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浆指纹图谱,探讨补阳还五汤在大鼠体内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通过比较补阳还五汤水煎液、补阳还五汤水煎液含药血浆、空白血浆HPLC指纹图谱,推断大鼠口服补阳还五汤水煎液后,血浆中的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结果:口服补阳还五汤水煎液后,在大鼠血浆中发现了30个入血成分,其中10个为血浆固有成分,1个为溶剂峰,19个为药源性成分,其中4个为药材原型成分,15个为代谢产物,其中2个为黄芪代谢产物,1个为桃仁代谢产物。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补阳还五汤水煎液血浆指纹图谱和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补阳还五汤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色谱柱: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0 nm,流速0.8 m L·min-1,柱温30℃。结果确定了27个共有峰,10批补阳还五汤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为补阳还五汤的质量评价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补阳还五汤由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记载于《医林改错》,是以益气活血法治疗中风病的经典名方,而气虚血瘀作为中风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临床根据此病机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病及后遗症有独特优势,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近年来关于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的药效机制研究文献,发现补阳还五汤无论是单一使用或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中风以及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尿潴留、抑郁、肩手综合征等后遗症,均获得较好的疗效。基于此从气虚血瘀的角度对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一系列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分析,以期为补阳还五汤在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研究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高脂血症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TCMSP数据库和STICH数据库收集补阳还五汤化学成分和靶点信息,通过HPO数据库筛选疾病的靶点,然后利用Cytoscape 3.6.1软件对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获取补阳还五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靶点,再运用DAVID在线分析工具对作用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及分析,最后构建“补阳还五汤-化学成分-核心靶点-关键通路”的多层次网络关联图。结果 共得到补阳还五汤潜在活性成分107个,药物靶点487个,疾病靶点95个,拓扑分析共得核心靶点113个,主要KEGG通路20条。本研究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CREBBP、TP53和PPARA等靶点及脂肪细胞因子、FoxO、TNF、HIF-1和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结论 本研究筛选了补阳还五汤治疗高脂血症的关键靶点和通路,为补阳还五汤用于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补阳还五汤及其精简方抗脑缺血损伤功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补阳还五汤及其精简方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内实验: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和补阳还五汤精简方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脑梗死面积和脑含水量等指标的变化。体外实验:采用过氧化氢(H2O2)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致损,建立体外氧化应激细胞模型,将PC12细胞分为正常组、空白对照组、补阳还五汤组和补阳还五汤精简方不同浓度组(0.1、0.2、0.5、1.0、2.0、3.5 mg/mL)及模型组,MTT法考察补阳还五汤及其精简方对模型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体内实验表明,补阳还五汤及其精简方给药7 d后,均能恢复MCAO模型大鼠的体质量、降低脑梗死面积、减轻脑组织水肿,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实验表明,补阳还五汤及其精简方与细胞作用2 h即能发挥保护作用,对H2O2所致的氧化应激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存活率升高,同一浓度两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内外实验均表明,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在抗脑缺血损伤方面功效显著,且药效不亚于补阳还五汤,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大大节约了中药资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与瑞代合用对脑缺血再灌注老龄大鼠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肠道菌检测群的影响。方法:用线拴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瑞代组、补阳还五汤与瑞代合用组,连续口服给药7 d,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酶C反应蛋白(Hs-CRP),采用酶比色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含量,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其比例,取大鼠粪便稀释一定浓度后涂布于相应的选择性培养基计数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结果:补阳还五汤组、补阳还五汤与瑞代合用组能显著降低脑组织内IL-1β、TNF-α和IFN-γ的表达,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中Lp-PLA2和Hs-CRP的表达,升高血浆HDL-C含量并降低血浆LDL-C含量,合用组效果更明显(P0.05);补阳还五汤与瑞代合用组能有效降低CD3+T阳性细胞、增高CD4+T阳性细胞、降低CD8+T阳性细胞,增加CD4/CD8比例;补阳还五汤与瑞代合用组、瑞代组能有效增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补阳还五汤与瑞代合用组显著降低大肠杆菌数量(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组、补阳还五汤与瑞代合用组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炎症损伤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炎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补阳还五汤与瑞代合用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比例,进一步促进吸收,使补阳还五汤的药效功能更显著。本研究为缺血性中风ICU病患机体运动量少,内分泌紊乱,药物吸收差,药效不明显提供参考治疗方法,也为中药与肠内营养在脑血管方面的用途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补阳还五汤的剂型改革进行初探,找出补阳还五汤的适当剂型,为补阳还五汤的研究开发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补阳还五汤成分与缺血性脑卒中靶点的相互作用,探索补阳还五汤的有效物质基础及主要作用靶点。方法选取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的人体46个关键蛋白靶标,从数据库中筛选204个补阳还五汤活性成分,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将所获得的活性分子与关键靶点对接,得到TotalScore,同时建立多成分-多靶点网络模型,再运用总量统计矩相似度法分析各靶点与所有靶点总体行为的相似性。结果通过分子对接虚拟筛选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活性小分子,其中有22个成分与40个或以上蛋白靶点有较好的相互作用,虚拟筛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靶点,其中22个蛋白靶点与80个或以上成分有较好的相互作用。结论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方法可用来寻找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活性成分及主要靶点,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改变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的剂量,观察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结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补阳还五汤A组,32例,黄芪用量30g,常规针刺治疗;补阳还五汤B组,32例,黄芪用量从30g逐渐加量到210g,无常规针刺治疗;补阳还五汤C组,32例,在B组基础上结合普通针刺治疗。三组均以15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血沉、血球压积、全血比黏度的改善及临床疗效。结果:补阳还五汤C组与补阳还五汤A组和补阳还五汤B比较,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补阳还五汤A组和补阳还五汤B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补阳还五汤A组和补阳还五汤B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补阳还五汤C组与补阳还五汤A组和补阳还五汤B比较,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疗效与黄芪剂量改变有关系。结合针刺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采用网络分析方法从化学成分、靶点、疾病3个层面对补阳还五汤进行研究,发现补阳还五汤在肿瘤治疗方面的潜力;并对补阳还五汤基于疾病的"靶点-靶点"网络进行分析,通过计算结点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中介中心度、特征向量中心度4个网络指标,对网络中靶点的重要性与显著性进行综合评价,挖掘补阳还五汤作用的关键靶点,得到COX-2与PPAR-γ2个重要靶点,提示这2个靶点可能是参与气虚血瘀型疾病病理过程的重要靶点。同时,以这2个靶点为基础,构建补阳还五汤"化学成分-靶点-疾病"的核心网络,为深入研究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疾病的机制提供参考。研究表明,网络分析方法有助于挖掘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疾病的潜在作用靶点,可为从系统层面揭示补阳还五汤作用机制提供方法学参考,对中药方剂的作用机制阐释和新药研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由黄芪、赤芍、川芎、当归、地龙、桃仁、红花组成,该方问世以来颇受医家尊崇。近年来,许多学者从现代医药学角度不断完善对补阳还五汤的临床药理研究,并通过对相关指标的药效学评价对该方进行拆方研究,旨在对该组方的配伍原理、科学实质与内涵进行探讨,弄清该方的物质基础,力图以此解释该组方中各味药对全方功效的影响。本文拟从多角度、多方位概述补阳还五汤拆方研究现状,并指出今后中药拆方研究中应解决的问题,为今后拆方研究提供系统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关于补阳还五汤的保护机制研究逐渐深入,发现其对神经组织的作用十分广泛.介绍补阳还五汤的来源、药理作用及其对神经组织的作用,重点从神经组织包括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突触、轴突和树突几个方面简单论述下补阳还五汤的对神经组织的作用,希望有助于认识补阳还五汤对神经组织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探讨补阳还五汤干预缺血性脑中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采用神经功能积分和脑梗死体积测定方法验证补阳还五汤干预缺血性脑中风的药效;采用UPLC-MS测定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给药组大鼠血清中的内源性物质的峰面积,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DA)和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模式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神经功能积分显著下降(P<0.05),半脑梗死面积显著降低(P<0.05);PCA散点图中,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分离良好;内源性代谢物质谷氨酰胺、异亮氨酸、次黄嘌呤、前列腺素2、谷氨酸、脯氨酸、焦谷氨酸、缬氨酸、胆固醇和吲哚丙酸在三组中变化显著(P<0.050.01),为缺血性脑中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结论: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和调节内源性代谢物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陕西中医》2016,(7):921-923
目的:通过研究中医益气活血方补阳还五汤对小鼠脑出血脑组织含水量,进一步探讨益气活血中药作用于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以下五组:假手术组、出血组、出血+益气组、出血+活血组、出血+补阳还五汤组,利用纹状体注射胶原酶IV建立小鼠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和出血组以蒸馏水灌胃,出血+益气组、出血+活血组和出血+补阳还五汤组分别灌服补阳还五汤益气组分、活血组分及补阳还五汤全方药物。分别在造模结束后24h和72h取材,通过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结果:益气组、活血组和补阳还五汤组都可以减低小鼠脑出血后24h和72h脑出血基底节区的水肿含量。结论:补阳还五汤主要作用于基底节区以降低其对脑水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药"补阳还五汤"广泛应用于治疗脑梗死气虚血瘀证,但是其药理机制仍不明确。该研究应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索"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以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比较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给药组大鼠脑组织的全蛋白表达水平。对3组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给药组脑组织样品分别鉴定到3 959,3 996,4 055种蛋白。以模型组为对照,假手术组和给药组表达水平差异在2倍以上且趋势一致的蛋白共计391种。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功能聚类,发现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影响能量代谢、神经系统及一些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从而对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发挥治疗作用。该研究从蛋白质水平探索了补阳还五汤发挥药效的生物学机制,为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临床治疗和中医相关研究提供了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补阳还五汤和黄芪桂枝五物汤与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方证"之间关联性大小,确立与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密切关联的方剂。方法: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观察补阳还五汤和黄芪桂枝五物汤对模型大鼠糖、脂代谢、血液流变学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模型大鼠存在明显的糖、脂代谢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及脑细胞凋亡,补阳还五汤与黄芪桂枝五物汤均能改善上述异常状态,与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各指标均更接近假手术组,效果要优于黄芪桂枝五物汤。结论:补阳还五汤和黄芪桂枝五物汤与脑卒中气虚血瘀证都有相关性,但补阳还五汤与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之间具有更大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7.
从补阳还五汤治疗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及联合西医疗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以及补阳还五汤在心脑疾病领域的研究展望几方面入手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心脑疾病的疗效机制,为该方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合六味地黄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及反方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采用改良Haruo Nagasawa法复制老龄大鼠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补阳还五汤合六味地黄汤组(即健脑通络汤组)、六味地黄汤组、补阳还五汤组、模型组、假手术组,观察各组术后24 h、72 h、7 d后脑组织bFGF的表达。结果六味地黄汤和补阳还五汤合用能协同提高急性持续脑缺血大鼠bFGF的表达,其作用优于单用,其中单用补阳还五汤优于单用六味地黄汤。结论通过诱导内源性bFGF的表达,可能是健脑通络汤进行脑保护的机制,补阳还五汤与六味地黄汤合用优于单用补阳还五汤。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通过建立奥沙利铂致大鼠慢性神经病理痛模型,选择补阳还五汤为代表方揭示其对奥沙利铂致神经病理痛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清洁级雄性成年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奥沙利铂组、补阳还五汤对照组和补阳还五汤治疗组。检测4组大鼠热痛阈值并监测大鼠体质量变化。[结果]第2周补阳还五汤治疗组热痛阈值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补阳还五汤可拮抗奥沙利铂化疗大鼠引起的热痛阈值和体质量的变化。[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奥沙利铂所致神经病理痛符合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该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6,(2):108-111
目的 :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统计相关数据,获得相对可靠的临床疗效证据。结果:2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显示,补阳还五汤(包括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DPN的疗效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95,95%CI=(4.76,7.45),Z=15.59,P0.000 01];单纯补阳还五汤治疗DPN的疗效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7.00,95%CI=(5.15,9.52),Z=12.40,P0.000 01]。结论:补阳还五汤或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DPN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但由于原始研究质量较低,结果可能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