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苦瓜MomordicadioicaRoxbexWilld为葫芦科苦瓜属植物,也称雌雄异株苦瓜或异株木鳖子,其块根有多种疗效,民间用于治疗肝炎、喉炎、风火牙痛等。本实验从山苦瓜干燥块根乙醇浸膏的石油醚提取物、氯仿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及正丁醇提取物总皂甙水解产物中共分离得到23个纯化合物。对山苦瓜块根的提取物、单体,分别用L1210、CCERCEM、LS174T3种癌细胞进行体外筛选。结果:筛选出5个化合物具有抗癌活性,经光谱鉴定,它们是拜俄尼酸、雪胆甲素、α菠甾醇3OβD…  相似文献   

2.
鹅绒藤对离体豚鼠心房收缩力及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鹅绒藤水溶性浸膏(AECC)及正丁醇提取物(BICC)对离体豚鼠左心房均表现出依剂量性负性肌力作用,半效抑制浓度(IC_50)AECC为4.5mg/ml.BICC为1.3mg/ml,二者高浓度时对离体豚鼠右心房频率有明显抑制作用。经测定二者对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AECC、ip、LD50)3.8±0.4g/kg、(BICC、iv、LD_50)0.60±0.07g/kg(95%可信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维生素E(VE)、普罗布考(PRB)对溶血卵磷脂(LPC)引起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CMEC)损伤的保护作用和脑微血管平滑肌细胞(BCMSMC)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及结晶紫染色法分别测定BCMEC损伤和BCMSMC的增殖。结果:VE5~50μmol/L时显著抑制LPC50nmol/L引起的BCMEC释放LDH,释放率下降至(36.8±1.0)%~(16.2±2.9)%;显著抑制LPC10nmol/L引起的BCMSMC增殖,抑制率为(37.6±7.0)%~(61.3±0.6)%。PRB5~50μmol/L时显著抑制LPC50nmol/L引起的BCMEC释放LDH,释放率下降至(34.2±3.3)%~(19.1±2.4)%;显著抑制LPC10nmol/L引起的BCMSMC增殖,抑制率为(40.9±2.4)%~(47.0±3.7)%。结论:VE和PRB对LPC引起的BCMEC损伤有保护作用,对BCMSMC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于巴西产的21种植物的热水提取物分别进行了促有丝分裂活性和菌落刺激因子(CSF)感应活性的实验,发现豆科植物Dalbergia mone-taria L.的树皮提取物活性最强。干燥植物树皮粉末的乙醇提取物溶于水,分别用己烷、EtOAc、CHCl3、CHCl3/iso-PrOH、n-BuOH萃取。n-BuOH层和水层分别用硅胶柱层析,CHCl3/MeOH梯度洗脱。收集CHCl3/MeOH(17:3)流分,经过HPLC柱层析,纯化,得到2个化合物,即化合物Ⅰ(5,7,3',4'-四羟基异黄酮-…  相似文献   

5.
作者从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到4个具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活性的二萜类化合物,并以改良的Ellman方法为导向,研究了它们对AChE的抑制活性。丹参干燥根于55℃用丙酮提取4h,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提取物经VLC硅胶柱层析,依次用甲苯、甲苯-二氯甲烷(1:1)、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和甲醇洗脱,通过TLC检测得到6个部位F1~F6。将显示AChE抑制活性的F1和F2合并,以CC硅胶柱层析得4个部位  相似文献   

6.
山茶科乌叶何树(Schima wallichii)是已研究过的何树属植物中的新种。其乙醇提取物对皮癣真菌有高度的活性。作者将其70%乙醇提取物经苯、乙酸乙酯提取后,再经水-正丁醇分配,分成四个部位. 苯溶部位经硅胶和氧化铝柱层析后,分得A、  相似文献   

7.
肉桂(Cinnamomum cassia Blume)是常用中药之一。Koda等曾报道肉桂的水提物具有强的抗补体活性。本文作者从肉桂水提物中分离出十个具有抗补体活性的化合物,对其中六个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肉桂水提正丁醇萃取物,用正已烷除去精油,再用丙酮提取。提取物经氧化铝柱层析,先用甲醇洗脱,继用水洗脱。甲醇洗脱浓缩物在正丁醇和水之间分配,正丁醇溶物经硅胶柱反复层析(正己烧-丙酮2:1→1:1→1:2和CHCl_8-MeOH 40:1→30:1→20:1)得到化合物Ⅰ、Ⅱ、Ⅲ、Ⅳ、Ⅴ、Ⅶ、ⅧⅨ;其水洗脱物的正丁醇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CHCl_3-MeOH-H_2 O=8:2:0.2和ACOEt-EtOH-H_2 O=9:2:0.2)和液滴逆流层析(用CHCl_8-MeOH-H_2 O=35:65:40上层为固定相,下层为流动相)分得化合物Ⅵ和Ⅹ。  相似文献   

8.
八种中草药的抗病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鸡血藤、赤芍、芡实、白背叶、何首乌、三加皮、肾蕨和青凡木等8种中草药提取物对单纯疱疹病毒I型、水疱性口炎病毒、流感病毒A型、腺病毒3型及艾滋病毒逆转录酶的活性,发现鸡血藤提取物对单纯疱疹病毒I型有强的作用,其50%细胞病变抑制浓度(CPIE50)、50%细胞致死浓度(CLE50)和50%酶活性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6.0,630,0.2μg/ml,选择毒性指数(ST)为13.7。抗病毒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经作者改良的MTT比色测定自然杀伤细胞(NKC)活性。结果显示:在效应细胞(EC)和靶细胞(TC)活性均≥95%,EC≥3.0×102/Wel、TC≥1.6×102/Wel时,细胞还原MTT产生的甲瓒溶解后的OD570nm值与细胞数成线性相关(re=0.94,rt=0.97,P<0.001)。本法在测得EC∶TC为40∶1时,正常人外周血NKC活性为45.64%。用本法和3H-TdR掺入抑制试验同时测定10份白血病患者外周血NKC活性,分别为34.86±7.80%和35.16±8.40%,两者呈良好的正相关(r=0.876,P<0.001)。本法简便、稳定可靠,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测定NKC活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及朝鲜,云木香Saussurealappa的根常用于治疗厌食、腹部疼痛、肿胀、恶心、头晕、过敏及炎症。已有报道,根中的倍半萜内酯多具有抗肿瘤、抗溃疡及强心等生理活性。作者发现云木香根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抑制肿瘤坏死因子a(TNF-a)生长的活性。已知TNF-a与某些炎症及过敏性反应有关,如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皮炎等。本文报道在活性跟踪条件下分离得到的3个活性化合物。干燥云木香根用70%甲醇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回收溶剂。将所得浸膏溶于水,分别用正己烷、CH_2Cl_2、EtOAc和正丁醇…  相似文献   

11.
用双重PCR法检测新生患儿及随访新生儿期诊断为巨细胞包涵体病患儿的尿及血标本中巨细胞病毒(CMV)DNA。两对引物序列取自HCMVIEA基因区,第一对引物扩增片段为721bp,第二对引物扩增片段为167bp。新生患儿23份尿标本,17例检出阳性;18份白细胞提取物,12份阳性。随访患儿7例,4例在尿或血中检出CMVDNA。PCR结果与病毒分离比较,两法的符合率为95.6%,PCR获得结果仅需1~2天。尿标本用于PCR较血标本检出率高,预处理简便  相似文献   

12.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植物黄花蒿进行进取研究,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及时间对青蒿素收率的影响。萃取产物经简单的分析后得到纯度≥95%青蒿素产品,经TLC、IR、MS^HNMR和^13CNMR分析确认。  相似文献   

13.
对21名患者的尿液和10份同一正常人尿样分别用常规法和改进法进行对照试验,结果改良法与常规法之间差别有极显著的意义,同时用10%K2CO3代替10mgK2CO3粉剂处理正丁醇萃取液,因K2CO3粉剂不易于正丁醇、故用10%K2CO3取得去正丁醇萃取液中的色素等于干扰性优于K2C剂,实验证明,经10%K2CO2处理正丁醇萃取液中的17-羟皮质醇的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药地椒乙醇提取物对人白血病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筛选中药地椒乙醇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探讨其可能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从野生地椒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乙酸乙酯、正丁醇和丙酮3种萃取组分,以体外培养的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HL-60作为研究对象.将各萃取组分与肿瘤细胞作用一定时间后,计数存活肿瘤细胞数,分析药物对肿瘤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考察各组分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去甲斑蝥素作为阳性对照组,通过形态学Ё分析等方法,研究中药地椒乙醇提取物可能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结果:中药地椒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HL-60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药物浓度依赖性,并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正丁醇和丙酮萃取物对两种白血病细胞均无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体外实验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是中药地椒乙醇提取物中主要的抗肿瘤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5.
前体药物甲氨喋呤-α-肽对前列腺癌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的导向酶-前体药物疗法(ADEPT)在体内外观察前体药物甲氨喋呤-α-肽对前列腺癌的作用。方法:用前体药物甲氨喋呤-α-苯丙氨酸(MTX-α-Phe)和甲氨喋呤-α-精氨酸(MTX-α-Arg)对前列腺癌细胞PC-3,PC-3m进行了细胞毒性及细胞动力学分析,并对前列腺癌荷瘤裸鼠模型进行肿瘤生长抑制的观察。结果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前体药物对任何细胞均无毒,但MTX-α-Phe经羧  相似文献   

16.
作者将树舌Ganoderma applanatum(Leyss.ex Fr.)子实体磨碎后用甲醇回流提取,提取物悬浮于水,依次用正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配提取。将二氯甲烷部位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用甲醇(不断增加浓度)-氯仿洗脱,得16个部位(MC01~MC16)。部位MC09经硅胶柱色谱分离,以己烷-丙酮梯度洗脱,得13个部位(MC09—01~MC09—13)。部位MC09—08用甲醇结晶得化合物3;部位MC09—07、MCl0和MC11进一步用硅胶柱层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前列腺癌细胞转移潜能与KAI1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运用Northem印迹杂交检测KAI1基因在不同转移潜能人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以甲基化分析与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研究KAI1低表达的机制。结果:在转移性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和PC3M中不论其转移潜能强弱,KAI1 mRNA表达均降低。甲基化分析未发现KAI1基因5’-启动子部位CC^m5GGGG甲基  相似文献   

18.
吴茱萸属Eoodia植物在澳大利亚及亚洲民间药用甚广,已从中提取到萜类、香豆精类及生物碱类化合物。作者对大叶吴株萸E.roxburghianaBenth。的化学成分及其抗HIV-1病毒作用进行了研究。将大叶吴某某的花,叶及校干燥切碎后,用氯仿一甲醇门:1)提取,所得提取物用90%甲醇及乙烷分离,将甲醇提取液调整甲醇含量至SO%,用氯仿苹取。将氯份提取物(经试验氯访提取物有较强抗HIV-1病毒作用,而其它提取物活性较低)经硅胶柱色谱层析(已烷一二氯甲烷一甲醇,2:5:1)得两部分活性物质,再对后二者用硅胶真空液相色谱(7%~100%乙…  相似文献   

19.
从藕节碎粉的乙醇提取物的苯样品中分离得到两个三萜类化合物,其中一个经波谱分析(IR、MS、~1H-NMR、~(13)C-NMR)及化学方法鉴定为3-表白桦脂酸(3-epibetulinicacid)。另一个三萜类化合物因得量较少,待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20.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学龄前儿童尿标本中的巨细胞病毒(HCMV),并和常规细胞培养(CCC)、早期抗原检测(DEA)两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05份尿标本中有41份CCC出现HCMV特征性细胞病变(CPE),其中38份标本PCR检测为阳性,敏感性为92.7%;其余64份CCC阴性,有6份PCR检测阳性,特异性为90.6%。与DEA相比,PCR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3.6%,95.2%;提示PCR检测临床标本中HCMV,不仅敏感特异,而且与CCC,DEA两法相比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