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阴道加德纳菌对细菌性阴道病的病原学诊断评价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目的探讨阴道加德纳菌对细菌性阴道病(BV)的病原学诊断价值. 方法对237例妇科门诊生殖道感染患者,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用直接涂片染色、细菌分离培养、PCR和BV试验等4种方法,检测阴道加德纳菌和细菌性阴道病;BV诊断按照Amsel金标准分组:BV组174例,非BV组63例;另设对照组40例为健康体检妇女. 结果BV组174例直接涂片(线索细胞)、细菌培养、PCR和BV试验等4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5%、51.1%、78.2%和89.7%;63例非BV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3%、9.5%、11.1%和28.6%,2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值均<0.05,差异有显著性;40例健康对照组,只有PCR阳性检出率为12.5%,余均为阴性;23株GV药敏试验结果甲硝唑敏感2株,替硝唑敏感3株,罗红霉素敏感3株,阿奇霉素敏感4株,克林霉素敏感1株.结论阴道加德纳菌在细菌性阴道病中占有主导作用,是细菌性阴道病的重要致病菌之一;BV诊断试验快速、敏感,适用于BV筛查;涂片染色检测线索细胞简单、易行,且可同时进行真菌、淋菌等检测;细菌分离培养是阴道加德纳菌鉴定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阴道加德纳菌(GVA)感染及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应用,建立简便的BV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自制加德纳菌选择性培养基对A、B、C 3组宫颈、阴道分泌物进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与进口的加德纳菌琼脂培养基的试验结果对照,并同时涂片找线索细胞、胺试验、BV试验及白带常规检验。结果自制阴道加德纳菌选择性培养基与进口的加德纳菌琼脂培养基对GVA分离率两者效果相近(P0.05);156例BV患者GVA的总检出率为39.7%,其中100例宫颈炎患者GVA的检出率为41.0%;56例阴道炎患者的GVA检出率为37.5%;健康妇女GVA检出率为8.3%;65株GVA对头孢类、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敏感;而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结论自制加德纳菌培养基更有效抑制了革兰阳性菌和真菌的生长,配制简便;GVA的分离率与阴道分泌物的pH值、白细胞数及取材部位相关。  相似文献   

3.
1999~2001年永州地区细菌性阴道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细菌性阴道病的流行情况 ,为控制BV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检测阴道分泌物的pH值、胺试验、G染色查线索细胞的方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 结果 BV的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P <0 .0 0 1)。而且以年龄在 2 0~ 2 9岁患病率最高 42 83 %。 结论 应加强对性活跃人群细菌性阴道病的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泌尿生殖道感染阴道加德纳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检测阴道加德纳菌的理想方法 ,并了解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阴道加德纳菌的检出率及体外药敏情况。方法 对 6 9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宫颈分泌物 ,分别用氨试验、直接涂片找线索细胞和分离培养方法检测阴道加德纳菌 ,并对培养出的阴道加德纳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结果  3种方法对阴道加德纳菌的检出情况分别为氨试验阳性率 8 7% ,线索细胞阳性率 2 2 6 % ,分离培养阳性率 2 4 3% ,阴道加德纳菌对各种抗生素有不同的耐药性。结论 对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阴道加德纳菌的检测 ,分离培养法是最理想的方法。对阴道加德纳菌引起的感染可选用菌必治、羧苄青霉素和万古霉素等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细菌性阴道病 (BV)是近年来被确定的与性传播有关的疾病 ,其病原体为阴道加德纳菌 ,随着性病病原体感染谱的变化 ,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BV与盆腔炎、产后宫内膜炎等多种生殖系统感染有关 ,BV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对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对阴道加德纳菌的实验诊断主要是直接涂片找线索细胞。阴道分泌物中找到线索细胞是诊断BV的特征性指标。 2 0 0 2年 3月~ 2 0 0 3年 11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 6 95例妇女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中 ,查出阴道加德纳菌感染者 92例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  6 9…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在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其与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之间潜在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纽金特评分对260份女性分泌物标本进行BV检测,确认BV 41份,BV中介27份,非BV 192份。通过镜检,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试剂盒及培养法同时对女性分泌物标本中阴道加德纳菌、人型支原体、念珠菌(Canidia albicans,CA)及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进行检测。结果 GV和MH的检出率与BV、BV中介和非BV呈现明显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994、0.914,P0.05);而UU和CA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H和GV在BV、BV中介和非BV组中呈现出递减趋势;MH和GV主要分布于BV和BV中介组;在非BV组中的MH的分布远小于GV,仅为9.4%。GV和MH在BV(78.1%)、BV中介(66.7%)混合检出率明显高于非BV组(7.8%)。GV和CA混合检出率在BV、BV中介与非BV组中依次降低。结论 MH在BV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GV存在潜在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相关细菌阴道加特纳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YBR Green方法建立了阴道加特纳菌荧光定量PCR方法,评价荧光PCR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并对568例临床分泌物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本实验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可准确、特异的检测阴道加特纳菌;该方法的灵敏度可达到1拷贝/μl;194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分泌物标本中荧光定量PCR法检出116例(59.79%)阴道加特纳菌;而在374例非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分泌物标本中荧光定量PCR法检出35例(9.36%)阴道加特纳菌;荧光定量PCR法检出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方法,差异具有显著性,χ2=24.89,P<0.01。结论: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应该用于临床分泌物标本中的阴道加特纳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阴道加德纳菌(GV)是1955年Gardner等从一非特异性阴道炎病人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来的,1980年reenwood等报道该菌的DNA杂交研究和细胞壁的生化分析结果,确定该菌为一新菌属,称为加德纳菌。GV是女性细菌性阴道病(BV)的常见病原体,而且还可导致早产、低体重儿、绒毛膜炎、羊膜炎、羊水感染、子宫内膜炎、急性输卵管炎、手术后感染和子宫颈癌等。目前研究发现GV可经性接触传播,与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亦有一定关系。因此考虑在性病(STD)病人中开展GV检测、治疗,进一步明确GV在STD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Blue检测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 运用BVBlue试剂盒检测细菌性阴道病 (BacterialVaginopathy ,BV ) ,观察它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 用棉拭子收集病人阴道分泌物 ,用BVBlue试剂盒检测分泌物中的唾液酸酶 ,同时在显微镜下找线索细胞 ,所有数据再经统计学分析。 [结果 ] BVBlue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线索细胞检测阳性率 (P <0 .0 1) ,在感染有细菌性阴道病的病人中 ,霉菌滴虫感染率要明显低于非BV感染者 (P <0 .0 1)。 [结论 ] BVBlue检测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 ,是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一项较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0.
阴道加德纳菌的致病性与快速检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阴道加德纳菌(GV)的致病性,评价三联快速检测GV的价值.方法 采用阴道分泌物革兰染色找线索细胞、胺试验、pH测定三项联合检测的方法,如三项均为阳性则初步判断GV阳性.结果 生殖道炎症组阳性检出率为48.92%;正常对照组阳性检出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V是女性生殖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三联快速检测GV的方法成本低,无需特殊设备,适于在基层医疗单位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湿片法和荧光法在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测中的结果,对阴道分泌物荧光染色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 方法采集140例阴道分泌物标本,分别采用湿片法和荧光法检测标本中的线索细胞、念珠菌和阴道毛滴虫等病原体,并分析其检测结果。 结果湿片法检出线索细胞、念珠菌和阴道毛滴虫的阳性率分别为4.29%、13.57%和2.86%,荧光法的阳性率分别为11.43%、15.00%和2.86%;两种方法在检出线索细胞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测阴道毛滴虫和念珠菌的阳性率方面一致。 结论荧光染色检测检测线索细胞的阳性率高于湿片法,可用于临床阴道分泌物病原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M Orsós  I Sziller  T Pulay  F Paulin  S Cs?m?r  I Nász 《Orvosi hetilap》1989,130(24):1259-1262
The authors report on their experiences gained at the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clinic they established at the First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of Semmelweis Medical University. A total of 456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igns and symptoms of lower genital tract infection have been examined in one year. The investigation of patients included aerobic and anaerobic culture of vaginal bacteria, vaginal smear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Chlamydia trachomatis, Neisseria gonorrhoeae, Mycoplasmatales and Gardnerella vaginalis.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a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clinic is appropriate to contribute to the prevention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pread of the sexually transmitted bacterial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13.
随州地区阴道加德纳菌生物型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随州地区阴道加德纳菌(GV)的感染情况及生物型分布情况,分析药敏结果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对妇产科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宫颈或阴道分泌物进行分离培养,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Piot分型法分型,再采用K-B法检测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 326例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GV的总检出率为35.9%,除7型外其余各型均检测到;GV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吡肟、阿奇霉素、甲硝唑、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49.6%、21.4%、35.0%、56.4%、66.7%、59.0%、87.2%、54.7%、46.2%、84.6%、96.6%、86.3%。结论随州地区BV患者分离出的GV主要为1、5、6型,对头孢吡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以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有较好的敏感性,而对氨苄西林、甲硝唑及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液中线索细胞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对957例患者精液,直接涂片显微镜下查找线索细胞,阳性者再作革兰染色及细菌培养确证,同时进行精液参数分析。结果精液线索细胞检出率为23.5%(225/957)与细菌培养符合率为95.1%、精子活率、精子a级、a+b级活力、密度及低渗肿胀率明显低于阴性组及正常对照组,而精子畸形率、精液pH值明显高于阴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30例不育者配偶依据Amsel诊断标准确诊为细菌性阴道病(Bv)28例(93.3%)。结论Bv病原体可通过性生活侵犯到男性泌尿生殖道各部位,影响精液质量,是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并黏附于鳞状上皮形成线索细胞而对加德纳菌及短小球杆菌感染致不育的判断具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28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局部阴道微生态研究,揭示其发病特点,为药物干预,恢复宫颈局部阴道微生态平衡、阻断CIN发展演化提供依据。方法:取患者阴道分泌物行PH值测定、革兰染色后进行微生态评价(观察假丝酵母菌孢子及菌丝、阴道毛滴虫、线索细胞、加德纳菌、脓细胞、乳酸杆菌及菌群的多样性、密集度),同时取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及沙眼衣原体,进而了解CIN患者宫颈局部阴道微生态特点。结果:CIN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的总检出率为68.68%,线索细胞在CIN患者阴道分泌物涂片中的检出率最高,滴虫次之。沙眼衣原体(CT)在宫颈管病原体中检出率最高,解脲脲原体(Uu)次之,说明线索细胞、滴虫、沙眼衣原体及解脲脲原体感染导致的阴道微生态失衡极有可能与CIN发病有关,假丝酵母菌及人型支原体感染与CIN关系不大。CIN患者阴道乳酸杆菌总检出率不高,PH值呈异常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6.
7199例育龄妇女中细菌性阴道病筛查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细菌性阴道病各项诊断标准不同组合的实用价值。方法:将确诊为细菌性阴道病病人的诊断指标,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25例细菌性阴道病病人中,依据“线索细胞阳性+pH值阳性+胺试验阳性”诊断的比例最高(95·29%),其次为“线索细胞阳性+pH值阳性+分泌物异常”(4·00%)。依据“pH值阳性+胺试验阳性+分泌物异常”诊断的比例最低(0)。细菌性阴道病合并滴虫感染55例,明显多于合并念珠菌感染(P<0·01)。结论:线索细胞的检查应作为细菌性阴道病诊断的主要依据;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毛滴虫的感染机会大于念珠菌,所以在细菌性阴道病患者的实验室检测中同时注意阴道毛滴虫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