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损伤.2002年6月-2004年8月,我科共收治54例,应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eneral spine system,GSS)治疗30例,固定可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GSS-Ⅱ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胸腰椎骨折在创伤骨折中约占3%~5%,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损伤。自2001年6月~2003年6月采用国产GSS-Ⅱ型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26例,术中采用横突间、小关节突植骨,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应用GSS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GSS行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经3~21个月随访,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的前39.5%和后76.4%恢复到术后的前94.2%和后97.3%,Cobb角由术前平均23.8°恢复为术后平均2.9°。神经功能按ASIA标准评价,51例有1~3级恢复。结论GSS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复位效果好、植骨融合率高及固定可靠的优点,在脊柱内固定器械中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R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 :总结应用RF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脊柱后侧入路椎管探查减压或单纯使用RF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68例。结果 :经 6~ 3 6个月随访 ,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的前 3 6 5 %和后 78 5 %恢复到术后的前 92 0 %和后 96 5 %,Cobb’s角由术前平均 15 6°恢复为术后平均 1 5°。对脊髓损伤的病人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 1 5级。有 2例出现椎弓根钉松动 ,无断裂。结论 :RF系统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固定确实 ,在脊柱内固定器械中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 ,有待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椎弓根脊柱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爆裂型骨折是较常见的胸腰椎骨折〔1〕,Denis的三柱理论认为椎体爆裂骨折是前柱和中柱随过度的突然的轴向载荷所致〔2〕,其理论上纯轴向撑开力是其复位的基本力量。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具备了三维定向的可调性,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我们自1994年来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椎爆裂型骨折3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18-60岁,平均335岁;高处坠落伤15例,交通事故伤12例,塌方压伤5例。术前时间3小时至8天,平均25天。1… 相似文献
7.
8.
9.
复位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复位固定系统(ReductionFixationSystem,RF)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5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截瘫病人,采用RF系统治疗。对其中2例伴有椎间盘中央型突出的病人,采用“桥式潜行减压”,行双侧半椎板切除术。结果经过5~23个月,平均9个月的随访,12例病人椎体压缩高度恢复到90%以上,骨折在3月内全部愈合,神经功能恢复好转率达到93.3%。结论RF通过轴向撑开,使骨折达到良好的复位,变窄的椎管,椎间孔管径得到改善,对脊髓及神经根起到减压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陈端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20)
[目的]观察通用脊柱系统(universal spine system,USS)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SYNTHES产品USS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8例.[结果]28例获得7~36个月(平均17.2个月)的随访,术后伤椎的高度及脊柱Cobb's角均有较满意的恢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有1~3级的改善.[结论]USS通用脊柱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操作简单,易于安置,并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椎体及椎间隙的高度及椎管有效减压,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Kaneda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aneda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谢惠缄,廖俊星,周良安,陆炳刚,黄炳奎自1991年10月至1994年10月采用侧前方减压、前路脊柱重建的方法治疗爆裂型胸腰椎骨折23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9例,女4例,年龄20~40岁,受伤部... 相似文献
13.
14.
AF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近年来在我国已广泛开展。我院先后使用Stefee、Dick及RF、AF系统,结果表明AF系统结构简单,调节方便,手术操作简化,复位内固定可靠,疗效优良。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23~... 相似文献
15.
采用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32例。经6-48个月的随访,达到解剖复位30例,功能复位2例,脊柱畸形矫正满意,无矫正角丢失。不全瘫痪12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完全性瘫痪8例仅2例有部分感觉功能恢复。AF系统手术操作简单,复位固定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有效恢复椎管容积,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目的:对比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中,传统短节段内固定、短节段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及经伤椎置钉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7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其中30例行传统短节段内固定(A组),25例行短节段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B组),32例行经伤椎置钉内固定(C组)。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测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AVH)、区域后凸角(LKA)等影像学指标,在末次随访时观测CT矢状位及横断位上伤椎骨缺损程度及位置,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背痛症状等。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5.5±2.3个月(13~21个月)。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的手术时间比A、C两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术前、术后AVH、LKA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末次随访时在AVH、LKA及汉化ODI评分等方面,A组均比B组、C组差(P0.05),B、C两组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三组患者CT显示伤椎骨缺损在矢状面上主要位于椎体上1/3中部,在横断面上主要位于前柱的中央前缘部。A、B、C三组末次随访伤椎骨缺损程度分别为(18.6±7.3)%、(11.8±4.3)%、(8.4±2.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B、C两组无一例出现断钉断棒等现象,而A组则有3例断钉。结论:在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中,与传统短节段内固定相比,结合椎体成形术或经伤椎置钉均能有效维持矫正效果、重建椎体高度及减少内固定并发症,两者临床疗效相当;但经伤椎置钉固定因操作简单、安全,并能进一步有效降低伤椎骨缺损程度,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