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试论中药的毒性分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克让 《中药材》1989,12(5):38-43
通常认为中药是天然药物,毒性低,其实有毒中药的毒性并不低。由于有毒中药原植物不易鉴别,容易混淆,且品种繁多,加之剂量混乱,不易管理等因素,误服或超量服用有毒中药中毒或死亡事故,发生率远高于西药类似事故。仅乌头类中毒一项,已累计达700余人次,死亡近20人.湖南省1982年不完全统计中药中毒死亡12人。各地中药中毒事例屡有发生。因此应加强有毒中药的管理和研究。其中毒性分级的研究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郭国富 《中医研究》2012,25(9):72-74
有毒中药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临床用药经验的积累,对毒性研究的深入,毒性中药具有较独特的疗效,一些疑难顽症均离不开它;但又很难使用,稍不谨慎,就会有中毒的危险,甚至致残、致死.中药毒性分级情况各不相同,有毒中药的毒性分级迄今尚无统一标准,仍沿用传统的经验分级方法,将有毒中药分为极毒、大毒、有毒和小毒4级.因用药部位、品种的不同,其成分的含量及所含毒性、用量、产地采集、炮制不同也有差异.因此,医药工作者在应用有毒中药时,千万不能盲目地乱用药物,应对症用药,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3.
中药的毒性是中药的基本特性,产生中药毒性的原因主要有:有毒中药炮制不规范,有毒中药用量过大,有毒中药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等。针对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掌握减毒方法,树立科学的中药毒性观念,既不能盲目相信中药无毒,也不能夸大中药毒性,以证立法,以法设方,以方遣药,减少或避免毒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中药的毒性是中药的基本特性,产生中药毒性的原因主要有:有毒中药炮制不规范,有毒中药用量过大,有毒中药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等。针对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掌握减毒方法,树立科学的中药毒性观念,既不能盲目相信中药无毒,也不能夸大中药毒性,以证立法,以法设方,以方遣药,减少或避免毒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对中药毒性认识的演变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对毒的含义先后有指中药的统称、药之偏性、作用之强弱、不良反应等,其中,指不良反应属狭义之毒性,其他属广义之毒性。认为影响中药毒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中药自身因素、炮制、配伍、剂量、剂型、煎服法等临床应用因素和环境因素。认为使用有毒中药应切实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即正确辨证,科学使用;合理配伍,注意用法用量及剂型;依法炮制,减低毒性;充分重视现代药理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李晓丽  边莉 《江西中医药》2006,37(11):17-19
最近,因关木通引起的肾脏毒害反应,引起人们对中药毒性的重视。对中药的应用、中药是否有毒以及毒性中药如何运用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争论,其中,对有毒中药的应用尤其关注。那么,对于有毒中药能否应用、如何应用?笔者赞同许多名老中医的看法,即“药之毒在医不在药”之观点,其意即是只要根据中医辨证正确的应用有毒中药,不但没有毒副反应,反而可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下面就如何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如何正确应用以及如何降低其毒性作一浅探。  相似文献   

7.
对主要中药毒性物质基础及其毒理作用进行了回顾探讨,认为要预防中药中毒事件的发生,需正确认识和合理控制中药的毒性物质基础;加强药政管理,规范中药材品名,强化质量控制;加强毒性中药的物质基础和药效学研究、安全性评价及药代动力学研究,逐步明确各种毒性药物的安全剂量、中毒剂量、毒性反应及解救措施,使有毒中药的使用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浅议中药的毒性及毒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 ,中药的毒性、安全性检测已成为中药研究的又一热点 ,即如何准确、快速、高效地评价中药复方及其组成药物是否有毒 ,如何确定中药有毒成分、有毒部位及其含量和作用机理 ,已成为毒理研究工作的重点。1 有毒中药的概念有毒中药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是泛指一切中药的作用或偏性。狭义的则指进入人体后能损害机体的组织器官 ,扰乱或破坏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使机体产生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中药。历代本草及现代国家药典将部分药物标明“大毒”、“有毒”、“小毒”,而对一般的不注明是否有毒 ,即是根据狭义的中药毒性而限定的…  相似文献   

9.
中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历来因“效果好、不良反应”而被广泛称赞。近年来,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事件时有报道。毒性中药是指毒性强,安全范围小,应用不当或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容易发生毒性反应的中药。据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共收录毒性中药83种,其中标识有大毒的中药10种,有毒中药42种,小毒中药31种。文章通过查阅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对近年来有关毒性中药及其所致的脏器毒性(肝毒性、肾毒性、心毒性等)、物质基础、临床表现、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毒性中药的毒性研究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药毒性,即所谓的有毒无毒。有毒无毒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早在东汉时,《神农本草经》就把所收录的365种药物,按无毒、有毒和毒性大小分为上、中、下品;其中下品就有125种,属于“多毒”不可久服的药物。古代医家针对中药的毒性大小分为大毒、常毒、小毒等三类,认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是说针对病体虚实,疾病深浅来适当选择药物和确定剂量,有毒副作用的药物治病收到相当效果后,就要停用,毒性…  相似文献   

11.
中药草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莺  李俊彪 《中药材》2000,23(5):299-300
我国民间早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但在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当今,纯天然制药倍受青睐。人们误以为以原生药为主的中草药毒副作用少,甚至无毒副作用,导致长期、盲目、大量滥用中草药而招致意外的毒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有关中草药所致肾损害的报道日趋增多,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已经明确提出了中草药肾病(Chinese herbs nephropathyCHN)的概念。本文就中、西医学对中草药肾病的认识及其研究现状略作综述。  相似文献   

12.
药品的真假优劣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死存亡,使用假劣药品给人们带来的不单是直接的经济损失,也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及情感伤害.因此,对药品质量的监督工作必须引起所有药检人员的高度重视,现将检验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文章总结了中药调剂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即实施项目教学法、实施现代实验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更适应企业要求.  相似文献   

14.
Dysmenorrhea is painful menstrual cramps, which negatively impa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ose diagnosed. The paper review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treatment of dysmenorrhea through the use of combination-herbal-formula therapeutics. These herbal treatments are effective for dysmenorrhea with minimal side effects.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suggest Chinese herbal dysmenorrhea therapies likely decrease prostaglandin levels, modulate nitric oxide, increase plasma beta-endorphin (beta-EP) levels, block calcium-channels and improve microcirculation. Conventional therapy for dysmenorrhea, which usually include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provides symptomatic relief but has increasing adverse effects with long-term use. Therefor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including simple herbal and combination formulas, are perhaps the ideal therapeutics of choice.  相似文献   

15.
对海洛因依赖者分别以针刺、中药、针药结合疗法戒断,并与西药治疗对照,动态观察20 d的戒断症状记分.戒断治疗48 h时,针刺的疗效优于西药(P<0.05);治疗到72 h时针刺优于其他各种方法(P<0.01).针刺、中药、针药结合疗法脱毒具有一定疗效,以针刺疗法效果明显,但治疗开始后3 d内均不能完全改善戒断症状,也不能完全改善激烈的戒断症状.针刺与中药的结合应用未出现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中药药源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刚  张冰 《中医药信息》2002,19(2):19-22
中药药源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和影响因素主要涉及药物、机体和给药三方面的因素 ,药物方面主要有中药品种混淆、炮制不当、质量低劣以及含有毒性成分 ;机体方面主要有年龄性别、病理状态、个体差异、精神因素 ;给药方面主要有给药途径、误用滥用、用量过大、长期用药、配伍失宜、合用西药、煎服不当。这些因素的单一或综合作用 ,均可成为中药药源性疾病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中药临床运用中的六项讲究事项,即讲究剂型、讲究药引子、讲究药点距离、讲究给药途径、讲究奇正、讲究组合。  相似文献   

18.
以杀胚中药天花粉、紫草、全蝎、蜈蚣等为基础组方,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后随症加减,治疗早期妊娠1例,疗效确切。验证了中药杀胚功效,为中药应用于终止早期妊娠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中药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从有关不良反应的一些相关概念,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诸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列举了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近期有关不良反应的实例报道.指出应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如新药审评中重视安全性的考察,建立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及加强各级医院管理等.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毒剧中药的研究历史和研究方法 ,指出了借助于现代制药技术给药系统研究和药物体内研究手段 ,来解决中药毒药的微观体内剂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