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种类及构成,探讨出生缺陷影响因素和产前诊断的不足。方法收集本院2007~2008分娩的产妇及围产儿资料,对之进行分析。结果鄂州市2007~2008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26‰,出生缺陷类型主要有唇腭裂、多指、尿道下裂等。结论加强孕前期-围孕期保健预防工作及围产期出生缺陷监测诊断工作,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荆州市2008年~2014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的流行趋势及分布特点,为制订出生缺陷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2014年荆州市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围生儿数据季报表"及"医疗机构出生缺陷儿登记卡",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荆州市2008年~2014年7年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10.97/万,2008~2013年呈总体下降趋势,2014年出现拐点上升;前5位出生缺陷类型依次为多指(趾)、唇裂合并腭裂、马蹄内翻足、先天性心脏病、外耳道畸形;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女婴(P0.05);产妇年龄大于35岁和小于20岁年龄组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93.20/万、129.78/万;临床诊断和超声诊断为主要的诊断依据。结论强化出生缺陷的综合预防,加强婚前检查、孕前保健、围产期保健管理,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珠海市2000年~2005年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珠海市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动态变化,探讨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珠海市2000~2005年住院分娩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围产儿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132.85/万,城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55.82/万,乡镇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1.58/万.P<0.001 有显著性差异.前5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并)指、泌尿生殖系畸形、唇腭裂、外耳畸形.产前确诊率为24.6%.结论 出生缺陷监测是三级预防的重要措施,积极探讨致畸因素,加强乡镇的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山市出生缺陷的发生及分布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协助指导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做好今后出生缺陷监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2010年中山市各医院分娩的孕满28周~产后7天内出生的所有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并对其发生率、顺位及诊断依据进行分析。结果三年内中山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60.05/万,排位前五位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马蹄内翻足、地中海贫血、总唇腭裂。中山市户籍人口和农村、流动人口的顺位和发生率有明显差异。结论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孕期保健管理,普及孕期产前筛查意识,提高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准确性,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预防性用药等可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沈阳市皇姑区10年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沈阳市皇姑区围产儿出生缺陷水平变化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1998年10月至2007年9月沈阳市皇姑区围产儿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8年10月至2007年9月围产儿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2.09/万,呈上升趋势。结论应进一步提高产前筛查水平,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东城区产科医院2000年-2006年出生缺陷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生缺陷是围产儿常见病,也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可以寻找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本文对北京市东城区各产科医院在2000年-2006年出生的围产儿出生缺陷有关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包头市昆区2005年-2008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包头市昆区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出生缺陷的种类、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对我区2005年~2008年在监测医院分娩的18311例围产儿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共监测到出生缺陷147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8.03‰,前3位出生缺陷依次为总唇裂、神经管缺陷、多指(趾);近几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围产儿发生缺陷的比率男性(9.48‰)高于女性(6.39‰)。结论从提高人们对婚检的认识入手提高婚前体检率,进一步加强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提高产前诊断水平,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加大优生优育科普知识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减少残疾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宁波市2005年~2009年出生缺陷监测数据,了解宁波地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产前诊断情况。方法在宁波市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内住院分娩围产儿及〈28周因诊断出生缺陷而终止妊娠的治疗性引产儿中,连续监测2005年~2009年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相关因素及产前诊断情况。结果 5年监测367 175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9.88/万,2009年有上升;前三位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肢体畸形,唇腭裂;男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婴;居住在城镇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居住在乡村的;双胎及多胎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单胎;孕母年龄〉35岁,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增高;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率为34.34%,相对较高的是脑积水、神经管畸形、腹腔的出生缺陷及唐氏综合征。结论加强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能有效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减少残疾儿出生;应进一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掌握徐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种类,探索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009年徐州市开展助产的医疗机构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结果 6年监测676 014例围产儿,其中出生缺陷儿2400例,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55‰,2004年~2009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3.15‰、3.36‰、3.64‰、3.97‰、3.09‰、3.86‰,总体呈上升趋势。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唇裂合并腭裂、多并指(趾)、神经管畸形(包括无脑畸形、脊柱裂、脑膨出)、唇裂、先天性脑积水。结论提倡婚检,定期产前检查,开展产前诊断及新生儿筛查技术,加强健康宣教,提高群众的优生优育意识,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我市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出生缺陷的种类、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市2007年~2008年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53.00/万;出生缺陷儿死亡率18.18/万;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城镇高于农村;围产儿男性发生缺陷的比率高于女性;30岁以上的孕妇是发生缺陷的高危因素;出生缺陷种类前5位的是:总唇裂、外耳及其他畸形、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发育畸形。结论加强优生优育科普知识宣传,加强孕产期保健,孕前及孕早期补充小剂量的叶酸,提高前诊断技术,进一步落实出生缺陷监测措施,努力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1]。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近年来出生缺陷儿的发生及其产前诊断情况,为制定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产科终止妊娠的5852例围生儿资料,对其中97例出生缺陷围生儿逐一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65.76/万,各系统缺陷中以神经管畸形发生率(27.34/万)最高,农村(102.14/万)显著高于城市(10.47/万)(P0.05),其它依次为脑积水、外耳畸形、唇腭裂、多(并)指(趾)、脐膨出;农村脑积水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城市(P0.05);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神经管畸形、脑积水、脐膨出多数得到产前诊断,唇腭裂少数得到产前诊断;多(并)指(趾)、外耳畸形无1例得到产前诊断。结论加强围产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是预防出生缺陷围生儿的重要手段,控制神经管畸形的发生是降低出生缺陷围生儿发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河南省出生缺陷的变化趋势、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 ;为制定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医院"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在我省23个地市,由1996年开始时的57所分娩医院到2003年扩展到75所医院进行,具体内容通过填写《围产儿季报表》和《出生缺陷儿登记卡》来完成。结果河南省出生缺陷监测体系中围产儿男女性别比无明显变化,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平均126.5∶100;出生缺陷发生率整体有下降趋势,乡村出生缺陷儿发生率高于城镇、女性出生缺陷儿发生率高于男性;以25岁~年龄组出生缺陷儿发生率最低,高龄产妇(≥3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主要的出生缺陷依次是神经管畸形、总唇裂、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畸形、肢体短缩畸形、马蹄内翻足。结论降低新生儿出生性别比;重点关注高龄产妇(≥35岁)的保健;预防神经管缺陷的发生是提高我省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临海市临床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新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临海市出生缺陷监测医院收集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海市共监测9877例围产儿,其中出生缺陷儿138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9.72/万。出生缺陷前三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马蹄内翻足。男女性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51.46/万、I32.18/万。结论针对可能导致出生缺陷的各个环节,降低缺陷率的关键在于落实三级预防,加强孕前健康教育、孕期保健、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工作,早发现早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甘肃省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种类及变化趋势,为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按《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及《甘肃省妇幼卫生监测方案》,对甘肃省2001年~2008年间在43家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 (1)8年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平均为110.43/万,2004年起有明显上升趋势,各年份间出生缺陷发生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2)胎儿性别间出生缺陷发生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孕母年龄别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两头高中间低特征,25~29岁年龄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最低,在59/万~97/万之间;农村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P〈0.05)。(3)8年间发生率最高的出生缺陷为神经管缺陷、先天性脑积水、总唇裂、马蹄内翻足、肢体缩短、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缺陷和先天性脑积水始终位居我省出生缺陷的前三位。结论各类出生缺陷中以神经管缺陷、先天性脑积水、总唇裂高发,出生缺陷是遗传因素、营养因素、环境因素或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出生缺陷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针对检出率高的出生缺陷,制定有效的行政干预和医疗保健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2-2010年围产儿出生缺陷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02-2010年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分娩信息及出生缺陷的监测资料为基础,对缺陷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年间出生缺陷率为15.88‰,2007年后缺陷率明显增高;缺陷儿死亡占围产儿死亡的24.88%;前五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并指、总唇腭裂、胎儿水肿综合征、神经管畸形,共占畸形总数的52.55%;出生缺陷发生与户籍、性别、季节、胎数及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孕次、产次有关。结论出生缺陷防控形势严峻,应深入开展主要缺陷的病因学研究,以提供有效的防控措施;而广泛的健康教育,婚前、孕前优生优育指导,规范化孕产期保健及新生儿体检都是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丰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探索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6~2010年北京市丰台区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10.5/万,各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按照出生缺陷病种分类,位于前3位的为多指(趾)、外耳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男婴与女婴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母亲户籍、分娩年龄、婴儿出生体重、孕周等是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做好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survey multiple birth data and to analyze the recent trends of multiple births and its consequences on perinatal problems in Korea from 1991 to 2008.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the Korean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The total number of multiple births showed increasing trends. The multiple birth rate was maintained within less than 10.0 for the decade from 1981 to 1990. However, it increased gradually to reach 27.5 in 2008. The maternal age for multiple births was higher than for total live births. The mean birth weight of the total live births was 3.23 kg; for the multiple births it was 2.40 kg in 2008. The incidence of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LBWI) among total live births was 3.8% in 2000 and 4.9% in 2008. For multiple births it was 49.2% and 53.0% during the same years. The incidence of preterm births among total live births was 3.8% in 2000 and 5.5% in 2008; for the multiple births it was 38.3% and 51.5% during the same years. The incidence of multiple births and its consequences on perinatal problems (preterm, LBWI, and advanced-maternal age) have been increased steadily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in Ko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