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降低边远山区孕产妇死亡率(MMR),找出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对近5年孕产妇保健年报资料、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及报告卡,孕产妇死亡评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4年活产数80 658例,孕产妇死亡87例,孕产妇死亡率平均107.86/10万,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105.52/10万;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1851.00/10万。死因顺位前2位2000~2003年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2004年为羊水栓塞与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子宫破裂。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必须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产科技术。  相似文献   

2.
1996~2005年新会区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凌艳嫦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7):2442-2443
目的:分析新会区孕产妇死亡率及死因相关因素,探讨干预措施,以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根据新会区各镇监测点提供的资料,对新会区1996~2005年的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辖区内户口的孕产妇平均死亡率22.28/10万,由1996年的27.01/10万下降至2005年的16.57/10万;2001~2005年新会区流动人口孕产妇平均死亡率80.59/10万。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高于辖区内户口的孕产妇死亡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孕产妇死因顺位依次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心脏病、血栓栓塞。结论:需继续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杜绝非法接生,加强产科人员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应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控制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2000~2007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谭晶  秦敏  朱丽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8):3954-3957
目的:通过孕产妇死亡个案资料分析上海市孕产妇死亡率、死因变化和影响因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7年的孕产妇死亡个案资料。结果:①2000~2007年上海市孕产妇死亡221例,孕产妇死亡率为24.42/10万;其中,本地户口孕产妇死亡43例,孕产妇死亡率为8.60/10万;外地户口孕产妇死亡178例,孕产妇死亡率为43.94/10万,后者明显高于前者。②本市户口的孕产妇死亡率比在近年较为稳定,基本保持10/10万以下,2007年为7.36/10万;外地户口孕产妇的死亡率从2000年的57.85/10万下降到2007年的17.01/10万,下降趋势明显,特别是在2002年之后呈现很明显的下降趋势。③全市孕产妇死因依次是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合并肝病、羊水栓塞,外地户口死因顺位与全市的相同;本地户口孕产妇的死因顺位依次是产后出血、异位妊娠、妊娠合并心肝病、合并肝病和羊水栓塞。结论:而要切实的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达到全覆盖的孕产妇保健管理,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2004年~2008年孕产妇死亡情况,探讨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变化趋势,寻求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有效途径。方法对5年内辖区医院的23例孕产妇死亡个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4年~2008年间,浦东新区各医院死亡率为22.42/10万,其中外来人口孕产妇死亡率高于本市户口孕产妇死亡率;本地户籍和外来人口的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从2004年的39.94/10万和47.91/10万下降到2008年的11.27/10万和18.52/10万,下降趋势明显。妊娠合并心脏病和产后出血分别为第一、二位的死因。医疗保健人员知识技能不足的有53.85%,医院组织管理存在漏洞的有30.76%;外地户口死亡与个人家庭知识技能、态度、资源的相关性明显高于本市户口。结论浦东新区近年来孕产妇死亡呈下降趋势,死因顺位也发生变化。应提高医务人院相关知识技能,强化医院组织管理,提高医疗机构对危重孕产妇的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海淀区1991~2005年孕产妇死亡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霞  彭振耀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4):1985-1987
目的:了解海淀区户籍孕产妇死亡变化趋势、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海淀区1991~2005年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分三个阶段(1991~1995年、1996~2000年、2001~2005年)进行分析。结果:海淀区15年间共有17例孕产妇死亡,孕产妇死亡率为14.87/10万;三个阶段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24.87/10万、11.25/10万、5.78/10万,呈现下降趋势;17例孕产妇死亡直接产科死因占52.94%,间接产科死因占47.06%;孕产妇死亡原因前3位依次为羊水栓塞(29.41%)、妊娠合并肝病(17.65%)、妊娠合并心脏病(11.76%)。结论:海淀区在过去15年间,孕产妇死亡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也面临不少挑战,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需采取综合措施,有重点的全面实施,才能最终实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薛映幸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834-1835
目的:通过对长兴县1993~2004年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探索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通过以长兴县妇幼保健机构为中心的三级孕产妇死亡报告网,掌握1993~2004年长兴县全县孕产妇死亡情况。结果:1993~1998年孕产妇死亡率为27·15/10万,1999~2004年为6·63/10万,后6年较前6年死亡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12年孕产妇死亡因直接产科原因呈下降趋势,14例孕产妇死亡中,可避免死亡占57·14%,创造条件可避免占35·71%,不可避免死亡占7·14%。结论:建立孕产妇死亡评审小组,加强宣教,加强产科质量管理,成立危重产妇抢救小组,建立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加强外来人口孕产妇的管理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虹  罗晓航  吴学颖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2):3083-3085
目的对北京市朝阳区2001~2004年流动人口中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执行北京市孕产妇死亡报告及评审制度,统计学方法应用卡方检验。结果流动人口孕产妇分娩数占分娩总数的58.73%,死亡率为58.22/10万,以农民、低文化层次孕产妇为主,家庭接生率高,均无孕期系统保健,第1位死因为产科出血。结论我区流动人口分娩数占分娩总数的比率逐年上升,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居高不下,说明尚无对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的有效办法,提出以卫生、计生共管的综合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宝安区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方法。方法:选自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2004年1月1日~2005年9月30日对广东省孕产妇死亡监测点之一的深圳市宝安区8个镇和2个城区2年来所发生的孕产妇死亡共30例进行个案调查核实,对监测点所发生的孕产妇死亡接报后实行三级(镇、区、市)实地调查、核实,通过三级评审明确死因、性质,按规定逐级上报的方法。结果:2年来该地区同期活产数58671例,孕产妇死亡共30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51·13/10万,其中流动人口死亡共29例,死亡率49·42/10万,暂住人口孕产妇死亡1例,死亡率19·18/10万,常住人口死亡数为零。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9例,羊水栓塞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例,肺炎3例,心脏病1例,产褥感染1例,胃癌晚期1例,主动脉夹层瘤破裂1例,猝死1例。结论:制定出有效干预措施防止孕产妇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海淀区医院分娩的外来人口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经济的发展 ,北京市外来人口数量逐年上升。由于其流动性大管理困难 ,1997~ 2 0 0 0年在海淀区医院分娩的 (指有产科床位的医院 ,下同 )外来人口孕产妇平均死亡率为 88.10 / 10万 ,大大高于北京市同期孕产妇死亡率 9.84/ 10万。根据海淀区医院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 ,从外来人口死亡孕产妇的户口所在地、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保健管理、死亡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 ,找出影响外来人口孕产妇健康的主要问题 ,提出干预建议 ,以期降低外来人口孕产妇死亡率 ,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红河州270例孕产妇死亡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跃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1390-1392
目的:通过对红河州270例孕产妇死亡的动态分析,了解主要死因及死亡变化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方法:对红河州1997~2004年的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连续动态监测,进行逐例调查、分析、查找原因,并逐级评审、上报。结果:1997~2004年8年间,红河州活产数358 676例,孕产妇死亡27例,孕产妇死亡率为75.27/10万,以1999年及2000年死亡率为最高,分别达92.46/10万及85.47/10万,以后逐年下降,2004年为64.51/10万。前5位死亡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合并内科疾病、产褥感染(并列第2)、妊高征、羊水栓塞。羊水栓塞死亡率有逐年增高趋势。结论:孕产妇死亡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除医疗保健部门适时为孕产妇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外,还要靠社会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努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妇女的地位及文化教育水平,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使孕产妇由被动配合到主动参与保健服务,使产前检查、高危管理及住院分娩等保健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孕产妇孕期健康,分娩安全,真正意义上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1978~2003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调查广东省25年来孕产妇的死亡率及死因,分析总结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方法:根据广东省卫生厅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提供的资料,对广东省1978~2003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时间段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25年间广东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全省孕产妇死亡率由1978年的142·43/10万降至2003年的18·18/10万,但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一直高于城市孕产妇死亡率;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在孕产妇死亡原因中,间接产科因素增多,但产科出血始终排在首位。结论:广东省自1978以来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处于全国较低水平;需继续提高城、乡高危孕产妇检出率,农村需进一步提高住院分娩率;控制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已成为广东省妇幼保健工作的新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1996~2007年海珠区所有死亡孕产妇的上报资料及接产医院的活产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外地户口及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较高。导致死亡率高的主要因素有:自我保健意识缺乏、计划外妊娠和非住院分娩。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应从加强外地户口孕产妇特别是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管理着手,加强围产期保健及健康教育,减少计划外妊娠和非住院分娩。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东城区十年孕产妇死亡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北京市东城区辖区医院1997~2006年孕产妇死亡情况,探讨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变化趋势,寻求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有效途径。方法:对10年间辖区医院产科死亡的27例孕产妇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前5年和后5年的孕产妇死亡率和死因进行比较。结果:辖区医院产科10年总活产数104858人次,孕产妇死亡27例,死亡率为25.75/10万;前5年孕产妇死亡率为45.02/10万,后5年孕产妇死亡率为13.87/10万;主要死因构成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病、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心脏病、脑出血、宫外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妊娠期肝病分别为第一、二位死因,死亡孕产妇的直接产科原因占59.26%;死亡孕产妇中围产期未进行系统保健的占55.56%,外地流动人口占62.96%。结论:东城区辖区医院10年来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死因顺位亦发生变化,妊娠期肝病已超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成为第一位死因;外地流动人口围产期不进行系统保健已对围产保健质量构成威胁,孕产妇系统管理如何有效覆盖流动人口已经成为该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高医疗机构处理妊娠合并症的急救抢救能力,也是今后围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孕产妇与流动人口孕产妇1995-2004年死亡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北京市孕产妇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资料,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北京市1995—2004年孕产妇死亡病例及评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期间北京市户籍孕产妇死亡率为17.9/10万,流动人口死亡率为51.3/10万。北京市孕产妇死因依次为栓塞(21.2%)、妊高征(18.3%)、产科出血(14.4%)和心脏病/异位妊娠(9.6%)。流动人口孕产妇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25.2%)、栓塞(19.7%)、妊高征(17.3%)和肝病(9.5%)。孕产妇可避免死亡占18.9%,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37.7%,不可避免死亡占43.4%。结论 北京市户籍孕产妇死亡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亟待加强。取缔非法接生、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及人才培养、提高医疗机构处理妊娠合并症及异位妊娠的急救抢救能力,是今后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嘉兴市本地户籍和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情况及干预措施成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3—2006年孕产妇死亡连续监测,进行评审和分析。结果:该期间本地户籍孕产妇死亡率5.67/10万,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62.39/10万,2005、2006年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由2003、2004年的95.76/10万降低至45.51/10万。结论:近20年来嘉兴市采取的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各项干预措施及实施围产保健居住地管理及流动人口孕产妇定点接生医院是科学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孕产妇死亡评审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为在 2 0 0 0年实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及《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 ,进一步提高北京市孕产妇保健管理水平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北京市于 1998年制定了新的《孕产妇死亡报告、调查、评审制度》,通过对孕产妇死亡评审的规范管理 ,提高评审质量 ,为北京市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1997~ 2 0 0 0年 ,北京市孕产妇死亡从 1997年的 18例减少到 2 0 0 0年的 6例 ,死亡率从 2 7.2 / 10万降到 11.0 / 10万 ,说明加强孕产妇死亡评审管理 ,对降低孕产妇死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1997~ 2 0 0 0年北京市户口孕产妇…  相似文献   

17.
21例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武鸣县孕产妇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方法:对该县2002年1月~2005年4月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002年1月~2005年4月活产总数19841人,死亡21人,孕产妇死亡率为105·8/10万,直接产科原因死亡15例,占71·4%,间接产科原因死亡6例,占28·6%。死亡原因前4位依次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妊高征。产科出血6例中4例为产后出血,均为计划外妊娠在家或个体诊所分娩,2例为宫外孕。结论:加强产前保健及高危妊娠管理,加强助产人员知识培训及提高急救能力,提高住院分娩率,合理使用贫困救助资金等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1992~2005年长春市孕产妇死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玉伟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4):1903-1904
目的:分析影响孕产妇死亡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收集1992~2005年长春市孕产妇死亡2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年长春市平均孕产妇死亡率31.66/10万。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和羊水栓塞。结论:加强对各级产科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加强孕产期保健和医疗保健机构的协作,提高医疗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19.
石嘴山市1995~2004年孕产妇死亡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严清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7):908-909
对宁夏石嘴山市1995~2004年孕产妇死亡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0年中孕产妇死亡率呈波动下降趋势,但明显存在着不稳定因素。以5年为一阶段统计,后5年死亡率较前5年明显下降了23·84%(P<0·01),城市和农村有明显差异(P<0·01)。后5年总体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为40·4/10万,城市孕产妇死亡率为8·9/10万,农村是城市的5倍,总体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死因构成看,10年中内科合并症导致的死亡居第一位,且农村和城市的死因居第1位的均是内科合并症。前5年死因占前3位分别是内科合并症、产科出血、妊高症,后5年死因占前3位分别是内科合并症、羊水栓塞、产科出血。不可避免死亡占35·3%,从死亡率和死因构成的变化趋势来看,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10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健嫦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0):2613-2614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收集1995~2004年恩平市孕产妇死亡人数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统计,研究死亡原因。结果: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妊高征、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死亡率43.20/10万,前5年死亡数16人,死亡率50.0/10万,后5年死亡数7人,死亡率32.0/10万,后阶段较前阶段有下降趋势。结论:要重视孕产妇产前、产时、产后保健,普及健康教育,加强产科人员新理论、新知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