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及干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蛋白-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常见并发症,且与患者死亡率及患病率显著相关。慢性肾衰(CRF)患者透析前PEM发生率在20%~80%之间,进入透析后营养状态得到部分改善,但仍有相当部分患者存在PEM,发生率约为23%~73%。PEM指的是由于营养物质摄人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机体蛋白贮备减少,伴或不伴脂肪减少及机体功能下降的一种状态。目前对于营养不良发生原因,及营养不良与炎症反应,死亡率之间关系有很多研究,但很多问题仍未有明确结论。本文对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原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预防治疗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同期行MHD的患者113例,分别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价法(SGA)、人体学指标及生化指标测定评估营养状况,同时根据单次透析前后尿素氮(BUN)计算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减少率(URR),比较SGA营养良好与不良者相关指标.结果 SGA评价营养良好49例(43.36%)、轻中度营养不良57例(50.44%)、重度营养不良7例(6.2%)、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6.64%,人体学指标及生化指标评估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9.5%~92.0%;透析3次/周者Kt/V显著高于2次/周及5次/2周者(P均〈0.05);SGA营养不良者上臂肌围(MAMC)、前白蛋白(PA)及透析前肌酐显著低于营养良好者(P均〈0.05).结论 MHD患者PEM发生率高,血清PA、MAMC及透析前血清Cr水平与患者营养状况有关,可作为评估的可靠、敏感指标;保证透析充分性,增加蛋白质、热量摄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及应用EPO等药物有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能X线(DEXA)检查评价糖尿病肾病(DN)非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43例慢性肾衰竭(CRF)4—5期的非透析患者按病因分为DN组和非DN组,用DEXA仪测定其全身肌肉及脂肪组织含量,并行人体学指标、生化指标检测和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评估两组的营养状况。结果与非DN组比较,DN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升高(P〈0.01或〈0.05);男、女患者的肌肉组织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P〈0.01或〈0.05),上臂中部肌肉周径减小(P〈0.05)。结论DN非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以低白蛋白血症、肌肉萎缩和负氮平衡为特征;DEXA能精确测定肌肉和脂肪含量,敏感地发现肌肉萎缩和蛋白一能量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C反应蛋白与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MHD患者45例,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评估营养状况,并检测透析前血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I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及血红蛋白(Hb)。根据CRP水平分为正常组(CRP≤8mg/L)18例和升高组(CRP〉8mg/L)27例。结果CRP升高组营养不良的发生率(70.4%)显著高于CRP正常组(38.9%)(P〈0.05),CRP升高组血Alb、PA、TF和Hb水平均较CRP正常组明显降低妒〈0.05)。血CRP水平与Alb、PA、TF和Hb均呈显著负相关伊〈0.05)。结论老年MHD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及炎症状态,炎症反应与营养不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腹膜透析(PD)中心长期PD患者临床数据,探讨当前PD患者临床特点、远期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02年2月至2010年11月登记的681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及技术存活率,并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计算风险比值(hazard ratios,HR),进一步明确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男性398例(58.5%),女性283例(41.5%),平均年龄(45.68±15.69)岁。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77.1%)和糖尿病肾病(11.8%)为主。患者平均透程(13.94±16.40)月,其中日间不卧床腹膜透析(DAPD)604例(88.7%),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77例(11.3%)。1年、3年、5年及8年的技术存活率为87%、74.4%、61.85%及53%,患者生存率为94.2%、80.8%、75.3%及64.5%。除因经济因素放弃治疗及肾移植外,近三年导致患者退出PD的主要因素分别是透析超滤失败(35.2%)、心血管系统并发症(33.8%)和腹膜炎(12.6%)。此外,少数患者因导管(8.5%)及胸腔积液(4.2%)等因素退出。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为心血管事件(37.7%)、感染(10.4%)和脑血管事件(7.8%)。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低血浆白蛋白血症、严重贫血等与营养不良相关的并发症以及透析不充分是导致PD患者掉队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本中心PD患者有较好的生存率和技术存活率,影响PD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心、脑血管并发症及透析不充分。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功能衰竭及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价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为了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进行营养治疗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多种方法对40例尿毒症非透析及透析患者进行营养评价。食谱调查显示:每日摄入动物蛋白占总蛋白的比率,在血透组、腹透组均明显高于尿毒症非透析组(P<0.01,P<0.05);透析患者每日摄入蛋白量和热量均低于推荐摄入量。人体测量显示:35%透析患者肌肉蛋白储量减少,而尿毒症非透析组则有80%减少。血浆白蛋白测定血透组明显高于腹透组(P<0.01);血透组50%,腹透组80%及尿毒症非透析组60%的患者白蛋白低于正常。用尿素氮生成率评价血透、腹透患者的营养状态,65%血透患者及37.5%腹透患者为负氮平衡。综合评价表明58%透析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7.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调查和对照分析,提出合理化营养支持建议。方法 设肺结核合并糖尿病、肺结核和正常人群3个组,选择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H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白蛋白(ALB)等4项营养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5%~78.3%,肺结核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8.3%~75%,正常人群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8%。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组、肺结核组与正常人群组在四种营养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组与肺结核组Hb、ALB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和肺结核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对此提出了营养支持的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营养不良与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营养不良与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及医疗费用等方面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6年12月因COPD呼吸衰竭入住本院呼吸科的177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血清白蛋白水平(35G/L)分为营养不良组及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的死亡率、医疗费用、呼吸衰竭类型、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177例患者中营养不良66例(血清白蛋白耋35G/L),营养状态正常111例(血清白蛋白〉35G/)。营养不良组死亡率、医疗费用、I型呼吸衰竭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营养不良与COPD呼吸衰竭有较密切的临床关系,营养不良可增高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死亡率及医疗费用,COPD患者缓解期营养不良状态的纠正可能有助于改善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预后及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简易营养评估法评估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简易营养评估法(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并与传统的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我院腹膜透析中心的45例患者(60岁以上)进行问卷调查以及人体测量,分别用SGA与MNA两种方法,同时检测患者血液中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血常规,检测了与标化的蛋白质相当的总氮呈现率(nPNA),进行饮食调查。结果:(1)根据SGA,无营养不良22例(49%),轻至中度营养不良14例(31%),重度营养不良9例(20%);根据MNA,无营养不良18例(40%),存在营养不良风险17例(38%),营养不良10例(22%)。(2)依据SGA与MNA评分,分别在不同营养状态的三组间进行以下指标的比较:平均每日每公斤体重能量与蛋白质摄入(DEI、DPI)、血白蛋白、nPNA、透析月龄、残余肾功能,透析充分性指标(Kt/V、Ccr)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营养不良组的DEI、DPI异常率在SGA评分时达到了64%,而MNA评分时降至28%(P〈0.05);存在营养不良的两组患者,血白蛋白与前白蛋白的正常率,SGA评分时为43%与60%,MNA评分为44%与59%。存在明显营养不良时,两种评分的指标异常均明显升高。(3)无论采用SGA还是MNA方法,两种分类法的统计学结果是一致的。(4)在评估结果与各指标相关性研究中,发现SGA与MNA评分结果与一系列客观指标显著相关,MNA法较优。结论:(1)SGA与MNA皆是评价老年腹膜透析营养状况的简单有效方法,但还需结合其它的营养评估指标,如DEI、DPI、血白蛋白、前白蛋白、nPNA。(2)在某些方面,MNA评估法优于SGA评分。SGA对于评价已有的营养不良有效,而MNA更有利于早期发现需要营养干预的患者。MNA评估法简单易行,值得推广,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内科住院病人营养状况,营养不良与科别、年龄的相关性,为住院病人合理应用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本院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心内科、肾内科新住院病人458例,进行人体测量和生化指标检测,包括身高、体质量、血清白蛋白(AL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人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B)等,统计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结果内科患者入院时低质量率为6.8%,超重发生率为33.2%,肥胖发生率为12.7%,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为8.4%,贫血发生率为16.1%,总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发生率为64.7%。科室间营养不良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内科住院患者入院时已有较高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因科别、年龄不同,营养不良发生率和特点亦不同,总淋巴细胞计数是评价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以下简称腹透)患者营养状况的动态变化,探讨影响腹透患者营养状况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选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进入持续非卧床腹透(CAPD)的43例患者,每隔6个月进行营养状况[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血白蛋白(Alb)水平]及其临床影响因素(包括肾脏和透析溶质清除率,蛋白质能量摄入水平,炎症和容量状况,代谢性酸中毒和急慢性合并症)的调查,共4次,随访2年。结果(1)43例CAPD患者随访2年中肾脏尿素清除指数(Kt/V)、肌酐清除率(Ccr)和总Kt/V明显下降(P=0.02),但营养不良发生率从65.12%下降至25.58%,血Alb从(34.53±5.10)g/L上升至(37.01±4.39)s/L(P=0.01)。(2)43例患者中14例(32.56%)始终营养良好(A),18例(41.86%)由透析前的轻中度营养不良转为营养良好(B)(其中4例于透析后1年营养改善),3例处于营养波动状态(C),8例始终为轻中度或重度营养不良(D)。将A和B合并为Ⅰ组,C和D合并为Ⅱ组,Ⅱ组患者血C反应蛋白、容量负荷状态及感染、心脑血管事件、创伤等急性并发症发生次数均高于Ⅰ组(P〈0.05),平均血Alb、蛋白质明显低于Ⅰ组(P〈0.05)。(3)C反应蛋白(P=0.011)、标化的细胞外液(P=0.019)是导致营养不良或波动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大部分CAPD患者(74.4%,32/43)在透析2年内营养状况明显好转,而持续营养不良或营养状况波动者伴随明显的蛋白质摄入不足、炎症状态、容量负荷及发生急性合并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营养状况腹膜透析(PD)患者握力、karnofsky活动指数(KPS)评分、饮食摄入和生化及营养指标与其营养不良的关系,探寻预测PD患者营养不良及预后的最佳指标。方法 根据改良主观定量整体性营养评估法(MQ-SGA)评分将130例PD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10分,110例)和营养不良组(≥10分,2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握力、KPS评分、饮食摄入指标及综合营养风险因素数量并进行组间比较。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筛选PD患者营养不良的预测因素。影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评估。采用Kaplan-Meier曲线比较累积生存率。结果营养良好组年龄、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糖尿病病史患者比例均低于营养不良组,血肌酐、血白蛋白、血镁、前白蛋白水平及握力、KPS评分、每日能量摄入(DEI)均高于营养不良组(P<0.05)。营养不良组男性患者握力明显低于营养良好组男性,营养良好组男性患者握力明显高于同组女性,营养良好组男性和女性的KPS评分均明显高于营养不良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盛京医院心内科2005年6月~2008年6月住院患者,CHF组391例,非CHF组429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并对CHF组患者进行随访1~42个月,平均14.46个月,进行前瞻性研究。用SPSS16.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HF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非CHF组(P<0.001);在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中,调整了年龄、总胆红素、肌酐等潜在影响因素,白蛋白OR值为0.859(0.789~0.935)(P<0.001),提示低白蛋白水平为CHF发生发展中的危险因素。前瞻性研究提示,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增加CHF不良预后(心血管疾病死亡或心衰再住院)的风险[HR0.945(0.894~1.000),P0.049]。结论 CHF组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CHF组,低血清白蛋白水平是CH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是CHF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入院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与死亡预后的关系,探讨其能否作为死亡预后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ARDS患者50例临床资料,了解不同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对病死率的影响,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死亡预后的风险因素。结果死亡28例,存活22例。死亡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肺损伤积分大于存活组(P〈0.05)。低前白蛋白组病死率高于前白蛋白正常或升高组;低白蛋白组病死率高于正常白蛋白组(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史、糖尿病史,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肺损伤积分是ARDS患者死亡预后的危险因素,白蛋白与前自蛋白的OR值分别为2.543和3.008。结论白蛋白与前白蛋白可用于预测ARDS患者的死亡预后。  相似文献   

15.
张旭 《山东医药》2013,(39):87-88
目的 观察六君子汤合金匮肾气丸辅助治疗肾脏病腹膜透析相关性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 将142例肾脏病腹膜透析相关性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观察组采用六君子汤合金匮肾气丸联合西医(降糖、降压、降钙素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进食优质蛋白等)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酯酶、血红蛋白及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得分(SGA评分).结果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酯酶、血红蛋白水平均升高,SGA评分均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白蛋白、胆碱酯酶、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前白蛋白水平降低,SGA评分降低(P均<0.05).结论 六君子汤合金匮肾气丸辅助治疗肾脏病腹膜透析相关性营养不良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患者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SIRT6)、腓骨蛋白1(FBLN1)水平与腹膜透析(P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AAC)的关系。方法 选取132例PD患者为PD组,同期另选取46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SIRT6、FBLN1;收集PD患者病历资料;根据AAC积分将PD患者分为AAC组53例、非AAC组79例。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AAC患者血清SIRT6、FBLN1水平与AAC积分的相关性;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患者AAC的影响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IRT6、FBLN1水平对PD患者AAC的评估价值。结果 PD组血清SIRT6水平低于对照组,FBLN1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Spearman相关法分析显示,AAC患者AAC积分与血清SIRT6水平呈负相关,与FBLN1水平呈正相关(rs分别为-0.793、0.796,P均<0.05)。透析龄延长和全段甲状旁腺素、FBLN1升高为PD患者AAC的独立危险因素,SIRT6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IR...  相似文献   

17.
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问题俞雨生关键词腹膜透析;机体代谢;营养随着腹膜透析装置的不断改善,透析合并感染的机会明显减少,而营养不良等合并症则日显突出。据统计,在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患者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约占17%~56%,且随着腹膜透析(PD...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透析开始时的心血管状态及超声心动图(UCG)特点。方法选择我院开始CAPD时行UCG检查的ESRD患者51例,收集入院时的血压、实验室检查结果及UCG报告。计算心血管合并症和UCG异常发生率,分析UCG异常及相关因素。结果CAPD患者开始透析时的心血管合并症缺血性心脏病为37.3%,心绞痛为27.5%,心肌梗死(MI)为9.8%,心律失常为5.9%,充血性心力衰竭为9,8%,周围血管病为2.0%。UCG检出左心室肥厚的发生率为为43.1%,相关因素有男性、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宽、低白蛋白血症和血脂异常;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占77,1%,相关因素有老年、贫血和低白蛋白血症;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占5,9%,相关因素有收缩压低、脉压小、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增大和MI。结论接受CAPD治疗的ESRD患者开始透析时心血管合并症和UCG异常的发生率很高,UCG异常与老年、高血压、贫血、低白蛋白血症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评价了14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患者的营养和代谢状态。与正常人相比,患者的体重、理想体重百分率和血白蛋白显著降低,血糖、血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显著增高。根据体重和白蛋白标准,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是57.14%和89.71%,14例患者中有5例高甘油三酯血症,3例高胆固醇血症,1例高血糖。血肌酐水平同体重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476).提示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的尿毒症,存在高发生率的营养代谢异常。临床肾科工作者应加以预防和治疗,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74例,入院24小时内测定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及C-反应蛋白(CRP),并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根据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白蛋白正常组、低白蛋白水平组及极低白蛋白水平组,比较3组患者APACHEⅡ分值、CRP水平及病死率;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白细胞总数、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极低白蛋白水平组APACHEⅡ分值、CRP水平及病死率均高于白蛋白正常组;死亡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血清白蛋白及CRP水平与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密切相关,低蛋白血症及高CRP水平常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