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在腔隙性脑梗死(LI)发生中的作用;血清LP(a)水平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时的变化;LP(a)和纤维蛋白原(FIB)在腔隙性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0例腔隙性脑硬死患者分为三组单纯腔隙性脑梗死组、合并高血压组、合并糖尿病组,23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探讨LP(a)水平的变化;选择4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析LP(a)与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结果LP(a)水平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不同病例组间LP(a)水平无显著差异性;LP(a)和纤维蛋白原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中无相关性。结论LP(a)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糖尿病无关;在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LP(a)与纤维蛋白原有各自的主要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血小板、D-二聚体与脑梗死发病有关。方法观察有血栓倾向的疾病、TIA、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D-二聚体的浓度。结果脑梗死急性期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组,血小板明显低于其他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非腔隙性脑梗死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浓度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脑梗死各亚组血小板浓度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血小板、FIB、D-二聚体的变化出现在脑梗死之前,它们促进了血栓的形成,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水平可作为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与脂质代谢的关系。方法检测50例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C、TG、HDL-C、LDL-C,与对照组45例单纯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对比。结果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TC、TG、LDL-C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异常可能是高血压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东菱克栓酶治疗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拟应用东菱克栓酶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OCSP分型;在治疗前、用药后1d、3d、5d检测纤维蛋白原;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中国卒中量表评分。结果OCSP各亚型急性脑梗死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在用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1d、3d、5d血Fg较用药前降低(P〈0.01),用药后1d降低更甚(P〈0.01),腔隙性脑梗塞血较其他亚型下降更明显(P〈0.01),各亚型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东菱克栓酶治疗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对腔隙性脑梗塞的疗效明显高于其他亚型。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65例复发脑梗死病例与同期200例初发病例的发病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复发率为15.3%,复发在首次发作5年内发生较多。脑梗死复发者伴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者明显多于初发者.且其血浆纤维蛋A原、溶血磷脂酸水平高于初发者。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纤维蛋白原、高溶血磷脂酸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脑梗死的二级预防应以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及溶血磷脂酸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分布及个体危险因素数量与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0例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个体危险因素数量与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80例腔隙性脑梗死中有高血压162例(占90%)、合并血脂异常131例(占73%)、有糖尿病54例(占30%)、合并心脏病113例(占63%)、卒中病史29例(占16%)、COPD36例(占20%).1个危险因素组18例(占10%),2个危险因素组48例(26.7%),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组114例(占63.3).结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脏病、卒中病史、COPD为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血脂异常为腔隙性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同时,个体危险因素数量越多,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的危险性也越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压、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危险因素与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近期复发率的相关性。方法60岁以上首次发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07例纳入本研究,每例患者跟踪随访治疗2年,评估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率和危险因素。结果207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伴高血压、2型糖尿病、单纯高脂血症分别为148例、22例、7例,三者复发率分别为8.78%、18.18%、14.29%;伴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26例,复发率34.62%,无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4例,复发率0。2年内复发腔隙性脑梗死27例,复发率13.04%。结论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同样可认为是老年腔隙性脑梗死近期复发率的高危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青年腔隙性脑梗死与非腔隙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差异。方法选择邓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50例,作为腔隙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我院接受治疗的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50例,作为非腔隙组。观察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异同。结果腔隙组中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酗酒、吸烟因素所占比例分别高于非腔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组患者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均高于非腔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非腔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非腔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非腔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酗酒及吸烟、高水平C反应蛋白均可成为中青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在腔隙性脑梗死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D-D)含量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为其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比检测了急性脑梗死96例患者,其中进展性脑梗死42例,非进展性脑梗死54例及46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D含量,进行对比分析与评价。结果脑梗死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D含量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展性脑梗死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P<0.01);非进展性脑梗死组D-D升高率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进展性脑梗死组较非进展性脑梗死组高(P<0.01)。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着明显的高凝状态,这与其发生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腔隙性脑梗死100例CT征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波  段兵 《现代临床医学》2009,35(5):346-348
目的:分析100例腔隙性脑梗死的CT征像,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病因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CT资料。结果:腔隙性脑梗死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症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部分病人肢体定位症状与病变部位不符,部分病人无明显临床症状。CT表现为病灶大小3—15mm低密度灶,好发于基底节豆状核、尾状核和内囊以及丘脑、桥脑和脑白质。可伴有其他部位脑梗死、脑出血、脑萎缩及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等。结论:腔隙性脑梗死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及血栓有密切关系,临床症状与腔隙性脑梗死的CT征像的关系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腔隙性脑梗死是长期高血压引起脑深部白质及脑干穿通动脉病变和闭塞,导致缺血性微梗死,缺血、坏死和液化脑组织由吞噬细胞移走形成腔隙。约占脑梗死的20%,是最常见的高血压脑血管病变。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我院自2004年11月以来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8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纤维蛋白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纤维蛋白原浓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可能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并间接反映病性程度。  相似文献   

13.
莫肇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6):50-51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60mg,1次/d,治疗2周后采取自身对照比较治疗前后血压指标,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服药1周有效率为76.67%,服药2周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能有效控制血压,保护肾功能,能达到安全、平稳降压,从而有效控制由于血压而导致的脑梗死加重及再发。  相似文献   

14.
梁秀珍  霍云霞  刘红 《河北医药》2011,33(17):2617-2618
在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对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A组)、非糖尿病脑梗死组(B组)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中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及家族史等危险因素高于B组(P〈0.05),其梗死类型以腔隙性梗死、多灶性梗死为主,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脂、血糖、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高于B组(P〈0.05),A组疗效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时多有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等临床情况,血糖控制不佳,高TC、高UA、高FIB、低高密度脂蛋白是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主要因素,以腔隙性梗死、多灶性梗死为主,较非糖尿病患者疗效较差,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前随着 CT的临床应用 ,腔隙性脑梗死在糖尿病中的检出率逐渐增多 ,且高于其他脑血管病 ,但目前有关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临床特征等方面的报道不多。本文对我科 1997— 2 0 0 1年 76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而无其他脑血管疾病者 76例 ,腔隙性脑梗死以头颅 CT报告为准。设立同年龄的非腔隙性脑梗死的糖尿病患者 5 0例为对照。所有病例均记录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 ,测定发病时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心电图及肾功能。凡血脂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有一项增高者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64例腔隙性脑梗死TCD情况。方法选取经MRI或CT确诊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64例为研究对象,均行TCD检测。结果 TCD表现64例患者中23例血液缓慢供血不足,22例血速异常增高,19例血速正常。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引起血速异常增高的病因主要以高血压为主,TCD能够作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检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对264例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2.80%表现为纯运动性卒中(PMS),40.15%为感觉运动性卒中(SMS);Barthel指数评定示28.78%能力自理,5151%轻度功能障碍;影像学见多发性腔隙78.41%,双侧病灶85.99%,基底节区腔隙71.97%、侧脑室旁白质37.50%、桥脑腔隙20.08%;老年病人83.33%。伴高血压病68.18%;男性、糖尿病、吸烟和血清纤维蛋白元增高比例分别为:6174%、3106%、26.52%和2l97%。结论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综合征以PMS和SMS二型最为多见,大多数病人神经功能障碍较轻,病死率低;影像显示腔隙多为多发和双侧性分布,常见部位依次为基底节区、侧脑室旁白质和桥脑;该病复发率较高;年龄和高血压是发病的肯定危险因素,性别、糖尿病、吸烟和高凝血症是可能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在临床上为常见病、多发病,二者均有共同病因: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血脂但二者是否有因果关系,少有报道,本文对70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合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我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合并发脑出血患者70例为A组,同时选取同期非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脑出血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B组)。A组患者均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诊断符合1996年WHO提出的新诊断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糖、血脂、血尿酸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把血糖、血脂、尿酸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者64例分为A组,异常者63例分为B组,平均随访2年,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再梗死发生率及血管性痴呆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4周后,A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6±7.3)分,明显低于B组的(14.3±7.4)分(t =3.8696,P<0.05);A组总有效率95.4%明显高于B组的82.0%(x2=5.8623,P<0.05).平均随访2年后,A组脑梗死再发率18.8% (12/64)、血管性痴呆率7.8% (5/64),均明显低于B组的28.6%( 18/63)、17.5% (11/63)(x2=6.5421、5.9623,均P<0.05).结论 多项血清生化指标异常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近、远期预后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与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关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梗死与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关系。方法对入院的52例脑梗死患者24h测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并与健康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24h测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