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疾病,常伴有输尿管异位开口,肾输尿管积水。我院1986年~1998年6月共收治18例,现就其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2例,女16例。年龄6~42岁,平均16.5岁。正常的分次排尿同时有持续性滴尿者11例,肉眼血尿3例,腰部胀痛4例(伴肛门坠胀感1例),肾绞痛3例。利尿B超检查均为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其中左侧8例,右侧5例,双侧5例;表现为重复肾、重复输尿管或重复肾伴有不同程度积水和重复输尿管遇回扩张,其中12例输尿管异位开口的均发现输尿管遇回扩张并延至膀胱后(1例右下腹可见囊性包块),3例伴有输尿管结石。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输尿管囊肿伴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的诊治水平,方法:6例皆行B超、IVU检查,1例行超声定位下穿刺造影检查,5例行输尿管口囊肿切除术,其中1例同时行尿道囊肿切除术,1例放弃治疗,结果:B超诊断输尿管口囊肿16例,重复肾,重复输这,误诊肾积水2例,误诊为肾囊肿2例;IVU检查输尿管口囊肿伴重肾重输尿管4例,误诊为肾积水2例。5例手术均均痊愈,无并发症,结论,B超结合IVU检查可提高诊断率,据囊肿及肾功能情况决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18例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谢斌  张厚彬  黄世泉  李可  万滨  刘宁  陈雪松 《重庆医学》2008,37(13):1418-1419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7例,右侧9例,左侧5例,双侧4例。所有病例均行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16例行排尿膀胱造影,均无输尿管反流。结果18例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至9年。行肾输尿管切除术4例,术后对侧肾代偿良好。12例行输尿管下段裁剪整形、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其中11例肾积水减轻。2例置入双J管引流随访观察,肾积水减轻。结论IVU、逆行造影、排尿膀胱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解除梗阻、改善引流、尽量保留和恢复肾功能。输尿管裁剪或折叠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是治疗该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儿童异位输尿管开口的MRU定位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对异位输尿管开口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7例平均年龄4.5岁女患儿行B超、静脉肾孟造影(IVU)、CT或膀胱镜插管造影检查,同时全部行MRU检查. 结果:B超检查17例,发现发育不良小肾脏3例,单侧肾脏缺如1例,重肾及输尿管积水12例,未见异常1例;IVU检查7例,其中3例肾积水,未显影或显影不清4例.CT检查14例,3例发现发育不良的小肾脏及扩张的输尿管,11例重复肾上位肾积水.膀胱镜检查5例,其中2例发现异位开口;从异位开口插管造影,只显示输尿管扩张段.所有患者行MRU检查,均发现重复肾、异位输尿管形态走行和异位输尿管开口.结论:MRU具有非侵袭性、无肾功能依赖性、能较好地显示尿路解剖情况等优点,其三维结构可展示上尿路病理解剖改变,可作为B超及IVU等未能明确诊断的小儿输尿管异位开口的首选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胎儿期检出的肾积水在出生后的转归及治疗。方法:对1996年至2005年收治的6例胎儿肾积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中男、女各3例,发现肾积水时间为胎龄28~40周,左肾3例,双肾3例,共9只肾。病因及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4例5只肾,4只肾做了Anderson-Heny’s手术,1只肾无功能行肾切除术;2例3只肾为巨输尿管症,均行Cohen’s法输尿管膀胱移植术,其中1例合并膀胱重复畸形,手术中同时行共同壁切除;1例出生后肾积水渐减轻,未特殊处理,正在随访中。其中两例单侧病变及1例双侧病变(其一侧病变轻,单侧手术)患儿于术后5~8天检测了双肾相对肾小球滤过率(RGFR)及尿Na 、K 、Cl-、Ca2 、Mg2 离子排泄分数。结果:3例患肾尿离子排泄分数增加,患肾RGFR>25%,但<50%,提示患肾功能不同程度损害。结论:胎儿肾积水应于出生后早期复查确诊,轻、中度肾积水且肾功能基本正常者,可短期密切观察,若无改善应及时进一步检查;重度肾积水或伴有肾功能损害者则须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6.
泌尿系结石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结石。属于祖国医学石淋的范畴。笔者自 1995年 3月~2 0 0 1年 3月 ,应用中药三金汤 ,同时配合西药治疗泌尿系结石 10 0例 ,经临床观察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0 0例中 ,男 6 2例 ,女 38例 ;年龄 2 6~ 30岁 6例 ,其中 31~ 4 0岁 37例 ,4 1~ 5 0岁 38例 ,5 1~ 6 0岁 15例 ,6 0岁以上 4例。结石位于双肾者 2 6例 ,位于左肾者 15例 ,位于右肾者 10例 ,位于输尿管上段者 2 0例 ,位于输尿管下段并膀胱者 5例 ,位于双侧输尿管者 4例 ,位于膀胱者 16例 ,位于膀胱并尿道者 4例 ;合并肾积水者…  相似文献   

7.
高剑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10):884-885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CM)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成人CM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13例,右侧5例,双侧2例。主要临床表现有间歇性腰痛及肉眼血尿,反复尿频、尿急、尿痛,发热及腹部肿块等。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异常及尿培养阳性等。B超均显示患侧输尿管扩张和肾积水。静脉尿路造影(IVU)提示肾积水13例,肾脏不显影5例。磁共振泌尿系成像示肾积水5例。手术治疗19例,其中Ⅰ期行输尿管裁剪整形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4例;行肾输尿管切除术2例;肾造瘘3例,其中1例1个月后行肾输尿管切除术,2例3个月后行输尿管裁剪修整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间断性双J管置入1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结果行输尿管下段裁剪整形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的16例,患侧肾积水均减轻,肾功能好转或正常;先后期行肾输尿管切除术的3例,术后对侧肾代偿良好;置入双J管的1例,肾积水减轻。结论 B超、IVU等检查是成人CM的主要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为及早手术以去除病因、解除梗阻、保留和恢复肾功能。输尿管裁剪修整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是治疗成人CM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处理。方法 对82例男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移行细胞癌70例,腺癌 7 例,鳞癌 5例,均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膀胱全切采用顺行与逆行结合的方法;新膀胱取回肠末段做成W或U形与尿道吻合,输尿管与新膀胱吻合。结果 82例无一死亡,均获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18.3个月;手术时间,前45例240~360 min,平均312 min;后37例为180~240 min,平均192 min。围手术期输血18例,术中出血超过1 000 ml的6例,盆腔纱布填塞止血1例,并发直肠损伤的7例;术后肠梗阻12例,肠吻合口瘘1例,盆腔脓肿3例,输尿管瘘2例,轻度肾积水11例,中度肾积水4例,肾功能不全(血Scr<177 umol/L)2例;80例白天可控制排尿,其中76例夜间可控制排尿;间断出现残余尿大于100 mL的14例,术后6个月复查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膀胱尿道造影未发现输尿管返流,排尿时膀胱颈口开放不良的5例。结论 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是治疗浸润膀胱癌的理想方法之一;该手术技能要求较高,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多,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非常重要;掌握肠道及排尿生理,反复盆部尸体解剖将有助于提高手术技能和处理并发症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完全性重复肾伴输尿管囊肿的手术治疗方式,并分析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60例完全性重复肾伴输尿管囊肿患儿临床资料。其中,因上肾段发育不良行重复肾及输尿管切除术34例;上肾段发育良好者中,合并重度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 reflux,VUR)或非囊肿所在输尿管末端狭窄5例,行输尿管再植术,余21例行经尿道膀胱镜下输尿管囊肿开窗引流术。通过临床表现、肾积水程度、输尿管扩张程度、输尿管囊肿大小、VUR、再手术率等指标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60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5个月,平均11.6个月。行重复肾及输尿管切除术34例中,术后尿路感染5例;再行输尿管囊肿开窗引流2例,余32例中,B超仍可见输尿管囊肿6例,囊肿直径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13.2±4.4) mm vs. (26.3±3.9) mm,P=0.004]。行经尿道膀胱镜下输尿管囊肿开窗引流术21例中,术后尿路感染6例;再行重复肾及输尿管切除3例,再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余17例术后上肾段积水较术前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9±8.2) mm vs. (24.9±10.8) mm,P=0.000],其中8例仍有输尿管扩张,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7.0±2.5) mm vs. (10.0±3.3) mm,P=0.007]。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5例中,术后尿路感染1例,无再手术者,上肾段积水较术前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2.9) mm vs. (24.2±6.9) mm,P=0.004]。结论:膀胱镜下输尿管囊肿开窗、重复肾及输尿管切除和输尿管再植术均可作为完全性重复肾伴输尿管囊肿的治疗方式。对于上肾段发育不良者,建议行上肾段及输尿管切除术。若上肾段发育良好,且合并重度膀胱输尿管反流或其他输尿管末端畸形者,建议行输尿管再植术;而无其他合并畸形者,可选择创伤小的经尿道膀胱镜下输尿管囊肿开窗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治疗医源性输尿下段狭窄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20例医源性输尿管下段狭窄的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20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耗时93~150min,平均130min/侧。术中出血20~150ml,平均75ml。术后5天拔引流管下地活动,无1例漏尿,1周后拔出尿管出院,平均住院时间9d。术后1个月拔除双J管,术后3~6个月膀胧造影显示I度双侧输尿管返流2例,无返流18例。随访3~16个月,B超、IVU和MRU复查患肾分泌功能改善,无吻合口狭窄,患肾积水明显减轻,其中中度肾积水7例,轻度肾积水者8例,无明显肾积水者5例。结论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治疗医源性输尿管下段狭窄是可行的,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处理.方法 对82例男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移行细胞癌70例,腺癌7例,鳞癌5例,均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膀胱全切采用顺行与逆行结合的方法;新膀胱取回肠末段做成W或U形与尿道吻合,输尿管与新膀胱吻合.结果 82例无一死亡,均获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18.3个月;手术时间,前45例240~360 min,平均312 min;后37例为180~240 min,平均192 min.围手术期输血18例,术中出血超过1000 mL的6例,盆腔纱布填塞止血1例,并发直肠损伤的7例;术后肠梗阻12例,肠吻合口瘘1例,盆腔脓肿3例,输尿管瘘2例,轻度肾积水11例,中度肾积水4例,肾功能不全(血Scr<177 μmoL/L)2例;80例白天可控制排尿,其中76例夜间可控制排尿;间断出现残余尿大于100 mL的14例,术后6个月复查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膀胱尿道造影未发现输尿管返流,排尿时膀胱颈口开放不良的5例.结论 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是治疗浸润膀胱癌的理想方法之一;该手术技能要求较高,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多,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非常重要;掌握肠道及排尿生理,反复盆部尸体解剖将有助于提高手术技能和处理并发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潮敏  蔡盈  曹永胜  范登信  张殷 《安徽医学》2012,33(3):277-279
目的探讨小儿重复肾畸形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2010年53例重复肾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例均行B超、IVP检查,35例另行MRU、VCUG检查,确诊52例,29例为重复肾发育不良伴输尿管扩张;18例为重复肾重度积水,其中4例积水伴感染;4例为重复肾轻度积水;1例为发育型重复肾伴下肾积水,定位诊断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误诊为单一输尿管开口异位1例。47例行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切除术,1例行双输尿管整形膀胱再植术,1例行下肾离断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4例为重复肾轻度积水未行手术治疗。结果 48例术后恢复良好,行双输尿管整形膀胱再植术的病例因患侧重复肾反复感染一年后行重复肾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对于重复肾发育不良及重复肾输尿管扩张的诊断,MRU要优于超声和IVP。重复肾积水多由输尿管远端梗阻所致,重复肾发育不良及重复肾重度积水的治疗以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切除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13.
笔者于 1 996~ 2 0 0 0年采用中心静脉穿刺针在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引流 7例 ,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例 ,男 4例 ,女 3例 ,年龄 2 8~ 79岁 ,平均 5 8.4岁。原发病 :孤肾合并输尿管中段结石梗阻 1例 ;结核致一侧肾无功能 ,对侧输尿管下端狭窄 1例 ;宫颈癌、胃癌、肠癌、晚期腹膜后转移 5例 ,均有中、重程度的患侧肾积水与肾功能损害 ,其中左侧 3例 ,右侧 2例 ,双侧 2例。 7例均试行膀胱镜下逆行插管引流失败。方法 器械 :套装中心静脉穿刺针为美国Arrow公司 ,内配有穿刺针 1根、安全导丝 1根、皮肤扩张器 1根、5…  相似文献   

14.
我院收治7例输尿管异位开口患者,皆为女性,年龄3~17岁;自幼有尿失禁兼有正常排尿。异位开口于前庭者6例,尿道1例;异位口插管逆行造影者5例,见重复肾盂和扩张、扭曲的输尿管。静脉尿路造影6例,显示重复肾盂者5例,1例重复肾未显影,仅见患侧肾影较对侧肾影为小。手术治疗左侧5例,右侧2例。手术方式采用输尿管膀胱吻合3例,输尿管膀胱吻合+输尿输端侧吻合1例,重复  相似文献   

15.
    
董晓程  宣强  苏红  肖峻 《安徽医学》2012,33(7):816-817
目的探讨先天性梗阻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报告25例先天性梗阻性巨输尿管症患者,其中双侧肾积水7例,左侧积水13,右侧5例;2例患者行肾切除手术,其余23例行有经膀胱外输尿管移植术。结果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静脉肾盂造影示,23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肾积水均见好转,2例有输尿管反流到输尿管中段。结论静脉肾盂造影、CT尿路成像和MRU检查是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首选检查方法。治疗原则是解除梗阻,保留肾功能。手术方式经膀胱外输尿管移植术。  相似文献   

16.
儿童输尿管开口异位的临床处理: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提高对儿童输尿管开口异位的诊治水平.方法 输尿管开口异位患儿16例,女15例,男1例,年龄3~14岁,平均6岁.对16例患儿行B超、静脉尿路造影技术、逆行性插管造影、膀胱镜及低场强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技术等检查,明确术前诊断及了解异位开口输尿管位置、侧别.单侧重复肾输尿管并输尿管开口异位8例,双侧重复肾输尿管并单侧输尿管开口异位1例,单侧肾肾积水伴单侧输尿管开口异位3例,先天性肾发育不良并输尿管开口异位3例,单侧肾异位伴发育不全输尿管口异位1例;结果本组16例病人全部手术治疗,其中肾切除者9例,肾部分切除者4例,3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疗效满意.11例获6个月~3年的随访,平均2年,术后漏尿症状全部消失,1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病例术后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结论 发现及正确的诊断有利于疾病的早期治疗,增加保留肾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一侧肾结核对侧肾积水的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4例一侧肾结核对侧肾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结果、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8例在就诊时已出现慢性肾衰竭,42例是在结核肾切除后3~15个月发生慢性肾衰竭,其余24例在结核侧肾脏切除术后对侧肾积水有不同程度改善。60例在结核肾切除前或后行积水侧肾造瘘;7例长期留置肾造瘘管,拒绝再次手术治疗,输尿管膀胱再植术24例,肠管扩大膀胱术47例,膀胱再生2例,积水侧未行手术干预24例。随访6个月~28年,除肠管膀胱扩大术2例失访外,其余102例获得随访,其中7例长期留置肾造瘘管的患者中有5例在术后1~14年死于尿路感染,2例分别在术后5年和8年时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膀胱再生2例中1例2年后死于尿路感染,另1例21年发生肾衰竭,肾积水明显,经皮肾造瘘术后2年死于肾盂肾炎。其余经再次手术治疗69例和自然恢复24例中死于心脑血管疾病5例,共88例患者存活良好,血尿素氮和肌酐基本正常,并能参加一般工作和体力劳动。结论一侧肾结核对侧肾积水的患者需要根据不同的积水原因采取恰当手术治疗,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强红家  罗洪 《吉林医学》2012,(1):185-186
目的:探讨小婴儿重度肾积水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8月~2010年1月手术治疗的10例小婴儿重度肾积水。其中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性肾积水3例行离断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输尿管膀胱交接处梗阻性肾积水3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4例无法明确狭窄处的肾积水,先行肾造瘘术,2个月后经肾造瘘管注入造影剂X线观察发现输尿管膀胱交接处梗阻性肾积水和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性肾积水各2例,分别成功实行了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和离断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所有患儿术后常规随访,复查彩超。结果复查B超所有患儿肾积水都得到改善,肾盂扩张明显减轻,肾实质增厚,并且时间越长,改善越明显。结论:小婴儿重度肾积水一般不考虑切除肾脏,根据狭窄处位置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复肾输尿管畸形诊断治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03~2008-08收治的23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19例,年龄9—36岁,症状分别为:腰腹部胀痛或包块10例,漏尿5例,反复发热4例,膀胱刺激征4例。辅助检查:超声23例,静脉肾盂造影(IVU)23例,膀胱镜检查逆行肾盂造影(RPC)13例,CT检查16例,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4例。明确诊断重复肾输尿管畸形,23例均行个体化手术治疗。结果23例全部经手术治疗康复出院,17例获随访6个月~5年,其中1例出现后腹腔尿性囊肿,经再次手术切除剩肾而治愈,2例仍出现轻度肾积水,予观察肾积水未加重而未处理。结论对于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诊断,临床表现结合超声、IVU检查对部分病例可明确诊断,而对肾积水严重、肾功能低下IVU显影淡薄或不显影,仅显示正常肾管道系统,易造成误诊或漏诊;RPG可明确重复肾输尿管积水原因和部位,但为有创检查;CT检查快速、简便,可显示重复肾输尿管畸形部位,为手术方案和切口选择提供依据;MRU诊断重复肾输尿管异位开口具有较高准确性和敏感性,能对其作出较好诊断。治疗上应视畸形的病变部位及并发症严重程度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例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临床资料,病变位于左侧7例,右侧3例,双侧2例.均经B超、IVU、膀胱镜、逆行造影等检查予以诊断.其中Ⅰ期行输尿管裁剪修整、抗逆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7例,先行肾造瘘,Ⅱ期行输尿管裁剪修整、抗逆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因肾功能严重受损而对侧肾功能良好,行肾输尿管切除术2例,行保守治疗2例.结果:对12例患者作1-5年随访,2例保守治疗的病情无明显发展,8例行输尿管裁剪修整、抗逆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肾功能明显改善、肾积水减退较快,1例行肾输尿管切除术的远期疗效满意.结论:B超、IVU、膀胱镜及逆行造影等检查是诊断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主要检查手段.治疗时应根据肾功能、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程度等因素综合决定.输尿管裁剪修整、抗逆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是目前治疗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