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邓良准  庄军 《广州医药》2010,41(5):23-24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CHB患者在服用替比夫定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同时检测32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作为对照组。结果 CHB组较健康对照组CD3 T细胞、CD4 T细胞百分比以及CD4/CD8明显降低(P〈0.05),CD8 T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CHB患者在使用替比夫定后,CD3 T细胞、CD4 T细胞百分比以及CD4/CD8有明显回升(P〈0.05),CD8 T细胞百分比则出现明显下降(P〈0.05)。结论替比夫定可改善CHB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该院就诊的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6例采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36例仅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52周后的外周血CD4+、CD8+、CD4+/CD8+水平.结果 治疗52周后,观察组外周血中CD4+/CD8+[(1.63±0.28)vs(1.45±0.22),t=3.03284,P<0.01]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23.85±2.83)%vs(26.37±3.73)%,t=3.2293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4+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47±3.84)%vs(37.76±3.66)%,t=1.93409,P>0.05].结论 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可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T细胞亚群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CD3+、CD4+、CD8+淋巴细胞和IgG、IgA、IgM及补体C3、C4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检测3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外周血CD3+、CD4+、CD8+淋巴细胞和IgG、IgA、IgM及补体C3、C4的含量变化,并和30例健康儿童比较。结果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组与健康儿童组比较,CD3+.CD8+明显增高(P〈0.05),CD4+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IgG、IgA、IgM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补体C3、C4的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失调,血清免疫球蛋白的降低可能与辅助诱导性T细胞亚群(CD4+)的减少和T抑制细胞(CD8+)数量增多和(或)功能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7,(12):1655-1656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7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补体(C3、C4)水平。结果: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CD4+T、CD8+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补体C3、C4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肝病毒可以影响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从而导致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免疫功能的检测对评估乙肝肝硬化患者病情及判断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探讨各项指标在手足口病病情评估、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7年11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82例手足口病儿童作为患儿组,选取相同时间段的80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的含量,并分析比较两组的指标水平。结果:患儿组与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中CD~+_3、CD~+_4以及CD~+_4/CD~+_8的结果比较分别为(63.57±8.56)%vs(67.92±5.37)%、(32.78±5.68)%vs(38.32±3.39)%、(1.53±1.47)vs(1.75±0.26),显示患儿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_8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在患儿组和对照组中结果对比分别为(8.09±2.40)g/L vs(9.70±2.30)g/L、(0.66±0.50)g/L vs(1.05±0.31)g/L,显示患儿组含量显著下降;患儿组和对照组的补体C3、C4水平对比结果分别为(0.88±0.13)g/L vs(0.84±0.07)g/L、(0.27±0.08)g/L vs(0.22±0.04)g/L,结果显示患儿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免疫球蛋白IgM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联合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水平,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的免疫功能,对早期指导临床诊断,辅助了解患儿病情发展以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补体、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5例UC患者(UC组)和1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用血清免疫球蛋白分析仪经快速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C4)水平。结果UC组CD3^+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UC组CD4^+及CD8^+T淋巴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UC组CD4^+与CD8^+的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C组补体C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UC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和补体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黄萍  王军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8,18(10):1032-1032
采用补体介导细胞毒方法检测15例晚期癌症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发现:CD4细胞降低,CD8细胞升高,CD4/CD8〈1.0,该法稳定,可靠,经济,简便。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2):4-8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补体C3、C4水平变化。 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感染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个疗程后检测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补体C3及C4水平。 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各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CD3+、CD4+细胞及CD4+/CD8+值、补体C3、C4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 CD8+淋巴细胞明显升高(P<0.01)。 治疗 1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相比,肝功能各指标明显下降(P<0.01),CD4+细胞、CD4+/CD8+值及补体 C3、C4 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CD8+细胞明显下降(P<0.01);治疗 2 个疗程后,肝功能各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补体C3及C4水平均进一步改善(P<0.01),趋向于正常。同时,研究期间观察组患者并未出现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给予抗病毒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补体C3、C4水平得到改善,免疫功能恢复,有益于病毒清除和病情控制。  相似文献   

9.
唐关敏  朱良枫 《浙江实用医学》2005,10(6):389-389,40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与炎症免疫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例CHD患者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UCRP)、T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4 /CD8 )、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CHD患者UCRP、CD4 /CD8 、IgG、C3、C4高于对照组(P<0.01);CD3 、CD4 、CD8 百分率低于对照组(P<0.01);IgA、IgM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UCRP、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补体和CHD有密切的关系,参与了CHD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HBV从受感染的母亲传染给婴儿被认为是一个关键因素。因此,预防母婴传播HBV是降低HBV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策略[2]。在孕妇妊娠30~32周使用抗病毒药物替诺福韦(TDF)被发现对母婴传播具有较好的阻断作用[3]。此外,替比夫定(LdT)也被发现能够用于阻断HBV母婴传播[4]。因此,通过抗病毒治疗对于阻断HBV的母婴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TDF或LdT在HBV母婴传播阻断的研究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与免疫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5例CH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4^ /CD8^ )、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CHD患者CD3^ 、CD4^ 、CD8^ ,百分率低于对照组(P<0.01);CD4^ /CD8^ 、IgG、C3、C4高于对照组(P<0.01),IgA、IgM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参与了CHD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对HBV感染孕妇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将产前检查有慢性HBV感染孕妇50例及所生新生儿54名(4例双胞胎)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孕晚期及产后4周口服替比夫定600 mg/d,对照组口服安慰剂。两组婴儿出生后均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并随访至出生后1年。结果:HBV感染孕妇在分娩前,治疗组HBV-DNA载量Log值明显低于对照组(7.7±4.6∶2.7±1.2,P〈0.05)。婴儿出生后1年,治疗组孕妇所产的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及HBV-DNA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36%,P〈0.05;4%∶20%,P〈0.05)。结论:对于HBV感染的孕妇,在孕晚期口服替比夫定能够减少母婴垂直传播风险,有效预防婴儿HBV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LdT)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的母婴阻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东莞市长安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HBsAg阳性孕妇81例,均采用LdT治疗,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LdT治疗HBsAg阳性孕妇的母婴阻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81例婴儿中,HBsAg阳性率为4.94%(4/81),HBsAg阴性率为95.06%(77/81)。母婴阻断失败组与母婴阻断成功组孕妇HBV-DNA高载量、用药时间短、前置胎盘、早产、胎盘早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分娩史、吸烟、饮酒、涂抹指甲油、规律产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HBV-DNA高载量、用药时间短、前置胎盘、早产、胎盘早剥均是HBsAg阳性孕妇母婴阻断成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LdT治疗HBsAg阳性孕妇的母婴阻断成功率较高,HBV-DNA高载量、用药时间短、前置胎盘、早产、胎盘早剥与HBsAg阳性孕妇母婴阻断失败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母HBsAg阳性患者及其新生儿注射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前后对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HBsAg阳性孕妇自愿在24、28、32周注射HBIG 200 U×3次,在注射HBIG前(自身对照组)及注射结束后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另选取60例HBsAg阳性患者孕期没有注射HBIG的孕妇作为正常对照。在34周左右抽取静脉血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比较正常对照组与注射组及注射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其新生儿出生即刻抽取外周血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出生后立即注射HBIG 200 U,出生15 d注射HBIG 200 U,出生1个月时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比较注射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HBsAg阳性孕妇注射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新生儿注射HBIG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HBIG对孕母HBsAg阳性患者及其新生儿的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对HBV感染孕妇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 将慢性HBV感染孕妇68例分成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孕妇自28周起口服替比夫定600 mg/d,疗程4个月,婴儿出生后6 h之内和1月时注射HBIG200 IU,并分别于0、1、6月龄注射乙肝疫苗20 μg;对照组孕妇不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其婴儿出生后接受与观察组同样的防疫。结果 怀孕28周和产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HBV-DNA浓度差异不明显;而分娩即刻,观察组血清HBV-DNA为(0.38±0.44)×106 copies/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婴儿出生24 h、6个月和12个月后血清HBsAg和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12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HBV母婴传播阻断率分别为97.06%和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肝病毒高载量孕妇妊娠期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能明显降低母亲外周血HBV-DNA定量,阻断HBV母婴传播,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应用地塞米松前后对T细胞的影响。方法:在患儿应用地塞米松前后分别抽取空腹血行T细胞亚群检测(MCAB-AE花环法),分析其与用药前后,用药次数,患儿年龄,疾病种类的关系,结果:T细胞亚群在正常组与用药前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政党组和用药前与用药后,用药次数,疾病种类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对小儿外周血T细胞有明显影响,临床医生在应用地塞米松前应考虑到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替比夫定阻断高病毒载量乙肝携带孕妇母婴垂直传播效果,探讨妊娠期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阻断意义和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我院门诊检查HBsAg阳性孕妇测定其血清HBV-DNA含量均在106拷贝/ml以上的病例2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2例于妊娠28周至分娩期间一直服用替比夫定600mg,1次/天,对照组8例不用药物干预.观察所有孕妇孕期和分娩前HBV-DNA含量、HBV血清标志物情况.检测分娩后新生儿脐血中HBV-DNA含量、HBV标志物情况.结果20例乙肝病毒携带的孕妇中,实验组11例未检出HBV-DNA(<5×102拷贝/ml),1例HBV-DNA降至103拷贝/ml,对照组8例检出HBV-DNA仍维持在106拷贝/ml以上,所有新生儿均发育正常,实验组12例新生儿脐血中HBV-DNA<5×102拷贝/ml,HBsAg呈阴性.对照组仅1例新生儿脐血中HBV-DNA<5×102拷贝/ml,HBsAg呈阴性.结论替比夫定可以显著降低HBV-DNA载量,降低新生儿宫内感染几率,对阻断母婴HBV垂直传播有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抗人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OKT系列从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5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探讨氯丙嗪对其影响。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间的紊乱出现于服用氯丙嗪等药物之前,从未服用药物的新发病患者与已服氯丙嗪等药一月以上的患者均存在免疫功能异常,服药组与未服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与氯丙嗪等抗精神病药物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妇给予替比夫定干预治疗后Th1和Th2细胞因子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2月间在本院就诊并分娩的HBV携带孕妇58例。于孕中晚期(26~30周)开始给予替比夫定干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分娩前、产后4~8周检测ALT、HBV-DNA、HBV血清学指标、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IL-2、TNF-α)、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分娩前和产后HBsAg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和产后HBV-DN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产后HBV-DNA水平明显高于分娩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和产后γ干扰素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产后γ干扰素水平明显低于分娩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分娩前IL-2、TNF-α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IL-2、TNF-α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分娩前IL-4、IL-6、IL-10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IL-4、IL-6、IL-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替比夫定干预治疗后,HBV携带孕妇Th1和Th2细胞因子总体维持动态平衡,即孕期中低表达,产后高表达。  相似文献   

20.
肿瘤负荷对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Ortho Kung T细胞(OKT)系列单克隆抗体检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发现,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抗原)CD4^+细胞显著低于正常妇女,而CD8^+细胞显著高于正常妇女,CD4^+/CD8^+比值则显著低于正常妇女。CD4^+细胞随肿瘤啬大而减少,CD8^+细胞随肿瘤增大而增加,CD4^+/CD8^+比值随肿瘤增大而逐步降低。切除肿瘤后,CD4^+细胞及C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