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腮腺混合瘤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0至2007年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腮腺混合瘤的40例患者进行混合瘤腮腺部分切除术,并防治术后并发症.结果 40例腮腺混合瘤腮腺部分切除术后随访1~3年,下颌缘支暂时性面瘫6例,无永久性面瘫,涎瘘1例,味觉出汗综合征3例,2例复发.结论 腮腺混合瘤经临床检查、B超及CT检查可作出初步诊断.术前根据肿瘤大小及与邻近组织,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术中面神经解剖显露充分,尽量彻底摘除残余腺体,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腮腺区良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已基本规范化,但有学者主张肿瘤连同腮腺切除,亦有学者建议单纯肿瘤剥除术。为了减少手术后肿瘤复发的可能性、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探讨最适宜的手术方式,现将我科1995年1月至2003年8月间手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103例的临床随访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103例中,男54例,女49例;年龄13~78岁,平均386岁。病程3d~20年,平均约57年。肿瘤大小:直径≤2cm8例,>2cm~≤4cm60例,>4cm~≤6cm28例,>6cm7例。瘤体位于浅叶88例,深叶15例。临床表现主要为耳屏前、耳后、耳垂下、下颌骨后…  相似文献   

3.
腮腺混合瘤又称多形性腺瘤属临界性肿瘤,是涎腺最常见肿瘤。手术不当,术后易发生并发症和复发。我科收治68例腮腺混合瘤患者,并追踪观察1~7年,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25例,女43例,年龄20~74岁。肿瘤位于浅叶38例,深浅叶交界处27例,深叶3例。患者多以生...  相似文献   

4.
我科1984年至1999年共收治涎腺混合瘤168例,其中男78例,女90例;年龄3~78岁;病期3个月~35年;左侧90例,右侧78例。手术方式与复发情况见表1。本组术后复发13例,复发率为7.74%。无恶变者。  复发者除3例腮腺混合瘤为在当地行活体组织检查者外,余均为基层医院行单纯肿瘤切除手术者。因此,涎腺混合瘤的病人,应到口腔专科门诊检查并手术,术前不应做活体组织检查,因活检容易将肿瘤组织种植到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术后复发,遇到曾做活体组织检查者,应将原活检切口及周围组织一并切除,以防复发。肿物位于腮腺浅叶者以浅叶加肿物切除为宜,腮腺深叶混…  相似文献   

5.
11例复发性腮腺混合瘤及恶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术前诊断不明及非专科医疗单位广泛开展腮腺区手术,对腮腺混合瘤的手术方法采用单纯肿瘤摘除术,所以造成术后复发的病例仍不少见。现将我科1984~1994年间11例复发性腮腺混合瘤或恶变病例进行总结,并就其复发原因、复发的间隔时间、复发与恶变及诊断治疗问题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发病情况:1984~1994年间,我科共收治腮腺混合瘤及混合瘤恶变病人51例(均经病理诊断),其中11例为复发性腮腺混合瘤或恶变,约占216%。11例中复发性腮腺混合瘤8例,复发性腮腺混合瘤恶变3例(首次术后病理诊断为混合瘤)。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62…  相似文献   

6.
面神经瘤的手术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面神经瘤诊断率和治疗效果。方法1993-2004年我院手术治疗的18例面神经瘤患者,术前均行CT或MRI检查,术后随访6月~5年(平均为40月),面神经功能评估采用House-Brackman(H-B)系统。结果14例患者主诉为面瘫,听力下降9例,耳道肿块2例,腮腺肿块2例。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位于面神经的内听道至腮腺区。术中有12例可见肿瘤涉及面神经的多个部位,其中2例可见肿瘤呈串珠状分布于面神经的内听道段至腮腺区。术后病理诊断为:14例面神经鞘瘤,3例面神经纤维瘤,1例面神经血管瘤。7例行面神经移植的患者中2例术后面神经功能达到H-B3级,其余5例术后为H-B4级。面神经端端吻合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为H-B4级。2例行单纯面神经瘤切除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分别为H-B2和H-B3级。1例行面神经减压术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为H-B1级。结论面神经瘤的临床表现各异,可涉及面神经的多个部位。术后面神经的功能同手术方式、术前面神经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陈梅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3):158-158
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涎腺肿瘤发生的比例较高,涎腺肿瘤中以腮腺混合瘤最常见。腮腺混合瘤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一般保留面神经,以肿瘤部位的深浅做腮腺深浅叶或整个腮腺连同肿瘤一并切除,故做好术前术后的各项护理对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我科自2004年9月 ̄2005年9月对17例腮腺混合瘤做腮腺切除术,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35岁 ̄71岁,平均年龄49岁。经过手术治疗,14例恢复良好,2例口角歪斜,1例舌头右偏。2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此类患者的心理特点为:①部分病人特别是女性病人由于美观原因术前不愿意多…  相似文献   

8.
梁武  陈宏宇 《广西医学》2000,22(2):963-964
多形性腺瘤 (混合瘤 )约占所有腮腺肿瘤的60 %~ 70 % (1)。其治疗的主要手段是外科手术 ,首次手术是治愈的关键 ,而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术式仍然是学者们讨论的热点 (2 )。我们的治疗原则是 :解剖保存面神经作腮腺腺叶和肿瘤切除术 ,并根据术前术中的各种临床资料综合考虑 ,决定腺叶的切除范围。1 临床资料  统计 1 987年 1月~ 1 998年 1 2月住院的腮腺肿瘤病例 73例 ,多形性腺瘤 49例 ,占 67.1 %。多形性腺瘤恶性变 4例 ,占 5.4%。本文讨论不包括多形性腺瘤恶性变的病例。 49例中 ,男性 1 6例 ,女性 2 3例。平均年龄 54.2岁 ,最小年龄 1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腮腺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腮腺区肿瘤(良性36例,恶性36例)进行CT和MRI检查,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腮腺肿瘤大多位于腮腺浅叶(44/72),良性肿瘤以混合瘤居多(26/36),CT和MRI表现为境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肿块,CT和MRI测量结果与术后病理大小一致;恶性肿瘤以粘液表皮样癌较多(14/28),CT和MRI多显示为境界不清、密度不均的肿块,术前测量大小常小于术后病理结果;转移癌以鼻咽部来源多见(6/8).72例腮腺肿瘤中,术前定位准确率为100%,良恶性性质判断准确率为95.8%.结论CT和MRI对腮腺区肿瘤的定位、定最及定性较为准确,具有较大的价值,对面神经的显示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腮腺混合瘤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64例腮腺混合瘤中,有20例采取瘤体+部分腺体摘除(A组),32例采取瘤体+腮腺浅叶切除(B组),12例瘤体+全腮腺切除(C组).结果 64例术后暂时面瘫24例;永久性面瘫3例.术后涎瘘10例,术后发生味觉出汗综合征12例;术后伤口感染4例.术后复发12例,其中A组复发8例(40%),复发率远高于B组2例及C组(P≤0.05).结论 腮腺混合瘤手术采取瘤体+腮腺浅叶切除术或全腮腺切除术后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腮腺浅叶区多形性腺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腮腺部分组织加瘤体切除的术式对116例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进行治疗并分析。结果:该术式较原经典的浅叶加瘤体切除术具有术中创伤小、出血少,神经损伤少,术时短,术后面部凹陷畸形轻,并保存了患者大部分腮腺功能。术后随访1~6年,实际随访111例,1例复发,复发率0.9%。结论:腮腺部分组织加瘤体切除术是治疗腮腺浅叶区多形性腺瘤的成功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理想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总结河南省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首次收治的197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手术方式,对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行腮腺浅叶切除术患者155例,行腮腺部分切除术患者33例,行腮腺全叶切除术患者9例.全部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肿瘤复发,腮腺部分切除患者术后出...  相似文献   

13.
腮腺混合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敖辉  方健 《华夏医学》2000,13(4):457-458
腮腺混合瘤是口腔颌面部的常见肿瘤,占口腔颌面部肿瘤的65%[1,2],占涎腺肿瘤的80%以上[3]。我院自1982年5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腮腺混合瘤47例,现将腮腺混合瘤的诊断和治疗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年龄与性别 本组病例中男性22例,占46.81%,女性25例,占53.19%;女性稍多于男性。年龄最小16岁,最大76岁,平均41岁,其中年龄在20~50岁的31例。1.2 肿瘤发生部位 本组病例中左侧21例,占44.68%;右侧26例,占55.32%;其中发生在腮腺浅叶41例,发生在腮腺深叶4例,同时累及腮腺浅叶及深叶2例。1.3 病程 从发病到就诊最短10d,最长50年,病程在3年以…  相似文献   

14.
腮腺肿瘤是临床的常见病,其中80%的肿瘤发生在腮腺浅叶,临床表现为腮腺区进行性增大肿块。本文对我院2003-2007年收治的腮腺肿瘤69例就其临床表现、术前检查、手术方法、预后等方面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69例,其中男33例,女36例;年龄:14-84岁,平均年龄为55岁,40-60岁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腮腺浅叶混合瘤包膜不完整 ,单纯剜除易复发 ,故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将肿瘤和腮腺浅叶同时切除。这一术式虽能较彻底地切除肿瘤 ,但因手术范围广泛 ,切除的腮腺组织较多 ,故面神经损伤及耳颞神经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1 ,2]。我们自1991年10月至1997年10月用功能性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腮腺浅叶混合瘤84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本组84例 ,男38例 ,女46例 ;年龄15~75岁 ,平均40.2岁。病期7d~12年 ;发病1年内就诊43例 ,超过5年12例。左侧35例 ,右侧49例。根据肿瘤的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采用功能性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126例,其中65例采用功能性切除术(A组),61例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B组),术后随访1~8年,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126例患者术后仅A组肿瘤复发1例.A组面神经损伤、面部畸形、Frey综合征、耳垂麻木发生率均低于B组(P均<0.05),涎瘘发生率B组虽稍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采用功能性切除术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治疗效果优于腮腺浅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理想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总结1999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5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临床资料,在45例肿瘤直径小于4cm且生长在腮腺浅叶内的患者中,27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18例行腮腺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另外2例肿瘤直径大于4cm和3例肿瘤生长在腮腺深叶的患者行全腮腺切除术,观察手术方式与肿瘤复发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肿瘤复发。腮腺浅叶切除27例并发术侧暂时性面瘫3例,Frey综合征3例;腮腺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18例并发术侧暂时性面瘫2例,Frey综合征5例;5例全腮腺切除患者均出现Frey综合征。结论对于生长在腮腺浅叶内直径小于4cm的腮腺多形性腺瘤,腮腺浅叶切除术或腮腺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02年1月~2009年1月间收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82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所采用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区域性切除术组(52例)和浅叶切除术组(30例),随访3~10年,观察两组疗效。结果采用区域切除术的患者面瘫、Frey综合征、涎瘘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手术的患者(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性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可作为腮腺多形性腺瘤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9.
腮腺沃辛瘤45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腮腺沃辛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45例腮腺沃辛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77.7%)腮腺沃辛瘤患者为男性,平均年龄为61岁;38例(84.4%)发病部位为腮腺浅叶的下极和后极,7例(15.6%)发病部位为耳前区;11例(24.4%)有明显消长史;通过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11年,均无复发.结论 腮腺沃辛瘤具有较为典型的临床特征,通过肿瘤及周围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和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对肿瘤位于腮腺后下及者尽可能采用前者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腮腺沃辛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45例腮腺沃辛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77.7%)腮腺沃辛瘤患者为男性,平均年龄为61岁;38例(84.4%)发病部位为腮腺浅叶的下极和后极,7例(15.6%)发病部位为耳前区;11例(24.4%)有明显消长史;通过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11年,均无复发.结论 腮腺沃辛瘤具有较为典型的临床特征,通过肿瘤及周围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和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对肿瘤位于腮腺后下及者尽可能采用前者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