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替比夫定阻断高病毒载量乙肝携带孕妇母婴垂直传播效果,探讨妊娠期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阻断意义和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我院门诊检查HBsAg阳性孕妇测定其血清HBV-DNA含量均在106拷贝/ml以上的病例2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2例于妊娠28周至分娩期间一直服用替比夫定600mg,1次/天,对照组8例不用药物干预.观察所有孕妇孕期和分娩前HBV-DNA含量、HBV血清标志物情况.检测分娩后新生儿脐血中HBV-DNA含量、HBV标志物情况.结果20例乙肝病毒携带的孕妇中,实验组11例未检出HBV-DNA(<5×102拷贝/ml),1例HBV-DNA降至103拷贝/ml,对照组8例检出HBV-DNA仍维持在106拷贝/ml以上,所有新生儿均发育正常,实验组12例新生儿脐血中HBV-DNA<5×102拷贝/ml,HBsAg呈阴性.对照组仅1例新生儿脐血中HBV-DNA<5×102拷贝/ml,HBsAg呈阴性.结论替比夫定可以显著降低HBV-DNA载量,降低新生儿宫内感染几率,对阻断母婴HBV垂直传播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对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孕妇妊娠后期母婴阻断的疗效,为孕期母婴阻断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0月于南通市3家医院收治的432例孕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 DNA,HBV?DNA)>107拷贝/mL,包括对照组(143例)、替比夫定组(255例)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组(34例),孕妇孕晚期肝功能正常。比较3组新生儿出生时HBsAg阳性率及出生1年后婴儿HBsAg和HBV?DNA阳性率、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sAb)值以评估母婴阻断的效果。结果:替比夫定显著减少孕妇HBV?DNA载量,降低新生儿出生时HBsAg阳性率及1年后婴儿HBV感染率,增加出生1年后婴儿HBsAb值,较乙肝免疫球蛋白组疗效显著。结论:妊娠后期替比夫定有效阻断母婴传播,疗效优于乙肝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HBeAg阳性、HBV DNA高复制慢性HBV感染孕妇的HBsAg、HBeAg和抗-HBc胎盘透过率,进一步明确替比夫定阻断母婴传播的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本院例行孕期检查以及产科分娩的HBeAg阳性、HBVDNA≥106 IU/mL的慢性HBV感染孕妇84例,根据阻断HBV母婴传播方式不同分为常规双重免疫阻断组(常规组,15例)和双重免疫+替比夫定阻断组(替比夫定组,69例).检测妊娠中晚期、分娩时母亲和新生儿脐带血清HBsAg、HBeAg及抗-HBc水平.结果 两组之间母亲及新生儿HBsAg、HbeAg和抗-HB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孕妇分娩时:HBsAg P =0.058,HBeAg P=0.065,抗-HBc P=0.727;新生儿脐血:HBsAg P=0.761,HBeAg P=0.225,抗-HBc P=0.924),且两组之间的HBsAg和HBeAg胎盘透过率亦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172,0.163).两组新生儿脐带血抗-HBc透过率均为阳性.结论 妊娠中晚期替比夫定不能降低孕妇HBsAg、HBeAg水平和HBsAg、HBeAg的胎盘透过率,其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机制可能主要与有效降低孕妇HBV DNA水平有关.透过率与母亲HBsAg和HBeAg水平不成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和分析替比夫定对乙型肝炎孕妇免疫功能、新生儿乙型肝炎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率和阻断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乙型肝炎孕妇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研究组(n=63)和对照组(n=43)。研究组孕妇给予口服替比夫定治疗。对两组孕妇治疗前及分娩前的外周血HBV-DNA载量、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对两组新生儿的HBV宫内感染率、出生7个月时的HBV感染阻断成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对两组孕妇用药不良反应、剖宫产率及妊娠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对两组新生儿的孕周、体质量、出生1分钟Apgar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研究组孕妇治疗后的HBV-DNA载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的HBV宫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出生后7个月时的HBV感染阻断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孕晚期给予HBV-DNA载量较高的乙型肝炎孕妇口服替比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病毒载量和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提高阻断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后期替比夫定对HBV宫内感染的阻断作用。方法妊娠后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30例给予替比夫定600 mg,口服,1次/d,30例为对照,不给予抗病毒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母体HBV-DNA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新生儿HBsAg的阳性率。对HBsAg阳性率的差异分析采用χ2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替比夫定组母体HBV-DNA水平较服药前明显下降(P〈0.01),且分娩前HBV-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新生儿6月龄时HBV感染率分别为0和13.3%(4/30),χ2=4.29,P〈0.05。结论妊娠后期应用替比夫定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替比夫定可显著抑制妊娠晚期孕妇血清HBV-DNA水平,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可有效阻断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母HBsAg阳性患者及其新生儿注射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前后对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HBsAg阳性孕妇自愿在24、28、32周注射HBIG 200 U×3次,在注射HBIG前(自身对照组)及注射结束后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另选取60例HBsAg阳性患者孕期没有注射HBIG的孕妇作为正常对照。在34周左右抽取静脉血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比较正常对照组与注射组及注射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其新生儿出生即刻抽取外周血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出生后立即注射HBIG 200 U,出生15 d注射HBIG 200 U,出生1个月时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比较注射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HBsAg阳性孕妇注射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新生儿注射HBIG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HBIG对孕母HBsAg阳性患者及其新生儿的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与分析替比夫定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160例HBsAg阳性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试验组采用替比夫定+常规干预。比较两组孕妇治疗前及分娩前、分娩后4周、24周的HBV-DNA、ALT及CK-MB水平、不良妊娠发生率、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率,同时比较两组新生儿感染率、胎龄、体质量、身长、头围及Apgar评分。结果:分娩前和分娩后4、24周,试验组孕妇的HBV-DNA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LT、CK-MB水平、不良妊娠发生率、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胎龄、体质量、身长、头围及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高,因此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对HBV感染孕妇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将产前检查有慢性HBV感染孕妇50例及所生新生儿54名(4例双胞胎)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孕晚期及产后4周口服替比夫定600 mg/d,对照组口服安慰剂。两组婴儿出生后均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并随访至出生后1年。结果:HBV感染孕妇在分娩前,治疗组HBV-DNA载量Log值明显低于对照组(7.7±4.6∶2.7±1.2,P〈0.05)。婴儿出生后1年,治疗组孕妇所产的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及HBV-DNA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36%,P〈0.05;4%∶20%,P〈0.05)。结论:对于HBV感染的孕妇,在孕晚期口服替比夫定能够减少母婴垂直传播风险,有效预防婴儿HBV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妇女妊娠中后期的应用效果,为育龄乙型肝炎妇女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娩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 HBeAg)双阳性,HBV-DNA≥1×107 copies/mL伴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孕妇390例,分为替比夫定组252例和对照组138例,比较两组肝功能的转归和HBV-DNA载量的变化,观察两组母婴不良妊娠结局,比较两组患者的母婴传播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替比夫定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显著下降(P<0.001),临产前、产后7个月、产后1年HBV-DNA载量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01);且不增加胎膜早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P>0.05),产后7个月、产后1年婴儿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01),替比夫定使母婴传播率下降。结论:孕妇妊娠中后期替比夫定能有效阻断母婴传播,促进肝功能恢复,降低HBV-DNA载量,不增加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对乙型肝炎(以下简称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和对孕妇、婴儿的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HBsAg和HBeAg阳性,HBV DNA≥1×106copies/ml的孕妇118例,分为替比夫定组58例,对照组60例.替比夫定组自孕28周开始口服替比夫定600mg,1次/天,产后维持治疗6个月以上;对照组不服用替比夫定.比较两组受试者在孕28周、分娩时和产后6个月时血清HBV DNA水平;两组婴儿在出生后即刻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在出生即刻、1月龄和6月龄时肌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各10μg.检测出生时、1月龄、7月龄时血清HBsAg及HBV DNA阳性率,以及7月龄时抗-HBs的水平.观察替比夫定组孕妇服药后的不良反应,新生儿的发育指标.结果 血清HBV DNA水平孕28周时,替比夫定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娩即刻替比夫定组(5.63±9.5)×103 copies/ml较对照组(2.60±3.50)×107 copies/m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时替比夫定组(0.56±1.94)×106copies/ml与对照组(2.28±2.26)×107copies/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孕妇所生婴儿7月龄时母婴传播率分别为0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比夫定组孕妇服药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新生儿发育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未出现发育不良.结论 替比夫定片可以有效地阻断HBV母婴传播,且安全性高,不影响婴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LdT)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的母婴阻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东莞市长安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HBsAg阳性孕妇81例,均采用LdT治疗,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LdT治疗HBsAg阳性孕妇的母婴阻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81例婴儿中,HBsAg阳性率为4.94%(4/81),HBsAg阴性率为95.06%(77/81)。母婴阻断失败组与母婴阻断成功组孕妇HBV-DNA高载量、用药时间短、前置胎盘、早产、胎盘早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分娩史、吸烟、饮酒、涂抹指甲油、规律产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HBV-DNA高载量、用药时间短、前置胎盘、早产、胎盘早剥均是HBsAg阳性孕妇母婴阻断成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LdT治疗HBsAg阳性孕妇的母婴阻断成功率较高,HBV-DNA高载量、用药时间短、前置胎盘、早产、胎盘早剥与HBsAg阳性孕妇母婴阻断失败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对HBV感染孕妇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 将慢性HBV感染孕妇68例分成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孕妇自28周起口服替比夫定600 mg/d,疗程4个月,婴儿出生后6 h之内和1月时注射HBIG200 IU,并分别于0、1、6月龄注射乙肝疫苗20 μg;对照组孕妇不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其婴儿出生后接受与观察组同样的防疫。结果 怀孕28周和产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HBV-DNA浓度差异不明显;而分娩即刻,观察组血清HBV-DNA为(0.38±0.44)×106 copies/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婴儿出生24 h、6个月和12个月后血清HBsAg和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12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HBV母婴传播阻断率分别为97.06%和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肝病毒高载量孕妇妊娠期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能明显降低母亲外周血HBV-DNA定量,阻断HBV母婴传播,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前半年和孕晚期口服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对阻断母婴乙型肝炎传播的影响。方法:选取育龄期慢性乙型肝炎妇女90例,按照个人意愿分为三组,A组孕前半年内开始口服替比夫定35例,600 mg/次,1次/d,长期服用。B组于孕晚期28周开始口服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用法同上,长期服用,共30例。C组不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只静点复方甘草酸苷120 mg降酶治疗,共25例。观察三组孕妇乙肝病毒定量(HBV-DNA)、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等变化情况,观察婴儿乙肝表面抗原(HBs Ag)及HBV-DNA等阳性率及母婴阻断率,比较不同时期服用替比夫定进行母婴阻断的优劣。结果:A组母亲分娩前HBV-DNA平均水平1000 copies/m L,B组母亲在分娩时病毒载量明显降低,A、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母婴阻断率100%,B组母婴阻断率96.6%,C组64.0%,A、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妊娠妇女较为安全,观察至产后6个月对母亲及婴儿均无严重不良影响。通过抗病毒治疗,可较为有效地降低母婴传播概率,孕前控制病毒可使母婴阻断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邓良准  庄军 《广州医药》2010,41(5):23-24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CHB患者在服用替比夫定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同时检测32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作为对照组。结果 CHB组较健康对照组CD3 T细胞、CD4 T细胞百分比以及CD4/CD8明显降低(P〈0.05),CD8 T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CHB患者在使用替比夫定后,CD3 T细胞、CD4 T细胞百分比以及CD4/CD8有明显回升(P〈0.05),CD8 T细胞百分比则出现明显下降(P〈0.05)。结论替比夫定可改善CHB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乙肝免疫球蛋白产前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郦爱贞  肖小敏  陈新  孟钊 《广东医学》2006,27(6):841-842
目的探讨目前常规剂量HBIG对HBV母婴传播的产前阻断效果。方法选取358例HBsAg阳性孕妇,同意注射HBIG者193例,为干预组,未注射者165例,为对照组。并根据血HBV-DNA含量又分别将两组孕妇分成阳性组和阴性组。其新生儿于0,1,6月龄检测外周血乙肝标志物(HBV-M)。结果仅HBV-DNA阳性者婴儿1,6月龄时的HBV感染率在干预组较对照组低,余差异均无显著性;新生儿血Anti-HBs的阳性率比较,出生24 h内差异无显著性,而1,6月龄干预组均较对照组高。结论常规剂量HBIG可能对阻断HBV-DNA阳性者的母婴传播有效,但对HBV-DNA阴性者的效果不确定;孕期使用HBIG可提高新生儿对乙肝疫苗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6.
王恩洁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1):3628-3630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在孕晚期乙肝病毒(HBV)复制水平较高的孕妇中对阻断HBV围生期传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孕妇资料,分为拉米夫定组、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孕妇从第28孕周起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或替比夫定600 mg/d至产后4周。主要观察指标为新生儿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结果共收集孕妇资料87例,拉米夫定组32例,替比夫定组28例,对照组27例。共分娩新生儿87例,拉米夫定组32例,替比夫定组28例,对照组27例。治疗至临产时,血清log10HBV DNA水平拉米夫定组〔(3.92±1.21)copies/ml〕和替比夫定组〔(3.18±1.43)copies/ml〕低于对照组〔(8.53±1.74)copies/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后1年,拉米夫定组(3.1%,1/32)和替比夫定组(无感染患儿)孕妇所生产的新生儿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18.5%,5/27)。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没有发现孕妇及新生儿存在明显的副作用。结论在孕晚期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孕妇中,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均能够降低HBV垂直传播的风险,两者的效果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HBV携带孕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孕28周开始口服替夫定600mg/次,每天一次,至分娩后1个月停药,并在产前、产时和产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不给予替比夫定阻断治疗;两组孕妇所生婴儿于出生后即刻、1月龄是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200IU/次,出生即刻、1个月、6个月时按程序接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Hebd) 10 μg/次,进行联合阻断.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分娩后血清HBcAb、HBeAg、HBV-DNA水平变化,并于婴儿出生后及6、12月龄取血测HBsAg,对比两组阳性率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HBcAb、HBeAg、HBV-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前血清HBeAg、HBV-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前血清HBc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后24 h内、6个月及12个月HB-sAg和HBV-DNA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HBIG、Hepd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减少婴儿HBsAg、HBV-DNA阳性率,同时配合有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了母婴HBV阻断率,降低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替诺福韦酯和替比夫定对慢性乙肝妊娠患者的疗效及母婴阻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台州市立医院诊治的80例HBeAg阳性、HBV DNA>106 IU/ml妊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2组。妊娠中晚期对照组使用替比夫定治疗,研究组使用替诺福韦酯治疗,2组孕妇产后3个月停药。2组婴儿出生后均采取阻断治疗,在治疗前、分娩前检测孕妇血清ALT、HBV DNA等水平。在婴儿出生时、出生7个月、出生1年观察血清HBeAg、HBsAg阳性及HBV DNA ≥ 100 IU/ml例数。观察比较2组肝功能、病毒学应答、婴儿生长发育、乙肝母婴传播、不良反应等情况。 结果 分娩前研究组HBV DNA、ALT低于对照组,HBV-DNA转阴率(95%)、ALT复常率(9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分娩婴儿阿式评分、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出生时,研究组新生儿阻断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72.5%),出生1年后研究组婴儿血清HBeAg、HBsAg阳性率和HBV DNA ≥ 100 IU/ml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母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妊娠期口服替诺福韦可降低乙肝感染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改善肝功能,提高母婴传播阻断率,降低婴儿乙肝病毒感染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乙肝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进行多因素研究并对主动免疫进行综合评价,以进一步加强对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机制的认识,降低HBV母婴垂直传播率。方法:调查研究病例来自三级医院产房无症状HBV携带孕妇及其新生儿86例,根据母亲孕期、新生儿是否进行被动免疫〔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分为免疫阻断组、免疫未阻断组,两组新生儿均按计划免疫要求注射乙肝疫苗,产前、产后及新生儿分别取静脉血检测乙肝标志物(HBVM)、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对出院产妇及新生儿进行随访。调查、核对、记录所有相关因素,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母亲血清的HBeAg阳性或HBV-DNA阳性,新生儿的宫内感染明显高于阴性者。母亲孕期、新生儿出生进行被动免疫对乙肝感染率有显著降低作用。产前阻断HBsAg阳性组与HBsAg、HBeAg双阳组所生婴儿宫内感染无显著差异,产前未阻断HBsAg、HBeAg双阳组所生婴儿宫内感染率显著高于HBsAg阳性组。结论:应针对HBV携带者孕妇的高危因素及时进行阻断,可以降低HBV宫内感染率,宫内感染是导致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肝HBeAg阳性产妇应用替比夫定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本文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于我院实施治疗的乙肝HBeAg阳性产妇110例作对比研究,以治疗阻断方案为依据,应用抛硬币的方式,将110例分为对照组(n=52例)和观察组(n=58例),观察组应用替比夫定,而对照组则不应用替比夫定,两组均于胎儿出生后,给予相同阻断方案,统计两组结果,探讨替比夫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新生儿HBV感染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娩前LogHBV DNA、HBcAb、HBeAg、ALT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乙肝HBe Ag阳性产妇,应用替比夫定,可取得显著阻断效果,可使HBV传播风险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