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目的 对驻西沙群岛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可以有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方法 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驻西沙群岛174名军人进行测评,将其结果与军人常模及对照组比较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驻岛官兵的人际敏感、恐怖及精神病性因子分[(1.65±0.56)分,(1.24±0.33)分,(1.44±0.46)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人际敏感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焦虑因子分[(1.54±0.52)分,(1.46±0.47)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SCL-90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聚类分析,174名驻岛官兵可分为3类:第一类SCL-90得分较低,第二类得分中等,第三类得分较高.各类军人年龄、性别、婚恋状况、受教育程度、军龄、职别等人口学资料及服役相关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驻西沙群岛官兵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可分为三个亚类,各类军人具有不同的人口学资料及服役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军校学员克服社交焦虑心理训练的效果,分析训练前后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各量表变化情况.方法从某军校大三605名学员中,用苦恼量表(SAD)筛选出具有中等以上程度社交焦虑的学员151人,根据MMPI剖面图特征,把实验对象分成第一实验组(31人),第二实验组(34人).两组接受特异性,针对性强的心理训练方案.第一实验组训练前采用MMPI、SAD,训练后采用MM-PI、自我评估表(自编);第二实验组训练前后均采用MMPI、SAD进行评估.结果训练后,第一实验组社交焦虑状况自我评估表7个项目的得分明显高于训练前(t=4.06,3.886,3.944,3.182,3.118,2.454,2.213,P<0.05),第二实验组SAD得分显著低于训练前(t=8.887,P<0.01),基本接近该军校常模水平[(11.45 ±4.75)分;t=0.757,P>0.05];第一实验组MMPI.测试结果显示:K、Mf、Si、Re量表T分高于训练前,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9.209,2.653,3.12,3.093,P<0.05),Hy、Pa、Mas、Dy量表T分低于训练前,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3.641,2.087,4.249,2.436,P<0.05),第二实验组MMPI.测试结果显示:Pa、Ma、Do、Re量表T分高于训练前,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2.635,3.562,2.860,3.391,P<0.05),Hs、D、Mf、Pt、Si、Mas、Hy量表低于训练前,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2.26,7.93,5.57,6.195,6.114,4.640,4.103,P<0.05).结论克服社交焦虑心理训练效果显著,同时也促进了军校学员人格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医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和人格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医学生社交焦虑情况与影响因素,以针对性培养医学生良好的沟通技能.方法 采用交往焦虑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自尊量表,对309名医学生进行统一测试.结果 医学生总体人际交往较好.15.21%医学生表现出中等程度的社交焦虑,女生在社交焦虑和社交回避因子上明显高于男生(P<0.05).20~25岁年龄段医学生社交焦虑明显高于≤20岁医学生(P<0.01,P<0.05).不同专业医学生在社交焦虑和社交苦恼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社交焦虑的医学生在自尊、EPQ-E维度和EPQ-N维度、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EPQ-N维度、年龄和文化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r分别为0.308、0.404、0.205、0.189,P<0.01),与EPQ-E维度呈显著负相关(r=-0.515,P<0.01).回归方程显示:社交苦恼、EPQ-E维度、EPQ-N维度及自尊是社交焦虑重要的预测因素,可以联合解释45.3%的变异性.结论 培养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要从认知水平上着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水平,在日常生活中塑造良好的人格特征,在行为方面要加强人际沟通技能的训练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家庭环境因素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社交苦恼及回避量表(SAD),交往焦虑量表(LAS),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交焦虑量表(SASS),对121名大学生进行了测查分析。结果 家庭成员的亲密度、独立性、组织性与IAS、SAD总分及其焦虑和回避因子分、SAS、SASS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道德宗教观与IAS、SAD总分及其焦虑和回避因子分、SAS呈显著负相关,成功性与SAD总分及其焦虑和回避因子分、SAS呈显著负相关,情感表达SAS呈显著负相关;而矛盾性与IAS、SAD总分及其回避因子分、SAS得分呈显著正相关,控制性与SAS、SASS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不良家庭环埔因素是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状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社交苦恼及回避量表(SAD),交往焦虑量表(IAS),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交焦虑量表(SASS),对121名大学生进行了测查分析.结果家庭成员的亲密度、独立性、组织性与IAS、SAD总分及其焦虑和回避因子分、SAS、SASS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道德宗教观与IAS、SAD总分及其焦虑和回避因子分、SAS呈显著负相关,成功性与SAD总分及其焦虑和回避因子分、SAS呈显著负相关,情感表达SAS呈显著负相关;而矛盾性与IAS、SAD总分及其回避因子分、SAS得分呈显著正相关,控制性与SAS、SASS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不良家庭环境因素是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状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医学生自我和谐的特点及其与社交回避及苦恼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对412名医学生团体施测.结果 ①医学生自我和谐平均总分是(92.06±12.80)分,除自我的刻板性在性别[男生(19.35±4.20)分;女生(17.73±3.75)分]上差异显著外(t=4.111,P<0.01),自我和谐及各因子在年级、性别、独生、城乡上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SAD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其分量表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r=-0.193,0.076,0.388,0.376).③回归分析显示,医学生的自我和谐状况对SAD得分有较好的预测作用(Beta=0.372,-0.152).结论 医学生自我和谐程度偏低,而自我和谐程度的不良会导致社交回避或焦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社交焦虑障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对42例社交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患者均服用度洛西汀(商品名:奥思平)60mg/d,l疗程8周,并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措施(社交技能训练)。在治疗8周后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SAD)量表评定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SAD)量表评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SAD)量表评测,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可提高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导致飞行员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 对458名飞行员进行量表测评,包括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问卷、生活事件量表.数据采用SPSS10.0作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飞行员社交回避及苦恼与心理健康水平、个性、社会支持、特质应对、生活事件有显著相关性;运输机飞行员社交回避(F=3.09,P<0.05)和社交苦恼(F=4.05,P<0.01)均显著大于其他机种;疾病组社交苦恼明显大于健康组(t:2.74,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和消极应对方式对社交回避行为的影响最大(标准回归系数依次为-0.346,0.230,-0.219,0.209);消极应对方式、兴奋性、社会支持和敢为性对社交苦恼情感的影响最大(标准回归系数依次为0.591,-0.324,0.185,-0.129).结论 个性、特质应对、社会支持、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事件等心理社会因素影响飞行员社交回避及苦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驻岛部队官兵的睡眠质量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328名驻岛官兵进行调查。结果:①驻岛官兵PSQI总分为(7.88±4.42)分,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62.1%;②军官的睡眠质量明显好于士官和战士,而士官明显好于战士(P<0.01);③消极应对、主观支持、客观支持、EPQ-N是影响驻岛官兵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P<0.05或0.01)。结论:培养健全的个性和积极的应对策略,提高社会支持,是改善驻岛官兵睡眠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效果。方法:将人际关系不协调的60名大学新生随机分为控制组(给予为期9周的团体心理辅导教育)和对照组(仅接受一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9周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自尊量表(SES)、个人评价问卷(PEI)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控制组辅导后人际关系、抑郁、焦虑、SAD、PEI得分均低于辅导前,SES高于辅导前,P均<0.05;与对照组辅导后相比,控制组人际关系、焦虑、PEI降低,SES升高,P均<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干预有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在社交回避与苦恼、自尊、个人评价自信的影响有即时提高与改善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高海拔环境下军人状态-特质焦虑的特点.方法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对驻高原地区45个部队6 019名军人进行团体测评,分析军人状态-特质焦虑的特点.结果 ①性别:女性TAI得分显著高于男性(P<0.01).②职别:军官组SAI和TAI得分显著高于士兵和士官组(P<0.01).③年龄:>30岁组TAI得分显著高于25岁以下各组(P<0.01);>25 ~30岁组TAI得分显著高于20岁以下各组(P<0.01).④军龄:TAI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12~16年组和>16年组TAI得分显著高于≤1年、>1 ~2年、>2 ~5年和>5 ~8年组(P<0.05,P<0.01).⑤海拔高度:SAI和TAI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0 m组SAI和TAI得分显著高于>2 500~3 000 m组(P<0.01).⑥文化程度:呈现SAI和TAI得分大学及以上组>高中(中专)组>初中及以下组的趋势(P<0.01).⑦非独生子女组SAI得分显著低于独生子女组(P<0.05).结论 高海拔环境的军人状态特质焦虑在性别、职别、年龄、军龄、文化程度、独生子女情况和海拔高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高原军人进行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特征的调查研究.方法 采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S-D)中国修订版,整群抽取某部高原军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样本4 631例.数据采用SPSS 23统计软件进行录入与处理,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①高原军人抑郁发生率为31.6% (95%CI=30.2 ~33.0),其中,轻、中、重度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1.3%(95% CI=10.4 ~12.2)、11.4%(95% CI=10.5 ~ 12.3)、8.8% (95% CI=8.0 ~9.6).②高原军人的抑郁总分未发现性别差异(P>0.05).③士官的抑郁总分显著高于列兵(P<0.05).④驻地海拔越高,高原军人抑郁水平越高(P <0.05,P<0.01).⑤单亲家庭出身的高原军人的抑郁水平高于双亲家庭出身者(P<0.01).⑥年龄30岁及以上的高原军人在抑郁总分和各因子的得分上都显著高于30岁以下者(P<0.01),而30岁以下的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军龄13年及以上的高原军人的抑郁水平高于军龄不足13年者(P<0.01).⑧抑郁水平与海拔高度、年龄、军龄显著相关(P<0.01),与原生家庭结构相关(P<0.05).结论 高原军人具有较高的抑郁发生率和抑郁水平,其CES-D评分与年龄、军龄、职别、原生家庭类型、海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不同海拔的高原军人焦虑特点,探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与不同海拔高原军人的焦虑现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和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对4 631名高原军人进行团体问卷调查,以驻地海拔高度为分组依据,对官兵焦虑现状进行组间比较,并依据海拔分组以年龄、职别、文化程度等进行分层组间比较.结果 ①不同海拔组官兵在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不同海拔组军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水平不存在性别、独生子女与否的差异(P>0.05),而在职别、文化程度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P<0.05);③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因子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在不同海拔组内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为0.15 ~0.47,P<0.01);④负性解释偏向因子在<1 500 m组对特质焦虑呈负向预测作用(β=-0.15,P<0.01),并且仅<1 500 m组的回归方程中纳入负性注意偏向因子;负性沉思偏向在各海拔组内均对特质焦虑起正向预测作用(β=0.19,β=0.36,β=0.37,p<0.01).结论 不同海拔高度官兵的焦虑状况存在差异,负性沉思偏向起到正向预测高原官兵特质焦虑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地官兵高原驻训期间睡眠质量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疲劳症状自评量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对459名高原驻训官兵进行现场心理测评.结果 (1)高原驻训官兵总体睡眠质量均值为5.61±3.48,40.5%睡眠质量较好,25.3%睡眠质量较差,34.2%睡眠质量一般.(2)睡眠质量较差官兵的疲劳及心理应激得分显著高于睡眠质量好的官兵(t1=-10.70,t2=-9.68,P<0.01).(3)心理应激、疲劳程度、自评演习信心程度、自评健康状况与PSQI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517,0.488,0.259,0.352,P<0.01).(4)心理应激、疲劳程度、自评演习信心程度和自评健康状况进入PSQI总分回归方程,且预测变异量为36.1%.结论 高原条件下驻训官兵的心理应激状况、疲劳程度影响睡眠质量,官兵对演习的自信程度、健康状况的评估也对睡眠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国第八批赴苏丹瓦乌地区,运输、医疗两个分队的维和官兵初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的相关性,为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运输分队和医疗分队共160名维和官兵进行集中测试。结果 (1)维和官兵在执行任务初期SCL-90除躯体化因子高于军人常模(P〈0.01)外,其他各因子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2)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相关。EPQ内外向维度与SCL-90强迫、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呈负相关(P〈0.05,P〈0.01),与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因子呈正相关(P〈0.05,P〈0.01);神经质维度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P〈0.05,P〈0.01),除躯体化、强迫因子外,精神质维度与SCL-90其余各因子呈正相关(P〈0.05,P〈0.01);掩饰性维度与抑郁、焦虑因子呈正相关(P〈0.05,P〈0.01)。(3)运输分队的强迫、抑郁、焦虑及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医疗分队(P〈0.05)。结论赴苏丹瓦乌地区初期,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与自身的人格特征相关;医疗分队相对运输分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高原官兵负性认知加工特征着手,探讨高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以及负性认知加工偏向与抑郁情绪间关系.方法 选择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和流行抑郁量表,采用整群抽样,对4 635名高原某部留驻官兵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①在注意偏向方面,年龄(F=10.38,P<0.01)、军龄(F=7.66,P<0.01)、文化程度(F =4.17,P<0.05)和职别(F=11.49,P<0.0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②在记忆偏向方面,年龄(F=3.72,P<0.01)、军龄(F=4.11,P<0.01)、文化程度(F=13.27,P<0.01)和职别(F=9.57,P<0.0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③在解释偏向方面,年龄(F=15.05,P<0.01)、军龄(F=11.20,P<0.01)、文化程度(F=19.31,P<0.01)和职别(F=24.76,P<0.01)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④在沉思偏向方面,只有年龄(F=5.98,P<0.01)、军龄(F=6.93,P<0.01)和职别(F =6.96,P<0.01)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⑤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的4个因子与抑郁检出之间均存在相关性(r注意=0.43,r记忆=0.47,r解释=0.46,r沉思=0.58,P<0.01).结论 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是抑郁易感者和抑郁患者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原军人抑郁、焦虑与情绪调节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armymen emotion regulation types questionnaire,AERTQ)对4691名高原军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①高原军人抑郁发生率为31.60%,均分为(13.27±7.19);状态焦虑均分(39.28 ±8.98),特质焦虑均分(39.28 ±8.43).②4种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使用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3 890)=1401.99,P<0.01],从高到低依次是自我安慰(15.60 ±4.29)、情感求助(13.82 ±4.22)、行为抑制(13.45 ±4.32)、认知重视(11.16 ±3.98).③高原军人的抑郁、状态焦虑、特质焦虑都与认知重视(r=0.492、r=0.303、r=0.373,P<0.01)、行为抑制(r=0.189、r=0.041、r=0.057,P<0.01)呈正相关,而与情感求助(r=-0.099、r=-0.185、r=-0.161,P<0.01)、自我安慰(r=-0.150、r=-0.221、r=-0.227,P<0.01)呈负相关.③认知重视、行为抑制、情感求助、自我安慰能够有效地预测高原军人抑郁情绪,总解释率为29.40%;认知重视、情感求助、自我安慰能够预测高原军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总解释率分别为17.00%、22.10%.结论 使用不同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对高原军人抑郁、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进高海高原驻训军人急性应激反应特点.方法 采用军人急性应激反应量表(acute stress response scale for armymen,ASRSA),于到达高原(海拔3 450 m)3d内,对600名急进高海拔高原驻训军人进行团体心理测评,比较其急性应激反应的人员类别、文化程度、子女结构和婚姻状况差异.结果 各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72~0.95(P<0.01),同质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为0.961,Spearman分半信度为0.946,说明ASRSA在急进高海拔高原军人群体中有较好的信度和区分度,可以作为急进高海拔高原军人群体中的测评工具.①急进高海拔高原驻训军人急性应激反应各维度得分在士(军)官和义务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急进高海拔高原驻训军人急性应激反应各维度得分在文化程度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及以上文化组认知改变、情绪反应、行为变化、生理反应、病理改变、工作效率和总反应指数得分显著高于高中及以下文化组(P<0.05);③独生子组急性应激反应病理改变和工作效率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组(P<0.05);④急进高海拔高原驻训军人急性应激反应各维度得分在未婚组和已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急进高海拔高原驻训军人急性应激反应病理改变得分在各军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进高海拔高原驻训军人急性应激反应得分存在显著的文化程度、子女结构和军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我国常驻青藏高原陆军军人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2017版常模.方法 采用SCL-90量表,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常驻青藏高原地区46个陆军单位10 239名军人为对象进行测评.结果①常驻青藏高原陆军军人SCL-90多数因子得分显著低于1999版、2005版和2016版军人常模(P<0.01),但躯体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2005版和2016版常模(P<0.01);②高原男性军人躯体化得分显著高于2016版男性常模(P<0.01),独生子女在7个因子得分上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P <0.05,P<0.01),高中和中专组抑郁得分最低,本科大专及以上组偏执得分最高,双亲家庭军人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单亲家庭(P<0.05,P<0.01);③士官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敌对、恐怖得分最高,士兵的抑郁、偏执得分最低(P <0.05,P<0.01);指挥类军人躯体化因子得分最低,后勤类军人在强迫、抑郁因子得分上显著低于政工类和其他类军人(P<0.01);④除恐怖和精神性因子外,常驻青藏高原陆军军人因子得分在不同海拔高度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 建立了常驻青藏高原陆军军人症状自评量表的总体常模、性别常模、独生子女常模、家庭结构常模、文化程度常模、职级常模、工作类型常模和海拔高度常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进高原驻训军人不同任务阶段正负性情绪变化特点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正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对700名急进高海拔高原驻训军人进行纵向动态追踪测评,分析其正负性情绪变化特点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对正负情绪量表进行同质性检测,同质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94,斯皮尔曼分半信度在0.936,说明适用于急进高原驻训军人的测评.结果 ①急进高海拔高原驻训军人负性情绪因子得分呈现显著的阶段差异(P<0.01).②内地集结期,正性情绪因子得分外向型军人显著高于内向型军人(P<0.05),负性情绪因子得分内向型军人显著高于外向型军人(P<0.05).③内地集结期,正性情绪因子得分情绪稳定型和中间型军人显著高于情绪不稳定型军人,负性情绪因子得分情绪不稳定型军人显著高于情绪稳定型和中间型军人(P<0.05).结论 急进高海拔高原驻训军人正负性情绪变化与人格特征存在密切关系,性格外向和情绪稳定军人多以正性情绪为主,阶段变化不显著;性格内向和情绪不稳定军人更容易产生负性情绪,阶段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