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门诊与住院病人59例,年龄19~81岁。平均年龄43.3岁,采用日本6 511单导心电图机在同一部位作同步记录常规导联与HC导联心电图、纸速25mm/s,定标电压 10mm/mV。根据常规导联系统Ⅰ、Ⅲ导联QRS波值查表测量常规导联QRS波心电轴。根据HC导联系统所记录的HL3、HR3的R波值计算RHL3/RHR3值,按其比值确定HC导联心电轴偏移范围。 结果 1HC导联 RHL3/RHR3值判断心电轴偏移程度取值范围的确定 按照心电轴座标法和心电轴偏移程度的分类,59例住院病…  相似文献   

2.
头胸导联心电图是一种新型的双极导联系统,临床应用结果显示对右室梗塞、缺血及平均心电轴等诊断优于Wilson导联.为了进一步探讨头胸导联的临床应用价值,我们对43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别进行头胸导联和Wilson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对两种心电图的P波振幅及时间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15导联心电图(15ECG)与18导联心电图(18ECG)对临床诊疗价值的比较分析。方法:使用纳龙心电工作站分别对本院2013年3月~2014年4月门诊、住院200例病人行15ECG与18ECG检查诊断结果分析比较(其中15ECG100例,18ECG100例)。结果:15ECG组中阳性率达60%,18ECG组中阳性率达85%。结论:18ECG较15ECG对临床诊疗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EASI导联心电图在诊断心肌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心肌缺血患者200例,均记录其12导联及EASI导联心电图,统计EASI导联组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组诊断心律失常效果,及动态心电图检查中的价值与心电图ST-T改变幅度.结果:EASI导联组检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及心肌缺血比例高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组(P<0.05),EASI导联组发生电极滑脱、基线漂移及肌电干扰比例低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组(P<0.05),EASI导联组检出ST-T上抬幅度大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组(P<0.05),ST-T下移幅度大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组(P<0.05).结论:EA-SI导联诊断心肌缺血所受外界干扰小,尤其适用于长时间检查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由于12导联同步心电图R波振幅无正常值标准,本组研究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与单导联心电图R波振幅差异,将12导联同步心电图R波振幅转换为单导联心电图R波振幅,从而换算出12导联同步心电图各导联R波振幅的正常值。方法:选择健康人心电图408例,以单导联R波振幅在正常范围作为对照组,12导联同步心电图 作观察组,进行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与单导联心电图同一导联R波振幅测定对比。结果: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与单导联心电图R波振幅测定值对比,统计学处理,P<0.01~P<0.001,两组Ⅰ导联至V_6导联总回归系数为0.781,相关系数为0.967,呈密切相关。结论: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与单导联心电图R波振幅有明显差异,12导联同步心电图R波振幅转换为单导联心电图R波振幅的公式:单导联心电图R波振幅=0.781×12导联同步心电图R波振幅。根据公式可换算成12导联同步心电图各导联R波振幅正常值。  相似文献   

6.
根据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基础理论和心脏解剖位置,设计与额面及水平面成45°角且互相垂直的两个斜面,每斜面有3条导联轴,并采用双极胸导联,从而构成双斜面六轴双极胸导联。38例心肌梗塞新导联ECG阳性者33例,敏感性86.84%,特异性80%。36例心绞痛新导联ECG阳性者24例,敏感性66.70%,特异性83.33%。新导联与常规12导联结合使用,不仅可增加心肌梗塞缺血检出率,而且对Q波型心肌梗塞范围评估也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在对预激综合征患者显性旁路定位诊断方面,头胸导联心电图是否具有与常规导联心电图一样的价值.方法 对于按标准预先筛选的预激综合征患者,同时记录常规心电图及头胸导联心电图各1份,由两位资深的电生理医生进行分析,对旁路作出定位诊断,而后由观察者将两种导联心电图的诊断结果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的结果相对照,计算出两种导联心电图对旁路定位的准确率,并作X2检验,同时对两种导联心电图△波的大小进行比较.结果 本实验包括由全国12家大医院提供的符合入选标准的预激综合征患者58例.常规导联心电图的诊断准确率是86.2%(50/58),头胸导联心电图的准确率是84.4%(49/58),两者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头胸导联记录的△波都比对应常规导联的更为明显.结论 在对预激综合征患者显性旁路定位诊断方面,头胸导联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一样都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吕淑范 《黑龙江医学》2009,33(7):534-535
目的探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对有胸闷症状者心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数字化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系统监测24h后分析心电情况。结果980例中,共发现ST-T改变及心律失常694例,检出率为71%。结论心悸、胸闷为临床上的常见症状,DCG检查分析有助于病因的诊治。  相似文献   

9.
梁芳  方炳森 《广西医学》2012,34(9):1232-1233
目的 探讨额面QRS平均心电轴(MEA)的测量方法.方法 对132例变幻型心电轴(IA)者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自动分析系统测量MEA值,并与六轴圆形系统测量值对照,同时进行正交心电图、心电向量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胸部正侧位片检查.结果 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自动分析系统测量结果 显示,132例中有127例MEA值为-35~+180°,误判率为96.2%,5例MEA值为0.六轴圆形系统测量MEA值均为0.心电向量图显示额面心电向量环狭窄、与额面垂直,对称性分布于Ⅰ、Ⅲ(或Ⅰ、Ⅳ)象限;心脏彩色多普勒未见异常;X线胸片有8例扁平胸,其余心胸比例正常.结论 建议摒弃单纯以两个导联组合(如Ⅰ、Ⅲ或Ⅰ、aVF)测定MEA的方法,以全部6个肢体导联QRS波群为分析对象,使用六轴圆形系统测定ME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正常日本大耳白兔同步12导联心电图特征,为心血管疾病的实验研究提供心电图基本数据。方法雄性日本大耳白兔55只,20%乌拉坦腹腔麻醉,描记兔同步12导联心电图,并拍胸部X线正位片。结果心电图:1日本大耳白兔心电图波形与人类相似,均为窦性心律。心率较快,265.5±36.8次/min,未见心律失常发生;2仰卧位平均心电轴:19°~250°,波动范围较大;3 P波:形态钝圆或略尖,均符合窦性P波规律,在肢体Ⅱ、a VF导联及胸导联较为明显;4 P-R间期:(0.063±0.007)s;5 QRS波:QRS波时间为(0.040±0.005)s,主波在Ⅱ、Ⅲ、a VF导联多数向上,胸导联与人类相似,R/S比值逐渐递增;6 ST段:较短,均位于等电位线;7 T波:T波形态多圆顿,部分双峰,多数导联T波直立,部分倒置,平坦或双向。T波在肢体II、III、a VR、a VF及胸导联较为明显;8 QT间期:QT间期(0.142±0.015)s,QTc(0.306±0.034)s。胸部X线正位片:心影大多位于胸腔正中及右侧。结论获得了兔标准12导联心电图波形及其各波段的正常值范围,在心血管疾病的实验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按常规心电轴测量法(Ⅰ/Ⅲ及Ⅰ/avF)及头胸(HC)导联之最优化配组(1)(CL4/HR3及CL4/HO)计测QRS平均电轴正常(+30°-+90°)及左偏(<+30°)各50例。电轴正常组:HC导联两配组测定电轴度数小于常规导联,且变动范围小。电轴左偏组:HC导联两配组电轴度数大于常规导联,左偏程度轻。常规导联以Ⅰ/Ⅲ,HC导联以CL4/HR3配组变动范围较小,优于Ⅰ/avF及CL4/HO配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新型18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心电信号的可靠性,探讨新型18导联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入组41例受试者,分别接受常规18导联心电图和新型18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获取2种检查的心电图图形,进行对比分析,包括各个导联P波振幅、QRS波形态、q波振幅、R波振幅、S波振幅、J点、ST段(J点后60 ms)偏移、T波振幅。结果:①2种检查的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y,ECG)图形相关性较高(r值在V8最大,为0.994,在V5R最小,为0.805,P<0.05)。②2种检查的ECG在q波描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者各波振幅及ST段偏移的配对t检验结果,在少部分导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包括aVR、V2~V6导联上的P波振幅,V2、V9、V3R、V4R导联上的R波振幅,V3、V4、V9导联上的T波振幅,V2、V3R、V4R导联上的ST段偏移。结论:综合判断,新型18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的心电信号具有较高可靠性,在一过性心肌缺血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上,结合对应壁及相邻其他导联的指标,可提高其检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解释Frank心电导联向量场基本概念。方法运用向量投影理论、电工学有关知识及等效网络原理,通过场、路之间的等效转换,说明问题。结果进一步说明了心电向量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结论心电向量场的形象解释,对进一步理解心电向量场的基本概念,研究心电图基础理论,优化心电图机导联体系,指导心电图学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临床心电图中无临床病理意义的假性改变常易与真正的病理改变相混淆,给临床心电诊断和标准的统一造成困难。而头胸导联体表心电图技术^[1]的优势已逐渐为人们所注意,所以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在对正常心电图的表达方面,头胸导联与常规12导联中的胸前导联(V1~V6)及其扩展导联(V3R~V8R)相比较,是否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动态记录心电活动的诊断手段,它所采用的技术由美国物理学博士、实验物理学家Holter 于1957年发明,亦称Holter. Holter由最初的双通道、三通道逐步发展为12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通过全面、准确、可靠的一次性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获得大量连续的心电资料,从中检出异常心电图改变.该项检查为无创性,易被患者接受.现将我院干部病房Holter室2003年至2004年105例冠心病患者12导联动态心电图结果分析如下,旨在为临床早期、及时、正确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使用12导联与3导联分析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trocrrdiograhy,AECG),明确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检测上的优势.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分组的方法对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要求检测动态心电图进行分组:12导联组,3导联组,比较两组动态心电图表现.结果:①12导联与3导联患者的一般情况相似;②12导联发生缺血性ST-T下降的病例比例高于3导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部位明确.③12导联室性期前收缩、室速,交界性逸搏低于3导联;房性期前收缩,心房扑动,房颤(包括短阵房颇、房扑),房性逸搏高于3导联,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12导联能对室性期前收缩定位.结论:12导联(AECG)能及时检出缺血性ST-T改变,并准确定位;12导联AECG由于P波清楚,对室上性与室性心律失常判定准确;对室性期前收缩的起源定位;以上结论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准确心电图诊断.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39例正常人及65例随机选择的住院患者常规与HC两种导联右胸ECG对比分析发现:HC导联右胸QRS主波方向及分布范围与肢体导联平均心电轴角度有关。主波向下范围≤HV4R者平均电轴正常,主波向下范围≥HV5R者,平均电轴左偏。引起主波向下范围扩大与导致电轴左偏的病因基本相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心脏去极化方向、心脏位置、心电场场强分布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心肌梗塞时心电监护导联与常规导联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监护导联与常规导联的符合程度,指导心肌血时心电监护的导联选择。方法 通过心电图机和遥控心电监护仪记录30例心肌梗塞患的15导联心电图,并分析两种导联体系统符合率以及ST段变化程度的符合率。结果 两种导联体系的符合率较高(〉80%),ST段变化程度完全一致。结论 监护导联可以准确反映心肌缺血,在监护心肌缺血时监护导联的选择应参考常规导联。  相似文献   

19.
心电图诞生至今已逾百年,现已深入到临床的各个学科,发挥出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但在常规心电图的12导联中aVR导联常不为人们所重视。据调查发现仅6%~20%的心电图分析者会注意分析导联[1]。更多的人认为aVR导联在心电图诊断中价值有限,忽视它的作用,从而形成了心电学的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20.
李燕杰  杜晓  刘存梅 《包头医学》2023,(4):21-22+56
目的 :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2月本院疑似患有冠心病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n=48),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8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心电图诊断;观察组给予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方式,对比两组阳性检出率和诊断认可度。结果:常规组阳性检出率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认可度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更为有效,能较好地反映冠状动脉病变和心肌缺血部位,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