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目的 总结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诊断治疗及误诊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桂林市人民医院2001-2011年收治的32例AD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DebakeyⅢ型夹层23例,均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手术成功;Ⅰ型夹层6例,4例行Bentall手术+全弓置换+降主动脉远端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术,植物人1例,2例放弃手术者死亡.Ⅱ型夹层3例,1例死亡,2例行Bentall手术+右半弓置换,治愈出院.结论 AD发病凶险,目前手术安全性、成功率越来越高,关键是提高认识,减少误诊,多可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传统手术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风险极高,目前腔内隔绝己成为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主要手段.文章回顾性分析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外伤致DeBakeyⅡ,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12/2008-12东南大学附属江阴人民医院收治了6例DeBakey Ⅱ,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冠状动脉CT成像基础上,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一步明确并行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总结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效果.结果:6例DeBakey Ⅱ,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支架释放成功率100%.造影复查5例无明显渗漏和假腔显影;1例少许渗漏,以适应性球囊逐段贴覆后渗漏消失.均无死亡,CT复查无明显支架移位或渗漏,随访3个月生活质量良好.结论: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DeBakey Ⅱ,Ⅲ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DeBakeyⅡ,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0例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股动脉置管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探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2周复查CTA,显示支架位置良好,无移位、扭曲;术后3个月复查,1例出现轻度内漏,无胸背部疼痛等症状,术后6个月再次复查内漏自行闭合。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全面准备和术后精心护理对于保证手术成功,降低病死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Da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经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临床可行性与术后效果。方法选取临床16例Da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这些患者均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于术后3、6、12个月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及存活情况。结果 16例手术均成功,随访率81%,其中1例因堵闭左颈总动脉急行右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术后未出现脑血管并发症;4例内漏,其中1例为分叉支架由于内漏不闭合术后6个月再行支架术,其余3例于术后3个月自行闭合。随访中1例死亡(心源性猝死)。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Da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国产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瘤的手术适应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月,采用国产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20例。移植物经股动脉切口导入,至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手术在全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完成。结果 20例患者支架置入定位准确,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真腔血流恢复正常。手术成功率100%,无术中转开胸手术,无截瘫及瘤体破裂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结论使用国产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死亡率低,手术成功率高的优点,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结合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对18例急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外科手术结合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在全身麻醉、深低温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下,经胸部前正中切口进行手术,术中对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半弓或全弓人造血管替换加术中覆膜支架置入术,对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术中直视下覆膜支架置入术并吻合固定术,观察其手术疗效.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置入覆膜支架.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无发生支架移位,主动脉内膜破口封闭良好,仅1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存在轻微内漏,3个月后自行封闭.术后半年复查CT增强扫描,示5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升主动脉及弓部人造血管管腔规则、光滑、血流通畅,支架段主动脉假腔消失,13例B型主动脉夹层的降主动脉处假腔消失,主动脉管壁结构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支架远端的降主动脉假腔缩小,真腔明显扩大;随访3~30个月,无发生截瘫、肢体缺血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手术结合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急慢性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疗效上的差异.方法 收集2002-01~2008-06南京军区总医院97例行覆膜支架治疗的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急性组和慢性组,比较两组术后短期和中期治疗效果.结果 97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成功封闭夹层裂口.术后30 d内,急性组中2例死亡,10例出现较严重并发症;慢性组中无死亡,2例出现较严重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期随访显示,急性组术后夹层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慢性组(10.9%与2.0%,P=0.025),但两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6).结论 与慢性主动脉夹层相比,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短、中期夹层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因此,对于非危重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适合在慢性期放置支架.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采用后释放覆膜支架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某院心血管外科2011-10-01—2017-02-28采用后释放覆膜支架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经验,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43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植入后释放覆膜支架,成功封堵破口,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1例患者术后出现脊髓损伤。所有患者随访未出现移覆膜支架移位、迟发内漏。结论采用后释放支架治疗解剖类型适宜的主动脉夹层降低了手术操作的难度,提高了支架释放的精确度,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有助于腔内隔绝技术的推广,使患者能够及时有效得到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术后监护经验。方法对11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实施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治疗,术后转入监护室进行监护。结果支架置入全部成功,术后恢复顺利,11例患者均痊愈,随访6个月,疗效良好,未有并发症发生。结论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符合血流动力学的要求,手术创伤小、风险小,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而术后高质量的监护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介绍63例DeBakeyⅢ型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围术期潜在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提出现代护理的方向是防治相结合,可以提高效率及护理服务质量,使患者顺利地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原始图像在工作站行多平面图像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和容积再现(VR)。结果按DeBakey分型,57例主动脉夹层表现为Ⅰ型20例,Ⅱ型7例,Ⅲ型30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病因及CT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对CT平扫和CT血管成像扫描检查主动脉夹层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疼痛52例(91.2%)以及高血压48例(84.2%),57例患者中Stanford A型39例,Stanford B型18例,DebakeyⅠ、Ⅱ型27例,DebakeyⅢ型30例;CT血管成像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平扫检出率(χ2=4.940,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是以一种高致死性疾病,高血压可能为其主要诱发因素,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对主动脉夹层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夹层285例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心电图改变,以期发现早期诊断的依据。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6月28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及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正常心电图在AD的DebakeyIII型多见(55.6%);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出现在I、II型,III型无。结论:AD的心电图表现非特异性,但改变主要出现在I、II型患者。其异常心电图是造成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误诊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MR血管造影Express序列和RF-FAST序列的图像,将MRA检查结果与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结果比较。结果 73例主动脉夹层中包括DeBakeyⅠ型24例、Ⅱ型6例、Ⅲ型43例。MRA对主动脉夹层分型、范围、真假腔显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诊断内膜破口的敏感性94.74%,特异性100%,诊断主动脉分支血管受累的敏感性91.49%,特异性92.31%。结论 MRA能准确、无创地诊断主动脉夹层,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16层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对轴位重建图像、多平面图像(MPR)、最大密度图像(MIP)、表面遮盖图像(SSD)、容积再现图像(VRT)进行分析并分型。结果 De Bakey分型:Ⅰ型15例,Ⅱ型7例,Ⅲ型8例。轴位图像、MPR、MIP能清楚准确地显示30例患者病变真、假腔,真、假腔密度差及延时后假腔密度高于真腔的密度变化、撕裂口位置及内膜片形态,显示率达到100%;SSD、VRT较好地显示病变大体外观,VRT显示主动脉与分支血管情况优于SSD。结论16层螺旋CT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显著诊断价值,可作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照分析3D DCE SCTA(I)、3D DCE MRA(Ⅱ)和DSA(Ⅲ)三种影像学检查在全身血管病变诊断中优势和不足,指导临床医师选择适合不同患者的最佳检查方法。材料与方法:对46例经手术证实的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Ⅰ、Ⅱ两种检查,传输到GE AW4.1工作站,利用VR、SSD、MIP、MPR等后处理技术,获得血管病变的3D图像,并将检查结果与Ⅲ的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46例患者中:I检查的准确率95.6%,11检查的准确率91.3%,Ⅲ检查的准确率97.8%。其中:①脑血管病变:Ⅰ检查的准确率95.9%,11检查的准确率为92.3%,Ⅲ检查的准确率97.5%。②肺动脉栓塞及下肢静脉血栓:Ⅰ、Ⅱ两种检查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度可达100%。③主动脉夹层:I和Ⅱ的诊断符合率达100%。④上腔静脉阻塞:Ⅰ和Ⅱ与Ⅲ的符合率为100%。⑤肝癌门静脉癌栓:Ⅰ和Ⅱ对门静脉癌栓的诊断特异性89.2%,敏感性94.3%。⑥肾动脉瘤:Ⅰ诊断的敏感性94.1%;11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结论:3D DCE SCTA、3D DCE MRA与DSA检查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三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能够提高血管病变的诊断率及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Ⅲ型子宫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行Ⅲ型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及原因,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62例患者术程顺利,术后安返病房。术后发生尿潴留11例,发生率为17.7%;淋巴囊肿9例,发生率为14.5%;泌尿系统感染2例,发生率为3.2%。各种并发症经及时恰当的治疗和护理后均治愈。结论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SE序列结合GRE序列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经临床、手术证实的主动脉夹层52例,回顾分析主动脉夹层的MRI表现、分型及特征。结果:52例中,DebakeyⅠ型10例,Ⅱ型8例,Ⅲ型32例,其他2例。SE序列、GRE序列中可显示真、假双腔及撕裂的内膜,6例显示内膜破裂口,48例显示升、降主动脉不同程度的增宽。结论:MRISE序列结合GRE序列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较好方法,能为临床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微创腔内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病变的经验及近中期效果。方法分析总结本院2004年4月至2008年11月行腔内隔绝术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Stanford“B”型夹层分离16例,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1例(包括5例外伤性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降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及1例感染性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结果26例患者手术获得成功,1例外伤性降主动脉完全断裂患者,因导丝无法进入升主动脉真腔,微创手术失败,转开胸手术行降主动脉替换。腔内隔绝术成功26例,术后降主动脉破口均立刻消失,真腔扩大。术后早期死亡1例(于术后2周死于胃溃疡大出血);发生Ⅰ型内漏2例,Ⅱ型内漏1例;无术后截瘫、感染、远端血管损伤栓塞等并发症。腔内隔绝术成功26例患者中25例治愈出院。术后随访1个月~4年,覆膜支架通畅,无移位,真腔扩大,假腔缩小或消失。术后3个月CT复查,2例Ⅰ型内漏中1例内漏完全消失,1例内漏减轻(继续随访中),1例Ⅱ型内漏无变化。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及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创伤小,安全可靠,近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