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351-352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在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微生物检验在临床抗生素合理应用以及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分析微生物检验的临床价值。结果微生物检验用于控制医院感染,能在监测病原菌、预测传播途径和监测易感人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结论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应加强微生物检验的应用和推广,以有效控制日益严重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
潘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3,(36):470-470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感染科门诊收集的380例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分为行微生物检验后作针对性治疗的观察组和未经微生物检验,根据经验评估后直接用药的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控制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重度感染和中度感染例数上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微生物检验确定病因和传播渠道,有助于降低感染率。结论微生物检验能够能在控制医院感染、监测病原菌、预测传播途径以及对易感人群监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微生物检验可明显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临床治愈率。建议加强微生物检验在现代医学中研究和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阙肖冬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750-751
在医院感染的控制中,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对于各种医院感染的准确诊断,必须采取相应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而根据检验结果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控方案。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临床微生物检验经验,简要分析了其在控制医院感染方面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研究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地位及作用。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的各个方面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且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故医院应重视微生物检验,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5.
临床微生物学已成为检验医学中重要和成熟的亚专业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在医院感染控制等方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微生物检验技术已成为疾病诊断,抗生素合理使用,医院感染控制等非常重要的手段,根据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的特殊性,有必要探索现阶段适合我国国情的微生物实验室管理运行模式,更好地发挥出微生物实验室的专业特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与分析微生物实验室在医院感染监测中的应用作用与价值。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其尿液培养分离出200株菌株。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株。观察组患者菌株实施微生物检验,分析感染产生原因,并研究其控制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概率,宜在临床上推广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方案,它对控制患者疾病恶化,阻断医院感染源方面有其积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药实践》2014,(11):868-869
目的:探讨微生物学检验应用于医院感染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210例尿路感染患者(310株大肠埃希氏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菌株不作处理,根据临床经验进行治疗;实验组菌株实施微生物检验,根据检验结果选择治疗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感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检测、控制中有着重要作用,能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对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价值。方法我院2015年~2017年通过微生物检验监控住院患者感染,现对这3年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情况作一个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5年~2017年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逐年升高;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比例逐年降低,依次为38.2%、27.0%、12.6%,主要感染菌种类为大肠埃希菌。结论积极进行微生物检验,是使医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者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克 《华北国防医药》2010,22(2):130-131
目前,导致感染的新病原体不断出现,传统的病原体出现了新问题,不仅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也向实验诊断提出了挑战。本文重点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者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导致感染的新病原体不断出现,传统的病原体出现了新问题[1],不仅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也向实验诊断提出了挑战.本文重点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者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对4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高龄、左室功能不全、前壁及多壁心肌梗死、延迟就诊、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和糖尿病等、侵人性操作等密切相关;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不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积极控制好各项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因素,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提高AMI患者的生存率;检测冠心病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细菌谱,合理应用抗生素能提高AMI医院感染的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有效提高AMI的整体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2.
宋玉兰 《北方药学》2011,8(2):120-121
目的:发挥护士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降低鲍曼不动杆菌的医院感染。方法: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护士通过科学的护理工作,从各个方面控制医院预防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结论:根据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该菌引起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3.
With increasing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advance in lifesaving medical practices which expose the patients for invasive procedure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ever increasing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Despite an effort in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 health 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dding additional health care expenditure which may leads to an economic crisis. The problem is further complicated with the emergence of difficult to treat multidrug resistant (MDR) microorganism in the hospital environment. Virtually every pathogen has the potential to cause infection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but only limited number of both gram positive and gram negative bacteria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majority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mong them Staphylococcus aureus, Escherichia coli,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Enterococci takes the leading. Many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factors predispose hospitalized patients for these pathogens. Following simple hospital hygienic practices and strictly following standard medical procedures greatly reduces infection to a significant level although not all nosocomial infections are avoidable. The clinical spectrum caused by nosocomial pathogens depend on body site of infection, the involving pathogen and the patient's underlying condition. Structural and non structural virulenc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bacteria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observed clinical manifestation. Bacteria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from appropriate clinical materials with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is the standard of laboratory diagnosi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PCT与感染部位、细菌类型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早期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院临床各科室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诊断为血行感染、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及其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记录研究对象入院48 h内PCT水平、细菌培养结果等,不同感染部位比较,不同细菌种类PCT水平的差异.结果 共有194例研究对象纳入本研究,包括血行感染56例,肺部感染51例,泌尿道感染46,皮肤软组织感染41例.PCT水平在全身性感染时显著升高,而且PCT在革兰阴性菌感染时水平更高,尤其是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相关感染.结论 PCT水平在不同感染部位有所差异,更重要的是在不同菌种引起的相关感染PCT水平也存在变化.  相似文献   

15.
医院感染作为全球性问题,给患者和公共卫生带来了沉重负担.医院感染尤其是外源性交叉感染是可以预防的,即使是内源性医院感染,也可以通过预防减少.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包括: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明确医院感染管理岗位责任制;切实执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人员培训,提高感染预防意识.良好的医院感染管理可预防感染,阻止感染的传播,在预防耐药细菌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32例RMPP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其中发生院内感染的13例为观察组,未发生院内感染的119例为对照组,对院内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先行单因素分析,再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2例RMPP患儿中发生院内感染13例(9.85%)。单因素分析显示,RMPP患儿发生院内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特殊体质、侵入性操作、季节、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补体C3水平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岁、住院时间≥20 d、侵入性操作、高CRP水平、低补体C3水平是RMPP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RMPP患儿有发生医院内感染风险,医院需加强院内感染监控力度,针对其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故城县医院检出的病原菌分布及其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恒星细菌分析系统对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分离的613株病原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结果 2012年下半年共收集非重复临床分离菌株61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17株占68%,革兰阳性菌128株占20.8%,真菌68株占11.2%,除真菌外其他病原菌的耐药率较之上半年都明显增加。结论应完善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加强细菌培养意识,严格控制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和用药标准,预防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快速产生。革兰阴性杆菌在住院患者感染中占主要地位,临床医师应警惕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意外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脑血管意外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便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脑血管意外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脑血管意外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年龄、意识状态、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使用等有关;感染部位多见于肺部、泌尿道,符合神经内科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革兰阴性细菌仍是主要的医院感染菌种,但革兰阳性菌及真菌所致感染有呈现上升趋势。结论加强对科内护士的医院内感染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健康宣教、病房管理、规范无菌操作,减少侵入性的操作,缩短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强化基础护理,重视预防,注意病情观察,早期发现医院内感染,及时作相应治疗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笔者所在医院临床感染标本的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变化,以期为临床用药控制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过去4年间12669例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对所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标本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3.14%;真菌占23.53%;革兰阳性球菌占22.14%。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100%),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最高(100%),真菌暂时没有进行常规的药敏检测。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变化及病原菌株的多重耐药是该院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定期向临床公布细菌耐药现状,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降钙素原水平对成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诊断意义以及对病原菌种属的鉴别价值。方法 抽取医院2014年5月-2017年11月血培养结果阳性病例,筛选出符合要求病历374份(革兰氏阴性菌286例,革兰氏阳性菌88例);分组记录患者抽取血培养前后<12小时血清降钙素原(PCT)。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早期PCT水平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诊断意义;并针对早期PCT水平对血流感染临床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四个种属病原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病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四个种属病原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及链球菌属)的鉴别价值,使用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多组间比较,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革兰氏阴性菌组PCT水平[6.15(1.04-32.04)]显著高于革兰氏阳性菌组PCT水平[0.59(0.23-3.11)]。ROC曲线下面积0.749,P<0.001;当以1.805ng/ml为界点时,对革兰氏阴性菌诊断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71.6%。在鉴别菌属价值方面:革兰氏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组PCT浓度水平显著高于鲍曼不动杆菌组(P=0.011);革兰氏阳性菌中,链球菌属组PCT浓度水平显著高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组(P=0.045),其它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血流感染患者早期PCT水平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诊断效果显著,对病原菌种属的鉴别具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