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琛 《消化外科》2003,2(1):40-41
目的:观察生抑素(施他宁)对急性轻型胰腺炎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急性轻型胰腺炎患血浆内毒素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58例急性轻型胰腺炎患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施他宁治疗(治疗组),B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对照组),于第1、3、5、7天抽血测定血闪内毒素和TNFα。结果:急性轻型胰腺炎患入院第1天的血浆内毒毒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治疗组患血浆内毒素和TNFα水平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轻型胰腺炎患早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及血浆TNFα水平升高,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轻型胰腺炎疗效肯定,治疗组患血浆内毒素和TNFα水平下降均明显快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肖雪明  邹声泉 《腹部外科》2000,13(6):377-378
目的 观察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以及施他宁对其的影响 ,为TNFα应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评估及施他宁应用于该病的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依据。方法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 (n =10 )和治疗组 (n =10 ) ,两组入院第 1d抽血检测TNFα。对照组每d静滴 5 Fu 10 0 0mg ,共 3d ;治疗组静滴施他宁 5 0 0 μg ,维持 2 4h。 3d后抽血复查TNFα。另选同期非胰腺炎患者 8例于入院第 1d检测TNFα作基线对照。结果  8例非胰腺炎患者外周血TNFα低于检测下限 (10 pg/ml) ,入院第 1d对照组和治疗组TNFα分别为 2 5 9.12± 10 5 .6 9pg/ml和2 5 1.32± 110 .47pg/ml,两者差异不显著。 3d后治疗组TNFα为16 6 .33± 5 0 .72 pg/ml,较对照组2 12 .0 5± 6 2 .0 4pg/ml,明显降低。 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入院第 1d即有TNFα显著升高 ,可作为评价本病严重程度的指标。早期应用施他宁能部分抑制重症胰腺炎患者外周血TNFα水平。这是施他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 以及施他宁对其的影响, 为TNF α应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评估及施他宁应用于该病的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依据.方法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10)和治疗组(n=10), 两组入院第1 d抽血检测TNF α.对照组每d静滴5-Fu 1 000 mg, 共3 d;治疗组静滴施他宁500 μg, 维持24 h.3 d后抽血复查TNF α.另选同期非胰腺炎患者8例于入院第1 d检测TNF α作基线对照.结果 8例非胰腺炎患者外周血TNF α低于检测下限(10 pg/ml), 入院第1 d对照组和治疗组TNF α分别为259.12±105.69 pg/ml和251.32±110.47 pg/ml, 两者差异不显著.3 d后治疗组TNF α为166.33±50.72 pg/ml, 较对照组212.05±62.04 pg/ml, 明显降低.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入院第1 d即有TNF α显著升高, 可作为评价本病严重程度的指标.早期应用施他宁能部分抑制重症胰腺炎患者外周血TNF α水平.这是施他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肠道损伤中的作用及生长抑素对其肠道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成大ANP模型,分为假手术组、ANP组及生长抑素治疗组。分别于术后6、12、24、48h测定血浆TNFα、内毒素、淀粉酶,并观察胰腺和回肠粘膜病理学及电镜超微结构及肠道细菌移位情况。结果ANP组血浆TNFα、内毒素、淀粉酶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治疗组,且以发病后12、24h最为明显(P<0.01-0.05),血中细菌和肠系膜淋巴结(MLN)细菌移位率均为100%;肠粘膜上皮坏死脱落、血管扩张充血,固有膜中度水肿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电镜观察肠粘膜微绒毛长短不一、排列不整齐,脱落严重。生长抑素(SS)治疗组血浆 TNFα、内毒素、淀粉酶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也以发病后12、24h最为明显(P<0.01-0.05),血中细菌和MLN细菌移位率为60%,光镜及电镜下肠粘膜也有明显病损,但程度较ANP组明显减轻。结论TNFα是导致ANP时肠道屏障损伤的重要因素,生长抑素能减轻ANP时肠道屏障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十四肽(施他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方法总结1996年至2006年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例,将保守治疗的病例分为生长抑素十四肽治疗组(治疗组)和非生长抑素十四肽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治疗组采取常规治疗加用施他宁持续静脉滴注3~5d,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好转时间比对照组提前3~6d,并发症减少,降低病死率,住院天数减少。结论施他宁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对于重症胰腺炎治疗有重要价值,早期应用生长抑素十四肽可以明显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生长抑素在胆源性胰腺炎中应用疗效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施他宁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6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64例,治疗组用施他宁治疗7-10d,观察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病因及疾病严重程度上无差别。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死亡8例,对照组有死亡10例。结论:生长抑素施他宁治疗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效,可减缓病情发展,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血内毒素,TNF—α和肝TNF—αmRNA表达的变化以进一步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机制,以及生长抑素的治疗作用。材料和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ANP组、ANP十生长抑素组和正常对照组。经胰胆管道行注射3.5%牛磺胆酸建立大鼠ANP模型后测定血内毒素和TNF—α的浓度以及肝TNF—αmRNA表达。结果ANP大鼠血内毒素、TNF—α和肝TNF—αmRNA表达增强,但在生长抑素治疗后均见降低。结论TNF—α在ANP的肝损伤中起重要作用,生长抑素可以减轻肝损伤,对TNF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应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黏膜屏障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临床研究,将58例确诊为SAP的患者分为治疗组(生长抑素组)和生长抑素联合生长激素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其中生长抑素组31例,联合治疗组27例。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和D-乳酸,并动态观察APACHEⅡ评分。结果与生长抑素组相比,联合治疗组血浆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自入院第4天起至入院第14天较生长抑素组显著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明显改善。结论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应用可加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轻细菌和内毒素易位,显著改善SAP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理气通下合剂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理气通下合剂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理气通下组(n=20)和硫酸镁组(n=20).记录入院时、入院后24 h、48 h、72 h及第5天的APACHEⅡ评分和胃肠功能评分,测定入院时、入院后72 h和第5天的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血浆内毒素水平、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 2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例构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5天,2组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评分以及理气通下组L/M比值、DAO、内毒素、TNF-α和IL-6水平较入院时均有所降低,硫酸镁组上述指标升高;2组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5天,理气通下组胃肠功能评分、L/M比值、DAO、内毒素、TNF-α和IL-6水平改善较硫酸镁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理气通下合剂能明显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肠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P-选择素的变化特点以及生长抑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将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SAP和轻型胰腺炎(MAP)组,并将32例SAP患者分为一般治疗组和生长抑素组,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浆ET和P-选择素。结果入院24?h内SAP组ET和P-选择素分别为(165.45±9.07)ng/L和(72.16±5.34)μg/L,均显著高于M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SAP患者经一般治疗后ET和P-选择素的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长抑素治疗后ET和P-选择素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生长抑素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一般治疗组(χ2=6.412,P<0.05)。结论内皮功能严重受损,血小板高度活化可能是SAP微循环障碍的一个重要中间环节。生长抑素能强烈地抑制血小板活化,降低内皮功能损害,从而改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1.
生长抑素十四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十四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总结 1992~1999年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例 ,将保守治疗的病例分为生长抑素十四肽治疗组 (治疗组 )和非生长抑素十四肽组 (对照组 ) ,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胰淀粉酶、胰脂肪酶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 (P <0 .0 5 ) ,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死亡率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应用生长抑素十四肽可以明显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严重性的预测价值及其机制。方法收集65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依据Ranson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型胰腺炎(30例)和重型胰腺炎(35例),分别于入院时,第3天及第7天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血浆谷丙转氨酶、尿素氮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重型胰腺炎患者血淀粉酶及脂肪酶均明显高于轻型患者(P〈0.05);入院时、第3天及第7天,轻型胰腺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血浆谷丙转氨酶、尿素氮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重型胰腺炎患者(P〈0.05);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谷丙转氨酶和尿素氮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27,P〈0.05和r=0.934,P〈0.05。两组患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差别。结论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严重程度,其机制可能与血浆Hs-CRP水平能够反应患者肝功能及肾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促炎因子在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血中的动态变化,并探讨胃肠术后1号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鲎试剂基质偶氮显色定量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10例,胃肠术后1号加常规治疗组10例)测定血浆内毒素、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6)水平.结果: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促炎因子(TNFα、IL6)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经治疗随病情好转,内毒素及炎症介质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胃肠术后1号加常规治疗组内毒素及TNFα、IL6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内毒素、促炎因子在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估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严重程度的指标,胃肠术后1号使内毒素、TNFα、IL6水平下降,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模型的建立,观察高压氧(HBO)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大鼠ANP血内毒素水平、sCD14、血浆灭活内毒素能力(EI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预后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探讨外周血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8(IL-8)检测水平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意义。分别检测不同程度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时以及入院2d内血清PCT、TNF—α及IL-8的水平变化,判断其早期水平变化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价值。两组患者的PCT在入院时、入院后1d、2d、3d的变化程度不同,观察组患者较正常人群、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两组的血清IL-8、TNF-α表达水平在治疗前后都有所下降,但与正常人群的平均表达水平相比仍有差异。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中TNF—α、IL-8的表达水平均升高,而TNF-α升高多指示胰腺炎严重或发生MODS,PCT对于AP患者胰腺受损和感染程度及其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特点及参麦对其影响.方法 按照平行对照设计原理,将所有60名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参麦治疗组(B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ET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第2天、第4天ET水平均明显升高[(80.36±11.05)比(98.18±11.83)、(93.63±8.59)比(107.53±9.26)](P均<0.05);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第7天ET水平明显升高(76.25±10.81比93.17±12.42)(P<0.01);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治疗前ET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治疗SAP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浆中的ET含量,通过改善SAP患者的微循环而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善胰腺缺血和钙通道阻断剂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4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重点改善胰腺缺血并使用钙拮抗剂。测定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血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C-反应蛋白(CRP)、血栓素(TXB2)及前列腺素(6-酮-PGF1α)含量变化。结果 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异常得到明显改善。血TNFα)、白但纱(IL-1β)、C-反应蛋白(CRP)、血栓素(TXB2)及前列腺素(6-酮-PGF1α)含量变化。结果 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异常得到明显改善,血TNFα、IL-1β、CRP、TXB2和6-酮-PGF1α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 重点改善胰腺缺血和使用钙通道阻断剂在阻止急性胰腺炎重症化治疗中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影响。选取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46),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观察两组患者血浆内毒素、TNF-α及肝功能情况。治疗后14 d观察组内毒素和TNF-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TNF-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内毒素和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d观察组和对照组白蛋白、ALT、AST和TBI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ALT、AST和TBI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d观察组APACHE-Ⅱ评分和感染并发症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能降低患者内毒素、TNF-α、ALT、AST和TBIL水平,减少感染,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4年1月6年期间收治的82例SAP患者按营养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1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为EN组(即入院第3 d置入空肠营养管);采用肠外营养治疗为PN组;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营养状况的改变以及住院费用,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3 d和第7 d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以及血TNF-α变化。结果: EN组入院第7 d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血TNF-α下降明显。PN组营养支持时间、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均高于EN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SAP能改善营养、维护肠道黏膜屏障、减轻炎症反应以及降低住院费用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和f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UTI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予以禁食、制酸、胃肠减压、生长抑素、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UTI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UTI10万U静脉滴注,2次,d,共5d。结果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F)-α含量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UTI组IL-6、IL.8和TNF-α下降速度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UTI组痊愈率65.4%(17/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6%(9/26)(P〈0.01);UTI组痊愈率+显效率为92.3%(24/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0/26)(P〈0.01)。结论UTI对急性胰腺炎患者IL-6、IL-8、TNF-α的分泌、释放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确切,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