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是HBV感染的直接证据,是反映体内病毒复制的主要指标,在乙型肝炎传染性的判断、抗病毒药物疗效评价和监测中有着重要意义.临床常用检测HBV DNA技术有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C-PCR)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 技术.我们用C-PCR和FQ-PCR分别检测249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 DNA,并用ELISA检测了HBV血清标志物,比较了不同HBV血清标志物阳性标本的2种HBV DNA检测结果以及HBV基因组在血清中的荧光波长阈值,并探讨C-PCR和FQ-PCR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检测是目前临床诊断乙型肝炎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临床判断患者传染性及预后的重要指标。HBV—DNA是直接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存在、活动性复制及具有传染性的可靠指标,乙型肝炎前S1蛋白(Pre—S1)作为HBV感染的又一血清标志物已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编码区由S、前S1和前S2基因组成,分别编码S、前S1和前S2三种主要蛋白,从而共同构成HBV外壳蛋白。前S1蛋白含有肝细胞膜受体,在HBV感染肝细胞和机体免疫应答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作为一项新的HBV血清学检测指标,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V pre S1-Ag)的检测已被普遍应用于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和疗效观察。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前S1抗原(HBV pre S1-Ag)、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HBV-DNA),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早孕孕妇中,绒毛细胞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发生情况,以及与母婴传播的关系。方法选择自愿在我院门诊行人工流产的孕妇50例,孕妇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为实验组(20例),孕妇血清乙型肝炎感染标志物均阴性为对照组(30例)。分别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HBV表面标志物、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孕妇的绒毛细胞。结果实验组HBV—DNA阳性16例,阴性4例。HbsAg和HbcAg均阳性5例,HbsAg和HbeAg均阳性4例,绒毛细胞出现HBV的阳性染色;对照组HBV—DNA均阴性,HbsAg和HbcAg均阴性,绒毛细胞未出现HBV的阳性染色。结论在早孕人工流产术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中,乙型肝炎病毒可感染绒毛细胞。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是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不同的血清标志物模式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1]。在HBV感染者血清标志物中,HBsAg和HBsAb是对应的一组抗原抗体。通常HBsAg消失后HBsAb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nterleukin 6 ,IL 6 )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关系及其在肝脏病理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对 6 6例不同类型的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患者及不同程度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 6水平进行检测 ,同时检测HBV复制标志物———多聚人血清白蛋白受体 (polymerizedhumanserumalbuminreceptor,PHSA R)。结果 HBV携带组及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组中PHSA R阳性患者血清IL 6水平高于PHSA R阴性患者 (P <0 .0 1) ;38份PHSA R阳性患者PHSA R检测吸光度A值与血清IL 6水平显著相关 ,r =0 .6 94(P <0 .0 1) ;血清IL 6水平按乙型肝炎病情严重程度依次增高。结论 血清IL 6水平与HBV复制及肝脏损伤程度相关 ,血清IL 6水平检测作为指示乙型肝炎患者HBV的复制及辅助病情和疗效的判定 ,可能是一个新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和DNA(HBVDNA)与胎儿宫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6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的母血及产后新生儿外周血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和DNA进行检测。结果 60例HBsAg阳性孕妇血清中HBeAg和HBV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25%(15/60),35%(21/60)。所生新生儿外周血中HBsAg,HBeAg和HBV DNA的检出率为13.3%、18.3%、3.3%。其中HBeAg和HBV-DNA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外周血HBsAg分别为40%和38%,显著高于HBeAg和HBV-DNA阴性者的4.4%和0(P0.01)。新生儿外周血中HBsAg阳性率随孕妇HBV DNA含量增加而增加。结论孕妇血清中HBeAg和HBV DNA阳性是胎儿宫内感染HBV的高危因素,胎儿宫内感染率随母血中HBV DNA含量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世界约有3.5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占人口总数的5%,在我国HBV携带率为10%左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HBV的外膜蛋白.HBsAg有4种主要的亚型:adw、ayw、adr和ayr,我国主要为adr和adw.HBsAg是乙肝患者血清中首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HBsAg的检测可作为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和普查项目.一直以来,临床上广泛使用的HBsAg检测法是酶免疫分析方法(EIA),且多为定性检测.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是机体感染乙型肝炎后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标志,HBsAg阳性则表示已感染HBV[1].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多数无症状,特点为起病缓慢,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常见.据估计,全球大约有3亿多HBsAg阳性携带者,而我国约占1.2亿[2].本文旨在通过较大的样本量,研究我市已婚育龄妇女HBsAg携带率及血清学标志物模式,对HBV感染者提出优生指导建议,减少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0.
济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为了探讨子宫内垂直感染是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我们采用酶联法、巢式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胎儿血清、肝脏的乙型肝炎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母亲HBsAg 阳性者,其胎儿血清及肝脏中均可查到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感染率可达到53.3 %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宫内垂直感染是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与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定量检测375例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及70例正常人血清HBV-DNA含量。结果:血清HBsAg阳性组与HBeAg阳性组HBV-DNA的检出率及含量均明显高于HBsAg阴性组和HBeAg阴性组,且HBeAg即使阴性,不论HBeAb阳性组或阴性组均仍有较高的HBV-DNA检出率。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中均有HBV-DNA的检出。结论:定量PCR可真实反映HBV感染、复制及病程变化,对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及治疗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占10%。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1.3亿,其中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当孕母HB-sAg阳性时,其新生儿80%-90%将感染HBV并成为慢性携带者。母婴传播有三种途径,即宫内传播,产时传播及产后传播。大多数产后传播是由含HBV的母乳或唾液等体液中获得。自2003年1月开始,我们对HBsAg阳性产妇的血清及乳汁进行乙肝标志物及HBV DNA的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血清乙型肝炎标志物及HBV DNA的表达.方法 对282例HBsAg阳性产妇所生283例(一例双胞胎)新生儿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标志物(五项)和血清HBV DNA检测.结果 283例新生儿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表现为12种模式,以HBeAg、抗HBc阳性组合最多占48.41%(137/283),其次为抗HBe、抗HBc阳性组合占22.26%(62/283),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合占12.37%(35/283),含HBsAg阳性的有5种组合占16.61%(47/283),未见五项全阴和单抗- HBs阳性者.血清HBV DNA≥1×103IU/mL者5例占1.77%.结论 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血清乙型肝炎标志物表现复杂,以HBeAg、抗HBc阳性组合为主.血清HBV DNA≥1×103IU/mL不多见.  相似文献   

14.
一、HBV的危害乙型肝炎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约有20亿人曾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约有3.5亿慢性HBV感染者[1],其中15%~40%的HBV感染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细胞性肝癌[2]。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地区。根据2002年的全国HBV感染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HBs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患儿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过程中HBV血清学标志物的变化。方法用ELISA法检测血清学标志物。结果HBsAg阳性率为9.33%。HBV感染患儿血清学标志物模式有18种,以“小三阳”和“大三阳”模式为主。结论大、小三阳是儿童HBV感染的主要血清学标志,HBV感染患儿应加强随访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况与胎儿HBV宫内感染的关系以及胎儿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76例HBsAg阳性的孕妇血清及其所生婴儿脐血的乙肝血清标志物及HBV-DNA,将孕妇血清与胎儿脐血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BV-DNA阳性孕妇组40例,其胎儿HBV宫内感染率为50%(20/40);HBV-DNA阴性孕妇组36例,其胎儿HBV宫内感染率为19.4%(7/3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HBsAg阳性孕妇组44例,其胎儿HBV宫内感染率18.2%(8/44);HBsAg、HBeAg阳性组32例,其胎儿脐血HBV宫内感染率53.1%(17/3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76例胎儿乙肝血清标志物模式有8种: 抗-HBe、抗-HBc阳性36例(47.4%); HBeAg、抗-HBc阳性13例(17.1%);抗-HBc阳性11例(14.5%);HBsAg、抗-HBc阳性5例(6.6%); HBsAg、HBeAg、抗-HBc阳性4例(5.3%);HBsAg、抗-HBe、抗-HBc阳性3例(3.9%);抗-HBs、抗-HBe、抗-HBc阳性2例(2.6%);抗-HBe阳性2例(2.6%).结论孕妇HBeAg和HBV-DNA阳性是胎儿HBV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HBsAg阳性的孕妇所生婴儿脐血的乙肝血清标志物模式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况与胎儿HBV宫内感染的关系以及胎儿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76例HBsAg阳性的孕妇血清及其所生婴儿脐血的乙肝血清标志物及HBV-DNA,将孕妇血清与胎儿脐血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BV-DNA阳性孕妇组40例,其胎儿HBV宫内感染率为50%(20/40);HBV-DNA阴性孕妇组36例,其胎儿HBV宫内感染率为19.4%(7/3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HBsAg阳性孕妇组44例,其胎儿HBV宫内感染率18.2%(8/44);HBsAg、HBeAg阳性组32例,其胎儿脐血HBV宫内感染率53.1%(17/3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76例胎儿乙肝血清标志物模式有8种:抗-HBe、抗-HBc阳性36例(47.4%);HBeAg、抗-HBc阳性13例(17.1%);抗-HBc阳性11例(14.5%);HBsAg、抗-HBc阳性5例(6.6%);HBsAg、HBeAg、抗-HBc阳性4例(5.3%);HBsAg、抗-HBe、抗-HBc阳性3例(3.9%);抗-HBs、抗-HBe、抗-HBc阳性2例(2.6%);抗-HBe阳性2例(2.6%).结论孕妇HBeAg和HBV-DNA阳性是胎儿HBV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HBsAg阳性的孕妇所生婴儿脐血的乙肝血清标志物模式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输血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输血后所致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现状 ,以及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筛选献血员的效果。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 (PCR)分别检测了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清中HBV M和HBVDNA。结果 在 5 83份供血者血中HBV M阳性 32 6份 ,HBVDNA阳性 5 7份。 136份受血者输血后 39份血清HBV M阳转 ,阳转率为 2 8 6 8% ;2 3份HBVDNA阳性 ,阳性率为 16 9%。结论 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筛选献血员后仍有输血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一、HBV的危害 乙型肝炎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约有20亿人曾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约有3.5亿慢性HBV感染者[1],其中15%~40%的HBV感染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细胞性肝癌[2].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地区.根据2002年的全国HBV感染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HBsAg流行率为9.09%[3],约1.2亿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2000万~3000万,每年死于乙肝相关性肝病约为30万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DNA载量与外膜大蛋白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 ,ELISA法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分别检测1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LHBs(Hepatitis B Virus Large Envelope Protein,LHBs)和HBV血清标志物,对HBV DNA阳性标本进行基因测序鉴定基因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BV LHBs与HBV DNA阳性率在HBcAg阴性和阳性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LHBs吸光度A值与HBV DNA载量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267;乙型肝炎病毒B、C基因型间HBV-LHBs吸光度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LHBs水平与HBV DNA载量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能反映HBV感染者体内HBV复制程度,可作为判断HBV复制新的血清学指标;HBV LHBs的含量与HBV基因型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