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李绍兴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8,(4)
患者男性,63岁.因左手背、左肩和腹部发生瘙痒性脱色斑而就诊.近15年来,他常举行焚香仪式和燃点许多种香和檀香木.14年前发现腹部有脱色斑,但痒感不重而未就医.两年前左手背和左肩出现轻度瘙痒的脱色斑,经治无效.用化妆品、外用药、香和87种有关的变应原作斑试,香、合成麝香、檀香和檀香木油为阳性.嘱停止燃点香和檀香木,外用激素软膏,脱色斑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3.
4.
姜薇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20,(2):158-162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的种类及数量均有显著增加,对于职业性防护的重视程度,可以直接影响职业性皮肤病的发病率.职业病医生必须了解职业生产过程及操作情况、生产中所用的原料以及产品等对皮肤的影响等,从而提高对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意识和临床处置水平.目前,职业性接触性皮炎仍是最常见的职业性皮肤病,严重影响着工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植物在人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其诱导的各种不良反应也很常见,接触性皮炎就是其中之一.本文简单回顾了植物性接触性皮炎的分类与流行病学特征,重点介绍了常见的植物接触变应原,植物性接触性皮炎的典型临床表现与诊治措施.在我国,由于对天然植物成分安全性的迷信,社会大众对植物性接触性皮炎的认识远远不够,滥用外敷中草药、自制...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接触性皮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道金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8,24(6):339-342
系统性接触性皮炎是近来提出的一种与一般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有所区别的新疾病,现从发病机理,病因,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诊断等方面介绍系统性接触性皮炎。 相似文献
7.
窦侠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20,(2):189-194
系统性接触性皮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经皮肤接触致敏的人通过口服、肌肉注射、静脉输注、吸入或经皮肤黏膜吸收等途径再次接触相同半抗原时,可能会发生系统性接触性皮炎.系统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既往接触性皮炎部位或斑贴试验阳性部位皮炎复发是较为常见而特异的表现,还可表现为瘙痒性水疱性手部湿疹、屈侧皮炎、狒狒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确定皮炎的起因,特别是接触性变态反应病因的关键是完整的病史,有时还须考虑到患者是接触别人所用的物品而引起。在文献中有许多这类皮炎报道,分别称为“夫妇皮炎“,“配偶皮炎“等。作者通过文献复习和临床病例,提出了某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接触性皮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道金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8,(6)
系统性接触性皮炎是近来提出的一种与一般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有所区别的新疾病。现从发病机理、病因、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诊断等方面介绍系统性接触性皮炎。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皮肤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老年皮肤病中约30%为接触性皮炎.本文综述老年人皮肤老化的形态结构功能改变,以及皮肤免疫系统的免疫衰老现象,老年人接触性皮炎的类型、临床表现及其诊治要点.老年皮肤病的治疗更应关注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游弋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20,(2):228-232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ICD)是最常见的接触性皮炎,是皮肤对环境中多种毒性/物理因子的反应.目前的研究认为ICD与天然免疫系统的激活,皮肤屏障的破坏,细胞炎症介质的释放,T淋巴细胞的招募和激活有关.其临床表现复杂,取决于刺激物的性质和强度,暴露剂量、持续时间和频率、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20,(2)
光接触性皮炎是皮肤科门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因复杂,防晒剂、药物、抗茵剂和香料等光致敏原是引起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重要原因。临床可表现为局部的红肿、渗出、瘙痒以及肉芽肿样改变,也可引起全身性反应。常见的检查方法主要为光斑贴试验。本文将对光接触性皮炎的流行病学、光致敏物、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确定皮炎的起因、特别是接触性变态反应病因的关键是完整的病史,有时还须考虑到患者是接触别人所用的物品而引起.在文献中有许多这类皮炎报道,分别称为“夫妇皮炎”、“配偶皮炎”等.作者通过文献复习和临床病例,提出了某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20,(2)
医源性接触性皮炎是在临床医疗工作中接触某些诊治设备、器械、药物或医疗材料所引起的皮肤炎症,可分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和刺激性接触性皮炎。临床可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液,伴瘙痒或疼痛。接触性皮炎的诱因包括医疗操作、手术准备溶液、人体内部植入装置、医用粘合剂、电极、乳胶制品、接种疫苗及医用药物等。详细的病史询问、斑贴试验、重复开放应用试验及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等可帮助明确诱因。治疗上除了停止接触可疑诱因,应联合外用和系统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5.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cosmetic contact dermatitis,CCD)临床较常见,最初的诊断应基于患者病史和皮炎分布特点.面部接触各种化妆品的机会最多,因此面部皮炎是CCD的常见表现,尤其是眼睑、侧面部、面中部、面部泛发性皮炎.其它表现如颈部、腋窝、外阴皮炎等都有其独特的致病因素.一旦怀疑本病,应根据经验向... 相似文献
16.
李绍兴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2,(1)
一般认为接触性皮炎稀见于儿童。作者就过去10年中见到的87例儿童接触性皮炎病例的病因和发病年龄进行分析研究。87例患儿的年龄分布为0~3岁8例,3~6岁19 相似文献
17.
高玉祥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8,(4)
根据不同作者的研究,在特应性体质患者中,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率高于、相等于或低于非特应性体质者.作者等利用比利时3个接触性皮炎研究中心接受斑试的4362病例的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分2组,特应性体质患者组935例(21.4%),非特应性患者组3427例(78.6%).研究项目如下: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率、接触变应原的种类、主要变应原. 相似文献
18.
李绍兴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7,(4)
几十年来在工业毒理学方面就知道空气中的污染物能诱发多种疾病。在工业性皮肤病方面,Piril等依据临床和实验观察提出了气源性皮肤病(Airborne Dermatoses)的概念。作者就这方面的资料综述如下。分类:气源性皮肤病包括所有由空气传播的化学物质引起的皮肤病。此类物质以气态、蒸气或固体颗粒存在于空气中。本病可分两组,1.皮肤病症状由皮肤直接与空气中致病因子接触所致,2.皮肤病由吸入致病原所致。气源性接触性皮肤病还可分6大类,1.刺激性接触性皮炎,2.过敏接触性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0在光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photo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PAC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用BALB/C纯系雌性小鼠建立氯丙嗪(chlorpromazine,CPZ)所致的PACD模型,采用腹腔或皮内注射重组小鼠IL-10的方法,于激发48h后检测小鼠耳肿度,局部皮损活检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单一核细胞浸润数。结果:小鼠皮内和腹腔注射重组小鼠IL-10后,耳肿度值、单一核细胞浸润数均较阳性对照组(单纯的PACD模型)低。结论:小鼠体内IL-10对CPZ诱导的PACD的光诱导和光激发阶段均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