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附子与干姜     
用附子温中回阳所以要配伍干姜,是为了充分发挥两药功用所长,协同奏效。附子与干姜同属大辛大热之品,两药相较:干姜长于温中散寒,主要作用于脾胃,效力强劲而持久;附子则长于回阳救逆,可作用于全身,尤其是心肾,效力显著而迅速,但不持久,故前人有“附子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之说。附子配伍干姜,可增强回阳之力,使效力持久;干姜配伍附子,可助长散寒之功,显效更速。所以前贤云:“附子无干姜不热”。附子理中丸、四逆汤、姜附汤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方剂,皆以两药同用。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是论述多种外感疾病的专著,严格遵循依证立法,依法立方,依方选药的法则。其立法之准,方药之精,应用之广,被后世奉为众方之祖。笔者统计全书用干姜之方有20首,其干姜配伍运用别具特色,概括如下。1回田救逆《伤寒论》中四逆辈,干姜附子汤,是干姜用干回阳救逆代表方剂,是“虚寒大甚,是以辛热剂胜之”的具体体现。附子长干散全身之寒,温心肾之阳,回阳补火;干姜味辛、性热,长干散中焦寒邪,以振心田,助附子回阳救逆之功。故仲景凡上吐、下泻、汗出、厥逆、脉沉微,濒干亡阳垂危阶段的病例均用附子并必配干斐,以助其…  相似文献   

3.
中药方剂“四逆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逆汤为张仲景所创名方,始载于《伤寒论》,是中医临床用于回阳救逆的代表方,为历版中国药典所收载,在现代临床中应用广泛。本方仅由附子、干姜、甘草三味中药组成,其配伍得当,疗效确切,是现代中药研究的重要方剂。本文对作为回阳救逆的第一品药的附子,和四逆汤中可助附子回阳之功效的干姜及既能缓解附子、干姜的暴烈,又能协助附子、干姜的回阳救逆之功效的佐使药甘草三药的性能与作用、有效成分、药理学研究以及现代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附子应用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enmichaeli Debx)子根的加工品。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主要产于四川、陕西、云南等地。附子传统的炮制品主要有白附片、熟附片、黑顺片、黄附片、盐附子和胆附子。其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脾、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被历代医家视为补火之要药,为救治元阳衰微、阴寒内盛、风寒湿痹、水湿肿满之要药。但附子又是大辛、大热、大毒之品,用之不当,祸不旋踵,故此,它也被人视为毒蝎而畏用。  相似文献   

5.
将仲景运用附子的范围概述为7个方面:1.与祛寒药物配伍,适应于阴寒证;2.与清泄药物配伍,适应于热证;3.诸加附子法可具温中济燥、温肾强心、回阳救逆、化气行津等功效;4.与益气之品为伍,用于阳衰阴盛之患;5.与育阴之品为伍,功在潜化;6.与收敛药为伍,可固摄元真,潜阳宁冲;7.与发表宣卫之品为伍,可应用于多种外感及内伤诸疾;8.用附子常配伍甘草、生姜、蜜、盐等以制其毒性。  相似文献   

6.
考究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关于附子的应用范围、应用规律及其配伍,白长川老师将仲景附子的功效总结为十二类,即回阳救逆、温阳制水(通阳利水、逐皮中水气、散水行水)、温补肾阳、温补卫阳、温通表里、温通经脉、温阳祛风、温中散寒、祛寒止痛、温脾统血、温通胸阳和温阳散结,回阳救逆时附子为生用,余十一类为炮用。配伍不同,功效略异,该文例举了仲景的经典配伍,供后世参详。  相似文献   

7.
四逆汤是张仲景所创著名方剂,为回阳救逆代表方。以附子大辛大热,温阳祛寒为君;干姜温中散寒,助附子回阳为臣;甘草和中益气,既缓附、姜之燥烈,又助附、姜回阳救逆为佐。用于少阴病,阳气虚衰,阴寒内盛而致之四肢厥冷,恶寒蜷卧,神疲欲寐,下利清谷,腹中冷痛,口淡不温,舌淡苔白,脉沉或细  相似文献   

8.
用附子温中回阳时之所以要配伍干姜,这是为了充分发挥两药功用所长,协同奏效。附子与干姜同属大辛大热之品,两药相较:干姜长于温中散寒,主要作用于脾胃,效力强劲而持久;附子则长于回阳救逆,可作用于全身,尤其是心肾,效力显著而迅速,但不持久,故此前人有“附子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之说。附子配伍干姜,可增强回阳之力,  相似文献   

9.
四逆汤口服液中附子与甘草配伍前后有效成分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四逆汤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之功效,本实验对附子与甘草配伍前后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附子与甘草配伍后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降低,再加入干姜之后含量又升高,为探讨中医学上所说“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缓”这一理论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附子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等功效,其可用于一切阳虚证、一切寒痛证.除去其安全用药外,附子用后常可致“上火”或亢奋之症,此涉及到附子下纳的问题.附子的下纳可通过或先温中祛湿,打通中焦;或重用附子,质重下沉;或与潜镇之药相伍而直入下焦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凡以温热性药物为主,组成的具有祛寒温阳作用的方剂,称做为祛寒剂。寒有外寒,里寒之分,本讲所介绍的是治疗里寒证的方剂。里寒证,无沦是从外袭入,或从内生,均由元阳不足所致。因此,祛寒剂的作用就是驱散寒邪,助长阳气。临床中依据祛寒剂作用的不同,可分为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与温经散寒三类。由于本类方剂多是辛温燥热之品,使用时必须  相似文献   

12.
附子,味辛气温,走而不守,是温经逐寒,彻内彻外,宣通气血之第一利器。历代医家常用于治疗少阴阳虚证、风寒湿痹证等,取其温通、温阳祛寒、回阳救逆之功效。经查阅资料,除应用于上述疾病外,其它妙用可谓数不胜数,尤其是医圣张仲景经方中对附子的应用更令人叹为观止。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在咳嗽、瘀症、顽  相似文献   

13.
浅谈附子于阳虚阴寒证之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子是回阳救逆祛寒之首选药。虽有一定毒性,但临证中只要证属阳虚阴寒,就可大胆使用。临床上,我按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据不同的病情决定附子的使用,视病的轻重而定附子的剂量,配方审不同的症候而变化,治疗各种病证及疑难重症,均收到了满意或比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民。一、肾阳虚弱治验病例:李××、女、61岁,巍城镇居民。一九八〇年五月廿二初诊,患风湿腰痛  相似文献   

14.
附子大辛大热,有回阳救逆,起死回生之功。笔者仿内经“异病同治”之理,以附子为主药,运用温通,温化、温运等法,治疗多种疑难杂病,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1.回阳救逆附子对脾肾阳衰欲亡的有很好效果,是中药回阳救逆中最为优秀的药物。常与干姜、甘草配合,治疗脾肾阳衰四肢厥冷,泄泻如水或失禁,脉微欲绝者;若舌苔黄或兼口苦口干等热象者,为阴盛格阳之象,可配合寒凉之药,如附子理中汤加黄连,或加猪胆汁。  相似文献   

16.
1.问:临床上常用的盐附片、黑附片、白附片在使用上有何差别? 答:临床上常用的附片有盐附片,黑附片、白附片等。盐附片善治下焦疾患,功能温肾祛寒,偏于散寒止痛;黑附片温肾助阳,温中健脾,偏于益命门而暖脾土;白附片炮炙精良,毒性最小,偏于回阳救逆,温肾助阳。 2.问:怎样理解前人:“附子无姜不热”之说? 答:附子干姜均有温中散寒回阳之功,  相似文献   

17.
乌头,有良好的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祛风止痛、活血消肿功效,为治痹之要药。笔者近年应用乌头制剂治疗风湿类疾病,取效满意。兹录病案三则,以飨同仁。 1 对乌头功效的认识和用法 乌头,大辛大热之阳药,乌头干燥母主之根为川乌,干燥块根为草乌;乌头侧子之根为附子。川、草乌辛热有毒,有良好的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活血消  相似文献   

18.
附片是临床常用的中药,具有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的功效。其性大辛大热,温阳逐寒。《本草汇言》曾说:"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诸病真阳不足,虚火上升,咽喉不利,饮食不入,服寒药愈甚者,附子乃命门主药,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归原,则浮游之火自熄矣。凡属阳虚阴极之候,肺肾无热证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附片一般在冬季使用较多。夏季本为炎热之时,特别是重庆市有火炉之称,  相似文献   

19.
温里方剂主要分为温中祛寒和回阳救逆两大类。前者由温中祛寒、健脾益气、养血益阴、行气等药物组成;后者则以辛热祛寒,温肾助阳、益气固脱、通阳开窍、行气、活血、收涩等药物组成。两者在配伍方面各有侧重,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附子、干姜(生姜)和肉桂三味药物,是最常用的温里回阳救逆之品,经常配伍使用以治疗里寒诸证。唯其如此,故三者之间的区别往往容易疏忽。其实,三者在药性上有明显区别,临床应用上亦有较大的差异。附子最重要的功效是回阳救逆,尤其对心肾阳衰之危证,收效最捷。它既不同于干(生)姜的温中兼散,亦有异于肉桂的温而兼通,是为纯阳救逆之品,所谓“生用则发散,熟用则峻补”(本草纲目)、熟附子之“峻补”者,即峻补元阳之谓。此外,以其有镇痛作用,故对寒性之胃腹、四肢关节疼痛,甚有疗效。例一,杨××,男性,16岁,中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