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精制蛇毒酶乳膏对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制蛇毒酶乳膏对慢性湿疹疗效观察陈淑珍王桂芝孙晋民1杨英伟1那秀连1郝文学1赵桂红1(第一临床学院中医科,沈阳110001)关键词精制蛇毒酶乳膏;慢性湿疹我国两千多年前《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蛇类入药的记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蛇主治匿疮;皮肤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瑰及乳膏Ⅱ号,确定处方和乳化工艺,建立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霍霍巴油、乳化硅油、氮酮、碳酸二辛酯为油相,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纯化水为水相,白及溶胶为主药,乳化温度(80±5)℃,搅拌机转速200 r/min;用无水葡萄糖为对照品,0.2%蒽酮-硫酸试液为染色剂,分光光度法测定白及多糖含量,测定波长620 nm。结果所制备乳膏色白,均匀细腻,稳定,延展性良好;白及多糖在3.8~60.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A=0.030 2C+0.003 5(r=0.999 8),回收率为99.55%,RSD=1.12%。结论瑰及乳膏Ⅱ号处方成熟,工艺可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白及多糖的含量操作便利,方法稳定,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3.
4.
治疗高粘滞血症是治疗与预防心脑血管疾患的一项重要措施。 1 990~ 1 995年底 ,我们曾以精制蛇毒抗栓酶 - 3治疗 1 1 3例高粘滞血症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于门诊及老干部体检者收集有高粘滞血症者1 1 3例 ,其中男性 80例 ,女性 33例。年龄最大 68岁 ,最小 54岁 ,平均年龄 60 .5岁。基础病约十余种 ,其中高血压 40例 ,占 35.4% ;脑梗塞 2 2例 ,占1 9.5% ;动脉硬化 2 0例 ,占 1 7.7% ;冠心病 1 1例 ,占 9.7% ;糖尿病 1 0例 ,占 8.8%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1 0例 ,占 8.8%。2 检测方法及诊断标准治疗前后均采用上海医科大学研制的血液… 相似文献
5.
金银花多糖的提取、精制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光海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9(11):33-34
目的提取金银花中的多糖,精制并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热水法提取、乙醇沉淀制备粗多糖;Sevag法去蛋白制备精制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粗多糖和精制多糖中多糖的含量分别为61.27%和80.54%。结论得到了高纯度的精制多糖。 相似文献
6.
7.
本文用元素分光光度法测定天麻中锌含量。结果表明:天麻中锌含量与其栽培过程中施锌量呈正相关关系。提示施用微量元素锌栽培天麻是可行的。药效试验表明:施锌培育的天麻不但具有天麻原有的药理效应,而且在降压、免疫、抗炎等方面增加了新的药理作用,表明天麻增锌具有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氟康唑(fuconazole)为新一代抗真菌药物.其乳膏临床上用于真菌感染,效果满意.氟康唑的含量测定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泼尼松龙(氢化泼尼松)为内标,对氟康唑乳膏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1仪器与试药
岛津LC-6A高效液相色谱仪、SPD-6AV紫外检测器、SCL-6B系统控制器、C-R6A数据处理机、LC-6A输液泵.氟康唑对照品:由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含量99.9%;氟康唑乳膏(自配,处方:氯康唑20g、硅油乳膏基质制成1000g)其他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测定洋甘菊中6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先灰化、再用硝酸消解洋甘菊样品,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洋甘菊中的微量元素Ca、Zn、Fe、Mg、Mn、Na的含量。结果 Ca、Zn、Fe、Mg、Mn、Na的含量分别为2.016、0.032、0.684、2.380、0.044、1.235mg/g,各元素的回收率为98.83%~100.79%,RSD为0.46%~1.12%。结论火焰原子吸收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洋甘菊中6种微量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盐酸特比萘芬乳膏中盐酸特比萘芬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18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四氢呋喃-四甲基氢氧化铵缓冲液(取100g/L四甲基氢氧化铵14.5ml,加水800ml,用0.7mol/L磷酸溶液调pH值至7.8,加水稀释至1000m1)(50:15:3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盐酸特比萘芬在0.0804~0.3216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50%,RSD=0.41%。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用于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的控制质量。 相似文献
11.
研究蝮蛇抗栓酶(SVATE)对糖尿病肾病(DN)氮质血症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血液流变学异常的DN氮质血症期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包括糖尿病饮食控制及优质低蛋白饮食;另一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SVAET静点,3疗程后比较两组肾功能改变。结果:尿白蛋白、肾小球滤过分数与高切还原粘度、低切还原粘度、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甘油三酯呈明显正相关。肾血浆流量上升、肌酐清除率无变化。SVATE组的这种相关性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明显(P<0.001)。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SVATE对DN氮质血症期患者能改善肾内血流动力学紊乱、减轻并延缓DN肾衰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福建尖吻蝮蛇蛇毒类凝酶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中国福建尖吻蝮蛇蛇毒类凝酶止血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断尾法测小鼠出血时间,观察止血剂量对家兔全血凝固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结果:蛇毒类凝酶在0.0001-0.0100kU/kg可使小鼠出血时间明显缩短,而当剂量增大到3.0000kU/kg时,则显著延长小鼠出血时间。其0.0004-0.0036kU/kg剂量能使家兔全血凝固时间明显缩短,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结论:中国福建尖吻蝮蛇蛇毒类凝酶在小剂量时可作为止血药,它可能通过适度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缩短出凝血时间而发挥其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单一组份尖吻蝮蛇毒类凝血酶在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采用放射性核素示踪动力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相结合,检测体液中的原形物浓度,药一时数据用3P87程序处理。结果:兔静脉注射尖吻蝮蛇毒类凝血酶 0.5、1、1.5U/kg三个剂量后,t1/2α(快分布相半衰期)在 12.6~ 16. 5min范围内,t1/2β(慢分布相半衰期)在 131.6~164.7min范围内,1/2γ(消除相半衰期)在988~1292min范围内。AUM_(0→24h)(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2833±312、5780±275和10707±12ng/min/ml比例为1:2:04:3.77。结论:兔静脉注射尖吻蝮蛇毒类凝血酶三个剂量后,药一时曲线经拟合符合三房室模型特征,三个时相的半衰期各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AUC与剂量成正比,表明药物在克体内的分布和消除为一级线性动力学过程,排泄以肾脏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蛇毒cystatin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s-cystatin,对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PCR法扩增蛇毒cystatin基因片段,插入pcDNA3.1/His C载体中,测定DNA序列后,转染COS7细胞,利用Western-blot检测COS7细胞中cystatin基因的表达.结果 经酶切、测序鉴定证实插入片断已正确,Western-blot检测表明融合蛋白能够在COS7细胞中表达.结论 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eDNA3.1/His-cystatin能够在COS7细胞中表达蛇毒cystatin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5.
蛇毒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血栓栓塞的蛇毒制剂是从蝮蛇毒的凝血酶样酶(thrombin like enzyme,TLE)中纯化提取得到。TLE选择性水解纤维蛋白原a链中的A肽链的精-甘键而不影响B链,TLE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降解成FDP碎片,并刺激血管内皮释放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结果,降低了纤维蛋白原血浆浓度和血液粘度,抑制了血栓的进一步形成,提高了血流速度,从而发挥抗凝作用。另一方面,蛇毒中还含有纤溶酶(fibrinolytic en-zyme,FLE)样物质、舒通成分缓激肽增强肽(bradykinin potentiating peptide,BPP)、抗聚集组分(anti-aggregating part,AAP)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它们对抗血栓都有良好作用。 本文除讨论蛇毒药的药理作用外,还讨论了8种在中国市场上使用过的蛇毒制剂,包括由日本在中国生产的东菱克栓酶(巴曲酶),特别是讨论了最近由国家卫生部批准的降纤酶在血栓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和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蛇毒多肽(卡迪,KD)和蝎毒多肽(polypeptide from Buthus martensii venom,PBMV)对肝癌移植瘤(H22)带瘤小鼠瘤重的抑制作用,并观察肿瘤细胞Caspase-3表达,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昆明种系近交小白鼠,60只,复制肝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6组: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0.010 mg/mL),KD 0.016、0.010 mg/mL组和PBMV 0.016、0.010 mg/mL组,分别注射KD、PBMV和阳性药物10 d后,分析统计带瘤小鼠的体重变化、脾指数和肿瘤生长抑制率;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治疗后Caspase-3表达的改变.结果:KD 0.016、0.010 mg/mL组和PBMV 0.016、0.010 mg/mL组的平均瘤重显著地减小,均具有明显的肿瘤生长抑制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别(P>0.05).免疫组化显示:阴性对照组胞浆无着色或着色很浅;阳性对照组胞浆浅红棕色,着色胞浆分布较集中;两组待测组胞浆均显红棕色,分布面积广,而且随着用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多.结论:KD和PBMV对H22生长和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Caspase-3蛋白的表达而促使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7.
基因重组蛇毒纤溶因子rFⅡ的酶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组蛇毒纤溶因子的酶学特性。方法通过SDS-PAGE分析其分子量、纯度,用SDSPAGE方法检测其对纤维蛋白原的水解能力,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其水解azocasein的能力和PMSF及EDTA对蛇毒纤溶因子的作用。结果蛇毒重组纤溶因子rFII是一个分子量在28000的蛋白酶。它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水解纤维蛋白原的Aα、Bβ、γ亚基,EDTA和PMSF均可以抑制该因子水解azocasein的能力。结论rFII是一种纤维蛋白原酶,它的酶活性可同时被EDTA和PMSF所抑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蝎毒多肽Ⅲ(PSV)和蛇毒多肽Ⅷ(KD)对Lewis肺癌(LLC)荷瘤小鼠肿瘤生长、肺部转移和一般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近交系C57BL/6小鼠,左腋下接种LLC细胞悬液建立肺转移模型,随机分为 5组,每天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环磷酰胺(CTX)、高剂量PSV(PSV-H)、低剂量PSV(PSV-L)和KD,共 18 d。以原位瘤重、肺转移率和转移数为指标,检测不同浓度的PSV和KD对LLC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以体重和脾系数为指标观察PSV和KD对带瘤小鼠一般状态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PSV和KD对LLC原位肿瘤的抑制作用不明显(P>0.05),但它们对肿瘤肺转移却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PSV-H 0.33±0.2l,(P< 0.01);其免疫保护方面的作用也明显优于CTX。结论:蝎毒多肽Ⅲ和蛇毒多肽Ⅷ抑制原位瘤的作用缓慢,但是抑制肿瘤转移方面强于化疗药物CTX,并能够提高小鼠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小鼠分组静脉注射蕲蛇酶注射液,染毒后27h 取骨髓液制片,观察多染红细胞微核数。结果表明,蕲蛇酶注射液3个剂量组(5 mg/kg,2.5 mg/kg,1 mg/kg。静脉注射)微核出现率均低于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1 00 mg/kg,皮下注射,P<0.01)与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同体积)接近,各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别,据此认为蕲蛇酶注射液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针对尖吻蝮蛇蛇毒金属蛋白酶类共同基序的IgY抗体,并对其中和蛇毒活性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尖吻蝮蛇蛇毒各类金属蛋白酶类共有序列,设计合成与其酶活性密切相关且高度保守的抗原肽PT1和PT2;偶联复合物KLH-PT1、KLH-PT2免疫母鸡获得IgY抗体.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对IgY效价及与尖吻蝮蛇蛇毒和短尾蝮蛇蛇毒的交叉反应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最后通过抗小鼠皮下出血实验对IgY中和活性进行评价.[结果]ELISA、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抗KLH-PT1、抗尖吻蝮蛇蛇毒IgY均可与尖吻蝮蛇蛇毒、短尾蝮蛇蛇毒发生交叉反应且后者显著强于前者;抗KLH-PT2 IgY在体外与尖吻蝮蛇蛇毒、短尾蝮蛇蛇毒无明显交叉反应,在体内抗出血实验中却表现出很强的中和毒性作用,并且显著优于前两者.[结论]通过设计金属蛋白酶共有序列抗原肽,制备了能与多种血循型蛇毒交叉反应的IgY抗体,这为制备特异、高效、低毒性且广谱的抗出血型蛇毒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