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别以抗乙肝转移因子联合华蟾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2例,单一抗乙肝转移因子治疗40例,并用肌苷片口服24例作为对照,以观察其对血清HBVM的影响。结果抗-HBs,抗-HBe阳转,抗-HBcIgM阴转两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中,抗乙肝转移因子联合华蟾素组HBV-DNA阴转率又明显高于单一抗乙肝转移因子治疗组,说明抗乙肝转移因子联合华蟾素治疗慢乙肝对清除和抑制乙肝病毒有较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检测 2 5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 DNA(HBVDNA) ,同时用 EL 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 ,即 HBs Ag,抗 - HBs、抗 - HBc、HBe Ag、抗 -HBe。结果表明 HBVDNA的检出率与肝病临床类型无明显关系 ,而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存在状态有关。乙肝五项病毒标志物不同组合状态 ,血清 HBVDNA检出率不同 ,以 HBs Ag(+)、抗 - HBc(+)、HBe Ag(+)的组合形式检出率最高 (94 .34% ) ,乙肝病毒标志物中出现抗体及乙肝病毒标志物全阴者仍有 HBVDNA检出  相似文献   

3.
<正> 目前临床上已广泛开展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血清标志物检测,正确应用这些检测结果,不仅对乙肝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和预后以及患者的传染性可作出准确的判断,而且对考核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和指导预防接种也极有价值。 1 反映HBV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 HBsAg(乙肝表面抗原)不单是HBV的衣壳蛋白(即表面抗原),还包括无核酸(无传染性)的小球型颗粒和管状体。由于HBsAg并不始终与HBV同时存在,它比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乙肝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对比分析,进而对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临床意义的探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严格按说明书操作,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测定,并与HBV-DNA做对比分析.结果 对HBV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模式进行分析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的模式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出率高,与HBVDNA符合率也高,分别为86%与88%,HBsAg抗HBe抗HBc阳性的模式中与前S1抗原和HBV-DNA符合率分别为39%和41%,HBSAg抗HBC阳性组中与前S1抗原和HBVDNA符合率分别为26%和28%.结论 前S1抗原较HBV血清标志物更为敏感,尤其可反映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是否有病毒复制,可作为一种新的HBV血清标志物和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拉米呋啶是常用的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对乙肝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在长期用药过程中,部分病毒可出现耐药性。一般认为,此耐药性与HBV多聚酶基因YMDD氨基酸序列(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中的核酸变异有关。本文对112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标本进行了YMDD检测,同时监测其血清HBV—DNA和ALT水平变化以及与乙肝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旨在探讨YMDD变异对拉米呋啶治疗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  王金山 《吉林医学》2010,(27):4766-476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演变成肝硬化过程中血清乙肝病毒(HBV)标志物发生的变化及表达模式。方法:采用回顾总结法用反向被动间接血凝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正常人,慢性乙肝及肝硬化三组不同人群进行乙肝系列(两对半)的检测。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以红细胞溶血最高稀释倍数报告滴度。为下文表述方便,将乙肝检测项目依次排序①:乙肝表面抗原(HBsAg);②乙肝表面抗体(抗-HBs);③乙肝e抗原(HBeAg);④乙肝e抗体;⑤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并以出现阳性结果的项目序号作为该模式的代码。结果:从127例肝硬化患者血清检测中发现HBsAg阳性达109例,占全部病例的85.8%。其中HBsAg低滴度(1:16以下)70例,占全部病例的55%,"145"模式62例,占全部病例的48.8%。结论:结果表明,由HBV感染导致的慢性乙肝与肝硬化发病呈正相关,同时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以HBsAg低水平和"145"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病。我在临床治疗中,发现了以静脉滴注抗病毒、保肝、抗肝纤维化药物治疗乙肝,效果良好。现将初步治疗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乙肝前S1抗原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HBV血清标志物、乙肝病毒前S1抗原及HBV—DNA定量检测的对比分析,对其阳性率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对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对372例乙肝惠者血清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用PCR荧光定量法检测HBV—DNA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比较。结果: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率为63.7l%,HBeAg阳性率为48.38%,HBV—DNA阳性率为67,47%,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eAg、HBV—DNA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对HBV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模式进行分析显示,HBV血清标志物传染性强的模式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的捡出率高。结论:乙肝病毒前sl抗原能较好地反映病毒复制状况,在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reS1与乙肝两对半(HBV免疫标志物)的相互关系、评价其临床义.方法 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247例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不同标志物的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reS1与HBV血清标志物进行比较.结果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组PreS1的阳性率为87.1%,HBsAg和HBeAg阳性组PreS1的阳性率为77.7%,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中PreS1阳性率为52.8%,说明部分HBeAg阴性患者仍有病毒复制.结论 前S1蛋白在HBV感染早期就可检出,它能敏感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有助于乙型肝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严昌辉 《中原医刊》2001,28(7):10-12
目的:为了观察左旋咪唑涂布剂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目前;我们用国产干扰素安福隆作为对照,治疗前、后查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46.88%和50%,HBeAg阴转率分别为53.12%和53.12%,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3.75%和46.87%,上述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旋咪唑涂布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目前公认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干扰素相似。  相似文献   

11.
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489例乙型肝炎患者依据乙肝血清标志物分为1组150例,2组239例,3组100例,并进行HBV-DNA定量检测。结果: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阳性率为100%,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阳性率为84.10%,HBsAg、抗-HBe阳性组阳性率为52.00%。结论:乙型肝炎患者仅仅采用ELISA方法检测5项乙肝血清标志物对乙肝患者传染性强弱判断和乙肝病毒复制和是否需要治疗是远远不够的,易造成部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漏诊。应用定量PCR检测HBV-DNA对监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情发展优于乙肝血清标志物血清学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应用复肝康冲剂治疗乙型肝炎为治疗组,与传统护肝药物为对照组相比较,经临床观察研究结果发现,治疗组绝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体征消失快,STB、SGPT下降程度以及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HBeAg和抗-HBc传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复肝康可能成为治疗乙型肝炎的第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种常见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模式与乙肝病毒DNA(HBV-DNA)病毒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1022例乙肝患者进行血清标志物(两对半)及HBV-DNA含量检测.结果:血清学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大三阳)患者HBV-DNA阳性率为94.1%,明显高于其他模式,且其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他组.HBs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HBcAb(小三阳)阳性检出率也较高(阳性率54.3%).结论:HBeAg是反映HBV复制活跃的可靠指标,HBV-DNA与HBeAg的存在明显正相关;HBV-DNA病毒载量可真实反映HBV感染、复制及病程变化,对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及治疗均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是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为了解某工程处生活在贵州的职工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于1999年对某工程处12个单位共686名不同工种的职工进行了HBsAg、HBeAg、抗-HBs、抗-一HBe五项乙肝病毒(HBV)感染标志物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短程化疗方案对乙型肝炎标志物(HBVM)阳性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选取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且肝功能正常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75例,选择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阴性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对HBVM和肝功能进行检测。[结果]75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20例(26.67%),55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阴性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2例(3.63%),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与乙肝标志物阴性患者药物性肝炎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 0.01)。[结论]2HRZE/4HR短程化疗方案对HBVM阳性和阴性初治肺结核患者的肝功能影响明显不同。在对这两类患者进行抗结核化疗时,应特别关注抗结核药物对HBVM阳性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DNA(HBVDNA)的检出情况,搪塞其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25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同时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好HBAg、抗-HBs、BHeAg、抗-HBe。结果:HBVDNA的检出率在肝炎患者各临床类型之间无明显差异,而在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不同组合存在状态之间差异,以伴有HBeAg(_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乙肝血清标志物联合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检测在HBV感染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乙肝患者142例,均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检测,根据HBV水平分为A、B、C组,观察并记录HBV DNA和HBV血清标志物(包括抗-HBe、抗-HBs、HBeAg、抗-HBc、HBsAg)的含量.结果 A组HBV DNA阳性率为96.77%(30/31),B组HBV DNA阳性率为60.42%(29/60),C组HBV DNA阳性率为5.88%(3/5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和B组HBV DNA定量结果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检出符合率为73.94%(105/142),HBsAg检出符合率为72.54%(103/14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HBV感染患者实施乙肝血清标志物联合HBV DNA检测,能起到互补作用,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HBV感染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定量检测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定量检测的相关性。方法对510例临床乙肝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HBV DNA检测,同时采用ELISA法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测。结果血清HBV DNA水平与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模式有关。在检测的510例乙肝血清标本中有352例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69%,其中在HBsAg、HBeAg、抗-HBc阳性的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为92.3%;在HBsAg、抗-HBe、抗HBc阳性的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为35.6%。结论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定量检测有密切的相关性,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乙肝病毒感染以及了解病毒的复制情况、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是诊断、治疗和预防乙型肝炎的主要依据,也是临床实验室最主要检测项目之一。作者对HBVM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临床意义作一综述,阐明正确认识和应用HBVM。  相似文献   

20.
陈华根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2):1107-1107,1110
临床实验室普遍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用以判断HBV感染、复制,诊断乙型肝炎。抗-HBe和抗-HBc呈反应性,表明现在或既往感染HBV。实验室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常出现不少HBsAg阴性,而抗-HBe和抗-HBc阳性结果,如抗-HBs、抗-HBe、抗-HBc阳性模式;抗-HBs、抗-HBe阳性模式;抗-HBs、抗-HBc阳性模式;抗-HBe阳性模式;抗-HBc阳性模式;抗-HBe、抗-HBc阳性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