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状况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为改善不良家庭环境的教育方式、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家庭一般情况问卷 ,对东莞地区在校中学生 2 4 74名进行调查。结果 父母养育方式与其文化程度、家庭人口、职业、父母家庭关系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P均 <0 .0 5) ;中学生SCL - 90所有因子均与父母养育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 (P均 <0 .0 5) ,其中除父母养育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型与中学生心理健康呈负相关关系外 ,其他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关系 ,但父母养育方式受家庭环境、父母自身素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曾全文数据库有关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文献,选取28篇研究报告进行元分析,研究对象涉及20 834名在校大学生,研究量表主要为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相关系数(r)为效应量,并进行FisherZ逆转换.结果 除父母亲的惩罚、严厉外,其余因子平均效应量的显著性检验P值均<0.01,父母教养方式类型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显著相关;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的效应量绝对值大于母亲;母亲不良教养方式的效应量大于父亲;平均效应量在父母不良教养方式上值均为正.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心理健康关系密切.父亲良好教养方式以及母亲不良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更大.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和身心健康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孤独感状况,探讨大学生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和身心健康关系及对策,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进行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孤独量表(UCLA)对21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孤独量表得分呈正态分布,UCLA得分平均为(42.70±8.54)分。大学生孤独感得分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独生子女孤独感高于独生子女(P0.01);21~23岁大学生孤独感高于18~20岁大学生(P0.01);医学专业大学生孤独感高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P0.01);农村大学生孤独感高于城市大学生(P0.01)。大学生孤独感与母亲的情感温暖呈显著负相关,与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和身心健康因子中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呈正相关。结论大学生应正确认识孤独感并加强自我调适,学校应加强大学生人际适应性指导,家庭应注重家庭亲密度,增加沟通。  相似文献   

4.
了解大学新生共情能力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及两者之间的关联,为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建构良好家庭环境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苏州大学3 922名大一新生为调查对象,使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母关爱、父母鼓励自主因子与总体共情、观点采择、想象力、共情性关心呈正相关,与个人痛苦呈负相关;父母控制因子与观点采择、共情性关心呈负相关,与个人痛苦和总体共情呈正相关(P值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积极的父母亲教养方式对共情中的积极成分有正向预测作用(β=0.05~0.18),而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共情中的消极成分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4~0.18).将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不同类型并对抽取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为民主型或权威型的大学新生共情能力优于专制型或放任型(P值均<0.05).结论 大学新生的共情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密切关联,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助于大学新生共情能力的发展,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阻碍共情能力的发展,母亲的教养方式在此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通过家庭干预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在武汉市整群抽取6所中学初一学生2 435名,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其进行测试。结果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检出率为24.4%,女生检出率高于男生;性别不同、不同心理健康状况的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结论武汉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且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166名犯罪青少年及156名普通对照进行集体测查,并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犯罪青少年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除阳性项目数、强迫、人际敏感、恐怖等因子外,其余各项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SCL-90大多数因子与父母养育方式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负面评价恐惧也叫惧怕否定评价,是指对他人的评价担忧,为别人的否定评价感到苦恼,以及预期自己会遭到他人的否定评价[1].随着小学生逐渐习惯学校的环境,同伴关系在其心理卫生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其中的负面评价恐惧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国外Hartmann等[2]在以美国小学生为样本的研究中认为,在促进儿童进行更积极的生活方式时应该重点考虑高的负面评价恐惧(FNE)以及不断增长的体质量指数(BMI),而对儿童负面评价恐惧的干预有助于制止饮食失调的恶性发展[3].较高的负面评价恐惧能够导致青少年较高的冲动购买行为[4],中介怀疑行动对社交回避的影响[5].提示应尽早对小学生的负面评价恐惧获得水平进行确定并找到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北京市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探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  于2019年10月到2020年1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城乡11所公立普通初中的初一、初二年级5 196名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自行设计问题结合形成的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父母教养方式拒绝维度平均得分为(9.44±3.88)分,情感温暖维度平均得分为(19.85±5.66)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综合得分的平均值为(1.92±0.73)分,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得分比男生高[(1.97±0.74)(1.87±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P < 0.01)。父母拒绝和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学生学习成绩存在线性关系(β值分别为-0.54和1.15,P值均 < 0.01)。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父母拒绝和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好,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越大。  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学习成绩相关。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以利于提高其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9.
郭丽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3):379-382
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有效干预.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对河南省安阳市5所监测学校共1 54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8.61%,其中轻度为31.67%,中度为6.23%,重度为0.71%.不同性别、学段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P值均<0.01),应对方式除社会支持外,其他各因子均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各维度相关(P值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应对方式的幻想否认、发泄情绪、忍耐、积极合理化解释和父亲的惩罚严厉与母亲的拒绝、否认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P值均<0.05).结论 安阳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且与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维吾尔族和汉族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进行比较,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分别对乌鲁木齐市331名四~六年级维吾尔族和汉族小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进行测量。结果汉族与维吾尔族小学生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偏爱被试,过度保护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汉族与维吾尔族小学生在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心理健康总分比较,维吾尔族学生总分高于汉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健康总分与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存在显著负相关;心理健康总分与父亲、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呈负相关。结论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厦门市低年级小学生男、女性特质得分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联,为儿童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观提供政策建议和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筛选厦门市2所小学的823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儿童性别角色量表(CSRI)调查小学生男女性特质得分,通过简化版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获得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态度和行为.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态度特点,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性态度关系。方法采用具有较高信度、效度的自编大学生性态度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云南省某高校45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男生性态度开放倾向、情感倾向和需求倾向维度得分分别为(3.41±0.87)、(3.16±0.95)、(3.84±0.84)分,明显高于女生的(2.72±0.71)、(2.83±0.94)、(3.59±0.83)分,而回避倾向维度女生得分为(2.76±0.67)分,明显高于男生的(2.37±0.83)分,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开放倾向得分大一和大二年级分别为(2.77±0.75)、(3.12±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城乡、不同专业、父母职业、父亲文化程度对大学生性态度无明显影响(均P>0.05),母亲文化程度对大学生性态度有明显影响;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性态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父亲、母亲教养方式影响大学生性态度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创造性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威廉斯创造倾向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安徽35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的四种创造性人格的平均等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好奇心存在显著正相关;母亲拒绝否认与惩罚严厉都与想象力存在显著正相关;父亲教养方式各维度与小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各维度及总分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小学生创造性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中生学业倦怠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进一步改善高中生学习态度提供依据。方法使用Maslash倦怠量表学生版(MBI-SS)和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北京市某中学747名高中生施测,对高学业倦怠倾向组和低学业倦怠倾向组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得分进行MANOVA检验。最后对MBI-SS和EMBU的各维度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相对于低学业倦怠倾向组而言,高学业倦怠倾向组学生得到的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更少,而惩罚和严厉、拒绝和否认、过度保护和干涉则更多。结论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学业倦怠关系密切;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有助于减轻中学生倦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昆明市4 18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父母养育方式中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等因子以及应对方式中的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等因子均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和学段差异。父母养育方式中的各因子与应对方式中的一些因子显著相关。结论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有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应对方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长健康素养与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关系,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5-7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光明区13所幼儿园4 120名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使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家长版和深圳市居民健康素养问卷分别对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家长健康素养水平进行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家长健康素养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关系。结果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4.9%(1 436/4 120)。其中困难总分6.5%、情绪问题5.6%、品行问题8.9%、多动注意不能13.4%、同伴交往问题14.4%、亲社会行为9.2%。男童和女童困难总分、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问题、亲社会行为检出率分别为7.3%和5.5%,4.8%和6.5%,9.7%和7.8%,15.5%和10.7%,15.8%和12.7%,11.1%和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26,5.506,4.212,19.846,7.650,23.86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长健康素养(OR=1.294)、健康知识(OR=1.293)、健康行为(OR=1.412)及健康技能(OR=1.193)水平低是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产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问题突出,家长健康素养水平低是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了解青少年逆境商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父母教育中有针对性的提高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采用逆境商反应量表(APR)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从山东济宁和枣庄地区随机抽取的515名被试进行调查.结果 逆商总分在不同生源地、不同性别和不同学段青少年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04,3.920,0.707,P值均>0.05).女生延伸维度得分高于男生(t=-1.369,P=0.001),农村地区被试的延伸维度和归因维度得分高于城镇地区(t值分别为3.534,1.677,P值均<0.05),不同学段被试的控制维度和归因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365,8.940,P值均<0.05).青少年逆境商总分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父)偏爱被试(父)和偏爱被试(母)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96,-0.360,-0.351,P值均<0.05).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对被试的偏爱以及母亲的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对逆境商具有影响作用,解释率为15.5%.在初中生群体中,父母教养方式中的10个维度对逆境商有影响作用,解释率为96.2%;在高中生群体中,拒绝否认(父)和情感温暖(父)以及偏爱被试(父)对逆境商具有影响作用,解释率为6.7%;在大学生群体中,父亲偏爱对被试的逆境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解释率为5.7%.结论 人口学因素对青少年逆境商的影响甚小.在不同的学段中,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逆境商的解释率不同,但均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人格特征关系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父母养育方式和大学生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14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1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父母养育方式和人格特征上均存在性别差异.(2)积极养育方式有助于大学生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而消极的教育方式与大学生不良人格特质有关.(3)母亲比父亲对子女的人格形成有更多影响.结论父母教育方式在儿童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分析青少年偏头痛患者述情障碍的特点,探讨述情障碍与父母教养方式及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的关系,为改善青少年偏头痛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维护其身心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筛选2017年10月—2019年2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10名青少年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评定量表(TAS-20)、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视觉模拟量表(V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及评估。结果 1)青少年偏头痛患者的述情障碍检出率为47.3%,述情障碍总分为(49.33±17.02)分。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68.1%、47.3%。2)述情障碍组父母情感温暖因子得分(t=1.350、4.064)低于非述情障碍组,父母过分干涉(t=1.069、2.621)、拒绝否认(t=3.611、2.020)、过度保护因子得分(t=3.578、2.621)高于非述情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述情障碍组青少年对疼痛、焦虑、抑郁情绪的感知得分高于非述情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0、3.801、5.318,P&...  相似文献   

20.
张超  聂朋朋 《中国校医》2010,24(9):647-648
目的探究医学院校大学生不同体育锻炼行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调查问卷对935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测试。结果体育锻炼参与程度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参与程度较低者,以混合类运动项目为主要锻炼手段者心理健康水平优于以周期性与非周期性项目为主要锻炼手段者。结论周锻炼次数3次以上且每次锻炼时间〉30min者,并且经常参与混合类项目对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