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宏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3,(6):643-644,647
目的:比较舌侧集中殆与解剖殆全口义齿修复对低平牙槽嵴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口腔科低平牙槽嵴患者30例,分别戴用舌侧集中殆与解剖殆全口义齿,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美观满意度、语言满意度、咀嚼满意度及稳固性和舒适性。结果:戴用3个月后,舌侧集中殆全口义齿总有效率高于解剖殆全口义齿修复治疗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全口义齿修复治疗方案在美观满意度、语言满意度两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舌侧集中殆全口义齿治疗方案在咀嚼满意度、稳固性和舒适性评分均优于解剖式牙合全口义齿修复治疗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侧集中义齿修复对低平牙槽嵴具有美观、牢固、舒适的优点,患者适应性和满意度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重度牙槽嵴吸收患者临床修复过程中分别应用两种(牙合)型全口义齿修复办法,对比分析临床修复效果。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井研县研城镇西门街雪松口腔诊所所接诊的重度牙槽嵴吸收患者中选取44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44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2例。参照组:在临床修复中应用解剖式全口义齿,研究组:在临床修复中应用舌向集中牙合全口义齿。结果研究组患者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咀嚼效率显著性更优,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重度牙槽嵴吸收患者临床修复过程中应用舌向集中牙合全口义齿修复办法的临床修复效果明显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试分析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和义齿满意度。方法:本研究为自身对照研究,采用置换牙列技术为10例重度牙槽嵴吸收的无牙颌患者同时制作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和解剖牙合型全口义齿,并按照随机原则决定每种牙合型全口义齿的戴用顺序,分别于每种牙合型全口义齿戴牙后2、4、6、8、10、12周采用光密度法检测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每种牙合型全口义齿戴用3个月后,采用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对这种牙合型全口义齿修复的总体满意度,并由患者随意愿选择最终戴用义齿的牙合型。结果: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在数值上高于解剖牙合型全口义齿,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62);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解剖牙合型全口义齿(P<0.05)。10名患者全部将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作为最终的选择。结论:对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上下颌骨牙槽嵴严重吸收的患者进行全口义齿修复的排牙方法。方法选择近年来口腔修复门诊的35例上下颌骨牙槽嵴严重吸收的患者,采用线性合排牙方法进行全口义齿修复的制作。结果35例上下颌骨牙槽嵴严重吸收需要全口义齿修复制作的患者中,其中32例戴入新义齿后立刻感觉舒适、满意,其他3例固位有些差,经过临床调整后较为满意。结论应用线性合排牙的方法,对上下颌骨牙槽嵴严重吸收的患者进行全口义齿修复的制作,患者感觉舒适、稳固、咀嚼功能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舌向集中全口义齿与非解剖式全口义齿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选取牙槽嵴重度吸收无牙颌患者22例,分别制作非解剖式和舌向集中两种全口义齿,各戴用2个月后进行满意度调查,比较二者的临床修复效果。结果患者对2种型义齿固位功能、语音功能的满意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对舌向集中义齿咀嚼效率、舒适性、美观性的满意度均较非解剖式义齿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牙槽嵴重度吸收患者,应用舌向集中全口义齿修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线性殆排牙,为低平牙槽嵴的患者制作全品义齿,使义齿固位稳定,咀嚼功能及舒适度达到理想效果。方法利用线性骀排牙对牙槽嵴低平患者进行全口义齿修复,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9例低平牙槽嵴全口义齿修复患者,固位情况良好26例,一般9例,不佳4例;咀嚼功能良好25例,一般10例,不佳4例;舒适度良好28例,一般8例,不佳3例。其中有全口义齿戴用史的24例患者各项指标均为良好;固位效果、咀嚼功能及舒适度不佳者,全部为全口义齿初戴的患者。结论低平牙槽嵴全口义齿修复中使用线性牙厶排牙有助于提高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低平牙槽嵴全口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收治的30例低平牙槽嵴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全口义齿修复低平牙槽嵴,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全口义齿修复牙槽嵴,对比两组患者咀嚼功能和满意度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咀嚼功能对比上,观察组患者咀嚼功能总优良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咀嚼功能总优良率(73.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上,观察组患者在美观性、语言性、舒适性和稳定性四个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在语言性、舒适性和稳定性对比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口义齿在修复低平牙槽嵴患者临床效果较好,尤其是改良全口义齿进行修复美观度更高,咀嚼功能恢复优秀,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线性全口义齿与传统解剖式(牙合全口义齿的咀嚼效能。方法:选择15例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为每位患者制作传统的解剖式(牙合)和线性(牙合)两副全口义齿,3个月后更换使用。每副义齿于戴用3个月时检测其咀嚼效率并记录相应的咀嚼次数及所用时间。结果:与解剖式全口义齿比较,线性(牙合)全口义齿的咀嚼周期较短(P〈0.01);咀嚼至吞咽前的所用时间较长(P〈0.05)、咀嚼次数明显增多(P〈0.01);咀嚼30s及咀嚼至吞咽前的咀嚼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牙合)型全口义齿使用3个月时,线性(牙合)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和舒适度的满意率明显高于解剖式(牙合)全口义齿(P〈0.01)。结论:对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应用线性(牙合)全口义齿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全口义齿在修复牙槽嵴低平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下颌牙槽嵴低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全口义齿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改良型全口义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咀嚼功能优良情况以及舒适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咀嚼功能优良率以及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全口义齿在牙槽嵴低平患者的口腔修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通过改良传统全口义齿修复方式,能够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和舒适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徐桂  李玉华 《中外医疗》2011,30(3):51-52
目的 寻求利用口腔现有条件为牙槽嵴过于低平的患者制作全口义齿的方法.方法 利用患者口腔现有条件,通过对义齿制作过程每一个环节的精细处理及精神心理指导,由同一名主治医师和同一名技师对25例无牙颌低平牙槽嵴患者制作全口义齿,根据全口义齿修复3个月后,患者对外观、语音、咀嚼能力、固位、舒适性5个方面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修复...  相似文献   

11.
张晓南  辜向东  陈新民 《重庆医学》2009,38(23):2941-2942
目的 探讨自制的Apac新型义齿稳固剂对牙槽嵴低平患者佩戴全口义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Apac新型义齿稳固剂分发给30例牙槽嵴低平的全口义齿患者,教其使用方法,问卷调查使用前后的满意度,结果用自身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使用Apac新型义齿稳固剂后,全口义齿的总体满意度、语音、咀嚼功能、固位和舒适性有显著性提高;而外观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Apac新型义齿稳固剂可提高牙槽嵴低平患者全口义齿的总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全口无牙颌患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由于上下颌的牙槽嵴过度吸收,腭穹降低平,龈颊沟过浅,抬舌时舌侧粘膜与牙槽嵴几乎平齐,致使全口义齿修复固位不佳。本文对我科近年来收治的一部分患者采用了一种新的全口义齿固位装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牙槽嵴低平患者接受全口义齿修复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牙槽嵴低平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差异分组,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全口义齿修复治疗,实验组则实施改良全口义齿修复治疗,比较两组牙槽嵴低平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牙槽嵴低平患者治疗后的咀嚼功能优良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咀嚼功能优良率(82.00%)(P0.05);实验组义齿使用总满意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率(84.00%)(P0.05)。结论改良全口义齿修复在牙槽嵴低平患者治疗中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改善其咀嚼功能以及固定效果,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试分析自凝软衬基托线性(牙合)总义齿咀嚼效能。方法 采用固定咀嚼次数的方法,对不同牙槽嵴条件下的患者分别制作常规解剖式总义齿和自凝软衬基托线性(牙合)总义齿,并对不同戴牙时间段的咀嚼效率进行测定。结果 对于Ⅲ、Ⅳ类牙槽嵴患者,自凝软衬基托线性(牙合)总义齿的咀嚼效率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各时间段普遍高于常规义齿,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对于Ⅰ、Ⅱ类牙槽嵴患者,自凝软衬基托线性(牙合)总义齿与常规组在1个月、3个月、6个月各时期咀嚼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Ⅲ、Ⅳ类牙槽嵴的患者采用自凝软衬基托线性(牙合)总义齿相对于常规解剖式义齿,可以获得良好的咀嚼效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及满意度,对长正中(牙合)型义齿的佩戴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12例重度牙槽嵴吸收无牙(牙合)患者,分别制作长正中(牙合)型与解剖(牙合)型两种义齿,各给予患者3个月佩戴.对患者佩戴期间咀嚼效果以及满意率进行测试,总结患者最终选择结果.结果 患者佩戴两种义齿期间,分别于佩戴4,8,12周行咀嚼效率测定,长正中验型3次测量结果均显著高于解剖(牙合)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牙合)型使用满意率为(8.81±0.30)分,长正中(牙合)型使用满意率为(9.58±0.5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患者均选择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结论 相较于传统的解剖(牙合)型义齿,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具有更高的咀嚼效率,且患者满意度高,更符合时下患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全口义齿在重度牙槽嵴吸收无牙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重度牙槽嵴吸收无牙患者中选取9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制作解剖式咬型全口义齿,观察组制作长正中咬型全口义齿,观察2组患者戴用后咀嚼效率与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咀嚼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度牙槽嵴吸收无牙患者的治疗中,使用长正中咬型全口义齿,能有效提高患者咀嚼功能,同时舒适度与美观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5 6岁。因镶牙而就诊。口腔检查 :上颌牙除外全部缺失 ,牙槽嵴形态基本正常 ;下颌为无牙合 ,前牙区牙槽嵴正常 ,两侧双尖牙区、磨牙区牙槽嵴可见颊舌向垂直吸收 ,呈高约 8mm、厚约 2~ 3mm的刀刃状 ,粘膜下组织较薄 ,触之有轻度压痛。这种牙槽嵴较少见 ,承受合力小 ,义齿修复后易出现压痛 ,甚至不能咀嚼食物。该患者曾制作过 2副义齿 ,均不能使用而废弃。2 处理在下颌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下颌牙槽嵴整形术 ,术中去除两侧部分刃状骨板及软组织 ,术后约 2 0d行义齿修复。取模时舌侧尽量伸展至口底和舌侧翼缘区后缘 ,以增…  相似文献   

18.
乐涛 《当代医学》2012,(29):53-54
目的探讨无牙颌特别是下牙槽嵴低平患者全口义齿的修复效果.方法无牙颌且下牙槽嵴低平患者26例进行精细设计、制作,并测试修复效果.结果下牙槽嵴低平患者经过全口义齿修复21例效果令人满意,其余5例经垫底、重做咀嚼功能也得到改善.结论影响全口义齿修复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牙槽嵴是修复基础,但不是决定因素,通过精细设计、精良制作、牙槽嵴低平患者全口修复也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舌向集中与解剖全口义齿在正中及侧向应力加载时其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三维光弹实验的方法,在Cawood Ⅴ类无牙颌环氧树脂光弹模型上分别制作解剖和舌向集中全口义齿,并于正中及侧向状态下加载冻结,分析和比较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常规全口义齿正中及侧向加载时,舌向集中较解剖传递更多应力至舌侧,力分配较为均匀。结论 对于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在选用常规全口义齿修复时,可首先考虑舌向集中以辅助增强义齿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全可调(牙合)架制作全口义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无牙糌患者2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全可调糌架组)10例、对照组(简单牙合架组)12例,分别采用全可调(牙合)架和简单牙台架制作全口义齿.结果:全可调(牙合)架制作的全口义齿获得满意的开闭口、前伸和侧方运动中的咬合平衡,达到良好的咀嚼功能,临床初戴时无调磨或少量调磨.结论:使用全可调(牙合)架,全口义齿的修复将获得更满意的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