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鹏举  孙松辉 《中医药学刊》2005,23(3):507-507,512
作为三坟雄文之一的《内经》,内容宏富,文辞古奥,颇不易读。学习过程中,笔者每有所得,喜笔之于书。虽不敢云是,但也别有一番滋味。今择取四则,公诸同好。  相似文献   

2.
作为三坟雄文之一的<内经>,内容宏富,文辞古奥,颇不易读.学习过程中,笔者每有所得,喜笔之于书.虽不敢云是,但也别有一番滋味.今择取四则,公诸同好.  相似文献   

3.
三、病证学《难经》在病证方面,举出积聚、泄泻、伤寒、狂癫、头痛和心痛等常见病,进行了概括的论述,作为临床辨病辨证的范例。 1.积聚五十五难论积病与聚病的鉴别方法。它说:“病有积、有聚,何以别之?然: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状,阳浮而动。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故以是别知积聚也。”这里阐明了积病与聚病的鉴别。在《内经》里积病  相似文献   

4.
《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又称《八十一难经》。相传为秦越人所作,成书年代难考。查本书名首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自序。故其成书当不在东汉之后。本书用问答体裁,对《内经》及其他古医经中某些疑难问题进行探讨,于脉学及经络藏象等理论的发挥尤为突出。其中保存了一部分已失传的古籍内容,对提供研究先秦医  相似文献   

5.
第一讲《难经》的概貌《难经》是一部重要的古典医籍。全书用问答体裁,辑为八十一难,以阐明《内经》的要旨为主。在《内经》的基础上,对脉学、经络学、脏象学、疾病学、腧穴学、针法学等,均有进一步的发挥。它继承了先秦的医学成就,对中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历代医家都很重视此书,向以《内》《难》并称。为了帮助读者学习《难经》,首先对它的概貌作一简单介绍。一、《难经》的名义《难经》书名,最早见载于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称为《八十一难》;梁·阮  相似文献   

6.
一、《难经》作者及其时代《难经》为什么叫《难经》?难是问难,即从《内经》中提出问题来解答的书。《太平御览》引《帝王世纪》说:“皇甫谧曰黄帝命雷公岐伯论经脉,旁通问难八十一,为《难经》。”惟《伤寒论》序称撰用《八十一难》则汉末已有《难经》。《隋志》称二卷,《旧唐志》称《黄帝八十一难》一卷,秦越人撰。按秦越人史称扁鹊。据《史记·扁鹊传》所记扁鹊非一人一时之事,学者认为扁鹊系名医之称  相似文献   

7.
针法,是医生利用针具刺激人体腧穴,通过经气的作用,调整经络、脏腑气机,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操作方法。针法运用是否恰当,是促进人体正气旺盛,邪气衰退的关键所在。《难经》六十九难至八十一难为针法篇。主要论述了针刺手法、针刺补泻和针刺因时制宜等方面的内容。对《内经》的有关方面作了补充发挥,反映了战国以后至秦汉时代的针法概貌,对国内外针刺疗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针刺手法针刺手法,主要介绍针刺的进针与出针、角度与深度、行针与候气等多种手法。 (一)进针与出针:一般右手持针,称之为“刺手”;左手辅助,称之为“押手”。刺手的作用主要是掌握针具,持针姿势,一般以姆、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进针时运用指力使针尖快速透入皮肤,  相似文献   

8.
<正>1天年《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说:"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按此文"天年"之"年",篆文作"季",《说文·禾部》说:"季,毂孰也,从禾,千声,《春秋传》曰:‘大有季'。"《玉篇·禾部》说: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配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倡的“读经典,做临床”学术活动,我刊从本期起将刊载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中医古籍训诂专家,本刊学术顾问李今庸先生的《读〈黄帝内经〉札记》系列文章。我们深信,通过阅读此文,读者水仅能学习到大师精湛的治学之方,帮助自己读懂、读透《黄帝内经》这部中医经典著作,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更能受益于老一辈中医学家的治学态度和精神。  相似文献   

10.
李今庸 《中医药通报》2010,9(1):4-5, 11
1凡相五色之奇脉 《素问·五藏生成篇》说:“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相似文献   

11.
<正>1心系急则气道约《灵枢·口问篇》说:"人之太息者何气使然?歧伯日: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  相似文献   

12.
<正>1两神相搏《灵枢·决气篇》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按此文之"搏",非错字,乃为"薄"之假借字耳。"搏"、"薄"二字古时可通也。故王冰《素问·调经论》引《灵枢经》此文说:"两神相薄,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而作"两神相薄"也。在古代典籍中,常以"搏"为借"薄"用。如《灵枢·胀论》说:"真邪相攻,  相似文献   

13.
1脾脉……濇甚为肠■《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说:"脾脉……濇甚为肠■,微濇为内■,多下脓血。"  相似文献   

14.
1至如礔礰,薄为肠澼《素问·著至教论篇》说:"三阳独治者,是三阳并治,并治如风雨,上为巅疾,下为漏病。外无期,内无正,不中经纪,诊无上下……,三阳者,至阳也,积并则为驚,病起疾风,至如礔礰,九窍皆塞,阳气滂溢,干嗌喉塞,并于阴,则上下无常,薄为肠澼??按此文"积并则为驚"之"驚",《说文·马部》说:"驚,骇也",《素问·举痛论篇》说:"驚则气乱",《素问·生气通天论篇》  相似文献   

15.
1瘛■癇瘛瞤瘛《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说:"脾脉急甚为瘛?",杨上善《太素·五藏脉诊》注:"手足引牵来去,故曰瘛疭也"。《说文·疒部》说:"瘛,小儿瘛?病也,从疒,恝声",段玉裁注:"《急就篇》亦云‘瘛?’,师古云。‘即今癎病’……瘛之言掣也,?之言纵也"。《广雅·释言》:"瘛,?也",王念孙疏证:"瘛之言掣,?之言?也"。《潜夫论·忠贵》:"婴儿常病伤饱也……  相似文献   

16.
1 肝者,罷极之本《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肝者,罷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相似文献   

17.
1肾气独沈《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说:"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沈。"按此文"肾气独沈"之"独",当读为"清浊"之"浊",《说文·水部》说:"浊……从水,蜀  相似文献   

18.
<正>1春秋皆度百岁《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说:"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按《释名·释典艺》说:"言春秋冬夏而成岁,举春秋,则冬夏可知也。春秋书人事,卒岁而周备,春秋温凉中,象政和也,故举以为名也"。叶德炯注:"《春秋大题疏》引贾逵《序》云:‘取法阴阳之中,春为阳中,万物以生,秋为阴  相似文献   

19.
1 烦满 <素问·热论篇>说:"厥阴脉循阴器而络於肝,故烦满而囊缩." 按<说文·水部>说:"满,盈溢也",非此文"烦满"之"满"义.此"满"当为"懑"字之借用,<说文·心部>说:"懑,烦也,从心满",段玉裁注:"烦者,热头痛也,引申之,凡心闷皆为烦,<问丧>日:'悲哀志懑气盛',古亦段满为之,满亦声",是其义也.  相似文献   

20.
1天明 冒明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说:“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