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儿脑性瘫痪的门诊与家庭康复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门诊训练结合医生指导下家庭训练对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效果。方法80例不住院患儿为治疗组,由治疗师在门诊训练1~3个月,然后对家长进行家庭训练指导,每2~3个月指导1次,每次30min。60例只住院治疗而不进行家庭训练的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在训练后的第1、3个月,治疗组患儿的运动发育情况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6个月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康复效果好于对照组。结论对脑性瘫痪患儿采用门诊训练与指导方式进行康复训练,可降低治疗费用,方便灵活,而且训练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长参与对提高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81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Bobath、Vojta和Rood等神经生理学疗法,综合组同时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综合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综合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更有利于提高脑瘫患儿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社区与家庭结合康复治疗脑瘫患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虹 《中国康复》2009,24(1):69-70
目的:探讨家长树立正确心态参与脑瘫社区家庭结合康复的重要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家长参与组(家庭组)各40例,均接受社区综合康复治疗。家庭组同时增加家长理论培训和家庭康复训练。2组均观察1年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评定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年后,GMFM分值,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2组间比较,家庭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长树立正确心态参与社区家庭结合康复对脑瘫患儿功能改善的疗效显著;社区家庭结合康复是一种科学、有效、经济的治疗模式,对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保证患儿的终身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结合家庭康复指导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42 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n=21)和对照组(n=21)。观察组由固定家长陪伴患儿治疗全过程,对患儿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康复医师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环境优化及家庭康复方法培训。对照组因经济及其他因素放弃康复或间断康复,未采取家庭康复环境优化措施。两组患儿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 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脑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MFM-88 总百分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结合家庭康复指导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提高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探讨家庭康复结合机构康复对脑瘫患儿的早期康复疗效。方法:将本中心2014年10月—2016年3月所有在训的42例6—45个月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康复训练。对照组只进行机构康复,试验组除机构康复训练外,增加家庭康复,需进行家长康复指导和家庭康复记录、家长康复课程培训、家长心理辅导。采用儿童残疾量表(PEDI)、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66项)和Peabody精细运动评定量表(PDMS-FM)对两组患儿进行自理能力、移动、社交、粗大和精细运动功能的评定。结果:试验组PEDI各项评分均较前有显著提高(P0.01),对照组在PEDI功能技巧自我照顾(P0.01)和照顾者辅助下的自我照顾(P0.05)方面较前有显著提高,在功能技巧和照顾者辅助下的活动和社交方面均无显著提高(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各项分值提高更显著(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PDMS-FM抓握和视觉运动、GMFM-66项得分均较前提高显著(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各项分值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脑瘫患儿早期家庭康复结合机构康复使其在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移动能力、社会功能的康复效果更显著。专业人员需制定方案,有效督导家庭康复的实施,并给予家长心理支持,才可使脑瘫患儿得到更有效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康复训练是实施脑性瘫痪(脑瘫)儿童早期功能恢复的关键,向家长提供一种简单易学、安全有效的康复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动作疗法”训练脑瘫患儿,用于家庭康复,取得较好效果。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自1996年以来随访的能坚持合作的脑瘫患儿14例,男7例,女7例;年龄10~35个月,平均20.5个月;痉挛型7例,非痉挛型5例,混合型2例;脑CT检查6例未见异常,3例脑沟裂增宽,2例脑室增大,3例未作检查。1.2 方法(1)康复教育:向家长普及脑瘫方面的医学知识及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鼓励家长树立信心,对患儿早期即开始康复训练。(2)训练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早期正规康复训练对小儿脑损伤综合症及脑瘫的意义.方法 将0~2岁脑损伤综合症及脑瘫患儿1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中0~6个月的患儿分别归为A1、B1组,6个月~2岁患儿分别归为A2、B2组,A组在医院接受早期正规强化康复训练,B组经指导后进行家庭康复护理,治疗半年后根据盖塞尔发育量表,对两组进行发育商(DQ)评定.结果 A组发育商高于B组(P<0.01),A1组高于A2组(P<0.05).结论 早期进行正规康复训练对治疗早期脑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儿童脑性瘫痪家庭康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儿童脑性瘫痪家庭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对20例在门诊进行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由训练师指导家长掌握训练方法和要领,对本市患儿每月随访1次,每次1h,对外地患儿每月书信或电话联系1次,进行训练指导,观察期2年。结果20例患儿经2年系统康复训练,基本正常4例、显著进步6例、好转6例、无效4例。结论家庭康复训练能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方便灵活,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训练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50例脑瘫患儿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训练,持续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DQ检测结果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DQ检测结果及临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训练护理可显著改善脑瘫患儿的脑部功能,对康复训练效果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和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48例脑瘫患儿实行综合性康复训练指导,包括头部训练、四肢训练、坐姿训练、爬行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并进行相应护理.3~5个月后评价患儿康复效果.结果:≤1岁的患儿康复总有效率为91.6%,2~3岁患儿为90.0%,4~6岁患儿为87.5%,年龄越小的惠儿康复效果越好.结论:对脑瘫患儿进行早期干预,进行综合性治疗并长期坚持治疗,可提高患儿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作用。方法将32例年龄5~18个月的脑性瘫痪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住院期间均由医师、治疗师及家长共同干预,对家长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出院后实验组患儿能坚持每天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患儿则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坚持康复训练。结果实验组出院60 d与第1次出院时运动功能评估分之差值为0.53,对照组为0.2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家庭康复护理对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综合康复治疗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刘蓓  范晓华 《中国康复》2005,20(4):224-225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接受不同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年龄、瘫痪程度和智力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81例脑瘫患儿分为2组,综合组58例采用以Bobath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传统组23例采用针灸、按摩等传统康复技术治疗。治疗前后依据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康复训练6个月后,2组患儿综合功能均显著提高(P〈0.01),综合组优于传统组(P〈0.05)。年龄、瘫痪程度、智力水平对疗效有负性影响。结论: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脑瘫优于传统治疗;患儿的年龄、瘫痪程度和智力对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早期家庭康复对脑瘫高危儿(IHRCP)运动和认知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15例脑瘫高危儿采用单双号随机分为干预组57例和对照组58例。2组均采用脑瘫高危儿早期综合干预6个月,干预组另加用门诊早期家庭康复指导和家庭康复。干预前和干预后3及6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及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DS)进行疗效评估。纠正胎龄后12月龄进行随访,判定诊断为全面性发育迟缓(GDD)、脑性瘫痪(CP)、孤独症谱系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高危儿(ASD/IHRASD)的人数。结果:干预后3及6个月,2组GMFM评分、FMFM评分、适应性行为评分、语言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提高趋势(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均P<0.01)。纠正胎龄后12月龄,干预组诊断为GDD、CP、ASD/IHRASD的人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早期家庭康复可以提高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及认知、语言功能,能够改善脑瘫高危儿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4.
早期院内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损伤综合症及脑瘫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评价在医院进行的早期正规强化治疗小儿脑损伤综合症及脑瘫的意义。方法将0~2岁脑损伤综合症及脑瘫患儿1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中0~6个月的患儿分别归为A1、B1组,6个月~2岁患儿分别归为A2、B2 组,A组在医院接受早期正规强化康复训练,B组经指导后进行家庭康复,治疗半年后根据日本远城寺式乳幼儿分析的发育检查表,对两组进行发育商(DQ)评定。结果A组发育商高于B组(P<0 .01〉,A1组高于A2组(P<0. 05)。结论早期在院内进行正规强化康复训练对治疗早期脑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脑性瘫痪儿童家庭康复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许世跃  郑路 《中国康复》1997,12(2):64-66
对16例脑性瘫痪儿童的家庭康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家长对脑性瘫痪缺乏认识,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家庭中训练主要采用气功、中医和中药疗法。部份家长长期坚持家庭训练并贯穿于日常生活中,患儿功能恢复明显。结果揭示,以脑瘫患儿的父母为中心的训练是有效、经济和方便易行的方法,应加强对患儿家长的组织和培训,配合治疗师完成患儿康复任务。  相似文献   

16.
家长在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赵爱勤 《中国康复》2003,18(1):61-62
目的 :探讨家长在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智力正常的脑瘫患儿 76例 ,分成甲、乙 2组 ,运用相同的康复护理手段 ,甲组由护理人员和家长共同实施 ,乙组仅由护理人员实施。康复护理 3个月后评定护理目标实现程度。结果 :甲组主要护理目标实现程度明显高于乙组 (P <0 .0 5 )。结论 :家长与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可促进脑瘫患儿护理目标的实现 ,并可获得更为理想的康复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医院内医学康复与教育康复相结合的新模式。方法 组织跨专业人员对126例脑瘫患儿进行评估和观察,制定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家庭康复及营养喂养等的综合康复方案并实施。结果 接受教育康复的患儿在智力、社会适应、交流意愿、思维品质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在医学康复中表现得更配合。结论 跨学科合作、实施个别教育、应用音乐治疗、家庭参与是医学康复和教育康复成功开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