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项针的组方规律、疗法特点和临床适应证。方法对1994—2012年间111篇运用颈项针的临床报道文献进行分析、对比。结果颈项针的组方遵循一定的规律,刺激量大于一般针刺法,临床应用疗效肯定,尤其对脑源性疾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有较好疗效。结论应在临床实践中开展规范化的技术操作,拓展颈项针应用范围,为临床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醒脑开窍针剌法"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剌法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醒脑开窍针剌治疗与传统针剌组进行疗效对照。结果醒脑开窍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组。结论醒脑开窍针剌法疗效显著,可降低致残率、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陈国庆  王忠和  谈玉婷 《医学综述》2007,13(23):1863-1864
目的探讨电磁穴位联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意义。方法2005年3月至2006年2月,随机选临床诊断乳腺增生症125例,分为口服药物组、电磁穴位治疗组、综合治疗组。对比观察电磁穴位联合中药疗法对乳腺增生症的治疗意义。结果口服药物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电磁穴位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分别为P<0.05、P<0.01。随访3个月显示:口服药物仅对病程短于3年的病例效果显著。电磁穴位治疗疗效与病期的长短无显箸关系,并且治疗后的复发率较低。结论结合祖国传统阴阳学说理论与现代电磁科学技术的电磁穴位疗法,对乳腺增生症具有比较理想的物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灸疗法对ABCD2模型下中风先兆低危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明确针灸、艾灸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中风先兆低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2个对照组,每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加基本疗法,对照组1采用艾灸加基本疗法,对照组Ⅱ采用基本疗法,治疗3个月,以中医症候积分为指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均高于各时照组(P<0.05),对照组1疗效优于对照组Ⅱ(P<0.05).结论 针灸加上基本疗法是治疗ABCD2模型下低危中风先兆患者的最佳方法,针灸、艾灸对于中风先兆都有一定治疗作用,针灸与艾灸相比,前者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5.
李本科 《中外医疗》2016,(12):168-169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胃病腧穴配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该院接受胃病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单纯针刺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行针刺腧穴配伍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χ2=4.043,P<0.05),治疗中,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结论利用针刺治疗胃病腧穴配伍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明显,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耿樱  段安  杨淳  张维平 《中外医疗》2014,(27):161-163
针灸处方思路的形成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和针灸学理论,强调整体与局部共治,强调病、证、症的整体把握。该文试从"病、证、症结合"和"经筋病、脏腑病、皮部病、络病辨位治疗"两个方面,初步探讨临床疾病针灸治疗处方的形成过程和理论依据,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些针灸临证处方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针刺配合佛手散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方便选自2014年2月—2016年3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推科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6例取阴陵泉、上星、人中、足三里、大椎、百会和水沟等穴位针刺,,配合服用佛手散进行治疗。对照组44例仅用于治疗组相同方法进行针刺,未服用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7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佛手散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较单用针刺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不同病程的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不同病程的面神经炎2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就诊时即进行针刺和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10d后才进行针刺治疗,并对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83.8%,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59.05%,有效率94.2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病程在15d内的患者的治愈率与15d以上病程患者的治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 面神经炎早期给予针刺治疗会大大提高治愈率,病程越短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有关治疗的报道很多,但对近年来文献进行收集整理时发现,其中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为最多且疗效肯定,常常结合药物一起使用,疗效更为显著。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包括针刺配合中药内服、针刺配合中药外敷、针刺配合中药内服外用,并对针刺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讨论,以期对此有一个系统、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中医特色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膝骨关节炎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作者采用中药口服、温针灸疗法对46例该病患者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7.8%,证明中药口服配合温针灸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督脉穴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和机制。方法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美多巴组、针刺组和针刺加美多巴组。造模后动物存活28d。采用爬杆法测量小鼠运动协调情况;高效液相电化学内标法测定前脑多巴胺和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数目;透射电镜观察黑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3个治疗组小鼠爬杆时间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5),其中针刺加美多巴组较单独治疗的针刺组和美多巴组所用时间都短(P<0.05);针刺加美多巴组前脑二羟基苯乙酸(DOPAC)的含量较针刺组明显增多(P<0.05)。针刺加美多巴组的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细胞数目明显高于美多巴组(P<0.05);电镜下针刺组和针刺加美多巴组黑质神经元中线粒体等结构的损伤程度也低于模型组和美多巴组。结论针刺督脉穴和针刺加美多巴复合治疗可改善PD小鼠的行为异常,其治疗PD的机制可能与减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及减轻线粒体等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近年来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探求其作用机制。方法本文从近年来的临床、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发现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机制非常复杂,因为多种因素与之相关。脑组织形态、脑微循环、兴奋性氨基酸和细胞凋亡等方面在针刺后发生相应的改变。结论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作用机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一种神经心理障碍,常见于脑血管病及脑血管病后遗症,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失读、视空间障碍等,给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适应和全面康复造成极大的不便。针刺疗法对罹患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有显著疗效。分别以"卒中,脑梗死,脑出血,轻度认知障碍,针刺"为关键词,对PubMed、Cochran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2004-2014年近10年收录已发表的相关临床研究报道进行中英文检索,对近年来应用针刺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方法及操作加以归纳、总结。旨在指导临床应用,为治疗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提供新的思考,并指出目前应用针刺治疗本病存在的问题与对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深度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PD)是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为特征的中枢退行性疾病,近年来从多方面证实了针剌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目前针刺治疗PD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该文对其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选穴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990年以来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文献,总结其选穴、归经、刺灸方法的临床应用规律,为制定针灸防治本病的规范化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2013年),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相关方法,将纳入的临床研究文献中所选腧穴进行腧穴、经络、刺灸方法等方面的统计及分析。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共60篇,涉及78个穴位、66t频次,平均每个穴位使用8.48次;选用穴位累积频率50%以上且相对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三阴交、肾俞、神门、太冲、太溪、关元、百会、脾俞、肝俞、内关、足三里;选用经络应用频次最多的为膀胱经、任脉、督脉、脾经。治疗手段除针刺外,还涉及耳穴贴敷、穴位注射、艾灸、电针、火针、推拿捏脊等多样治疗方法。结论: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所选穴位以三阴交、肾俞、关元、太冲、足三里最为常见,经络主要集中在膀胱经、任脉、脾经,刺灸方法常取单纯体针,配以多种方法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古籍中支沟穴针灸病证谱,总结支沟穴临床应用规律,以期为针灸临床选穴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遴选出支沟单穴及配伍运用的针灸病证谱,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支沟穴单穴主治病证8种,配伍主治病证29种,尤以在脾系病证及肝胆系病证中运用最为广泛,其中胁痛、便秘、痹证...  相似文献   

17.
李慎微  王顺 《中医学报》2022,37(2):304-310
针灸通过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的含量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脑肠轴分泌大量神经化学物质、调节时钟基因改善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症状,而针灸对各种肠道菌群的丰度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帕金森病睡眠障碍、针灸疗法及肠道菌群三者密切相关,针灸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但目前临床治疗方案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针法配合鸡血藤外洗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急性面神经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常规针刺组)和B组(子午流注针法针刺+鸡血藤外洗组),每组40例。A组进行常规针刺治疗;B组采用子午流注针法针刺加用鸡血藤煎水外洗治疗。疗程4周,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子午流注针法配合鸡血藤外洗组有效率为95.0%,常规针刺组为80.0%。子午流注针法配合鸡血藤外洗疗法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法配合鸡血藤外洗治疗急性面神经炎可迅速控制病情,缓解及治愈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时间窗对手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影响。[方法]对63例腰扭伤患者针刺腰痛穴进行手针运动疗法治疗,观察不同患病时间对手针运动疗法治疗后腰部疼痛、肌肉紧张程度、活动度及局部压痛的影响。[结果]患病24h之内手针治疗效果最好,其次为48h之内,72h之后治疗效果较差。[结论]对腰扭伤患者的手针运动疗法治疗应尽早进行。  相似文献   

20.
中风后足内翻是中风后遗症极其严重的肢体障碍之一,严重影响患者运动能力,以针刺为主的替代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且疗效显著。文章检索、搜集近10年来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文献,并进行整理、分类、分析,发现针刺对于该病疗效确切,但不同针刺手法差异较大。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针刺法的特点,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为中风后足内翻提供更好的针刺治疗方案和科研思路。目前,针刺治疗本病的神经学机制还需进一步阐明,深度挖掘针刺对中风患者神经学、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机制,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是研究针刺效应机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