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蒲公英有效成分含量和采撷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季节对蒲公英有效成分咖啡酸、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标准曲线测定法,对不同季节采撷的蒲公英测定其中咖啡酸、总黄酮的含量,以对照品比较其峰面积(咖啡酸)和制定标准曲线(总黄酮),计算含量.结果:春、秋两季采撷的蒲公英含咖啡酸、总黄酮的量远高于夏季采撷的蒲公英含咖啡酸、总黄酮(符合药典规定的药用要求)的量.结论:夏季(7月~8月)采撷的蒲公英不可供药用.  相似文献   

2.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碱地蒲公英T.borealisinense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根据生长栽培模式不同,蒲公英药材可分为野生品和栽培品2种。该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1批蒲公英野生品和9批蒲公英栽培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蒲公英药材的化学指纹图谱,共标定9个共有峰。各批蒲公英样品相似度均在0.960之上,所建立的蒲公英化学指纹图谱专属性良好,可用于蒲公英药材的质量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蒲公英野生品和栽培品中的单咖啡酰酒石酸、绿原酸、咖啡酸、菊苣酸、异绿原酸A、木犀草素6种化学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蒲公英野生品和栽培品药材进行区分与比较。结果表明蒲公英野生品和栽培品化学成分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异绿原酸A和木犀草素是蒲公英野生品和栽培品的差异化合物,可作为鉴别和区分二者的质量控制指标。通过以上研究,为蒲公英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蒲公英野生品和栽培品的区分提供了分析方法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四倍体蒲公英活性成分比较及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比较四倍体蒲公英与野生蒲公英总黄酮、绿原酸的含量和体外抑菌作用,为四倍体蒲公英的应用提供理论数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蒲公英中总黄酮、绿原酸的含量.用K-B纸片扩散法测量不同浓度两种蒲公英浸出液滤纸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副伤寒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四倍体蒲公英总黄酮、绿原酸的含量均高于野生蒲公英.两种蒲公英对以上四种细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作用强度相似.结论四倍体蒲公英与野生蒲公英抑菌强度相当,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高于野生蒲公英.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蒲公英药材综合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蒲公英总黄酮含量,采用HPLC测定其咖啡酸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蒲公英总黄酮和咖啡酸的含量均差异较大,总黄酮含量在28.63—51.79mg·g^-1,咖啡酸含量在0.0076%~0.0424%。结论:以总黄酮和咖啡酸作为质量评价指标,建立的方法简单、快捷、准确,结果表明山东临沂蒲公英的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栽培西陵知母与野生知母药材质量进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阐明二者内在质量的异同.方法:对收集的易县各乡镇栽培样品和野生知母样品进行全面分析.选取皂苷、黄酮、多糖3大类,6种有效成分作为指标.HPLC-ELSD内标法测定菝葜皂苷元含量;HPLC-ELSD同时测定知母皂苷C和知母皂苷AⅢ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新芒果苷和芒果苷含量;硫酸-苯酚法测定总多糖含量.结果:栽培样品中菝葜皂苷元含量略低于野生样品;栽培品中知母皂苷C和知母皂苷AⅢ含量高于野生样品;3种皂苷类指标成分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栽培品新芒果苷含量低于野生品,芒果苷含量高于野生样品,2种黄酮含量总和没有显著性差异.栽培品多糖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品.结论:易县栽培知母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与易县野生知母药材比较接近,没有显著差别.栽培西陵知母与野生知母药材具有一致的优良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6.
HPLC同时测定蒲公英中咖啡酸和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T.sinicum Kitag.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1],其品种繁杂.目前药用的蒲公英来源于蒲公英属植物至少27种.蒲公英在临床上应用很广,有广谱抗菌作用,其主要抗菌成分为咖啡酸和绿原酸,不同品种不同产地蒲公英其含量差异很大,目前中国药典[2]仅用HPLC法对咖啡酸单一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而没有测定另一抗菌成分绿原酸,为此本实验采用RP-HPLC法[3]对蒲公英中的咖啡酸、绿原酸两个有效成分同时进行定量检测,从而建立一种更好的控制蒲公英药材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大菟丝子及其清炒品炮制前后7种成分的含有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菟丝子及其清炒品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芦丁、异槲皮苷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指标性成分在测定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7);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在大菟丝子药材中的含量较高;大菟丝子清炒品中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明显下降,咖啡酸、芦丁和异槲皮苷的含量也有所降低,新绿原酸和隐绿原酸的含量明显升高。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为其炮制前后质量控制与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其中黄酮类成分的首次确认,可为大菟丝子作为菟丝子代用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不同产地蒲公英的采收、初加工、贮藏、包装现状并进行有效成分的含量评价,了解蒲公英的多个产后环节,为规范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对多个产区和药材市场进行实地调研,辅以文献查阅和分析,通过实际生产和有效成分的含量综合,探讨影响蒲公英质量的各种因素。结果:归纳总结蒲公英采收、初加工方法、贮藏条件和包装方面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有效成分的含量比较对蒲公英进行了质量评价。蒲公英在生长旺盛期时,绿原酸、咖啡酸、多糖、总黄酮、总皂苷等有效成分的含量普遍较高。结论:蒲公英以人工栽培为主,采收期对蒲公英质量的影响较大。蒲公英市场需求大时,不能为了产量忽视质量。为控制和提升蒲公英的质量,需要从上述多个环节进行质量全过程控制系统的构建,并制定采后标准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蒲公英总黄酮部位的有效物质进行分析及部分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超高分辨质谱仪(UPLC-Q-Exactive)在负离子模式下对有效物质进行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部分成分进行含量的测定。结果蒲公英总黄酮部位共鉴定出14个化合物,其中3个酚酸类,11个黄酮类成分。建立了咖啡酸、绿原酸、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奈酚的回归方程,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9 8),并检测了5种成分的含量。结论 UPLC-Q-Exactive技术与HPLC技术可用于蒲公英总黄酮部位的有效物质定性与定量分析,是一种快速、准确、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蒲公英是在兽医临床应用较多的药物,本试验以绿原酸及总黄酮为指标,考察黑龙江省不同品种蒲公英的有效成分含量变化,为提高药材蒲公英质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长春蒲公英中绿原酸含量较高,种植中总黄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