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检索,收集近10年公开发表的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文献398篇,对满足选择标准论文254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其所用药物进行分析,得出频率在20次以上的药物36种,所占频率为78.75%(95%CI=73.72%~83.78%);发现在偏头痛的治疗中多选用解表、活血化瘀、平肝熄风、理气化痰、补虚类药常用药对10组,并探讨其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当代名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用穴特点和配穴规律。方法:收集当代名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医案247篇,建立偏头痛针灸临床文献数据库,在SPSS Clementine统计软件上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关联规则的统计分析,统计筛选出当代名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常用的经络、腧穴及配穴规律。结果:利用关联规则方法得出常用经络、腧穴及配伍之间的对应规律,且根据关联规则挖掘提出的基本配穴规律与中医经络理论相契合。结论:对当代名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文献筛选统计分析发现,采取数据挖掘技术能较好地挖掘中医经络理论指导下的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用穴特点和配穴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选穴特点及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针灸治疗偏头痛的RCT文献,提取中医四诊信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0.0系统挖掘其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94篇,其中涉及配穴方案48例。主穴取穴主要在头部,以胆经穴为多,通过系统聚类得到5组腧穴组合;配穴的选穴主在四肢,以脾经、胃经、肝经、胆经穴为多,通过系统聚类得到6组腧穴组合。结论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主穴取穴注重局部取穴与辨经取穴的有机结合,而重在治痛;配穴取穴强调远部辨经、辨证取穴,而重在扶正祛邪。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选穴重在培本祛邪,标本兼顾,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张瑞瑞  李佩芳 《河南中医》2022,(9):1415-142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1998年1月至2022年1月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Medline等数据库,筛选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相关文献,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7对纳入的针灸选穴信息建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3.0对纳入的针刺处方进行穴位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51篇文献,涉及71个穴位,共计926次。其中使用频次位于前10位的穴位分别是太阳、风池、率谷、合谷、百会、太冲、头维、阿是穴、中渚、外关等;选穴部位以面部、上肢肘部为主,共涉及包括足少阳经、经外奇穴、手少阳经、督脉及手阳明大肠经等14条经脉。关联规则结果显示,置信度最高的穴位组合是太阳-中渚-头维,支持度最高的穴位组合是太阳-率谷;对使用频次位于前13位的穴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5个有效聚类群。结论:针灸治疗偏头痛常用穴位组合是太阳-风池-率谷,足少阳胆经为常用经脉,临证时根据具体情况配伍太冲、侠溪、列缺等穴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为今后治疗掌指偏头痛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00名偏头痛住院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法,对比两组一般情况、治愈状况,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使用中医内科治疗的50名偏头痛患者在治疗后的1~2月中,完全愈合22例,基本痊愈18例,好转9例,无效1例,总治疗有效率为96.2%;使用常规治疗法的50名偏头痛患者完全愈合15例,基本痊愈16例,好转12例,无效7例,总治疗有效率为76%。结论:中医内科在治疗偏头痛中的临床效果非常好,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作,安全可靠,对身体的损伤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中药复方治疗偏头痛的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方法:在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医学网数据库对2016年6月—2022年6月关于中药复方医治偏头痛的文献进行检索,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预处理,运用Excel 2019对数据库里的中药性味、归经、功效类型、频次等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数据进行聚类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87篇,涉及多组方剂,中医证型以风阳上扰证、肝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为主。录入中药100多味,筛选出高频中药(频次≥20次)为川芎、天麻、白芍等30味。药物分类多为活血化瘀、平肝熄风、补益气血类,药味多为辛味药,归经多为肝经、脾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析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的用药规律,为前列腺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及Cochrane Library检索并筛选建库至2023年5月30日收录的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临床文献,提取方药录入Excel2020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3.0、Cytoscape3.9.0软件对处方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97篇,包含有效方剂97首、中药148味,其中黄芪、甘草、白花蛇舌草、茯苓、熟地黄等药物使用频次较高,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甘为主,苦、辛为辅,归经以脾经、肺经、肝经、肾经较多,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使用频次较高。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33条关联规则数据。二联关联规则共24条,其中支持度最高的中药组合为黄芪-甘草;三联关联规则共9条,其中支持度最高的中药组合为黄芪-白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近30 余年针灸治疗崩漏的文献进行研究,以探究其穴位经络应用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崩漏提供参考。方法:以检索到的针灸为主要手段治疗崩漏的临床研究文献为考察对象,采用频数统计及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针灸治疗崩漏常用的针灸方法、所选经络腧穴及取穴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共有65 篇文献纳入研究,常用针灸方法以针刺、艾灸、耳穴为最多,常用经络有足太阴脾经、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耳穴等。所选穴位多与肝脾肾有关且多为交会穴,耳穴选穴多辨病辩证相结合。常用穴位聚类分析后聚为四类。结论:本研究通过对针灸治疗崩漏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现代临床针灸治疗崩漏以针刺为主,重视肝脾肾,配穴往往健脾,补肾、补气血、疏肝为治疗大法。这些选穴、配穴规律对指导临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血液疾病是现代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同时也是难治性疾病,而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宝库,在治疗血液病方面有其独特的经验和疗效。笔者通过跟诊上海市基层名中医吴昆仑教授,探析吴师在治疗血液病过程中的经验用方,总结出用于治疗血液病的经验性药对成文分享,以期对中医工作者治疗血液病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收集整理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处方,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其组方规律,为中医临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提供选方用药和思路借鉴。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中以主题词“慢性支气管炎”“中医”“中药”检索中国知网自建库至2020年12月所收录文献,以药物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及Apriori关联规则结果为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502篇,筛选出233首复方,涉及221味中药,高频次药物有甘草、苦杏仁、半夏、桔梗、茯苓、麻黄等。使用药物“四气”主要集中为温、寒,“五味”主要集中为苦、甘、辛,归经主要集中在肺、脾、胃、心、肝、肾经。通过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主要药物组合具有化痰止咳、益气健脾、理气燥湿之功效。结论 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以补虚、利水渗湿、化痰止咳等治法进行组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挖掘古中医文献治疗脑卒中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以方书类文献《中华医典》为资料来源,使用Excel、SPSS Modeler、SPSS Statistics软件对纳入处方进行中药频次、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在纳入的557首方剂中,单药防风最为常用,药物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中辛、甘味为主,归经中肝经、心经居多,使用最多的药物类别为发散风寒药、息风止痉药。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强链药对216对,关联规则54种,系统聚类分析归为8大类。结论:古文献治疗脑卒中的处方以祛风通络药物为主,补虚、清热、豁痰等药物也因不同证型相互配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收集、整理、分析治疗产后风湿病的中医处方,为中医临床治疗产后风湿病提供思路。方法:以主题词“产后风湿”“中医”“产后痹”“产后身痛”等检索中国知网2017年1月1日-2022年8月31日所收录文献,对文献中高频药物使用频次、功效分类、性味归经、关联规则、聚类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1篇,筛选出复方116首,涉及中药190味,高频次药物有当归、芍药、甘草等;高频次药物“四气”主要为温性、平性;“五味”主要为甘(淡)、辛、苦;归经主要归肝经、脾经、肺经、肾经。通过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发现,治疗产后风湿病过程中常用的中药以黄芪、桂枝、芍药等药物相互组合形成具有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功效的药对。其中,核心方药组成为黄芪、桂枝、芍药、甘草、当归。结论:中医治疗产后风湿病以补虚、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治法进行组方。  相似文献   

13.
曹玉洁  唐于平  沈娟  谭亚杰  康安  段金廒 《中草药》2017,48(21):4552-4559
通过数据挖掘研究甘草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规律。应用计算机编程将中医方剂数据库中含有甘草的26 185首方剂信息读取为便于数据分析的形式,统计与甘草配伍较多的中药,对甘草与这些中药的配比,所治疾病科属,方剂功效及配比与科属、功效间的联系进行挖掘。通过数据挖掘发现甘草常与人参、当归、茯苓、芍药、姜、白术等药配伍应用,各药对配伍时常用比例多为1∶1,多用于内科疾病,常见方剂功效包括清热、止痛、化痰止咳平喘、温里、补虚、止呕、祛风化湿等。甘草的药性及功效是其配伍应用的基础,通过配伍应用起到增效减毒的目的,为甘草功效基础研究提供依据,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偏头痛属于西医病名,又名神经血管性头痛,与血管收缩功能障碍和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单侧或双侧颞部搏动性的疼痛[1]。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女性患病率为男性的2~3倍,而且其在认知功能方面下降较男性更为明显[2]。中医偏头痛属于头风范畴,中医认为引发偏头痛的主要原因是脏腑失调,气血阴阳逆乱、瘀血内阻,并受到寒、风、湿、热等引发的一种周期性发作性疾病。偏头痛反复发作,顽固难愈,中医多种方法治疗偏头痛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疗偏头痛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的特发性头痛,属中医学头风、厥头痛、头痛等范畴。现就近年来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据挖掘探索董建华治疗老年病的药对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董建华治疗老年病的药对规律。方法以《董建华老年病医案》为数据源。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对核心药物、药对规律进行探讨。结果通过36个病种101例217诊次医案的分析,获得21类、250味药、2494药次及每一类药的核心药物;获得药对关联规则共27条。结论董建华治疗老年病善用理气药,药对以理气药药对为主;所用药对既有效法古人者,也有自己创见者。  相似文献   

17.
唐妙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11):744-745
偏头痛以发作性搏动性头痛为特征,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头部跳动,伴有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或发作前有视觉紊乱等。现就近年来中医治疗偏头痛的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偏头痛作为临床常见病,中医学的治疗手段也有很多种方法,本文收集了近5年来中医临床治疗偏头痛的文献资料,概述了中药内服、中药外治与针刺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偏头痛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首次发病多于青春期。青春期前的儿童患病率约为4%,男女相差不大。青春期后,女性患病率增高远较男性为著,约40岁前后达到高峰。偏头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很大,超过1/2的患者的头痛会影响工作或学习,近1/3的患者可因头痛而缺工或缺课[1]。偏头痛常由疲劳、情绪紧张等诱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方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配伍用药规律,为偏头痛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药智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PubMed收录的偏头痛相关文献,使用Excel2019软件提取方药信息,采用R语言、SPSS Statistics 26软件及古今医案云平台2.3.5进行用药频次、性味归经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决策树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753首治疗偏头痛方剂,涉及中药244味,出现频次最高的单味药为川芎(621次);常用药物有川芎、白芷、白芍、甘草、当归、天麻、细辛、全蝎、柴胡等;药物属性分析显示,归肝经的药物使用最多(4 356次,27.60%);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白芷配伍川芎、红花配伍桃仁为常用药对;聚类分析显示,聚为7类时较好。结论 临床治疗偏头痛的核心药物以川芎为主,配伍用药以疏风解表、活血化瘀、平肝息风为主,可为偏头痛的临床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