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据我国孕妇和儿童生命监测网统计,死于1周以内的新生儿占新生儿病死率的60%,其中以生后第1天第1小时为最多,主要死亡原因为窒息[1]。为不断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水平,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脏急救护理会议(CPR-ECC)每5~8a举办1次,其宗旨是在会议中讨论相关的问题并提出新的窒息复苏指南。现就新版(第4版)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中的新观点、新进展综述如下。复苏最初步骤作为接生人员在胎儿分娩前应了解孕妇有无产前或产时并发症,以便在分娩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据报道,产前及产时缺氧占新生儿死亡总数35.7%[2]。新生儿在出生5s内,接产人员要…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重度窒息又称苍白窒息,Apgar评分0—3分,为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剖宫产时新生儿未受产道挤压、气道及肺内液体较多、较易致新生儿窒息。发生新生儿重症窒息时复苏方法及药物应用对复苏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近2年我院采用3种不同的复苏方法及药物应用后的复苏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相关临床风险因素,为预防新生儿窒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单胎活产新生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将发生窒息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并按照1:2比例抽取患儿母亲相邻住院号产妇分娩的非窒息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新生儿及母亲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新生儿窒息的相关临床风险因素。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新生儿窒息总体发生率为0.85%(246/29000)。两组新生儿母亲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时发热、胎儿窘迫、羊水异常、胎盘异常、初产妇、产前计划分娩、剖宫产、产钳助产、第二产程延长、脐带异常、早产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位异常、产时发热、羊水异常、脐带异常、胎盘异常、早产、胎儿窘迫为新生儿窒息的相关临床风险因素。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位异常、产时发热、羊水异常、脐带异常、胎盘异常、早产、胎儿窘迫为新生儿窒息的相关临床风险因素,应加强此类高危人群的管理,从而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如何应用简单快捷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法以提高窒息新生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方法通过产儿科协作,相互密切配合,早期干预胎儿宫内缺氧状态。对78例窒息新生儿以保暧,负压吸引鼻、口腔内分泌物以畅通气道后,及时进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必要时改用气囊面罩通气或气管插管,辅以心外按压或兴奋呼吸中枢药物,自主呼吸恢复后以鼻导管给氧、并药物综合治疗。结果复苏成功率100%,严重并发症少,远期愈后好。随访2~15年,生长发育并行智力筛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产时监护,产儿科协作,发生窒息后争取新生儿复苏时间,规范新生儿复苏操作方法,能有效提高新生儿复苏质量,是提高窒息新生儿复苏成功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伤残和后遗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儿科产科医生协作对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秀英 《临床医学》2003,23(5):36-37
目的 :探讨儿科医生进产房 ,产儿科结合与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的相关性及重要意义。方法 :1995年 1月~ 1998年12月由产科医护人员实施新生儿窒息复苏为产科复苏组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6月儿科医生进产房 (手术室 ) ,产儿科结合实施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为产儿科复苏组。结果 :产科复苏组新生儿窒息复苏 15 2例 ,死亡 2 0例 ,窒息死亡率为 13 16%。产儿科复苏组新生儿窒息复苏 13 3例 ,死亡 3例 ,窒息死亡率为 2 2 6%。两组死亡率比较 (P <0 0 1)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窒息死亡率下降10 9%。结论 :儿科医生进产房 ,产儿科结合推广新法复苏 ,是减少新生儿窒息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 ic encephalopthy,HIE)系指围生期窒息致新生儿大脑缺氧缺血性损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表现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存质量。我国每年活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为13·9%,在窒息的患儿中,发生不同程度的伤残者占15·6%,1岁以下脑瘫残疾儿童中HIE患儿占25%~50%[1]。降低HIE发病率的关键在预防,通过加强产前检查,防止早产,积极纠正胎儿宫内慢性缺氧,对窒息新生儿采取正确的方法复苏,HIE发病率可明显下降[2],同时早期采取合理的治疗对降低HIE病死率、减轻神经系统后遗…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4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584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有42例新生儿窒息病例,发生率为7.2%。从早产儿与足月儿上看,早产儿出现窒息的可能性更高,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胎儿宫内窘迫、早产、脐带异常、胎位异常、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必须及时了解新生儿产生窒息的原因,并根据新生儿疾病具体情况,为其实施窒息复苏技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复苏     
窒息是我国围产儿死亡及脑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问世的瞬间有时是非常危急 ,当新生儿由母亲的宫腔内突然降生到人世间 ,可能出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窒息。在窒息新生儿生命的最初几分钟内如何对其进行处理 ,将影响其终身的健康和体质。当产前有异常或产时出现合并症时 ,要警惕新生儿需复苏的可能性增大 ,然而仍有 50 %的病例不能预知是否需要复苏 ,因此 ,所有接生人员及产科护士都必须掌握新生儿复苏的技术。1 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1 .1 产前因素孕妇患有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慢性高血压、死胎史、妊娠中晚期出血、孕产期感染、…  相似文献   

9.
马力凤  刘忆菁 《全科护理》2013,11(19):1824-1824
在临床上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期导致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即胎儿娩出后1min仅有心搏却无呼吸或者尚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1]。新生儿发生窒息后会导致全身组织缺氧,其中脑组织缺氧将导致新生儿患缺血缺氧性脑病[2]。因此,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是减少窒息并发症、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和伤残率的关键之一。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中需要用到很多  相似文献   

10.
606例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生儿窒息 (asphyxia neonatorum)是指胎儿娩出后 1min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重度窒息儿大部分发展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是围产儿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窒息大部分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就我院 1999- 0 1- 0 1~ 2 0 0 0 - 12 - 31出生的所有窒息儿 6 0 6例进行原因分析 ,以期加强围产期保健 ,提高监护及接生技术 ,及时处理胎儿宫内窘迫 ,防止重度窒息儿的发生。1 对象和方法我院 1999- 0 1- 0 1~ 2 0 0 0 - 12 - 31共住院分娩 2 5 94例新生儿 ,其中 6 0 6例新生儿发生窒息 ,发生率 2 3.…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窒息是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引起气体交换障碍。在出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伴有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新生儿窒息多为儿窒息(宫内窘迫)的延续。窒息的本质是缺氧,凡影响母体和胎儿间的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原因都会造成胎儿缺氧及生后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窒息是我国围产儿死亡及脑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是产科临床中最常见的新生儿危象。指胎儿缺氧及娩出过程中发生的呼吸循环障碍。及时、有效的复苏是挽救新生儿生命及预防远期后遗症的关键。1 临床资料我院 2 0 0 1年 1~ 12月共分娩活产儿 32 74例 ,其中新生儿窒息 90例 ,发生率 2 .74 %。根据窒息程度分为轻度窒息 (指新生儿出生 1minApgar评分 4~7分 ) 4 4例 ,重度窒息 (指新生儿出生 1minApgar评分 0~ 3分 ) 4 6例。 90例新生儿窒息中 :胎龄 2 8~36 + 6 周 2 7例 ,37~ 4 1+ 6 周 6 1例 ,≥ 4 2周 2例。分娩方式为 :剖腹产 4 2例 ,…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儿死亡及造成小儿精神运动发育迟滞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我院产儿科2004年元月~2004年12月的36例新生儿窒息,实施新法复苏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36例中无1例死亡,复苏成功率达100%,并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以下简称HIE)2例,均为重度窒息,可见对新生儿窒息实施新法复苏,可大大减HIE等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有利于计划生育和优化生育。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窒息为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它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多脏器损伤,尤其以肾、脑、心、肺为主[1].窒息的本质是缺氧,凡影响母体和胎儿间的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原因,都会造成胎儿缺氧及生后表现窒息.重度窒息儿病死率、伤残率达30%~40%,因此,在患儿复苏后实施及时、正确、完善的治疗和护理是降低窒息儿病死率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约为11%左右,其中轻度窒息占10%,重度窒息占1%左右。以恒河猴做实验,从窒息开始到死亡只有13~14分钟。而临床上突然严重的窒息可在10分钟内致死。如果复苏不得力或不及时,即使婴儿存活,但因长期缺氧仍可致永久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据有关资料统计,重度窒息的新生儿随访后发现12%有智力障碍,且生后20分钟内无自主呼吸建立者将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low在猴实验中发现完全缺氧20分钟或低氧2小时,30%存活的仔猴均出现脑受伤。因此除新生儿窒息复苏得力,胎儿宫内窘迫也应早发现、早处理。抢救新生儿窒息成败最主要的是掌握新生儿与胎儿生理上的区别,而生理上最主要的区别便是呼吸方面的。新生儿必须建立自主呼吸,而胎儿则依赖母体。在呼吸方面胎儿或新生儿窒息缺氧时总是由原发性呼吸暂停发展到继发性呼吸暂停。其重要的鉴别点便是原发性呼吸暂停仅需及少帮助甚至无须帮助也能自行恢复呼吸,而继发性呼吸暂停在没有外界正压帮助下就无法恢复自主呼吸。因此临床上我们在处理新生儿窒息时均可按继发性呼吸暂停处理,适当给予新生儿正压呼吸,以免延误了新生儿自主呼吸的建立。从而成比例增加了脑损伤和减少了复苏成功的机会,贻误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异常胎儿大脑中动脉及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状况的关系。方法选取胎心监护异常孕妇65例,其中35例设为研究组[胎儿大脑中动脉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S/D)3. 4,血流搏动指数(PI)1. 3,阻力指数(RI)0. 6]; 30例设为对照组(胎儿大脑中动脉S/D 3. 4,PI 1. 3,RI 0. 6)。比较2组分娩方式、羊水污染状况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研究组胎儿大脑中动脉的S/D、PI及RI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脐动脉的PI、RI及S/D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剖宫产率、羊水污染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胎心监护图形异常时,结合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能准确判断胎儿宫内缺氧状况,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以致出生后新生儿出现呼吸衰竭 ,是新生儿死亡及残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及时有效的抢救窒息患儿 ,做好新生儿复苏后的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自 1997年 1月~ 1999年 1月 ,共收治窒息新生儿2 6例。其中顺产 5例、臂位产 4例、产钳产 6例、剖宫产 11例。都表现体温不升 ,口唇青紫 ,呼吸不规则症状。少数患儿有四肢抽搐、脑性尖叫、呻吟症状。2 观察与护理2 .1 对啼哭的观察 正常新生儿哭声响亮婉转 ,窒息患儿哭声微弱 ,出现呻吟 ,甚至不哭为重症的表现。2 .2 呼吸…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及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新生儿窒息在我国目前围产保健工作中占特殊重要的位置。新生儿窒息是一种紧急状态,需要紧急和正确的治疗与护理。目前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虽然不断改进,但由于窒息程度不同,新生儿窒息后较正常儿生活能力差,仍有一段时间持续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此期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做好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对降低围产期死亡率,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及治愈率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新生儿窒息发病原因窒息的本质是缺氧,凡影响母体和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原因,都会造成胎儿缺氧,下面四个方面可能与新生儿窒息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娩出后缺氧、呼吸衰竭的综合表现,如处理不及时,将导致死亡或中枢神经系统的后遗症。据统计,在活产新生儿中因窒息而死亡的约占14.4%。因此,新生儿窒息的复苏与护理对保证新生儿的生命至关重要。本文根据临床实践,结合文献复习,就新生儿的生理、病理、复苏技术及护理作一概述,以供临床护理人员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新生儿窒息(AON)是因为产前、产时、产后各种病因导致胎儿缺氧,出现宫内窘迫、娩出后呼吸循环障碍的病理症状~([1])。AON是分娩期常见新生儿危象,容易导致新生儿致残和死亡~([2]),及时有效的抢救是预防新生儿死亡的关键。相关研究资料~([3])显示,高氧浓度浓度复苏在AON中应用会提升脑代谢率引发脑损伤,而中等氧浓度复苏的成功和安全性更高。另外,在抢救过程中科学的护理辅助可提升抢救成功率、改善新生儿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