的相关分析表明,PTSD患者的症状特征与TAS-20总分及F1、F2因子显著相关。结论:精神创伤暴露者中PTSD患者与未发生PTSD的创伤幸存者的述情障碍表现明显不同,TAS-20量表在临床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PCL)的潜在因子结构,来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分类特征.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The PTSD Checklist,PCL)测试了560名受汶川地震影响的初中生,并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比较了7个竞争模型.结果:由King等提出的再体验、回避、情感麻木和警觉一阶4因子相关模型拟合数据最好.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PCL)是一个一阶4因子相关结构:中国人对创伤后应激的情感体验有着与西方人相似的结构,提示PTSD的4因子结构具有跨文化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灾区1960名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汶川大地震灾区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发生率。方法:采用方便取样。以汶川地震灾区3所中学1960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分B、C、D三组症状群),进行自填式调查。结果:(1)PTSD症状群筛查总阳性率为78.3%,B组阳性率最高(68.9%)。(2)女性、高年级、少数民族、来自农村、地震中受伤、家庭财产受损学生PTSD症状总体阳性率及三组症状群阳性率均分别高于男性、低年级、汉族、来自城镇、地震中未受伤、家庭财产未受损失学生[如,PTSD总体阳性率:女82.2%,男73.9%,P0.05]。(3)女生和农村学生重度PTSD症状发生率高于男生和城镇学生(27.9%vs.19.9%,26.7%vs.21.4%,均P0.05)。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是地震重灾区中学生主要心理问题,不同特征的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表现及严重程度不同,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歧视知觉与男同性恋艾滋病感染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测量145名男同性恋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知觉、应对方式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结果:1歧视知觉与情感中心应对方式、PTSD均呈显著正相关,但与问题中心应对方式无显著相关。2情感中心应对方式在男同性恋艾滋病感染者群体的歧视知觉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歧视知觉既直接预测男同性恋艾滋病感染者PTSD的症状严重程度,也可以通过情感中心应对方式间接预测其PTSD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地震灾区茂县城区震后7~9周百姓PTSD症状反应情况。方法应用17个条目的 PCL-C[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标准》第4版修订(DSM--R)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诊断症状标准制定],对条目进行通俗性表达,使老百姓能够理解,也符合对地震后老百姓PTSD的调查,但PCL-C每个条目的基本意思不变,按照1~4的4级评分,通过深入棚区和临时店铺逐棚或逐店进行走访调查,统计时分别按照17个条目的得分、17个条目的总分、17个条目分成的3类症状总分进行,PTSD的症状反应标准是总分达到40分。结果茂县震后7~9周被调查的灾民符合PTSD症状反应标准的阳性率较高(28.33%),女性PTSD症状反应总分比男性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75,P0.01)。结论地震后2个月恰恰是重灾区灾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形成期。  相似文献   

6.
车祸事件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目的 :研究车祸事件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 :应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中的急性应激障碍 (ASR)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诊断标准 ,对因车祸住我院治疗的 81例患者进行诊断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 ,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及症状记录表等进行测评。结果 :车祸后 3个月 ,81例中有 33例 ( 4 0 7%)曾经符合ASR诊断标准 ,31例 ( 38 3%)符合PTSD诊断标准。与非PTSD组比较 ,PTSD组SCL -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阴性项目数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其它因子分均显著高于非PTSD组 (P <0 0 5~ 0 0 1)。PTSD组情绪稳定度倾向不稳定型 ( 38 71%)的比率高于非PTSD组 (P <0 0 1)。与PTSD发病有关的影响因素为EPQ问卷中神经质、L量表及性别。结论 :车祸事件后PTSD并非罕见 ,与性别及个性心理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创伤事故后住院患者应激障碍(PTSD)症状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于2009年4月-2010年2月抽取珠江三角洲地区6个城市7所医院住院创伤患者,采用自编问卷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自评量表(PCL-C量表),调查PTSD症状发生率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①554例有效样本PCL-C评分均值为(31.94±11.68),PTSD症状筛查阳性率为28.5%(PCL-C分值≥38分),其中重度为7.8%(分值≥50分);②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女性(χ2=15.937,P<0.001)、受教育程度低(χ2=9.597,P<0.05)、多部位伤(χ2=8.093,P<0.01)、预期生活自理程度差(χ2=15.757,P<0.001)、预期无工作能力(χ2=19.036,P<0.001)的患者PTSD症状发生率较高;③社会支持方面,缺乏友情精神支持的患者PTSD的发生率较有大量友情支持的患者高(χ2=13.307,P<0.05)。结论珠江三角洲地区创伤事故后PTSD症状发生率较高,性别、受教育程度、创伤严重程度、对未来生活的不良预期及缺乏社会友情支持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新疆某三甲医院的创伤住院患者,以及目睹亲人经历重大创伤或者突然亡故的家属400名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应用PTSD诊断量表(PCL-C)、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采用一对一访谈的方式进行评估,依据DSM-Ⅳ诊断标准确诊PTSD的患者并调查其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①400例被试PCL-C评分均值为(36.975±14.090),PTSD的症状筛查阳性率为31%(PCL-C分值≥41分);②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女性(χ2=13.380,P0.001)、重大外伤(χ2=24.488,P0.001)、癌症(χ2=9.268,P0.05)、丧亲(χ2=41.083,P0.001)的被试PTSD症状的发生率高。结论创伤后PTSD症状发生率较高,性别、创伤的严重程度、是否患有癌症或丧亲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舟曲泥石流灾区居民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PTSD)的发生率,为灾区居民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随机抽样的原则,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对293名灾区居民进行自填式调查问卷调查,按照有无PTSD分为PTSD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在社会人口学资料和受灾程度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TSD的危险因素。结果 1灾区居民PTSD症状群筛查总阳性率为34.47%,创伤经历反复重现组阳性率最高(86.35%);2两组在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有无亲人死亡、房屋是否倒塌、有无伤残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0.016,0.000,0.000,0.000,0.017,0.026);3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5个PTSD的预测因素,分别为女性、未婚、亲人死亡、受教育程度相对低和有房屋倒塌者(OR=2.34,0.34,0.45,0.77,0.71)。结论舟曲泥石流灾区居民PTSD症状发生率较高,不同特征的受灾居民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表现及严重程度不同,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与PTS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组15例无躯体损伤的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PCL-C量表得分52~79分,平均(62±8)分]为实验组,15例经历精神创伤事件未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且PCL-C量表得分12分[(得分0~11分,平均(4±4)分]的预恢复人群(预恢复至常态/基本无症状)为对照组,两组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L-2、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并分析其与PCL-C量表得分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间非参数检验除白介素IL-2有显著性差异外(Z=-2.780,P=0.005),其余3项生物学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实验组血清IL-2、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与PCL-C量表得分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白介素IL-2水平异常,其免疫学水平及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创伤后应激障碍和人格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综述了人格特征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发生、病程和行为表现的影响。主要涉及三个显著的人格特征:负性情绪性(negativ eemotionality,NEM)、正性情绪性(positiveemotionality,PEM)和约束/抑制(constraint/inhibition,CON)。主要结论是高NEM是PTSD发生的主要人格危险因素,而低CON以及低PEM在与NEM的相互作用中作为一种调节因素影响PTSD的形式和表达。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contribution of 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diagnosis and symptomatology to the difficulties of anger, aggression, and self‐harm in a Northern Ireland clinical community sample. A “current complex PTSD” (CCPTSD) group (n=11) was compared with a “current PTSD” group (n=31) on self‐report measures of these variables. The CCPTSD group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physical aggression and self‐harm than the PTSD group. The complex PTSD symptom of ‘alterations in self‐perception’ was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aggression and history of self‐harm, suggesting the potential role of posttraumatic shame and self‐loathing in PTSD theoretical models of these destructive behaviors. Social desirability was a notable confounding influence in the assessment of anger, aggression, and self‐harm in traumatised individuals. © 2009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Clin Psychol 65:1–16, 2009.  相似文献   

13.
爆炸事故幸存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爆炸事故幸存者发生PTSD的影响因素。方法:在爆炸事故后3-5个月期间,对事故幸存者(28例)的一般情况、创伤经历、受伤程度及对善后处理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采用创伤后应激反应症状清单、事件影响量表(IES)、SCL-90、康奈尔医学指数(CMI)、应付方式问卷、EPQ、SDS、SAS进行评定,并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应付方式的内疚、幻想和消极方式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的暴露程度”“对善后处理的满意程度”及应付方式的“自责”等进入方程。结论:特大爆炸事故幸存者PTSD的发生受创伤的暴露程度、对善后处理的满意程度及自责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reviews a series of studies that have utilized information-processing paradigms with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populations. The review suggests that pretrauma measures of intelligence (IQ) are predi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PTSD symptoms following trauma. There is also evidence of impaired performance on standardized tests of memory (independent of IQ) in PTSD populations. PTSD populations are found to exhibit deficits in memory function that may be due to hippocampus damage secondary to excessive neuroendocrine responses to conditioned stimuli. In addition, individuals with PTSD evince an attentional bias towards trauma-related stimuli at postrecognition stages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 review also includes that there is insufficient evidence to either support, or reject, the theoretical proposition that PTSD patients are sensitive to global valence effects at the earliest stages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relative to traumatized non-PTSD populations. Finally, there is some evidence to suggest that the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autobiographical memory in PTSD populations are similar to those seen in depressi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the 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treatment of PTSD are discusse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with such paradigms are also discussed in light of contemporary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ies of PTSD.  相似文献   

15.
特大爆炸事故幸存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 :了解特大意外爆炸事故对幸存者心理健康水平、PTSD的发生、PTSD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在爆炸事故后 3 -5个月期间 ,调查事故幸存者 ( 2 8例 ,研究组 )的一般情况、创伤经历、受伤程度及对善后处理的满意程度 ,采用创伤后应激反应症状清单、事件影响量表 (IES)、SCL -90、康奈尔医学指数 (CMI)、SDS、SAS评定 ,并与对照 ( 3 0例 )进行比较 ,分析PTSD诊断的相关因素。结果 :研究组IES、SDS、SAS、CMI、总分、CMIMR和SCL -90各统计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异极其显著 (P <0 0 1)。诊断为PTSD者 78 6% ,PTSD的诊断与IES总分、现场暴露程度和对善后处理的满意程度相关。结论 :特大爆炸事故可导致暴露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痛苦 ,PTSD的发生与创伤事件的暴露程度和对善后处理的满意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地震后17个月受灾青少年PTSD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63,自引:7,他引:56  
目的:研究地震后17个月受灾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症状分布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张北地震震中一所中学随机抽取205名中学生,进行DSM-IV PTSD诊断检查及相关量表的调查。结果:灾后17个月PTSD发生率为9.4%,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TSD症状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似乎事件重现的动作或感受(74.5%),警觉性过高(68.8%),强烈的生理反应(66.7%),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烦恼(63.0%),及反复闯入的痛苦加忆(60.9%),出现较少的症状是情感范围有所限制(10.4%),脱离或觉得他人陌生的感觉(13.5%)。与PTSD发生相关的因素有心理痛苦水平,感受到生命危险程度,受伤程度及女性。结论:地震后青少年PTSD的发生率是9.4%(17个月),而且PTSD的发生具有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震后6个月地震孤儿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自我意识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儿童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对111名震后孤儿进行评定。结果:震后孤儿PTSD检出率为39.6%;除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两个维度之外,自我意识其它维度与PTSD症状成显著负相关,其中焦虑维度可显著预测PTSD。结论:低自我意识中的低焦虑得分可显著预测PTSD,震后及时的自我意识水平筛查可在一定程度指导孤儿心理援助工作。  相似文献   

18.
张北尚义地震后创伤后应激障碍随访研究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41  
纵向研究地震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病率及其特点。方法:研究对象随机选自距震中不同距离的两个村,分别有181人和157人在震后3个月、9个月时接受调查,并以SDM-IV对PTSD进行诊断,同时测查了WH0-QQL和SCL-90的三个分量表。结果:初始暴露程度较高而受灾后支持较好的群体PTSD发病率低,震后9月,两村PTSD发病率分别为19.8%和30.3%,就总体而言,震后9月PTSD发病  相似文献   

19.
烟台海难援救军人PTSD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了解影响海难援救军人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作用。方法:采用PTSD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理表(LES),艾森克问卷(EPQ)和自行编制的涉及应激事件强度和人口学等因素的调查表,在海难事件后1个月对参与善后援救军人进行调查,并分析统计其影响PTSD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PTSD的得分高低与能否获取经济帮助,对上级领导工作方法和善后处理的满意程度,善后处理中打捞和目睹的尸体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生活事件评分,善后处理中抢救幸存者的数量和EPQ的N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TSD得分与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身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附加因子量表分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阴性症状项目数呈负相关。结论:该海难事件是一强烈的应激事件,PTSD发生率高,LES量表分和EPQ的N量表得分与PTSD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望通过改善上级领导工作方法和善后处理方法,积极争取支持,以降低其发生或减轻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