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比较银杏达莫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30~50 mL,两药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qd,连续14 d。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低切全血黏度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变形性显著增高,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P<0.01)。对低切全血黏度的下降和红细胞变形性升高幅度,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的下降作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显著地降低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和增加红细胞变形性,作用明显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常规疗法对大面积脑栓塞患者术后血小板及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100例大面积脑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的神经功能损失(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指标变化,评价两组疗效与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00%与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周,两组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可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治疗大面积脑栓塞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4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脑苷肌肽注射液,16 mL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20 mL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清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52%、97.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人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亲环素A(CyP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红细胞压积(HCT)、全血黏度(WBV)、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PV)水平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机体细胞因子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红花注射液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新疆建设兵团额敏第九师医院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rt-PA 0.9 mg/kg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给药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红花注射液40 mL,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血黏稠度等血液流变学参数以及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等血脂指标,ADL量表评分以及NIHSS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黏稠度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TC、LDL、TG均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ADL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05),NIHSS量表评分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联合rt-PA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rt-PA,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脂,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生长抑素,0.25 mg加入500 mL的生理盐水充分稀释,以250 μg/h速度进行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250 mL的生理盐水充分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和体征恢复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人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淀粉酶的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淀粉酶、电解质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RP、MCP-1、NLR、血清淀粉酶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MCP-1、NLR、淀粉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确切,能进一步减轻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血液流变学,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丹参川芎嗪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安徽省中医院诊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6 mg/次,3次/d;治疗组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次加入0.9% NaCl 250 mL,1次/d,均用药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等的改善程度;检测治疗前后血黏度、纤维蛋白原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的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黏度和血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较好,可以改善脑后循环血液供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及颈动脉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杨凌示范区医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50 mL,1次/d。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及颈动脉血流参数。结果 治疗后,两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液平均流速(Vmean)与收缩期血液峰值流速(PSV)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可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颈动脉血流参数,从而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用丹参多酚酸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进行分析,同时观察治疗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从而判断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对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院神经内科接受诊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对进行分组,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经过14 d的治疗后,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影响以及NIHSS评分改善状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2.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0%,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均降低,且治疗组的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与单一使用依达拉奉相比,近期疗效确切同时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患者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银杏内酯注射液、银杏内酯ABC以及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EGb761)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超微结构及PF-4和β-TG含量的影响比较。方法 将日本大耳兔分为对照(生理盐水)组、EGb761(1.02 mL/kg)组、银杏内酯ABC (5.13 mg/kg)组、银杏内酯注射液(1.02 mL/kg,以萜内酯计5.1 mg/kg)组、白果内酯(5.13 mg/kg)组,分别iv相应药物1周。给药结束后,家兔心脏取血,观察PAF诱导下血小板聚集率;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试剂盒法观察PAF诱导下血清中血小板因子-4(PF-4)和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EGb761组、银杏内酯ABC组、银杏内酯注射液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0.05、0.01),白果内酯组无显著变化;血小板聚集抑制率:银杏内酯注射液(43.76%) > 银杏内酯ABC (35.3%) > EGb761(26.52%) > 白果内酯(5.48%)。与对照组比较,EGb761、银杏内酯ABC、银杏内酯注射液均能减少聚集型血小板数量,使树突型血小板突起变少变短。与对照组比较,银杏内酯注射液和银杏内酯ABC均使PF-4和β-TG表达显著降低(P<0.01),EGb761仅显著降低β-TG表达(P<0.05)。结论 银杏内酯注射液通过PAF途径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作用强于银杏内酯ABC,可能是白果内酯发挥了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 d,并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指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88%和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低切全血黏度明显降低,红细胞变形性显著增高,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低切全血黏度的下降和红细胞变形性升高幅度,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的下降作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采用纳洛酮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经过头颅CT扫描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组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各100例.两组疗程结束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纳洛酮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治疗组较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提高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纳洛酮与银杏这莫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孙立强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1):2091-2094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缓慢静脉滴注注射用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加入到生理盐水250 m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5 mL加入到生理盐水250 mL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8%、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Barthel评分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7月在宣城市中心医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所用治疗方案差异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尿激酶,先静脉推注,50万单位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20 m L中,而后更改为静脉滴注,50万单位加入到5%葡萄糖液50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 L加入到生理盐水500 m L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和血管再通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76%、8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心输出量(SV)均明显升高,中心静脉压(CVP)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7.58%、84.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心脏功能,提高血管再通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3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按计算机随机号码分为对照组(98例)和治疗组(105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片,2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 L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随访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9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而ADL评分均显著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浆黏度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180 d后,两组ADL评分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片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脑神经功能,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唐山市第九医院2013年12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5 000 U,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 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 L,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8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9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血浆黏度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28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28 d后,治疗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的STE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PCI后30 min内静脉滴注注射用盐酸替罗非班,起始剂量为3μg/kg,而后以0.06μg/(kg·min)微量静脉滴入,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5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00 mL,3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6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变化。比较两组心脏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再梗死、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CK、CK-MB和LDH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降低的更显著,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对照组和治疗组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3.33%、8.33%;术后45 d两组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0.00%、3.33%,两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降低心肌梗死程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任智敏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11):1712-1715
目的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2.5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心绞痛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和9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2.5%,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显著减少,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在厦门市第五医院进行治疗的23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18例。对照组口服坎地沙坦酯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 L银杏达莫注射液加入到250 m L生理盐水,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TP/24 h)、总胆固醇(TC)、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05%、91.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P/24 h、Scr、BUN、TC、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P/24 h、Scr、BUN、TC、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患者尿微量蛋白水平,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西安市第九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8月—2017年8月接收的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总剂量的10%静脉推注,剩余剂量在随后60 min内持续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 L进行稀释,5m L/次,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和脑梗死灶体积。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脑梗死灶体积显著减小,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脑梗死灶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NIHSS评分,降低脑梗死灶体积,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陕西省丹凤县医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 L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脉血康胶囊,4粒/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指标水平。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6个月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9.81%、88.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APTT、TT水平均显著升高,FIB、hs-CRP、D-二聚体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6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