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幼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的首发临床症状.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抽取我院2000年至2010年135例幼年SLE患儿的病历,了解其自发病以来的临床表现及发病后的就诊情况,分析其首发症状.结果 首发症状以面部红斑最多,占60.0%(81例),其次为关节痛(炎)40.7%(55例)、发热38.5%(52例)、肾损害症状23.0%(31例).从出现症状到患儿住院的时间:发热19.9个月、肾损害症状21.2个月、关节痛(炎)35.7个月、面部红斑43.9个月.男女发病比例为1:12.5,男性以面部红斑最多见,其次为发热,均高于女性,关节痛、肾损害发生率,男性略低于女性.结论 面部红斑、关节痛(炎)、发热是幼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患儿住院的主因.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且以关节痛(炎)、肾损害症状就诊多见,而男性患儿皮疹、发热发生率高.此外,患儿出现发热、浮肿等症状时就诊时间短,而以关节痛(炎)、皮疹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就诊时间长.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45 d,因"全身皮肤发红1个月伴发热、咳嗽、气促1周"入院.患儿于生后1周左右出现颜面部粟粒样皮疹,迅速波及到躯干,在外院诊断为湿疹,给予外用药物治疗,约1周后皮疹消失,但出现全身皮肤发红,后在某皮肤病专科医院诊断为红皮病,给予多种口服及外用药物治疗,症状可短暂缓解.入院前1周患儿因受凉出现发热、咳嗽及气促,在外院按急性支气管肺炎住院治疗6 d,无好转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3.
患儿女,9岁,因"反复发热、颜面部浮肿、皮疹3个月"于2005年10月7日入院.3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40℃,伴有颜面浮肿,面部成批出现大小不等的淡红色充血性丘疹,对称分布,伴瘙痒,无其他不适表现.于当地卫生所治疗情况不详,患儿体温降至正常,面部浮肿好转,部分皮疹中心形成水疱、糜烂、红褐色厚痂皮.之后患儿上述症状反复发作,皮疹延至四肢,性状同前,转入我院.个人史、既往史和家族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4.
儿童抗癫癎药高敏综合征6例临床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抗癫痫药高敏综合征(antiepileptic drug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AHS)是一种由抗癫痫药物所致的与药物剂量无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综合征。多见于芳香族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及卡马西平),其发病率为1~4.5/万,儿童比成人多见,且更容易出现严重症状。临床以发热、皮疹及内脏损害为主要特点。现将我科收治的6例AHS患儿并复习国内外文献共65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伴有面部皮疹的不典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12月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部分患儿的病原学检测结果;按有无面部皮疹,将患儿分为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1 430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伴有面部皮疹的不典型手足口病患儿1 134例,占9.92%。伴面部皮疹的不典型手足口病以1岁及≥3岁儿童多见,临床症状较轻,发热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无面部皮疹组;病原以柯萨奇病毒A6为主,其比例明显高于无面部皮疹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面部皮疹的不典型手足口病以柯萨奇病毒A6感染为主,临床症状轻且不典型。  相似文献   

6.
肠道病毒71型感染致重症手足口病3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累及神经系统的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所致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 以35例累及神经系统的EV71感染所致重症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临床症状以及治疗和转归.结果 35例中男21例,女14例;<3岁33例;居住农村30例,城市5例.患儿均有手、足、臀部皮疹及口腔疱疹溃疡,但皮疹稀少.发热,热程>3 d;于病程第2-5天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12例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出汗、四肢末梢冷等自主神经兴奋表现.血WBC升高25例,血糖升高11例,PLT降低2例,CRP升高13例,脑脊液异常28例,心肌酶谱升高9例,CD4+/CD8 +T淋巴细胞降低21例,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均正常.胸片示单侧或双侧大片阴影5例,心电图异常26例,头颅CT异常3例,MRI异常6例.35例均应用甘露醇和地塞米松治疗,并予对症治疗.27例痊愈出院,7例遗留迟缓性麻痹,1例死亡.结论 EV71感染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病程第3-5天为高危期,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对患儿的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1病历摘要 患儿,男,7个月,因发热20d、皮疹15d入院.入院前20d,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热峰39.6℃,伴轻咳,少痰及恶习.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支气管炎,给予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及头孢类药物治疗无好转,于发热第5天出现皮疹,进展迅速,先于耳后,渐波及颜面、躯干及四肢全身,当地医院改用泰能抗感染及地塞米松抗炎治疗,发热仍反复,皮疹渐增多,故以"发热、皮疹待查"收入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合并肺炎的4例地方性斑疹伤寒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及预后.方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住院的4例合并肺炎的地方性斑疹伤寒患儿,年龄1岁3个月~7岁3个月,其中3例为农村患儿,1例为北京市郊区患儿,均为男性,4例患儿病程均较长,呼吸道症状不明显,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等肺炎无法解释病情.均进行血常规、外斐反应、血涂片(Giemsa染色)、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立克次体抗体等.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患儿临床表现均不典型,均无头痛,但均有发热、皮疹、程度不同的肺炎,1例伴有支气管塑形,3例患儿类似周期性发热.血涂片及立克次体抗体检测证实为地方性斑疹伤寒.体格检查均无焦痂,1例有皮肤抓痕,1例合并结膜出血,1例颈部淋巴结肿大.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者2例,且此2例均伴有内氨酸转氨酶升高,1例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血涂片(Giemsa染色)均提示胞内感染可能性大.4例患儿均给予多西环素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预后较好.结论 儿童地方性斑疹伤寒多发生于农村患儿,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本组4例患儿均有发热(常为周期性发热)、皮疹、程度不同的肺炎,经多西环素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预后均较好.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由EB病毒所致的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儿童发病率逐年增多,且临床表现多样化,并发症多,病情重。我科曾收治1例发热、皮疹待查的患儿,死亡后经尸解证实为“重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5月龄,主因"发热3d,四肢出血性皮疹伴水肿、少尿1d"于2006-10-15入院.患儿入院前3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当地医院给予静点林可霉素、病毒唑抗感染治疗.入院前1d患儿双下肢出现紫色皮疹,对称性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