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 ]/福永仁夫…∥内科 1 999,83 ( 4) 661~ 663 骨密度 (BMD)的正常值因性别不同而有差别。女性在 5 0岁以后其BMD急剧下降 ,而男性则在 70岁以后才显著下降。 1 996年 ,日本骨代谢学会修订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①非外伤性椎体骨折者 ,腰椎侧面X线像示骨萎缩度Ⅰ度以上或BMD值低于年轻成人的平均值 (YAM)的 80 % ;②无椎体骨折者 ,骨萎缩度达Ⅱ度以上或BMD值在YAM的 70 %以下。但该诊断标准仅适用于女性。1 988年 5月以来 ,作者用DXA法测定 2 477例 2 0岁以上男性的BMD值 ,BMD为YAM的70 %…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最常见的骨代谢性疾病 ,也是影响老年妇女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遗传因素在骨质疏松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 ,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的发生部分与人种和种族差异有关。儿童和青春期骨密度 (bonemineraldensity ,BMD)逐渐增加 ,至 35岁左右达峰骨量。生长发育过程中峰骨量不足及此后的骨质过量丢失易引发骨质疏松〔1 3〕。遗传物质预测骨量早在 2 0世纪 70年代已有报道 ;此后 ,陆续发现一些侯选基因对BMD起作用。骨质疏松症易患人群的早期发现和预防 ,对减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  相似文献   

3.
74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病理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OP)定义包括: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及二者共同引起骨脆性增加、易于骨折[1]。3条中仅骨量减少可行临床测量(测量骨密度),并规定白人妇女骨密度(BMD)减少大于25个峰值的标准差(s)者为OP,伴骨折者为严重OP。以下回顾分析我院1...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长沙地区女性骨密度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目的 调查中国长沙地区女性不同骨胳部位一年龄盯关的骨密度(BMD)、累积骨丢失和骨质疏松症(OP)的患病率。方法用DXAQDR4500A型扇形束骨密度仪测量1818例15-96岁女性腰椎前后位(AP)和仰卧侧位、髋部及前臂的BMD《结果 按每5岁年龄分组分析的结果显示,不同骨胳部位的峰值BMD分别发生在20-24岁至40-44岁之间,髋部的大转子和Ward‘s区最早(20-24岁),前臂1/3处最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骨质疏松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骨质疏松不仅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且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骨质疏松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种 ,多种骨折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骨质疏松有关。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 )和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ndylitis ,AS)可导致继发性全身性骨质疏松 ,国内这方面的报道还比较少。我们通过测定骨密度 (BMD)及骨代谢指标来了解二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类型及相关因素。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RA和AS患者为我院风湿科 2 0 0 0年 11月至 2 0 0 2年 6月的住院病人 ,且除外病程…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几种骨代谢参数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OP)患者骨密度(BMD)和几种骨代谢参数相互关系及其在OP发病中的作用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绝经后妇女74例,根据BMD分为OP组、非OP组,以绝经前妇女31例为对照组,将3组中BMD与白细胞介素-6(IL-6),雌二醇(E2),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Ca)和磷(P)等进行比较。结果BMD与骨代谢参数的表现为:BMD与IL-6、BGP、ALP呈负相关(r分别为-0.558,-0.532,-0.419),与E2呈正相关(r=0.405),与Ca和P无显著性相关关系(r分别为0.073,0.080),结果显示:随血清雌激素水平下降BMD减少,BMD减少时,血清IL-6、BGP、ALP水平则升高。结论IL-6高表达与OP发病以及雌激素减少有关,血清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导致IL-6分泌增多,IL-6水平升高,则可能是引起骨丢失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阿仑膦酸钠治疗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骨吸收抑制剂阿仑膦酸钠对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和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前瞻性纳入北京协和医院诊断的20例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以20名正常男性为对照.骨质疏松症患者每周服用阿仑膦酸钠70 mg,且每日服用钙尔奇D 1片,疗程为18个月.每6个月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和股骨近段骨密度,每3个月测量骨形成指标碱性磷酸酶和骨吸收指标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正常男性不予干预,研究开始时和18个月时检查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结果 骨质疏松症组治疗前骨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阿仑膦酸钠组治疗18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全髋和股骨干骨密度值增加6.3%、2.5%、5.8%、3.5%及4.2%(P均<0.05).骨转换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ALP)和CTX治疗6个月时即显著下降,此后维持在较低水平,治疗18个月后ALP降低33.6%,CTX下降66.7%(P均<0.01).骨吸收指标较骨形成指标下降更明显.患者对阿仑膦酸钠的耐受性良好.正常对照组骨密度和血ALP在18个月期间无明显变化.结论 与对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相似,阿仑膦酸钠能够明显增加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降低骨转换生化指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骨质疏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继发性骨质疏松中类风湿关节炎 (RA)占重要地位。我们通过测量RA患者骨密度 (BMD) ,了解RA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 ,分析其与病程、疾病活动指标、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并测定骨转换指标骨钙素 (BGP)、骨碱性磷酸酶 (BAP)、尿脱氧胶原吡啶交联(D Pyr) ,以分析RA骨质疏松与骨代谢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 :RA患者为我院风湿科 2 0 0 0年 11月~ 2 0 0 1年 6月的住院病人 ,均符合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诊断标准。且除外使用过皮质激素 ,有肝病、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 ,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 ,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 (PMOP)和老年退行性骨质疏松。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绝经前、后中老年妇女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IGF Ⅰ ) ,尿表皮生长因子 (EGF)含量 ,探讨IGF Ⅰ ,EGF与PMOP发病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据山东省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采用麦孚公司研制的SD 10 0 0型单光子骨密度仪 ,测定受试者非优势臂桡尺骨中远端 1/ 3交界处桡骨骨密度 (BM…  相似文献   

10.
甲亢患者骨密度和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观察甲亢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变化。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量了81例甲亢患者和与患者年龄、性别和月经状况相匹配的81例健康对照者腰椎24(L2L4)和股骨近端(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BMD),并同时检测其血清骨代谢指标,如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OSC)和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PTH和25羟维生素D。结果甲亢患者L2L4和股骨近端的BMD测量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甲亢患者成骨细胞活性指标(血清PICP、BAP和OSC)和破骨细胞功能指标(血清ICTP)检测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其血清PTH和25羟维生素D水平正常。甲亢患者成骨细胞活性指标之间以及它们与破骨细胞功能指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甲亢患者骨密度的Zscore与血清骨代谢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结论甲亢患者破骨细胞功能增强,同时伴有成骨细胞活性增高,无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维生素D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绝经后女性雌雄激素与骨密度 (BMD)和骨代谢指标间的关系 ,探讨性激素在骨丢失中的作用 ,我们对女性雌、雄激素、BMD和相关骨代谢指标进行了观察。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 :74例 2 1~ 5 9岁妇女均为长沙市常住居民。所有受试对象均无肝、肾疾患及影响骨代谢疾病 ,无服用激素及影响骨代谢药物史。其中 17例女性 (2 1~ 48岁 )月经周期正常 ,5 7例已绝经者 (43~ 5 9岁 )的绝经年限为 1~ 10年。受试对象均在检查当日留取血、尿标本。标本均保存于 - 70℃冰箱待测。2 性激素和骨代谢生化指标测定 :血清雌二醇 (E2 )、睾酮 (T)和…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诊治的几个新观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林华 《实用老年医学》2000,14(3):125-128
1 骨密度 (BMD)与骨质疏松  目前临床骨质疏松诊断及骨质疏松病情评估均是通过骨密度的检测来实现的。虽然这种方法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 ,但近年来 ,在大量的临床测量中发现 :人体骨密度在不同的部位有一定的差异 ,局部的骨矿物含量并不能完全说明全身骨密度的高低。有些患者骨密度很低 ,临床并未发生骨折 ;而另一些病人骨密度并不很低 ,临床上却多次发生骨折。就骨质疏松骨折的预测而言 ,局部区域的骨密度检测是相对准确的。国外的研究也提出了相应的疑惑 ,目前对骨密度与骨折有关的研究存在以下疑问 :( 1)低BMD的患者仅有二…  相似文献   

13.
在患有骨质疏松症椎体性骨折的妇女 ,主动脉钙化很常见 ,其钙化程度与骨密度 (BMD)呈负相关。为了探讨骨矿含量 (BM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作者研究了绝经期妇女单一的骨量评估 ,是否可预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性 ,以及常见的椎体骨折是否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性。对象和方法 选取 1 0 63名健康、未服用过影响钙代谢药物的绝经期妇女 ,记录吸烟史、身高、体重、血压、总胆固醇水平及远端桡骨BMC。根据绝经时间长短分为 :①绝经早期组3 0 9例 ,年龄 45~ 5 0岁 ,平均 ( 5 0± 2 )岁 ;②绝经晚期组 :75 4例 ,年龄≥ 60岁 ,平…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骨代谢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进一步探讨甲状腺功能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本文对44 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患者及47 例健康志愿者采用酶联免疫法( E L I S A) 测定了尿脱氧吡啶啉( D P D) ,放射免疫法( R I A) 测定 F T3 、 F T4 ,双能 X 线吸收骨密度仪测定腰椎( L24 ) 、股骨颈( Neck) 、 Ward’s 三角( Ward’s) 、大转子( Troch) 部位的骨密度( B M D) ,以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结果 尿 D P D 水平为相应年龄对照组的6 倍( P< 0 .001) ,血清碱性磷酸酶( A L P) 活性为对照组2 倍( P< 0 .001) ,腰椎及股骨上端 B M D 与对照组同部位比较有不同程度降低,其骨量丢失发生率达50 % 以上,且严重程度及发生率尚随年龄而增加。相关分析还表明,尿 D P D与 F T3 、 F T4 、 A L P 之间呈正相关,与骨密度无相关性。结论 甲状腺激素可能直接参与加速骨转换过程,并以增加骨吸收过程为显著,由此导致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15.
氟化物加钙对骨量和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氟化物是一种促进骨形成的药物 ,它能直接或间接刺激成骨细胞的分化及其活性 ,从而促进骨形成〔1〕。同时氟化物还有抑制骨丢失的作用。本组病人自 1995年 12月至 1997年 7月采用单氟磷酸谷氨酰胺和钙的复方制剂 ,治疗 5 0例原发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者 ,进行临床观察。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病例选自老年门诊患者 ,男性 31例 ,年龄 5 9~78岁 ,腰椎 (L2 L4 前后位 )骨密度 (BMD)低于男性骨峰值 1~ 3s。女性共 19例 ,年龄 6 5~ 75岁 ,腰椎 (L2 L4 前后位 )BMD低于女性骨峰值 1~ 3s。入选病例包括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变化情况及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检测144名绝经后妇女腰椎和髋部的BMD。结果妇女绝经后骨矿物含量随增龄逐渐下降,髋部各区域的骨丢失高于腰椎,以Ward三角最明显,其顺序为Ward三角>股骨颈>股骨粗隆>腰椎2~4(L2~L4)。绝经年限与腰椎和髋部的BMD呈明显负相关,在绝经10年内呈线性下降,以后下降相对缓慢。结论妇女绝经后松质骨骨量丢失明显,在临床检测中,髋部骨密度的测量对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早期诊断及预防骨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介素-6在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IL-6依赖性细胞株MH60.BSF增殖反应MTT法检测30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和24例无骨质疏松(NOP)者以及14例绝经前健康女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PBMC)IL-6水平以及血清雌激素(E2)、骨钙素(BGP)等水平的变化。结果绝经后妇女IL-6水平高于绝经前,而OP组又高于NOP组。以OP组IL-6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L-6与年龄无明显相关关系,与前臂骨密度(BMD)和E2呈负相关,与BGP和尿钙与尿肌酐比值(Ca/Cr)呈正相关。结论提示老年女性骨丢失属于高转换型,雌激素水平减少使分泌IL-6细胞活化,IL-6分泌增多,从而刺激骨吸收,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导致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12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 2型糖尿病 (DM )发病率的逐年增高 ,防治骨质疏松症 (OP)对于DM患者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本研究对 112例DM的骨密度 (BMD)进行测定 ,以探讨DM和OP的关系。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1)DM组 :根据 1985年WHO的DM诊断标准确诊为DM的住院和门诊病人 112例 ,其中 1型DM 14例 ,2型DM 98例 ,均行双能X线吸收法 (DXA)测定 ;男 5 2 ,女6 0 ;年龄 (5 4.0± 11.6 )岁 ;病程 (8.6± 6 .7)年 ;女性绝经年龄(5 2 .0± 4.3)岁 ,绝经年限 (8.6± 4.5 )年。 (2 )健康对照组 :均为长期居住天津市 2 0年以上各种…  相似文献   

19.
二膦酸盐在肾性骨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 2 0年来 ,二膦酸盐类 (bisphosphonates ,BPs)抗代谢性骨病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如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高钙血症、骨瘤和变形性骨炎及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预防等非肾脏疾病患者。然而近年来 ,人们才逐渐关注到BPs药物在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所致的高转运性骨病及肾移植后骨病中的应用以及对预防肾移植后骨质丢失及减少骨折发生的影响[1] ,本文就此作一综述。1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引起的骨病1.1 CRF患者骨组织形态学诊断方法 低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 ,BMD)是绝经后妇女骨折高发的一…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骨密度及血钙磷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时血清中钙磷镁、骨矿物质含量(bonemineralcontent,BMC)及骨密度(bonemineraldenstiy,BMD)的变化.方法用单光子扫描术对57例UC患者进行BMC,BMD测定,并对BMD改变及其与血钙磷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重症UC患者(10/57)或/和病变累及广泛结肠时,BMD减低,尤在老年前期此种改变更明显(P<001),同时伴有血钙磷镁及白蛋白减低.结论UC随病情进展可逐渐导致BMD减低而发生骨质疏松,与营养物质代谢失衡、年龄、手术及治疗用药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