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调查表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艾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为艾滋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讨论总结的形式,对长期工作在防治艾滋病一线的15名中医药专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专家认为艾滋病的最常见病因为疫毒、湿毒、湿邪、热邪;临床常见病机为元气亏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病邪侵犯部位出现较多的依次为脾、肾、肺、胃、肝。结论:艾滋病系湿热疫毒之邪为患,艾滋病疫毒为直接致病因素,艾滋病毒邪直伤本元之气为其主要病机特点,病变部位以脾肾为主。  相似文献   

2.
赵国荣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勇华 《中医杂志》2008,49(10):879-880
赵国荣教授从医30余年,在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领域学验俱丰.现将其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与治则 赵师认为,湿热疫毒是导致本病的基本病因.正虚不能抗邪,湿热疫毒隐伏血分而成肝著.其表现有湿热浸淫偏于上焦,或偏于中、下焦,或弥漫三焦,以及湿重、热重或湿热并重等证候.由于湿热疫毒隐伏血分,深侵胶固,所以往往迁延不愈.湿热困脾日久则生化无源,后天不济先天,则肾精不足;肝胆湿热,肝阴劫灼、肾水枯竭,甚至气阴两虚,故临床多见有脾肾两虚、肝肾两虚或气阴两虚而湿热毒邪未清等证型.其病位在肝,涉及脾、肾、胃、胆、三焦.  相似文献   

3.
李福印 《光明中医》2003,18(3):19-20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 ,以中医辨证为基础 ,参考现代检验学指标 ,对乙型病毒性肝病进行分期治疗 ,常获满意疗效 ,今浅述管见。1 健脾补肾 ,祛除伏邪祖国医学认为 ,乙肝病毒属湿热疫毒之邪。若婴幼儿期 ,正气未充 ,先天禀赋不足 ,肾气素亏 ,后天失于调养 ,脾胃不健 ,则易感受湿热疫毒之邪。邪毒入里 ,伏于肝络 ,肝体反复受其克伐 ,肝阴血渐耗 ,致肝用失其所倚而渐虚 ,正不胜邪 ,其病迁延。若正常成人期感染HBV ,正气尚旺 ,即使感受湿热疫毒之邪 ,亦有力驱邪外达。因此 ,HBV携带者和轻度慢性乙肝的主要病机是脾肾气虚 ,正气不足 ,清阳不…  相似文献   

4.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肝衰竭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预后差。病因多为疫毒或湿毒痰邪,病机多为疫毒炽盛,直中肝脏,化火生风;或热邪入里,伤及营血阴液,虚风内动;或痰湿毒邪伤脾,脾虚湿盛,浊毒不化,痰蒙清窍,脉络瘀阻。病理因素多为毒、热、虚、风、痰、湿、瘀,病机特点是疫毒炽盛,湿热瘀阻或脾肾阳虚,痰毒阻络。疫毒炽盛,热入营血,耗血动血,则给予"凉血散血",予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治疗;脾肾阳虚、痰毒阻络则给予健脾温肾,化痰泻浊,活血通络,宣畅气机治疗。而对于毒邪耗伤气阴,脉络瘀阻者,则应予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治疗。  相似文献   

5.
外感疫毒湿热之邪侵袭肝胆脾胃是慢性丙型肝炎发病的外因,内因乃正气亏损,脏腑功能失调;其病机关键在于热毒瘀结、肝脾损伤,在此基础上发生种种病理变化。文中对正虚毒瘀、肝郁脾虚、湿热内蕴、气阴两虚、脾肾阳虚等证型的临床表现、立法、选方、用药等进行了探讨,并强调指出,虽然慢性丙型肝炎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证型,但均可由热毒瘀结、肝脾损伤发展而来,所以临床治疗时,应重视凉血解毒、调养肝脾  相似文献   

6.
慢性丙型肝炎的辨治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珉  姜惟 《江苏中医》1998,19(7):13-15
外感疫毒湿热之邪侵袭肝胆脾胃是慢性丙型肝炎发病的外因,内因乃至正气亏损,脏腑功能失调;其病机关键在于热毒瘀结,肝脾损伤,在此基础上发生种种病理变化,文中对正虚毒瘀,肝郁脾虚,湿热内蕴,气阴两虚,脾肾阳虚等证型的临床表现,立法,选方,用药等进行了探讨,并强调指出,虽然慢性丙型肝炎可以表现为不同的证型,但均可由热毒瘀结,肝脾损伤发展而来,所以临床治疗时,应重视凉血解毒,调养肝脾。  相似文献   

7.
周富明 《浙江中医杂志》1998,33(10):452-452
溺毒系指因脾肾衰败,二便失司,湿浊毒邪不得由尿液排出,滞留于体内而产的一种病症,与现代医学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相当。由于其病机复杂,病情危重且顽固,治疗极为棘手,笔者临床略具心得,呈管见如下。由于种种原因,影响脾肾功能,渐至衰败,失去了分清泌浊的作用,清气不升,湿浊下降,水湿代谢功能紊乱,致使毒邪难以下输水道排出体外,毒邪潴留,伤正气,危证丛生,变证叠见,甚则成痰、生瘀、化热、动风等。其表现为本虚标实,本虚包括气、血、阴、阳之虚;邪实有混浊、水、瘀血和疾。由于脾肾衰败,二便失司,湿浊毒邪潴留…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肝病因病机复杂,病位牵涉面广。湿热疫毒(乙肝病毒)侵入之后,较难彻底清除,导致肝失疏泄。结果一是肝气久郁,气病及血,淤积由生;二是木不疏土,脾失健运,痰湿由生。淤积和痰湿,又成为新的致病因素。淤积痰湿、湿热疫毒互结,更难根除,久之正气愈虚,终成正虚邪实之证。……  相似文献   

9.
浅议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病机及治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认为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病机是湿热疫毒隐伏,正虚不能抗邪,导致湿热蕴结肝脾。其治则为疏肝理脾。清热利湿解毒,活血化瘀,采用加减柴胡汤治疗,经临床观察56例。总有效率为98.3%。  相似文献   

10.
从"主客交"论治慢性乙肝纤维化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客交"的形成因素是以感受湿热疫毒之邪为外因,以正本真阴消损为内因,内外之因交合而病成;病机实质为肝络受病,阴伤络阻;病位主要在肝络;"主客交"是对慢性乙肝纤维化"湿热疫毒、郁气、凝痰、瘀滞、阴伤、络阻"胶结缠着状态的概括;治疗上应以"分解主客,疏通络脉"为核心,代表方如吴又可之三甲散.  相似文献   

11.
乙型慢重肝“毒损肝体”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乙型慢重肝具备“毒邪”致病的共同特征;湿热疫毒”猖獗是本病的主要外因,“毒损肝体”“,肝体肝用俱损”是其基本病机,“毒瘀与正虚交织”是其病机特点;基于“毒损肝体”病因病机理论的治疗思路,主张重病重药,快速截断,多法联用,突出重点。进展期以解毒化瘀、截断病势为主;平稳期或恢复期以体用同调、调理肝脾、肝肾同治为主;毒瘀与正虚均已严重,则应攻补并重。  相似文献   

12.
作者认为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病机是湿热疫毒隐伏 ,正虚不能抗邪 ,导致湿热蕴结肝脾。其治则为疏肝理脾 ,清热利湿解毒 ,活血化瘀 ,采用加减柴胡汤治疗 ,经临床观察 5 6例 ,总有效率为 98.3%。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近10年肝纤维化病因病机的研究文献的总结,以期对肝纤维化的防治提供指导.肝纤维化的病变部位在肝、脾,可涉及肺、肾等脏腑,基本病机可概括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正气虚弱是内因,湿热疫毒是外因,正虚邪恋使疾病迁延难愈.痰瘀阻络是病理基础.肝气郁滞、肝病传脾及肝肾阴亏、脾肾阳虚是必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论排毒解毒与扶正相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认为感染性休克的病机是邪盛正虚欲脱,气机逆乱,阴阳不相顺接;而毒邪互结是其发病的关键。导师姜良铎提出排毒解毒与扶正相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思路,并以西洋参、大黄组成扶正排毒注射液,用于辨证属邪毒炽盛、气阴耗伤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取得良效。该思路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想及中医治疗危重病症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1、中医病因归属:根据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ASC)的特征,或认为“杂气”、“疫毒”较为贴切;或认为“伏气学说”与ASC的病变机理不谋而合;或认为ASC病理机制在于正虚湿瘀、伏毒伤肝;或认为其病机乃脾虚毒犯、湿邪伤肝;或认为ASC的发生主要在于正不胜邪,乃肝脾肾气血不足、气滞血瘀、阴阳失衡、经脉瘀阻所致。2、辨证分型论治:诸多医家均强调了以扶正祛邪为治疗试病的基本原则.扶正包括益气健脾、疏肝理气、滋补肝肾、温肾通阳等法,  相似文献   

16.
祖国医学把黄疸分为阳黄、阴黄两类。阴黄病机复杂,诊断、治疗较为困难。多年来,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探讨。现概述如下1病因病机探讨1.1多因说潘雪飞等[1]将古代医家对阴黄病因病机的认识归纳为:①寒湿说;②热毒说;③脾阳虚说;④脾肾虚寒说;⑤肾衰说;⑥气血衰败说;⑦瘀血说。根据上述分析,认为阴黄的病机可归纳为:肝体虚损,或邪被困,肝用失职。胆汁不循常道,溢而为黄。病位在肝、胆、脾、肾,并且以虚为主,常为虚实夹杂。1.2脾肾阳虚,湿从寒化持此见解者颇多,如关幼波[2]认为,阴黄的发生,有三种…  相似文献   

17.
沈智强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631-1632
近年来 ,笔者从肌营养不良患者肌群萎缩无力与肌肉假性肥大等主要临床症状出发 ,从体虚毒滞、痰瘀交阻立论施治 ,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1 中医学认识病因与发病 本病起因于先天禀赋不足 ,肝肾亏虚。若后天失予调养 ,则致肝脾肾三脏虚损而发病。病情可因劳倦、外感寒湿、情志刺激等因素而加重。一般初期即表现为虚象 ,有脾肾两虚和肝肾阴虚等 ;久病则出现肝脾肾俱虚 ,痰、瘀、毒邪留著 ,以致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候。本病病位以肝、脾、肾为主 ,也可累及心肺。病机 本病多起因于本虚 ,正虚无力御邪 ,导致病邪滞着 ,日久形成本虚标实、…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肝炎病机初探张文玑(石家庄市第五医院050021)慢性肝炎的病理机转是肝郁络阻,痰瘀互结。根据笔者多年临床观察分析认为,湿热疫毒是外因,正气不足是内因。病位始在脾(胃),继而波及肝(胆)、肾及全身气血津液。湿热疫毒之邪入侵,脾当其充,因脾恶湿,湿...  相似文献   

19.
中医认为慢性乙肝发病机理主要为人体正气不足,外感湿热疫毒之邪,滞留体内导致肝郁脾虚,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病位涉及肝、脾、肾三脏.现谈谈我运用疏肝健脾补肾养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慢性病毒性乙型重型肝炎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慢性病毒性乙型重型肝炎的始发病因为“湿热疫毒”,继发病理因素有瘀血和水湿。病变的实质是“大块性(全小叶)或亚大块性新鲜的肝实质坏死”,即脏之形体实质损坏。基本病机为“湿热疫毒”损伤肝体,即“毒损肝体”,进而导致肝用受损,并产生瘀血,形成肝“体用同损”、“毒瘀胶着”的局面。“毒损肝体”的脏腑影响主要涉及肝脾肾,其病机特点为:肝胆热毒炽盛,肝脾严重瘀血,肝肾阴精亏耗,肝脾肾气阴两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