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BAMB胃幽门螺旋杆菌染色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检测胃幽门螺旋杆菌(Hp)已成为诊断、治疗Hp 感染和药效观察、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仍然公认 ,在胃窦及胃体同时取活检 ,同时进行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及细菌培养 ,是诊断Hp感染最可靠的方法 ,我们应用硼酸美兰(BAMB)染色法对胃粘膜组织蜡块进行Hp检测 ,取得较好效果。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标本来源于我院门诊及住院的肝病患者50例 ,行常规胃镜检查时 ,取胃粘膜标本 ,分别做BAMB染色及尿素酶染色 ,记录两者阳性率。1.2BAMB染色法试剂配制 :硼酸1g、美兰1g、蒸馏水100ml…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硼酸美蓝染色改良法检测慢性胃炎及胃溃疡中幽门螺杆菌。方法:应用硼酸美蓝染色改良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的价值。结果:胃窦部慢性胃炎及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达93.2%,胃体部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为73.6%,胃底部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为54.5%;轻度检出阳性率为80.9%,中度检出阳性率82.6%,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检出幽门螺杆菌阳性率92%,胃溃疡幽门累杆菌检出率为89.4%。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部位有关,慢性胃炎与胃溃疡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硼酸美蓝染色法检测幽门螺杆菌20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硼酸美蓝染色改良法检测慢性胃炎及胃溃疡中的幽门螺杆菌.方法 应用硼酸美蓝染色法染色改良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 位于胃窦部的慢性胃炎及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率达94.7%,胃体部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为77.8%,胃底部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为58.3%,其中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检出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88.2%,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检出幽门螺杆菌阳性率90%,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检出幽门螺杆菌阳性率93.3%,胃溃疡幽门累杆菌栓出率为90%.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部位有关,慢性胃炎与胃溃疡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简易幽门螺旋杆菌染色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旋杆菌与慢性胃窦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有密切关系。它适于中性环境 ,故常见于胃上皮 (胃上皮分泌中性黏液 ) ,即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现流行的幽门螺旋杆菌染色是根据Warthin- Starty的染螺旋体的办法稍加改进后的硝酸银法。这一银染色技术虽能使幽门螺旋杆菌呈棕黑至黑色 ,其余组织灰黄至黄棕色。但它程序复杂。本文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幽门弯曲菌染法。因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 ,故此染色是基于革兰氏阴性菌的染法加以改良而形成的。具体介绍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从本室已做过 WS银染色法的慢性胃炎 (胃窦部 )和消… 相似文献
5.
胃幽门螺旋菌(Helicobacter Pytrids,HP)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有密切关系,现被公认为是上述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检查HP现已有多种染色方法,如HE染色,Warthin-Star-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分析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与组织学病理染色硼酸美蓝染色法(BAMB)对胃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因胃部不适,如厌食、嗳气、反酸、疼痛,出血等在我院门诊和住院并且在1个月之内没有服用任何抗生素药物及铋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400例,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并在胃镜检查时分别取胃窦、胃体、小弯组织进行活检,病理切片作硼酸美蓝染色二次检测,比较两种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的阳性结果为285例,阳性率71.3%,硼酸美蓝法检测的阳性结果为266例,阳性率为66.5%,χ2=2.105,P=0.147,因P>0.05尚不能认为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不等。结论 14C—尿素呼气试验和硼酸美蓝法都是可靠的检测HP的方法,对HP感染具较准确的诊断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价临床4种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1个月内未服用任何药物的胃镜检查患者100例,取胃窦、胃体组织各2块,分别用石碳酸品红稀释液染色法、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法、Warthin-Starry硝酸银染色法(简称W-S银染法)和硼酸美蓝(BAMB)染色法进行检测。结果 100例患者中有75例有Hp感染,占75%。75例Hp感染患者中,石碳酸品红稀释液染色法阳性74例,25例非感染者中阴性22例,敏感度为98.7%,特异度为88%;RUT法阳性65例,非感染者中阴性18例,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72%;W-S银染法阳性70例,非感染者中阴性23例,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92%;BAMB染色法检测阳性75例,非感染者中阴性23例,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2%。结论采用石碳酸品红稀释液染色法和BAMB染色法检测Hp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胃幽门螺旋杆菌染色方法探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幽门螺旋杆菌的最佳染色方法。方法:收集病理诊断为慢性胃炎疑Hp感染的胃镜活捡标本切片100例,用三种方法进行特殊染色对照比较。结果:在FM、Giemsa、新改良W—S三种特染方法中,新改良W—S染色方法简单易行,显色效果佳。结论:胃镜活检标本均应作Hp鉴定,采用新改良W—S染色方法是一种理想的染色方法,可避免重复染色,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蓝临床上主要作为氧化还原剂,也是一种良好的染色剂,广泛用于诊断各种瘘道或脏器穿孔,现做一简介。一、在烧伤削痂中的应用美蓝有一定穿透性,能选择性地使坏死组织着色,且不再释放。而有活力的组织着色后很快被吸收并通过肾脏、胆道排泄,故与坏死组织分界清楚。此外,美蓝还有一定抑菌能力,且染色后的创面较为干燥,具有一定的保痂作用。当临床确定为深二度以上烧伤并决定行削痂疗法时,直接将蓝霜(1%美蓝16ml 加1%磺胺嘧啶银霜50g 相混合)涂于创面,1~2次/日,共3~4次即可;也可将蓝霜涂于凡士林油纱布上,然后贴敷于创面,以厚敷料功能位包扎,每天更换敷料一次,24~48小对后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实践表明,被美蓝染色的坏死组织不褪色,不受止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HP)与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12月,我院外科腹腔镜切除经H-E染色病理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病人新鲜胆囊标本90例,全部胆囊标本均附带胆囊黏膜。每例标本取黏膜3块,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特殊染色(采用硼酸美蓝法)、快速尿素酶检测3种方法,检测胆结石患者胆囊黏膜HP感染情况。结果:PCR、硼酸美蓝染色及快速尿素酶检测3种方法,HP阳性率分别为35.6%(32/90)、14.4%(13/90)、21.1%(19/90)。结论:HP存在于胆囊黏膜中,提示HP感染可能与胆囊结石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14.
胃幽门螺旋杆菌可引起急性胃炎,被学者认为是胃溃疡和胃炎的病因。我院通过几个月的实验和条件摸索,初步探讨出适于普通医院开展,无需特殊设备的简易胃幽门螺旋杆菌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胃溃疡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106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观察组采取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硫糖铝治疗.对照组采取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7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用胃镜观察患者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92.45%)高于对照组治愈率(26.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96.23%)高于对照组HP根除率(73.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硫糖铝联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陈培顺 《南京军医学院学报》1995,(1)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已被确认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有关,其致病机制有漏屋假说和胃泌素相关假说,通过病理学胃粘膜活检进行尿素酶试验等作为诊断.清除HP可根治溃疡病,防治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张艳荣 《中华医学研究与实践》2005,3(1):64-64
幽门螺旋杆菌(H.P)与胃肠疾病有关,包括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及慢性胃炎等,甚至幽门螺旋杆菌可能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始发因素。对幽门螺旋杆菌的讨论已成为热门话题,正在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着重报道幽门螺旋杆菌快测卡的临床应用,同时对比其他几种检测方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感染作为一种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大约占世界成人的50%,该菌的感染与人类胃溃疡、胃癌、胃淋巴瘤、十二指肠溃疡、生长方面以及心血管方面的影响有密切的相关性。对这一长期困惑人类健康的顽疾的研究近年来有很大进展,本文就有关HP感染对人体危害的一些影响,后果、处理情况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角膜荧光素染色法临床应用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为角膜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至今仍不失其它的应用价值。传统角膜染色法(TSMC)尽管染色可靠,但染色程序不够简化,为改进其不足,先后有消毒荧光素滤纸条片染色法、消毒玻璃棒沾药(荧光素钠)加冲洗染色法、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