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血栓通与巴曲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磊  李治敏  程旋  周敏 《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807-1808
目的观察血栓通、巴曲酶注射液分别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情况。方法将符合条件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血栓通治疗组(A组)和巴曲酶治疗组(B组)。A组(38例)血栓通注射液4ml加入5%葡萄糖250mi中静滴,1日2次,7d为一疗程。B纽(32例)第1d,予巴曲酶10BU加入0.9%氯化钠100ml静滴,后于第3、5、7、9d,予巴曲酶5BU加入0.9%氯化钠100ml静滴。总计使用30BU,为1疗程。根据惠肢消肿程度结果判断疗效。结果1~3疗程后,B组较A组相比,总有效率分别为93.8%和89.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愈率B组68.8%明显优于A组4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通和巴曲酶均为良好的治疗深静脉血栓药物,但巴曲酶优于血栓通。且对于近期血栓形成病例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对6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从患肢远端浅静脉注入大量尿激酶。结果:治愈41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有效率95.4%。结论:大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效,应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严重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治疗的经验,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30例(中央型4例,混合型26例)不同发病时间的严重急性下肢DVT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手术切开股静脉,用Forgarty球囊导管清除髂股静脉内血栓,继之用尿激酶或巴曲酶、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溶栓、抗凝、祛聚治疗。术后通过DSA造影或下肢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通畅情况和瓣膜功能。结果:术后即刻下肢胀痛显著好转,25例7-10天后无下肢肿胀,5例下床活动后患肢轻度肿胀;行DSA或下肢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27例无肢体不适,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瓣膜功能良好;3例患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良。本组患者术后无肺栓塞表现。结论:严重急性下肢DVT行DSA下手术,可保证取栓的彻底性,提高术后溶栓、抗凝、祛聚治疗的效果。发病时间超过1周者,亦可采用上述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足背静脉穿刺顺行灌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尿激酶溶栓治疗9例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男4例,女5例,平均年龄58.5岁。其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天)5例(55.56%),慢性(〉10天)4例(44.44%),有2例曾有DVT病史。结果 总有效率100%(9/9)。平均住院日为10天。结论 足背静脉穿刺顺行灌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而且有效。  相似文献   

5.
药物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巴曲酶注射液等药物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5例)首日给予巴曲酶注射液10Bu+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以后隔日给予巴曲酶注射液5Bu+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合并使用抗凝(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bid)、祛聚(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静脉滴注,qd;拜阿斯匹林100mg,qd,口服)药物治疗。对照组(55例)给予尿激酶(UK)25万I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bid;其他同治疗组。2周后根据患肢消肿程度及磁共振或B超检查结果判断疗效。结果: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4%、83.64%(P〈0.05);未出现严重的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巴曲酶注射液联合抗凝、祛聚药物,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重组链激酶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的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链激酶(r-SK)对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0例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r-SK治疗组(A组)和UK治疗组(B组),观察疗效的临床指标、过敏反应和出血等并发症。结果:A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B组(66.7%);A组引起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变化均比B组明显,不良反应率也较B组高,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r-SK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和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住院患者,经足背静脉注射尿激酶,同时静脉滴注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结果:治愈32例,总有效率达86.1%。溶栓过程5例出现纤维蛋白原降低,恢复后无出血迹象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经患肢注射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溶栓与抗凝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结果:经治疗的56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6.5%,症状普遍消失或明显减轻。有2例发生皮下出血,停药后症状消失,治疗期间无明显肺栓塞发生。结论:溶栓与抗凝综合治疗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对13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彩色多普勒对138例急、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诊断和疗效的观察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急性血栓117例,髂—股静脉65例,占55.6%;股静脉26例,占22.2%:胭静脉15例,占12.8%;髂—股—胭静脉11例占9.4%。超声表现为增宽的血管内低回声,管壁加压不变扁,CDFI管腔内无血流或血流充盈缺损。本组患者抗凝、溶拴治疗后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慢性血栓21例,血管粗细不均.内为稍强回声,8例CDFI内见“轨道征”血流,13例侧支循环形成。结论:彩色多普勒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了早期、无创和具有高敏感性、特异性的检查方法,对指导临床用药并观察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3例病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产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23例产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缓慢以及产后活动少,剖宫产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溶栓及抗凝疗法是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产后早下床活动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腭部肿瘤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腭部肿瘤的CT表现,包括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及强化特点等,其中良性肿瘤7例,恶性肿瘤11例,均行MPR技术作冠状面、矢状面重组,多方位、多窗位观察分析病变。结果 7例腭部良性肿瘤表现为卵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轻中度均匀强化,边界清楚,3例伴有邻近骨质压迫吸收;11例腭部恶性肿瘤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不均匀强化,边界不清,6例伴有邻近骨质不规则破坏、邻近结构受侵,5例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结论多层螺旋CT能立体显示病变,对腭部肿瘤作出准确定位诊断、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以及恶性肿瘤侵犯范围的判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邓仕军  孙青 《西部医学》2013,25(7):1065-1066,106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47例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下肢DVT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分析声像图特点。结果47例患者中,超声检出DVT左侧31例,右侧14例,双侧2例。急性血栓26例,亚急性及慢性血栓21例,47例患者均经血管造影证实,并与超声诊断全部符合。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DVT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下肢DVT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手术治疗32例(36条肢体)经验。方法: 32例(36条肢体)下肢DVT患者进行顺行深静脉造影及彩超确诊。运用Fogarty取栓管逆行取栓,29例重建主干血管,其中Palma手术3例,左右股静脉人工血管搭桥23例,股总→髂总静脉搭桥2例,股总→下腔静脉搭桥1例。术中术后用肝素及尿激酶抗凝溶栓治疗。结果: 术后下肢症状完全消失17例(18条肢体),活动后小腿水肿休息后消失9例,3例血栓复发。10天内急性期25条肢体,治愈16例(64.0%),超过10天慢性期治愈4例(36.4%),1例发生肺栓塞。结论: 急性期下肢DVT手术取栓合并主干血管重建效果较好,同时配合术后综合治疗预防血栓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本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系统,对2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进行诊断检查,具有针对性的进行下肢深静脉的检查与诊断,确保患者诊断结果.结果:2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13例患者为左下肢血栓形成,6例患者为右下肢血栓形成,3例患者为双下肢血栓形成,通过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结合患者病史22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均被诊断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伤的检测方法,对确定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证据,很好地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并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所有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和手术取栓都获得了成功,效果明显.无滤器发生移位,无肺动脉栓塞.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疗效。方法对1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行外周静脉尿激酶溶栓,其中15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通过综合临床疗效及下肢周径治疗前后的变化判定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愈22例,显效72例,有效12例,无效4例,下肢周径治疗前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绝大多数急性期深静脉血栓患者可以通过尿激酶外周静脉溶栓治疗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左髂静脉解剖学异常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左髂静脉解剖学异常在左下肢静脉曲张及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52例单侧左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实施静脉造影,对33例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急诊顺行取栓,左额静脉探查术。结果:左髂静脉闭塞或明显狭窄61例。结论:左髂静脉解剖学异常在左下肢静脉曲张和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大伟 《中外医疗》2016,(21):194-195
目的:观察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在下肢骨折手术前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该次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4月—2015年8月,所有下肢骨折患者均进行下肢骨折手术治疗,在手术进行前给予患者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观察5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5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中存在14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8.00%,主要包括股浅静脉、股总静脉、胫后静脉、股深静脉、及胫前静脉等部位的血栓。结论进行下肢骨折手术前,对患者实施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能有效检验出患者是否存在下肢静脉血栓,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肺动脉栓塞患者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及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表现,归纳各种类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方法 对2013年10月-2016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住的45例经影像学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及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征象进行归纳、分析、总结。 结果 表现为下肢轻微度至中度肿胀者27例(60.0%),重度肿胀者10例(22.2%),无下肢肿胀者8例(17.8%)。症状为轻中度肿胀或无肿胀为35例,重度肿胀为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P<0.05)。通过静脉顺行造影发现下肢周围型血栓,即腘静脉、股静脉及髂静脉通畅者9例(20.0%);股、腘静脉血栓形成,髂静脉通畅者19例(42.2%);髂静脉血栓形成者10例(22.2%);下腔静脉造影发现下腔静脉合并血栓形成者7例(15.6%),其中髂静脉通畅或未完全闭塞的患者为42例(93.3%)。 结论 下肢肿胀程度较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的风险更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下肢深静脉造影类型中髂静脉通畅及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2种类型是发生肺动脉栓塞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郑毅勇 《吉林医学》2011,32(12):2377-2377
目的:总结收治的627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其中25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以引起骨外科医生的重视。方法:通过对25例合并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及追踪随访。结果:17例获得痊愈,5例明显好转,1例无效,2例合并脑梗死(其中1例半年后死亡)。结论:下肢骨折术后,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下肢制动,静脉血流缓慢,再加上静脉机械性损伤,极易发生深静脉栓塞,甚至发生脑梗死等,病情危重,对患者生命健康威胁极大,应引起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