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窦黏液囊肿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本院2005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7例鼻窦黏液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鼻内镜检查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87例鼻窦黏液囊肿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头痛、眼球突出、视力下降、面部隆起等非鼻部症状。影像学检查见鼻窦占位;病理检查示囊肿发生于蝶窦9例、筛窦14例、蝶-筛窦26例、额窦15例、额-筛窦9例、上颌窦14例。结论鼻窦黏液囊肿的鼻部症状不明显。CT、磁共振成像和鼻内镜检查有助于鼻窦黏液囊肿的诊断。根据病变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防严重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霉菌球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窦霉菌球患者的临床资料.CT扫描显示所有患者鼻窦高密度影,伴钙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见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证实42例均为鼻窦霉菌球.随访6个月至2年,未见复发,所有患者均获治愈.结论 鼻窦霉菌球应根据鼻窦CT所示病灶范围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术后反复冲洗窦腔,不必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在内镜下经鼻视神经减压术中视神经管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行内镜下经鼻视神经减压术的患者45例,男38例,女7例,平均年龄(32.8±15.1)岁.所有患者术前行螺旋CT扫描并通过CT仿真内镜技术重建蝶窦或筛窦外侧壁及定位视神经管,并与术中实际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除4例视神经管粉碎性骨折患者外,其他患者经CT仿真内镜均能很好显示蝶窦或筛窦外侧壁以及定位视神经管,并与术中结果基本一致.CT仿真内镜显示具有定位意义的蝶窦内骨嵴8例(19.51%),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患者35例(85.37%),与术中结果一致.结论 螺旋CT仿真内镜能立体的、直观的显示蝶窦或筛窦外侧壁以及视神经管定位,可以为术者提供立体、直观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蝶窦病变症状和诊断的准确率以及对鼻内镜手术治疗该病优越性的认识.方法分析15例蝶窦病变的临床表现及内镜手术的效果.结果蝶窦霉菌4例,囊肿3例,炎症5例,均1次治愈.蝶窦乳头状瘤1例,随访中;蝶窦自发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因行鼻内镜微创手术避免了死亡;蝶窦、后组筛窦低分化鳞癌在鼻内镜下获得精确取检确诊.结论蝶窦病变经CT和MRI等高清晰度的影像学检查可获明确诊断,鼻内镜手术对蝶窦病变治疗有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鼻内镜下经鼻窦治疗眼眶爆裂性骨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窦内镜经鼻窦治疗眼眶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对7例眶底骨折并发下直肌等软组织嵌顿,4例眶内侧壁骨折并发内直肌等软组织嵌顿,1例眶内侧壁骨折合并眶底骨折下直肌等软组织嵌入上颌窦病例,应用鼻窦内镜经上颔窦、筛窦回复窦内嵌顿或陷入的眶内软组织并用医用硅胶膜板植垫骨缺损区.结果术后经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oItomk-graphy.CT),12例眼眶爆裂性骨折软组织嵌顿或陷入复位完全.经患者术后随访3至18个月,平均8.2个月功能障碍性复视症状完全消失,眼位正常,未发现植垫物排斥现象,且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眼眶爆裂性骨折可应用鼻窦内镜经上颌窦、筛窦内回复固定嵌顿的眶内软组织,并具有术中眼部组织损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鼻内窥镜手术(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根治性筛窦手术(全蝶筛开放术)   如果病变已累及多组鼻窦或在多发性鼻息肉的情况下,尤其既往已有鼻窦手术史的患者,则需要作根治性筛窦手术.此时切除的范围应包括全部前后组筛窦气房,开放上颌窦口,并根据具体情况扩大额窦开口和打开蝶窦前壁.按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方法处理前组筛窦以后,以眼眶纸样板为外界向后打开后组筛窦并清除周围的全部气房.视病情和蝶窦开口情况决定是否打开蝶窦前壁.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鼻腔外侧壁切开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效果。方法上颌窦良性病变27例(29侧)。在鼻内镜下,首先从下鼻甲前缘行鼻腔外侧壁切开,分离出鼻泪管后形成鼻泪管-下鼻甲瓣,内移形成上颌窦入路;然后彻底清除上颌窦病灶;最后复位鼻泪管-下鼻甲黏膜瓣,并行下鼻道开窗。结果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随访6~18个月,治愈24例(26侧)、好转2例、无效1例。鼻内镜检查:术腔上皮化,术后患者下鼻甲形态良好。除1例6个月后复发,另1例有轻微面部麻木外,其余病例均无溢泪、鼻腔干燥等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常规鼻-上颌窦(联合)开窗困难的上颌窦良性病变可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蝶鞍区肿瘤手术并发脑脊液鼻漏发生情况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3月至2001年7月收治的20例鼻腔鼻窦蝶鞍区肿瘤术后并发持续性脑脊液漏,经保守治疗无效而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额鼻联合入路修补10例,鼻内镜入路7例,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2例,鼻外筛窦进路1例.结果 全部病例均手术治愈,无复发.结论 鼻腔鼻窦蝶鞍区肿瘤切除,特别是垂体腺瘤切除有可能引起脑脊液鼻漏;手术应仔细操作,如术中发现脑脊液漏或缺损较大的应行一期修补,术后持续性脑脊液漏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应尽快手术修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眼部症状为首要表现的鼻窦良性病变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以眼部症状为首要表现的鼻窦良性病变患者32例,结合临床特点及CT扫描结果,采用鼻内镜下手术进行治疗。术后行鼻内镜常规处理。同时一并治疗相关病变。结果本组患者中,术后眼球复位32例,术前溢泪8例症状消失,其中2例有眶尖综合征者于术后5d症状改善、头痛消失,感觉恢复正常;术前存在视力下降的4例患者在术后1周改善,2例复视患者在术后2周内恢复。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无下降。随访6~12个月,术后均无复发。结论CT扫描是诊断眼部症状为首要表现的鼻窦良性病变的重要指标,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该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63岁.因双侧鼻塞10年,睡眠时打鼾6年,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度)、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炎"诊断入院.患者既往患有高血压病,无青光眼病史.鼻内镜检查见双侧下鼻甲肥大,双侧钩突异常肥大,鼻窦CT检查见双侧筛窦、上颌窦炎症改变,入院后在局部麻醉下行鼻内镜鼻窦功能性手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中将双侧钩突完全切除,上颌窦口扩大,前筛完全开放,术中多次嘱咐患者注意眼部情况,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真菌球性鼻窦炎(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本科2005年5月~2010年4月收治的52例真菌球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CT表现、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术后6个月进行评价,治愈50例、无效2例。无效者均为未坚持规律复诊者,经再次手术,术后规律换药、冲洗,治愈。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结论真菌球性鼻窦炎以上颌窦最好发,筛窦、蝶窦次之,额窦少见;单窦发病为主,也可逐渐累及一侧多窦,罕见双侧累及。鼻窦CT有助于早期诊断。手术彻底清除窦内病变组织,建立通畅的长期引流通道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筛窦入路利用自体骨行个体化重建眶内侧壁的疗效。方法 采用鼻内镜下经鼻-鼻窦入路,根据患者眶内侧缺损大小及鼻中隔形态,行个体化重建眶内侧壁治疗16例,观察患者术后眼球运动障碍、眼球凹陷、复视症状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16 例患者术后随访3~13个月,眼球运动障碍、眼球凹陷、复视基本恢复,未出现鼻中隔血肿及穿孔、眶内感染、视力下降、移植骨片脱位等并发症,仅1例患者在术后第5天因不慎挖鼻后反复出现鼻出血行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结论 经鼻内镜下鼻窦入路,利用自体鼻中隔软骨及筛骨垂直板个体化重建眼眶内侧壁,疗效较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显微镜下鼻腔上颌窦后壁手术入路,对翼腭窝及入路的相关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内镜下翼腭窝手术提供解剖学及形态学资料。方法对10具(20侧)动静脉灌注乳胶的成人尸头标本,完全模拟经鼻腔上颌窦后壁的手术入路逐层显微解剖,对入路相关解剖标志及翼腭窝进行观察、分析、拍摄和测量。结果该入路可分3步:寻找上颌窦口、进入上颌窦、进入翼腭窝;鼻小柱距上颌窦口的距离为(45.07±2.01)mm,与蝶腭孔的距离为(64.84±3.00)mm,距翼管前孔距离为(71.34±2.99)mm;以鼻小柱至鼻后棘的连线为底边,其与鼻小柱与上颌窦口连线的夹角为(38.81±1.72)°;其与鼻小柱与蝶腭孔连线的夹角为(25.92±2.05)°。翼腭窝区结构复杂,其内的上颌动脉及其终支蝶腭动脉和腭降动脉变异较大;沿蝶腭动脉逆行解剖有助于寻找上颌动脉及其分支结构。结论显微镜下经鼻腔上颌窦后壁入路可较安全直接地暴露翼腭窝的解剖结构;翼腭窝中浅部血管结构的解剖有助于深部神经结构的保护,深部神经结构(如翼管神经和上颌神经)及其穿行的骨孔有助于在颅底辨别和控制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窦进路行眼眶骨折复位的疗效。方法采用上颌窦根治入路和鼻内镜下筛窦入路行眼眶下壁和内壁骨折的手术治疗。结果45例(45眼)中40例无复视及眼球凹陷,效果较满意。5例因眼外肌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影响效果。结论鼻窦进路行眼眶骨折复位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鼻内窥镜下经筛窦行眶内壁骨折整复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宋维贤  王景礼 《眼科》1999,8(2):96-97
探讨应用鼻内窥镜下经筛窦行眶内壁折整复术。方法前鼻孔入路,内窥镜观察下将嵌入筛房的眶脂肪及内直肌还纳回眶内,硅胶板修补充填孔洞。结果16例患者,平均术后观察8个月,复视消失,眼球内陷矫正,无硅胶排异。结论内窥镜下经筛窦行眶内壁骨折整复术,具有无皮肤瘢痕,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且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鼻腔进路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0例64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在鼻腔内窥镜下行泪囊腔吻合术并观察术后效果。结果 术后泪道冲洗全部通畅,溢泪溢脓消失。随访3~24个月,一次治愈56例,占87.5%、复发8例占12.5%。大多在术后3~6个月内出现鼻腔粘膜增殖,门诊行鼻腔粘膜咬切后恢复通畅。结论 本手术在鼻内窥镜下完成,比较简便,省时,不留瘢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经筛窦治疗爆裂性眶内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爆裂性眶内壁骨折在鼻内窥镜下切除筛窦房隔及外伤损伤的眶纸板,将制备好的多孔硅胶片,凸面向外填塞进筛窦术腔,对眶纸板进行施压复位。结果随访3月-2年,治愈22例,占88.00%。2例术后残留周边复视,总有效率为96.00%。术后无眶内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下经筛窦治疗眶内壁骨折是有效的方法,疗效稳定,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而且面部不留瘢痕,硅胶片可以长期存留。  相似文献   

18.
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行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78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鼻内窥镜行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手术疗效。结果78眼中治愈69眼,好转8眼.无效1眼,有效率为98.72%。结论鼻内窥镜行鼻腔泪囊造口术可有效治疗慢性泪囊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