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发生情况厦预后.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进行异基因造血于细胞移植的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平均42岁,预处理方案采用BU/CY、GIAC方案,以CsA、MMF、ATG加短程MTX预防aGVHD.结果 2例发生了cGVHD,发生率为2/12(16.67%).予以激素为基础的一线治疗后1例缓解,1例无效,换为二线治疗后迭缓解.结论 cGVHD仍是Allo-HSCT后期常见并发症,对移植后的长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后发生胃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astrointestinal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I-GVHD)的临床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allo-HSCT的2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GI-GVHD发生情况进行分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GI-GVHD发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GI-GVHD对生存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接受allo-HSCT的201例患者中,36例(17.9%)发生GI-GVHD,发生中位时间为34(9~88)天,中位生存时间为228(21~1759)天,总体生存率为36.1%。随访中发生GI-GVHD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较未发生者明显降低(36.1% vs 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GI-GVHD患者以持续性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消化系统出血等症状为主,常伴有皮肤、肝脏等靶器官的损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供受者性别关系(P=0.012)、移植类型(P=0.054)、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位点不合程度(P=0.015)、预处理期间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P=0.029)、预处理期间使用碳青霉烯类超过7天(P=0.007)、早期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P=0.023)是GI-GVHD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供男性(P=0.009,OR=8.866)、非亲缘不全相合移植(P=0.043,OR=16.532)、预处理期间使用碳青霉烯类超过7天(P=0.023,OR=0.079)、早期BSI(P=0.008,OR=0.165)是影响GI-GV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者年龄、疾病类型、有否基础疾病、移植物类型、移植时长、预处理方案中是否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 ATG)、GVHD预防方案、回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 MNC)及CD34+细胞数量、粒系和巨核系重建时间、发生其他类型的GVHD等均不是GI-GVHD发生的危险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GI-GVHD组患者较非GI-GVHD组患者OS明显降低(36.1% vs 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女性供男性、非亲缘不全相合移植、预处理期间碳青霉烯类治疗超过7天和早期发生BSI可能是导致GI-GVH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移植后发生GI-GVHD的患者生存率会降低。  相似文献   

3.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21):2158-2159
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肠道GVHD是急性GVHD的主要表现[1],其临床症状重,对全身状况影响大.我院行allo-HSCT患者中发生肠道GVHD 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特点及有效防治。方法: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各1例)采用改良的马利兰、环磷酰胺方案进行预处理后,输注供者骨髓血或外周血干细胞。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予马法兰 阿糖胞苷 环磷酰胺 足叶乙甙方案预处理,回输外周血干细胞。aGVHD的预防均用环胞菌素A、甲氨蝶呤,出现GVHD后加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结果:移植后均获造血重建,发生较为严重的aGVHD2例。结论:联合各种免疫抑制剂,能有效防治GVHD,使患者获得长期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 方法 15例(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慢性髓系白血病和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行allo-HSCT.预处理方案包括:4例氟达拉滨(Flu)+阿糖胞苷(Ara-c)+全身放疗(TBI)+环磷酰胺(CY)、5例TBI+ CY+依托泊苷(VP-16)、2例TBI+ CY、4例白消安(Bu)+CY.以环孢素A、霉酚酸酯、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加短程甲氨蝶呤预防aGVHD. 结果 15例患者发生肠道aGVHD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39(19-143)d,Ⅲ度aGVHD 8例,Ⅳ度aGVHD7例.经治疗,7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5例疗效欠佳,治疗总有效率为66.7%. 结论 肠道aGVHD是allo-HSCT后常见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有效治疗直接关系到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重症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生情况及预后.方法 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BU/CY、GIAC方案,以CsA、MMF、ATG加短程MTX预防aGVHD.结果 2例分别于移植后21、40d并发重度肠炎,诊断为肠道aGVHD,予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FK506、抗CD25单克隆抗体后缓解.结论 重度肠道a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有效治疗直接关系到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武坤  刘丹  马晓波  贺振新  程沈菊  罗珊  曾云  聂波   《四川医学》2023,44(5):509-513
目的 探讨供者因素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发生aGVHD的患者为发病组,其余纳入未发病组。回顾性分析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者临床资料,分析供者因素对aGVHD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28例患者发生aGVHD,发生率为45.2%,其中Ⅰ~Ⅱ度为21例,Ⅲ~Ⅳ度为7例。发病组供者平均年龄(35.7±6.2)岁,明显高于对照组(27.1±3.8)岁(P<0.05);发病组供者、受体性别不同率、ABO血型不合率、HLA不全相合率均明显高于未发病组(P<0.05);发病组供者白蛋白浓度、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数量与未发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供者年龄、供者、受体性别不同(男供女)、ABO血型不合、HLA不全相合是allo-HSCT后aGVHD发...  相似文献   

8.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主要后期并 发症之一,随着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及供体淋巴细胞输注等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cGVHD已日益成为影响移植后期生存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免疫抑制治疗疗效差、并发症多,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包括霉酚酸酯、雷帕霉素(rapamycina)、infliximab等在内的大量新型免疫抑制剂及其不组合的应用,以及体外光照免疫疗法等新疗法的开展,cGVHD的临床治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为最终治愈该并发症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9.
Huang X  Chen Y  Guo N  Ren H  Zhang Y  Xu L  Gao Z  Lu D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8):511-514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后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hGVHD)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总结了118例120次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有17例发生了hGVHD(14.17%),临床表现为皮疹(13/17)、发热(8/17)、肝功能损害(6/17)和消化道症状(13/17),另有12例仅有单一器官受损,归为非典型hGVHD。经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有25例病情获得控制,但总的生存率仍较差,典型hGVHD、非典型hGVHD和无hGVHD组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30.50%,40.00%和61.67%(P<0.01)。HLA配型不合,移植前疾病处于进展期,女性患者,供受者性别不一致为发生hGVHD的危险因素。结论:hGVHD为allo-SCT后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文钦  张诚  陈幸华  高力  高蕾  孔佩艳  张曦 《重庆医学》2011,40(30):3034-3036
目的 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方法 24例患者中7例接受同胞间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17例接受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依据具体情况选择FBA(氟达拉滨、白消安、阿糖胞苷)、Bu/Cy(白消安/环磷酰胺)、CCNU+Bu+C...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化疗药物预处理方案建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 以BALB/cH-2kd小鼠作为供鼠,C57BL/6H-2kd小鼠为受鼠.对受鼠使用不同的化疗药物进行预处理[方案1:白消安20mg/(kg·d)×4d+环磷酰胺150mg/(kg·d)×2 d;方案2:白消安20mg/(kg·d)×4 d+环磷酰胺100mg/(kg·d)×2 d],然后经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供鼠脾细胞(6×107或4×107个)和(或)相同剂量的骨髓细胞(2×107个),建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采用嵌合体分析、临床评分、组织病理学等进行评价.结果 采用白消安20mg/(kg·d)×4d-+环磷酰胺150mg/(kg·d)×2d的方案进行预处理、2×107个骨髓单个核细胞+6×107个脾单个核细胞进行移植可形成较高水平的供受者混合嵌合体.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时间多集中在供鼠脾细胞输注后30~90 d,化疗药物剂量大的预处理方案及移植细胞数高的移植组小鼠的临床评分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高于化疗药物剂量小的预处理方案及移植细胞数少的移植组(P<0.05).模型小鼠肠、肝脏、皮肤、脾脏等器官出现细胞和结构异常、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结论 采用白消安和环磷酰胺预处理、给予2×107个骨髓单个核细胞+6×107或4×107个脾单个核细胞可形成较稳定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周游  刘林  廖明燕  唐晓琼  王利  张红宾  肖青 《重庆医学》2015,(21):2904-2906
目的 了解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发病率、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3年1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HSCT中心接受allo-HSCT的患者82例,按照我国IFD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2例allo-HSCT术后患者,共诊断22例IFD,发生率为26.83%,其中确诊IFD者5例(22.73%),临床诊断者7例(31.82%),拟诊者10例(45.45%).3、6、12个月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1.10%、15.30%、22.60%.多因素分析中,移植前真菌感染史、HLA配型不合是IFD早期的危险因素;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大剂量激素使用为IFD晚期的危险因素.结论 IFD是allo-HSCT术后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HLA配型不合、移植前真菌感染史、持续中性粒细胞缺乏、大剂量激素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IF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疗效,并探讨临床预后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7年7月至2013年8月进行Allo-HSCT治疗并随访2年以上的69例ALL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按移植方式分为单倍体组(n=42)和全相合组(n=27),对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单倍体组2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及2年无白血病生存率(leukemia-free survival,LFS)分别是63.4%、59.4%,而全相合组分别是53.9%、53.7%,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2年累积非复发死亡率(cumulative non-relapse mortality,NRM)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年累积复发率(cumulative relapse rate,RR)单倍体组明显高于全相合组(39.5% vs 19.5%,P=0.014).造血重建方面,单倍体组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明显晚于全相合移植组(P =0.002),两组血小板植入时间无明显差异(P =0.072).单倍体组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发生率明显高于全相合组(P =0.008),两组间Ⅲ~Ⅳ度急性GVHD及慢性GVH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倍体组半年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全相合组(P=0.02).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移植前的疾病状态(非CR1)为异基因移植患者的危险因素(P =0.001),其危险度为7.581;而发生局限性慢性GVHD和初诊距离移植时间较短者为预后保护因素(P=0.013和P=0.012),危险度分别为0.178和0.688.结论 在高危组ALL患者的治疗中,单倍体Allo-HSCT与全相合Allo-HSCT的整体疗效相当,因此,单倍体供者可以作为合适的造血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白血病过程中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状况防治方法及疗效.方法Allo-PBSCT治疗白血病21例,预防GVHD发生主要采用环孢霉素A(CsA)加短程甲氨碟呤(MTX)等.结果21例患者经ALLO-PBSCT后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GVHD的发生率为38%,3例重度急性GVHD(aGVHD)死亡2例,GVHD组的复发、死亡率较未出现GVHD组低.结论CsA加短程MTX预防GVHD的发生可获得较好的疗效,GVHD组患者的复发、死亡率低于未出现GVHD组,提示GVHD过程中伴有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VL).  相似文献   

15.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SCT) is a potentially curativ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such as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and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 There has been tremendous progress in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in allogeneic SCT with better outcomes through improvements in supportive care, expansion of stem cell donor options (HLA-matched unrelated donors (MUD), haploidentical related donors, and cord blood units (CBUs) etc.), and introduction of better tolerated reduced intensity conditioning (RIC) regimens.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过程。方法预处理采用BuCy方案(马利兰4mg.kg-1.d-1×4d,环磷酰胺60mg.kg-1.d-1×2d)。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环胞素A(CsA)联合氨甲碟呤(MTX)、骁悉(MMF)。结果 16d造血重建。 24d开始出现GVHD,首先表现为眼部疾患,其后累及皮肤、胃肠道、肝脏、膀胱及骨髓等器官。 34d外周血DNA基因型转变为供者型; 74d血型完全转变为供者型。结论GVHD临床表现多样,以眼部疾患为首发表现较少见。早期识别和正确处理GVHD是提高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病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巨细胞病毒(CMV)病的发生及其高危因素。方法 选择自1999年8月至2001年7月在本所行Allo—HSCT患者131例,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模型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CMV病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28例患者发生了CMV间质性肺炎(21.35%);9例发生了CMV肠炎(6.87%),CMV病的一年累积发生率为32.54%。在单因素分析中,非血缘关系供者、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抗CD3单克隆抗体、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因GVHD而加用免疫抑制剂、慢性GVHD、大剂量皮质激素、输血次数、患者血浆CMV阳性均与CMV病发生率增加有关;对CMV—DNA阳性而无临床症状者进行干预性治疗使CMV—DNA阴转,则有降低CMV病发生的作用。在多因素分析时,因血浆CMV—DNA阳性、GVHD加用免疫抑制剂、大量输血使CMV病发生危险增加(RR分别为:3.309、2.242、1.046),而干预性治疗使CMV—DNA转阴降低了发病危险(RR为0.346)。13例死于CMV病。结论 CMV病是Allo—HSCT的常见并发症,也是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对血浆CMV阳性的患者进行干预性治疗至CMV转阴,可能会减少CMV病的发生。对合并Ⅱ—Ⅳ度GVHD、加用免疫抑制剂和大量输血的高危患者更有必要早期采取干预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