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管切开后的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难题,我科自1993年1月~1998年4月对重型颅脑科伤行气管切开48例,均使用凡士林抽纱布气管套管型,无1例切口感染发生,现介绍如下。1方法和疗效48例气管切开患者均为重型颅脑外伤,年龄22~68岁,气管套管放置时间为7~58d,气管套管垫为长10cm,宽8cm的的2层凡士林油纱布,上面覆盖同样尺寸的4层干纱布,每日全部更换1次,更换时用5%碘伏消毒切口及周围皮肤。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术后第1天切口处有血性分泌物,第2天起切口处皮肤较为清洁,技管后用仅形胶布粘贴切口,切口均Ⅰ期…  相似文献   

2.
神经外科     
8吕。20126 1 00例烦脸损伤的气管切开护理/姜美新一/.互林医哭一1987,8(6)一“ 对气管一切川的病人应严格执行房间消毒隔离制度,侮日常规消毒一次;严密观察呼吸的深浅及次数的变化,往意创缘及套管内丫,‘儿出血.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气管切升护庄:概括为七个字:吸:加强吸痰.每次吸痰10一1 55,休息片刻,连续吸3一4次.翻:每2一3h翻身一次,预防发生褥疮.拍:轻拍患者胸背部,从胸廓下部向上轻叩.先拍胸后拍背,防止肺部并发症.雾:按医嘱进行雾化吸人,每日2~3次.滴:按医嘱每日4一6次气管内滴入抗生素.换:保持套管清洁通畅,及时更换敷料.拔:…  相似文献   

3.
,30516格林巴利一综合征的护理体会/工玉芝/:/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一},,2,侣(5)一透l儿42。 1.掌握指征早期行气管切开,以减少肺内感染及窒息的机会。2.气管切开iG’,吸痰时病人侧卧.先往气管内滴入沙一糜蛋自酶和元菌生理盐水济液,然后手呈弓形,拍上侧背部,边拍边叹净气管内的痰液。拍背、吸痰持续及间隔时间根据病情而定。吸痰完毕可适当滴入抗炎药物。3.气管切开后气管套管开口处必须用湿纱布覆盖,保持呼吸迫潮湿度,避兔气管套管内形成结痴,堵塞呼吸道逝成窒息。4.切开局部每日换药l一2次。消毒、煮沸、更换吸痰用具。5.做好心理’胡,解…  相似文献   

4.
更换一次性气管套管方法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颖 《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2):1101-1101
气管切开长期放置一次性气管套管需 2~ 4周更换气管套管 ,气管切开后因护理不当造成痰痂堵塞、气囊漏气等情况时需急诊更换气管套管。更换时原气管套管拔出后需迅速而准确地将新气管套管置入 ,否则可能加重病人缺氧。长期留置气管套管窦道形成者更换较容易。气管切开时间短未形成窦道者拔出气管套管后切口可能闭拢或出血 ,置入新管时往往视野不清 ,手法不熟练或盲目置入可能加重损伤及出血 ,甚至可能将气管套管置入假道中 ,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我科近年采用新法更换一次性气管套管 ,具体方法如下。1 .一次性可调式吸痰管一根 (质地较硬 …  相似文献   

5.
吸痰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痰在临床上是非常重要而常见的技术,也是最基本的护理技术。对于不同病情吸痰的方法、指征、吸痰管的选择以及能否配合等,均可影响吸痰的效果。本文对比进行综述,以期能为护理同行提供参考。1不同吸痰管的选用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者,根据气管导管、气管套管的内径大小选用吸痰管,其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气管套管内径的1/2,过粗、过细均会引起不良作用。成人一般用10~12号的吸痰管,小儿用8~10号吸痰管,新生儿可用一次性胃管。1.1选用硅橡胶吸痰管进行口咽、鼻吸痰和气管切开吸痰[1]硅橡胶吸痰管系硅橡胶制造,长37 cm,较一次性吸痰管柔软,…  相似文献   

6.
配有多个内套管的不锈钢气管套管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管切开患者每6~8h需更换内套管1次。传统的气管套管只有1个内套管,其操作方法是护士给患者吸痰后,取出内套管用流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在有盖罐中,加适量水煮沸半小时,待内套管冷却,用无菌镊子夹取放回。此方法不但增加护理工作量,而且痰多、黏稠患者的外套管内壁痰液结痂,导致内套管放置困难,另外煮沸消毒灭菌效果也不肯定。鉴于上述原因,  相似文献   

7.
徐敏  忻珊 《护理与康复》2007,6(4):284-284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抢救呼吸困难及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种重要而积极的措施[1].为了预防切口和肺部感染,常规在气管套管口垫气管切开纱布,一般每天更换1~2次[2],但对于痰液较多并能自行咳出的患者,更换频率就要增加.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可迅速解除窒息症状,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术后如监护不当,常会再度发生窒息,危及患者生命。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共行气管切开52例,其中10例发生再窒息,通过对再窒息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实践,总结出预防和监护方法,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例均为严重颅脑疾病患者,其中男6例,女4例;18~72岁;脑外伤7例,脑出血3例;气管切开术后再窒息发生的时间为术后1h~25d。2原因分析与护理2·1大出血、血凝块堵塞气管套管手术创面粘膜损伤后渗血;术后血管结扎线松脱;吸痰方法不当损伤气管;气管套管放置时间太长,口…  相似文献   

9.
一次性气管套管纱布垫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气管套管纱布垫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研制出一次性使用的气管套管纱布垫,用于临床启,效果显著,无1例并发症发生。以往用的气管套管纱布垫,我们是用一块中纱布剪口后,垫在套管柄盘下面,每日更换二次,痰多时随时更换。其缺点是剪口处的纱布丝及线头易堆在套管柄盘下或掉入气道内,引起呛咳或造成感染,纱布剪口过大易脱落,过小当颈部活动时,将过大的部分折回盖在套管口上影响呼吸。现在我们改用无纺布7-8层,大小为scmX7cm,代替纱布垫于气管套管柄盘下,无纺布边缘整齐无散线,避免了纱布的散线坠入气管或伤口,引起呛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用一次性气管套管防护罩代替双层纱布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护理的优越性。方法 2011年7月—2012年2月选择华山医院永和分院四病区的气管切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使用一次性气管套管防护罩,对照组使用双层纱布护理,对实验组患者监测二氧化碳有无蓄积情况发生,对比两组患者空气培养细菌数,病衣被服更换次数及工作人员被痰液污染次数的状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无蓄积情况发生( P > 0.05);实验组空气培养细菌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1),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病衣被服更换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P < 0.01);实验组的工作人员被痰液污染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P < 0.01)。结论 使用一次性气管套管防护罩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护理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使用气管套管套件的效果。方法将64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分段区组随机化的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术后使用普通气管套管,每6 h取出内套管,在本科室进行煮沸消毒-清洗-再煮沸消毒后再放入;观察组则使用气管套管套件,每6 h更换1次内套管,取出污染内套管后放入灭菌备用的内套管,将取出的内套管集中煮沸消毒-清洗,送供应室灭菌。观察两组患者术后7 d痰液黏稠度及吸痰次数、吸痰时间、吸痰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痰液黏稠度和每日吸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吸痰次数和吸痰时间均较对照组少(P0.01)。结论使用气管套管套件,能够减少耳鼻咽喉科患者的吸痰次数和吸痰时间,从而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2.
全喉切除颈廓清术后各种导管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程铮 《护士进修杂志》2002,17(6):470-470
我科 1999年 3月~ 2 0 0 1年 10月 ,行全喉切除颈廓清术 12例 ,经过加强对各导管的观察和护理 ,患者恢复良好 ,无并发症发生 ,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2例 ,男 11例 ,女 1例 ,最大 72岁 ,最小4 6岁 ,平均 5 9岁 ,其中单纯性全喉切除 3例 ,鼻饲插管最长 19天。2 护理2 1 气管套管的护理2 1 1 保持气管套管通畅 全喉切除后 ,气管瘘口为患者呼吸的唯一通道 ,一旦堵塞即可引起窒息而危及生命 ,因此应经常定时吸出套管内分泌物 ,以免咳出的痰液再次吸入气管或结痂造成套管堵塞。吸痰时 ,严格无菌操作 ,动作要轻柔 ,并根据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求更有效的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吸痰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100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GCS评分≤8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方法,先吸气管套管,更换吸痰管再吸口腔,最后吸鼻腔,而观察组采用改进的吸痰方法进行吸痰,先吸鼻腔,再吸口腔,最后吸气管套管,每个部位更换吸痰管。结果观察组在日吸痰次数、呼吸道黏膜损伤、吸痰后5min的血氧饱和度(SpO2)、肺部感染发生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规范的评估患者,掌握吸痰时机,使用正确的吸痰方法,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王素真 《现代护理》2005,11(21):1826-1826
吸痰作为重要的护理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吸痰的过程中,病人常有不适反应,如面色青紫、痛苦表情、憋气、呼吸暂停以及抵抗表现等。如何减轻病人的不适反应,提高吸痰质量,是护士应该解决的护理问题。自2004年1月~2005年6月,进行了28例气管切开病人吸痰的护理,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自2004年1月~2005年6月我科共救治重度颅脑损伤病人105例,其中气管切开进行吸痰技术28例,其中男22例,女6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7岁。均使用中央负压装置吸痰。2吸痰时病人不适反应2.1面色反应吸痰过程中,大部分病人会出现面红、面色青紫、皱眉及痛…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气管切开护理车由中心吸痰装置、普通治疗车置吸痰用物2个分散独立体组成,较占病室空间,进行吸痰操作时物品不能一次到位,步骤繁琐,工作效率低,影响抢救及时性.鉴此,我科于2012年6月研制出一种一体化气管切开护理车,弥补了以上不足.经临床试用半年,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材料与结构 (1)材料.车体采用整体注塑成型,车脚的4个带刹车装置的万向轮为静音塑料材质,护栏和储物抽屉拉手、滑轨均为不锈钢制成.(2)结构.车长30 cm、宽45 cm、高76 cm,结构示意图见图1.①操作台面:吸痰时放置一次性治疗碗.②储物抽屉:上层抽屉(30 cmx 30 cm×18 cm)放置消毒棉签、气管造瘘口纱布垫、备用套管和套管系带等常规气管切开护理用品.下层抽屉(30 cm×45 cm× 18 cm)放置吸痰管、无菌手套、治疗碗.③抽拉式容纳柜(30cm×25 cm ×40cm):容纳柜两侧斜行挡板与底板垂直固定,内置污物桶不易移动,使用时将容纳柜如抽屉般拉出,用后合上即可.污物桶置于容纳柜内避免直接长期敞开于病室中,使病室环境更加整洁.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抢救呼吸道阻塞、呼吸肌麻痹、严重呼吸衰竭和深昏迷患者的一种重要而积极的急救措施.为了预防切开感染,常规在气管切开口处垫气管切开纱布,一般每天更换2~4次.对于痰液较多并能自行咳出的患者,频繁地更换纱布易引起气管套管脱出,这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又增加经济负担.2007年5月以来,我们在气管切开纱布上加垫一层一次性薄膜手套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气管切开留置套管病人采取常规护理与电子支气管镜下吸痰干预方法对病人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病人按照病例入选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改进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电子支气管镜下吸痰,在干预第3天、第10天、第14天各行1次电子支气管镜下吸痰和观察。监测病人血氧饱和度及人工气道痰痂形成的例数(即痰液堵塞气管需更换套管次数)。[结果]改进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人工气道痰痂形成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电子支气管镜下吸痰可减少人工气道痰痂的形成,提高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气管切开留置套管病人采取常规护理与电子支气管镜下吸痰干预方法对病人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病人按照病例入选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改进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电子支气管镜下吸痰,在干预第3天、第10天、第14天各行1次电子支气管镜下吸痰和观察。监测病人血氧饱和度及人工气道痰痂形成的例数(即痰液堵塞气管需更换套管次数)。[结果]改进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人工气道痰痂形成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电子支气管镜下吸痰可减少人工气道痰痂的形成,提高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19.
人工气道吸痰导管插入深度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2年8月~2005年8月,我们对不同吸痰深度对人工气道患者呼吸道的影响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90例,男49例,女41例,17~65岁,平均42岁。经鼻腔插管6例,经口插管50例,气管切开3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A、B、C三组各30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插管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2方法A组为浅吸痰,吸痰导管插入的深度小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的长度。与负压相通,旋转吸痰;B组为深吸痰,将吸痰导管插入气管内直到遇到阻力后上提0.5~1.0cm再吸痰;C组吸痰导管插入的深度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护理是脑外科常见的护理操作,包括清洗内套管、更换切口处敷料、备吸痰盘等。传统的吸痰盘是用灭菌的治疗巾铺无菌盘再放入消毒好的治疗碗。随着一次性物品的广泛使用,我科于2005年1月-2006年9月将一次性换药包应用于气管切开护理中,临床效果满意。1用物我科选用的是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