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使用针灸配合甲氨蝶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抽取在该院就诊的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针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5.0%,P<0.05).结论:HTK应用针灸配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节关炎可取的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免疫学机制。方法:选择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研究组接受甲氨蝶呤加塞来昔布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塞来昔布治疗。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IL-1、IL-6、INF-γ水平及肿胀疼痛关节数、VAS疼痛评分。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IL-1、IL-6、INF-γ水平及肿胀疼痛关节数、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IL-1、IL-6、INF-γ水平及肿胀疼痛关节数、VAS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甲氨蝶呤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可靠,能明显降低患者体内IL-1、IL-6、INF-γ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及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甲氨蝶呤联合免疫吸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该院2016~ 2017年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甲氨蝶呤治疗,实验组采取甲氨蝶呤联合免疫吸附治疗.对比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晨僵时间、肿胀与压痛关节数.结果:实验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晨僵时间以及肿胀与压痛关节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免疫吸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明显,优于甲氨蝶呤药物单一治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秀琴 《浙江医学》2017,39(21):1932-1933
目的探讨生物制剂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40例RA患者,采用生物制剂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并落实护理措施,做好专科护理。根据关节功能指数以及简明健康调查量表,比较用药前及用药和护理12周后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活动评分(DAS28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和DAS28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患者时,落实好专科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张晔华 《大家健康》2016,(1):166-167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初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相应的借鉴以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8例 ,通过随机数表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患者使用中等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初始治疗 ,研究组使用小剂量治疗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4周、8周以及12周的疼痛情况差异不明显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的患者评估得分以及医生评估评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不断改善 ,跟治疗之前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5.00% ,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27% ,两者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初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可以有效的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 ,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五虫散辨病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美洛昔康片和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组采用五虫散和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15 d后,观察两组VAS、HAQ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AS和HAQ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VAS和HAQ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虫散辨病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能够起到抗炎镇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中药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4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应用化学药物来氟米特、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治疗;观察组32例,应用中西医结合中药治疗(化学药物为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ESR、CRP、RF水平、DAS28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的ESR、CRP、RF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DAS28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中药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的疗效优于单纯化学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类风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63例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男性24例,女性39例,接受甲氨蝶呤(12.5mg,口服,每周1次),联合依那西普(益赛普,50 mg,皮下注射,每周1次),治疗12周。观察12周后患者关节肿胀疼痛、患者评价、医师评价、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缓解,4周后80%的患者达到临床ACR20缓解,8周后50%的患者达到了临床ACR70缓解;甲氨蝶呤联合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的患者在疼痛程度、关节肿胀数、BASDAI以及C反应蛋白(CRP)等临床指标上有明显改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依那西普(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短期疗效好,耐受性好,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缓解和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内社交技能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将12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例均给予原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一般日常管理和心理支持治疗.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12个月的社交技能训练.两组患者分别于训练开始时、训练12个月时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30)、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进行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定.结果:训练前两组间MRSS、NOSIE-30、SDSS、PANSS、GQOL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12个月时训练组MRSS、NOSIE-30、SDSS、PANSS、GQOL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社交技能训练能明显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清风痛宁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活动性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正清风痛宁联合甲氨蝶呤及柳氮磺胺吡啶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的影响.方法 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联合应用正清风痛宁、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对照组联合应用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评分(DAS28-3)及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病情活动指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DAS28-3、血沉、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因子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病情活动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正清风痛宁、甲氨蝶呤及柳氮磺胺吡啶联合用药有助于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吸气肌训练结合有氧训练对慢性心衰(CHF)患者吸气肌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2015年3月~2016年9月怀柔中医院心内科住院CHF患者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7例。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对照组给予有氧训练,治疗组在有氧训练的基础上加做吸气肌抗阻训练,2组均进行12周的干预。干预前后测量患者最大吸气压(MIP)、吸气峰流速(PIF)和6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干预后治疗组较对照组6-MWD、MIP和PIF均显著提高,治疗组Borg呼吸困难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休息次数少于对照组。结论:CHF患者有氧运动结合吸气肌训练可以提高运动能力、吸气功能和对呼吸困难的耐受,优于单纯有氧运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肾虚寒盛证)采用甲氨蝶呤联合补肾祛寒治尪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150例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肾虚寒盛证)患者,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75例患者实施甲氨蝶呤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另75例患者实施甲氨蝶呤和补肾祛寒治尪汤联合治疗作为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治疗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率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肾虚寒盛证)采用甲氨蝶呤联合补肾祛寒治尪汤治疗,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改善了患者的关节功能状况,促进了临床治疗效果,临床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2型糖尿病(DM)治疗中,甲氨蝶呤、胰岛素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诊的类风湿关节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分别给予甲氨蝶呤、胰岛素治疗与甲氨蝶呤、胰岛素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观测2组12周后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血糖(FBG)与类风湿因子(RF)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2组较之治疗前FBG、2 hPG、RF测定结果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且干预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11%,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8.89%,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2型糖尿病治疗中,采取甲氨蝶呤、胰岛素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及类风湿因子,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治疗后胃肠道的影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5月我院9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5)。两组均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结束后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H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肠道出血、溃疡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药物治疗后的健康状况,提升其生活质量并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促进病情康复,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探讨来氟米特和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总结临床用药经验。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白芍总苷治疗,治疗后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第36周的ACR20、ACR50、ACR70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2、36周的晨僵时间、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DAS评分、CRP、RF、ESR、IL-1β、IL-6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而观察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对照组为2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和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近远期疗效明显,能调节免疫和改善炎性状态,值得临床合理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羟氯喹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脂及疾病活动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联合应用硫酸羟氯喹和甲氨蝶呤为治疗组,单用甲氨蝶呤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的疾病活动分数(DAS28)、血沉、C-反应蛋白、血脂。结果治疗12个月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分数、血沉、C-反应蛋白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血高密度脂蛋白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高,治疗组对DAS28、LDL-C、HDL-C和ESR的改善更显著。结论病情活动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脂水平异常,羟氯喹等使疾病活动分数、血沉或C-反应蛋白下降的同时,导致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升高,可能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VAS评分、ESR、DAS评分、Sharp评分、HAQ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CR20、ACR50、ACR70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VAS评分、ESR、DAS评分、Sharp评分、HAQ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过程中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依那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达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临床相关指标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为明显的疗效,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甲氨蝶呤联合阿达木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9月-2013年8月治疗的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25例(甲氨蝶呤联合阿达木单抗)和对照组15例(单用甲氨蝶呤)。观测治疗前及治疗12、24周各项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1)治疗24周后,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0%vs.33.3%,P<0.05),除关节晨僵时间缩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治疗组压痛减轻率、肿胀减轻率、VAS评分减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及VAS评分在第12、24周均改善(P<0.05),除晨僵时间治疗24周时2组效果无明显差异外(P>0.05),其他指标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ESR、CRP、RF在第12、24周均有改善(P<0.05),且第24周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12、24周后,2组DAS 28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5)2组治疗后12、24周Sharp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在24周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6)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4.0%vs.20.0%,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阿达木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能很快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中40例患者单纯采用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另40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激素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在治疗后8周,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5%(26/40),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27.5%(11/4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0%(36/40),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30%(12/40)。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值得肯定,要显著优于单一应用甲氨蝶呤的疗效,同时用药相对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