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薄层扫描法测定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建立藤茶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结果: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38.17%-38.54%,回收率为98.5%,RSD为1.6%,结论:该法快速、简单、稳定、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建立测定藤茶中二氢杨梅素(DMY)与杨梅素(MY)含量的方法,并考察藤茶中DMY与MY的热稳定性。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onex Acclaim RSLCPA2(30mm×2.1mm,2.2μm),流动相为0.1%磷酸-乙腈(78:22,V/V),流速为0.4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90nm(测定DMY,0~2min)和373nm(测定MY,2~4min)。采用加热回流方式,考察DMY与MY的含量变化。结果:DMY、MY的进样量分别在200.0~1600.0ng(r=0.9998)、5.0~56.2ng(r=0.9997)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二者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74%和99.78%,RSD分别为1.90%和1.37%(n均为9)。藤茶中DMY、MY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53%~35.01%、0~0.62%,二者总含量为0.53%~35.30%。DMY热稳定性较差,在含量测定过程中不宜采用加热方式提取。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可为藤茶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炮制方法制备的藤茶中双氢杨梅素的含量,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藤茶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微波炮制、传统炒制、水煮法对采自3个不同产地的新鲜藤茶进行加工炮制处理,制得藤茶不同炮制品;用自然晾干法处理得藤茶生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藤茶炮制品和藤茶生品中双氢杨梅素的含量。结果:不同炮制方法对藤茶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有较大影响,其中微波炮制法所制备的藤茶中双氢杨梅素含量最高,传统炒制法含量与其相近;其次为水煮法;藤茶生品中双氢杨梅素的含量最低。结论:炮制可提高藤茶叶中双氢杨梅素含量,且以微波法炮制为佳。 相似文献
5.
综合藤茶近十年抗肿瘤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从活性成分、作用效果及作用机制三方面进行阐述,为藤茶的深入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藤茶素片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藤茶素片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 llsphere ODS柱(4.6×250mm,5μm),ODS预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15∶85);检测波长为290nm;流速为1.0m l.m in-1,柱温为30℃。结果本法精密度高,稳定性好,二氢杨梅素溶液在0.0744~0.3720m g.mL-1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6%,RSD=0.98%(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不同产地、部位及加工工艺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含量的差异,及优选藤茶与牛蒡子配伍药效学研究。方法 二氢杨梅素高效液相方法学验证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05 % 磷酸(30∶70),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91 nm,柱温25 ℃。配伍药效验证方法采用大鼠棉球植入致炎及小鼠耳肿胀致炎模型,对大鼠棉球植入实验肉芽肿净量及小鼠耳肿胀率进行观察。结果 方法学验证二氢杨梅素在0.019 9~0.318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回收率在95.04 %~100.4 %之间,样品在24 h内稳定,该方法重复性较好。配伍药效学验证高剂量优选藤茶与牛蒡子配伍可致大鼠肉芽肿净量及小鼠耳肿胀率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方法简便准确,二氢杨梅素在不同产地、部位及加工工艺中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以贵州省江口县自然晒干的芽尖部位藤茶含量最高。藤茶与牛蒡子配伍可显著改善咽部症状,减轻致炎程度,共同协同达到清咽效果。 相似文献
8.
西南山茶植物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西南山茶叶(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花蕾(醇提物),种子(醇提物、水提物),果皮(醇提物、水提物)各植物部位中总皂苷、总多酚(鞣质)、总黄酮的含量.方法 采用UV法.结果 其总皂苷、总多酚(鞣质)、总黄酮的含量依次为山茶叶醇提物33.33%、15.73%(4.48%)、10.95%;山茶叶乙酸乙酯萃取物38.69%、20.01%(8.32%)、39.38%;花蕾醇提物40.42%、22.52%(8.54%)、18.34%;种子醇提物21.40%、4.74%(0.83%)、3.82%;种子水提物1.74%、9.30%(3.06%)、0.03%;果皮醇提物11.20%、10.61%(2.82%)、11.16%;果皮水提物2.10%、7.89%(7.24%)、1.39%.结论 UV法测定以上3种物质简便易行,准确可靠,重复性较理想,回收率较好.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藤茶提取物中二氢杨梅素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中血清IL-1β、IL-8、TNF-α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踝关节腔内注射尿酸钠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以秋水仙碱为对照,观察藤茶提取物中二氢杨梅素对各组大鼠的踝关节肿胀度及血清TNF-α、IL-1β及IL-8水平的调节作用。结果模型组关节肿胀度、IL-1β、IL-8和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中高剂量的二氢杨梅素能明显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踝关节肿胀度,降低血清TNF-α、IL-1B及IL-8的水平。结论藤茶提取物中二氢杨梅素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血清IL-1β、IL-8和TNF-α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不同来源的花生壳总黄酮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考察不同来源的花生壳中总黄酮含量的差异。方法以70%乙醇75℃提取2次,提取液浓缩干燥,通过在510 nm测定吸光度的方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不同来源的花生壳总黄酮含量有明显差异,本文研究5个不同产区的花生壳总黄酮含量在10.12~17.57 mg.g-1之间;不同成熟度的花生壳总黄酮含量在4.76~13.24 mg.g-1之间;生熟不同的花生壳总黄酮含量在17.05~6.91 mg.g-1之间。结论山东产区、成熟度高的及未经炒制的生花生壳,其总黄酮含量较高,提示作药用时应注意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金樱根生品及其不同炮制品中总黄酮含量的变化,以确定不同炮制方法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金樱根不同炮制品的总黄酮含量。结果总黄酮含量为:醋制品(7.83%),盐制品(6.63%),黑豆汁制品(6.01%),生品(5.88%)。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金樱根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产地天冬中多糖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天冬中多糖的含量差异。方法以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硫酸一蒽酮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天冬中多糖含量较高,不同产地的含量差异较大。含量测定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0.04%,RSD=0.88%(n=6)。结论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小驳骨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及其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芦丁显色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建立小驳骨中总黄酮的含量;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总黄酮提取工艺。结果芦丁显色法可以准确测定小驳骨中总黄酮含量,其平均含量为4.67mg/g;正交试验法筛选的最优提取工艺为:15倍量60%乙醇,超声提取40min。结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驳骨中总黄酮的含量精确科学,能很好地检测和控制小驳骨总黄酮的质量;正交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次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产地不同规格的茯苓水溶性多糖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5个产地茯苓和3种规格茯苓中水溶性多糖的提取率.方法 提取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结果 湖北产地的茯苓水溶性多糖提取率(0.431%)最高,云南产地的茯苓水溶性多糖提取率(0.318%)最低,其他依次为浙江(0.428%)、安徽(0.418%)、湖南(0.370%).茯苓片的茯苓水溶性多糖提取率(0.360%)最高,其次为茯苓丁(0.147%),茯苓块的提取率(0.116%)最低.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快捷、准确,试验结果可靠,为茯苓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金线莲及其混伪品中总黄酮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金线莲及其混伪品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 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金线莲及其混伪品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 12批金线莲总黄酮含量在3.89~15.17 mg/g之间,其中广东清远的野生金线莲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5.17 mg/g;13种混伪品的总黄酮含量在3.66~21.96 mg/g之间,其中野生斑叶兰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1.96 mg/g。结论 金线莲及其混伪品中总黄酮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凤尾草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60%乙醇提取,NaNO2-Al(NO)3-NaOH显色,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凤尾草中的总黄酮含量,检测波长为510nm。结果回归方程为C=0.0845A+0.00149,r=0.9993,总黄酮质量浓度在0.0184—0.0736m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1%,RSD=1.83%(n=6)。凤尾草中总黄酮含量为56.93~58.25mg/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好,结果可靠,可作为凤尾草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鹅不食草的总黄酮含量。方法采用石油醚脱脂,用60%乙醇提取,NaNO2-Al(NO)3-NaOH显色,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鹅不食草中总黄酮的含量,检测波长为510nm。结果芦丁对照品质量浓度在0.0184~0.0644m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C=0.0955A-0.0105,r=0.9994(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2%,RSD=1.02%(n=6)。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为36.35~43.11mg/g。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好、结果可靠,可作为鹅不食草的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麻口皮子药中总黄酮的不同提取方法并进行含量测定,为地方药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510 nm为检测波长测定吸光度,比较回流法提取、超声提取和浸渍法提取所得总黄酮的量。结果回流法提取所得总黄酮量较多,对照品溶液质量浓度在0.42~4.2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A=0.264 7C+0.032,r=0.999 0(n=6);平均回收率为97.53%,RSD=1.85%(n=6)。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用于麻口皮子药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8种茶叶中咖啡因的含量。方法采用Ultimate XB-C18(4.6×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80nm,进样量20μL。结果在所选条件下,样品中待测组分与其它组分分离良好(R〉1.5),咖啡因对照品在10-100μg·mL-1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回收率为98.8%-102.5%,RSD=1.6%(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适合用于茶叶中咖啡因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