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危险因素及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 对469名带状疱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遗留后遗神经痛患者66例,对可能与后遗神经痛有关的危险因素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后遗神经痛的危险因素.结果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比例为14.072%(66/469).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对应的Exp(B)=OR=1.050>1,P=0.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VAS(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对应的Exp(B)=OR=1.024>1,P=0.027,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治疗对应的Exp(B)=OR=4.882>1,P=0.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和治疗前VAS评分是PHN的危险因素,对于年龄较高,疼痛较明显的患者应及早接受规范诊治;针灸疗法是其保护性因素,使用抗病毒药物同时可联合针灸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110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海南医学》2012,23(2):80-81
目的 分析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3-2010年11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带状疱疹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带状疱疹发病季节,春季43例、占39.09%,秋季38例、占34.54%冬季20例,占18.18%;有明确诱因者75例,占68.18%;皮损类型,寻常型69例,占62.73%;先有神经痛而后发疹者77例,占70.00%;16例后遗神经痛其中50~59岁4例,60岁以上12例.结论 带状疱疹多数有诱发因素,好发于春、秋季.男性多于女性,后遗神经痛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早期诊治对防止老年患者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带状疱疹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相关情况,掌握其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16例住院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不同观察指标计算百分比,分析治疗方案及效果。结果共统计带状疱疹住院患者516例,男269例,女247例,城镇398例,农村207例,中老年患者402例,右侧发病258例,左侧243例,三叉神经受累124例,脊神经受累392例,寻常型344例,伴神经痛者314例,发生后遗神经痛45例,可伴有多种实验室异常,激素使用率达45.3%。结论带状疱疹比较常见,以中老年患者居多,患者往往治疗不及时,神经痛的发生率高,根据病情需要可及早给予激素治疗,可减轻神经痛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疼痛护理联合知识宣教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NRS评分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开展疼痛护理联合知识教育,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RS评分。结果:经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NRS评分(0.89±7.46)分,好于对照组患者(3.36±0.82)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联合知识宣教,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NRS评分有积极影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现象,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求与带状疱疹发病及发生后遗神经痛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北京东直门医院皮肤科13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带状疱疹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年龄与疱疹前驱痛、疼痛程度均无明显相关性;年龄、疱疹前驱痛、皮损疼痛程度、基础慢性病及开始治疗时间均可能是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相关因素。结论带状疱疹发病、发生后遗神经痛均有一定相关因素,早发现、早治疗,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或伴有基础慢性病者防治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浙江省人民医院带状疱疹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有后遗神经痛,分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组29例和非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组50例。对79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并分析带状疱疹类型、就诊时间、皮肤受累面积、有无前驱疼痛与后遗神经痛的关系。 结果 带状疱疹就诊时间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在5 d内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比例为13.3%,就诊时间超过5 d的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比例为42.2%,5 d以上就诊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带状疱疹的皮肤受累面积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带状疱疹皮肤小面积受累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为25.0%,带状疱疹皮肤大面积受累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为51.4%,带状疱疹受累面积大时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增加;带状疱疹前驱疼痛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带状疱疹有前驱疼痛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为47.9%,带状疱疹无前驱疼痛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为19.4%,有前驱疼痛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前驱疼痛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P<0.05)。 结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和带状疱疹的类型无关,和带状疱疹的就诊时间、皮肤受累面积和前驱疼痛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发病年龄、神经痛与皮疹出现的先后顺序、临床类型、后遗神经痛和误诊率,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98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198例,发病部位以三叉神经分布区最多,占41.41%;后遗神经痛占15.15%,且均为50岁以上患者;早期的误诊率为13.13%.结论带状疱疹发病中男性多于女性,后遗神经痛均发生于50岁以上患者,且60岁为高发人群。临床医生诊断神经痛时,须详细询问病情并做仔细检查,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8.
韩柯柯 《吉林医学》2013,34(10):1893-1894
目的:探讨和研究带状疱疹患者的发病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81例,给予患者泛昔洛韦或万乃洛韦药物口服。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给予250 mg阿昔洛韦的静脉滴注,3~5 d后改服泛昔洛韦。对于重症的老年患者,在病程早期联合使用泼尼松。结果:经治疗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共有6例,发病率为7.4%,对于重症的带状疱疹患者,在发病早期联合应用20~40 mg的泼尼松,都没有产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症状。结论:泛昔洛韦治疗效果较好且患者依从性高,对于皮损严重和疼痛剧烈的患者,在短期联合运用剂量中等的糖皮质类激素,非常有利于减小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7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两组。常规治疗组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火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火针治疗。比较两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缓解率;住院时间、疼痛减轻50%时间、治愈时间;干预前后患者VAS评分、QOL评分。结果火针治疗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缓解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火针治疗组住院时间、疼痛减轻50%时间、治愈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P0.05;干预前两组VAS评分、QOL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火针治疗组VAS评分、QOL评分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缩短疗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心理护理心得体会,评价整体护理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措施,根据VAS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治疗后整体康复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加用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布洛芬、甲钴胺、西咪替丁口服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结果显示,治疗组第1、2、4周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第1、2、4周的有效率分别为57.5%、77.5%和85.0%和15.0%、30.0%和42.5%,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伐昔洛韦联合膦甲酸钠治疗老年人头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湖北省中山医院皮肤科住院的74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年龄≥65岁)临床资料,其中,40例给予伐昔洛韦联合膦甲酸钠治疗,34例给予膦甲酸钠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0 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VAS评分、后遗神经痛(PHN)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及统计分析。结果: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皮损开始结痂时间、50%皮损结痂时间、全部脱痂时间,联合用药组均较膦甲酸钠组短(P<0. 05),且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出现例数少(P<0. 05)。结论:伐昔洛韦联合膦甲酸钠可以有效治疗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具有止痛、皮损恢复快、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及安全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在中老年带状疱疹的应用和防治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带状疱疹患者168例在进行常规治疗时加用强的松10mg,每日3次,7-10天为1疗程,观察皮损消退和神经痛情况.结果 161例患者疼痛症状在2-3天明显缓解;146例患者在5-7天皮损明显消退,炎症减轻;168例治疗后有3例发生后遗神经痛,占1.8%,与其他方案治疗出现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13%相比,用χ2检验,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皮质激素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可明显缩短疗程,有效防治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苗冬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300-2301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的发病特点、治疗措施及与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病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与年龄、初诊时间、治疗措施有关。结论带状疱疹患者较早诊治和对症下药,对缩短病程、防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以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对258例住院带状疱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8例患者中有明确诱发因素或者相关的基础疾病者191例,占74.0%;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年龄在60岁及以上者122例,占47.3%;后遗神经痛患者29例,占11.2%,多为60岁以上的患者。结论:带状疱疹多数有诱发因素,男性多于女性,后遗神经痛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防止老年患者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运用复原再生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探讨活血通络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证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复原再生汤加减内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50例。结果显效34例(占68%),有效15例(占30%),无效1例(占2%),总有效率98%。结论复原再生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对647例带状疱疹合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59例的年龄、性别、部位、首诊时间、诱因及早期有效抗病毒治疗等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进行单因素的分析。结果:PHN发病率9.12%,相关因素为患者年龄及早期有效抗病毒治疗,无关因素为性别、诱因,相对相关因素为部位、首诊时间。结论:在带状疱疹早期密切PHN相关因素,可减少PHN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合并糖尿病时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120例带状疱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明显诱因86例(71.67%),临床类型中普通型51例(42.50%),先发生神经痛再发生水疱者87例(72.50%),发生后遗神经痛26例(21.67%),合并心肌损害者53例(44.17%),误诊11例(9.17%).结论 带状疱疹合并糖尿病患者症状重,易误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高,无禁忌症者可予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住院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致病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住院带状疱疹患者323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完整病历资料、出院后门诊复诊记录,确定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55例,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268例。比较两组患者病毒感染轻重、患者自身健康状况、就诊时间、早期治疗方案和疗程。结果: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前驱痛占比、急性期疼痛程度评分、皮损性质和面积评分高于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年龄、营养状况、基础疾病种类数高于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就诊时间(3.37 d)短于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6.4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23,P=0.001);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早期治疗不规范患者(15例,占比27.27%)高于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38例,占比1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1,P=0.017)。结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与病毒感染轻重、患者自身健康状况、就诊时间、早期治疗方案和疗程密切相关。病毒感染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感染相关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感染相关AKI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收集2018年12月-2020年12月于浙江省中医院住院患者的肾功能检查结果,筛检出AKI患者,进行病史复习,回顾性分析感染相关AKI的临床特征及分布特点;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感染相关AK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期间共纳入感染相关AKI患者71例。患者男女患病比例2.74:1。感染部位包括泌尿道感染18例、腹腔感染15例、肺部感染31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例、牙周感染1例,导管相关感染3例,不明原因血流感染2例。其中合并脓毒症者共38例(53.5%)。AKI 1期10例(14.1%),2期26例(36.6%),3期35例(49.3%)。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中,好转出院32例(45.1%),死亡20例(28.2%),自动出院19例(26.8%)。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脓毒症、恶性肿瘤是感染相关AKI预后可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是AKI的主要诱因之一,主要感染部位为肺部感染,临床上感染相关AKI的发病以老年、男性居多。脓毒症、恶性肿瘤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