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2008年首次住院前10位恶性肿瘤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首次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种类构成特点,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2004~2008年5年首次住院恶性肿瘤20067例,对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恶性肿瘤高发年龄为45~64岁,占构成比为56.31%。男女性别比1.55:1,首次住院居前3位的依次为食管癌、肺癌和鼻咽癌;65岁及以上年龄组是食管癌、肺癌和胃癌;45-64岁年龄组是食管、肺和鼻咽恶性肿瘤;25~44岁年龄组是鼻咽、乳腺癌和宫颈癌。结论食管癌、肺癌、鼻咽癌和胃癌是本地区常见肿瘤,中老年组患病率高,根据恶性肿瘤发病特征对高危人群做好防治工作是降低发病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某院2008年-2013年8713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构成比,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013年新疆某医院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人数、性别、年龄、族别及肿瘤分布类型。结果六年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排前三位的疾病谱已开始发生变化,从肝癌、胃癌、食管癌逐渐过渡到胃癌、结肠癌、直肠癌。食管癌由60岁以上占多数,转变为60岁以下占半数,胰腺癌等其他肿瘤的发病年龄也有所降低。恶性肿瘤中哈萨克族的食管癌构成比相对于汉族明显偏高,而胃癌在汉族和维吾尔族中高发。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存在性别、部位、年龄、民族特征的差异,对高危人群应加强防治工作,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4255例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本地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年龄、性别、疾病构成及血型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 42 5 5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消化道恶性肿瘤高发年龄为 5 0~ 60岁。发病居前 5位的肿瘤依次是食管癌、胃癌、贲门癌、直肠癌和结肠癌。常见消化道肿瘤除直肠癌女性发病高于男性外 ,其余 4种肿瘤男性发病均高于女性。与ABO血型的关系 ,与正常对照相比 ,男性 :A型血胃癌、贲门癌、B型血结肠癌发生频率较高 ,女性 :B型血贲门癌发生频率较高。女性O型血食管癌、贲门癌发生频率较低 ;男女AB型血直肠癌发生频率均较低。χ2 检验P <0 .0 5~P <0 .0 1。结论 消化道肿瘤中 ,食管肿瘤和胃肿瘤最常见 (约占 88% ) ,5 0~ 60岁是消化道肿瘤的高发年龄 ,应重点防治。不同肿瘤在不同血型分布的频率似与肿瘤部位及性别有关。  相似文献   

4.
刘艳红  赵悦 《中国病案》2012,13(3):51-52
目的探讨我院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住院情况,为本地区消化道肿瘤的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2010年2747例住院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分布。结果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存在明显性别差异,发病年龄高峰为50岁到70岁,胃癌、结直肠癌、肝癌构成比位居前三位。结论通过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构成分析,可以了解我院服务区域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及构成情况,更有效地开展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苏州市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13970例病案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苏州市近年来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发病特点和规律,为该市老年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收集的13970例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病案资料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汇总,并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6年来苏州市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人数逐年递增,性别构成上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年龄分布以60~69岁年龄段例数最多;癌谱中前6位依次是肺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直肠癌、肝癌。结论苏州市老年人恶性肿瘤的发展趋势不可忽视,肺癌成为威胁该市老年患者的主要癌症,重视并积极开展老年人群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我院消化道恶性肿瘤进行统计分析,为本地区消化道肿瘤的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00~2009年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新增消化道肿瘤病例。结果:10年内新增消化道肿瘤中恶性肿瘤占85.12%,年增长率2.49%~13.84%;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大肠恶性肿瘤居首。40岁以上是高发年龄,食道、胃恶性肿瘤高发年龄在40~60岁,大肠恶性肿瘤在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较多。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逐年上升,存在性别、部位、年龄特征,对高危人群应加强防治工作,尽量早发现、早诊治。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女性肿瘤发病率及年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重庆市女性肿瘤的高发病种与发病年龄特征,为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1~2005年重庆市4个肿瘤监测区的发病报告资料,疾病按ICD10.0编码,进行构成比、发病率和发病年龄分布特征等的分析.结果 2001~2005年女性肿瘤发病率410.6/10万,按发病率排序前10位的是:支气管肺癌、乳腺癌、直肠癌、宫颈癌、结肠癌、卵巢癌、肝癌、胃癌、子宫体癌和食道癌.2005年,乳腺癌第1次取代肺癌排在女性肿瘤发病第1位.女性乳腺癌和生殖器肿瘤的发病年龄中位数是:宫颈癌43.0岁、卵巢癌48.9岁、乳腺癌50.0岁、子宫体癌53.0岁,其第5百分位发病年龄为:宫颈癌29.0岁、卵巢癌22.0岁、乳腺癌34.2岁和子宫体癌35.7岁.结论 乳腺癌和宫颈癌对女性健康的影响越来越突出,结合其发病年龄特征,对它们的防治宜早期开展,乳腺癌的筛查年龄宜不超过35岁,宫颈癌的筛查年龄宜不超过29岁.此外,对其他女性生殖器肿瘤的防治也宜较早开展.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11975例恶性肿瘤统计分析及肿瘤构成状况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粗略了解青海省恶性肿瘤的流行特点及发病动态。方法对1974年~2005年间的三份统计资料共计25 093例恶性肿瘤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和趋势检验。结果青海省恶性肿瘤住院病人比例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肿瘤排序:胃癌第1位,肺癌第2位,乳腺癌第3位,胃癌构成比例逐年下降,肺癌构成比例逐年上升,肿瘤死亡构成比中肺癌占第1位,肿瘤发病年龄高峰后移,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发病高峰年龄移至60~7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1.4~1.7:1。结论本资料粗略掌握了青海省恶性肿瘤的流行特点及发病动态,可作为青海省肿瘤防治研究工作的基础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我院1991~2000年3427例恶性肿瘤患者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铁岭市城区恶性肿瘤发病特点,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991~2000年铁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病例资料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0年间经我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共计3427例,其中肿瘤病种构成前5位的分别是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占肿瘤患者总数的70.37%。统计结果表明恶性肿瘤发病有年龄集中趋势,40~70岁是多数恶性肿瘤发病的高危人群,某些肿瘤的发病率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恶性肿瘤总体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之比为1.40∶1。结论:铁岭市区人口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状态,肿瘤发病存在性别、年龄差异。依据肿瘤发病特征对高危人群做好防治工作是降低发病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1224例恶性肿瘤患者的构成;了解患者性别及年龄构成情况;分析近五年前六位恶性肿瘤疾病谱变化情况.方法:对我院2003~2007年1224例恶性肿瘤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24例恶性肿瘤中,前六位为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结直肠癌,食道癌;其性别构成比除乳腺癌,均为男性多于女性,男性肺癌为第一位,女性乳腺癌第一;前六位恶性肿瘤中50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高.近五年肺癌均为首位,胃癌第二位;结直肠癌所占比例逐年增加,近两年跃居第三位.结论:肺癌、女性乳腺癌及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是当前本地区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张世琼 《中外医疗》2010,29(35):44-44,47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构成情况。方法根据我院病理科2007年至2009年病理资料,筛选997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例,从部位、性别、年龄等方面分析。结果 997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排序依次是食管、直肠、贲门及胃、结肠、肝及胆管、肛门及肛管、十二指肠及小肠、胰腺;其中男性686例,女性311例,男女性别比是2.21,性别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年龄排序前3位的分别是60~69岁年龄组,50~59岁年龄组,70~79岁年龄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在年龄分布上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构成分析,可以了解我地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及构成情况,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蚌埠市某医院城区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构成情况及流行趋势,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积极降低该地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间收治的3357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按照恶性肿瘤住院患者(ICD-10)编码原则进行分类,分析恶性肿瘤的病种、顺位、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及不同年份发病率情况,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2年恶性肿瘤发病构成比最高,为28.7%,不同年份恶性肿瘤发病构成比之间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2.185,P>0.05)。恶性肿瘤发病前五位顺位为:肺癌、乳腺癌、肠癌、胃癌和肝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65.6%。恶性肿瘤患者中,男性占55.6%,女性占44.4%,其中男性肺癌、胃癌、肠癌的发病构成比明显高于女性。50岁以上恶性肿瘤患者的例数占全部患者的78.4%,其中70岁以上患者的构成比最高,为34.1%,不同年龄恶性肿瘤发病构成比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47,P<0.05)。结论蚌埠市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较高,医疗卫生机构应了解恶性肿瘤高发的因素,明确高危人群,有针对性地做好恶性肿瘤防控工作,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冯秀娟 《中国病案》2008,9(5):46-47
目的了解我院恶性肿瘤疾病的性别、年龄、部位及构成,为医疗管理层做好制定合理的,科学的肿瘤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分析我院2000年-2007年住院病人资料。结果支气管肺、肝和肝内胆管、乳房、女性生殖器官、白血病等为我院住院患者的主要恶性肿瘤.结论恶性肿瘤发病仔在着地区、性别、年龄、部位、分布特征、依据恶性肿瘤发病特征,对高危人群做好防治工作,是降低发病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蚌埠市某医院城区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构成情况及流行趋势,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积极降低该地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间收治的3357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按照恶性肿瘤住院患者(ICD-10)编码原则进行分类,分析恶性肿瘤的病种、顺位、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及不同年份发病率情况,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 2012年恶性肿瘤发病构成比最高,为28.7%,不同年份恶性肿瘤发病构成比之间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x2 =2.185,P>0.05).恶性肿瘤发病前五位顺位为:肺癌、乳腺癌、肠癌、胃癌和肝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65.6%.恶性肿瘤患者中,男性占55.6%,女性占44.4%,其中男性肺癌、胃癌、肠癌的发病构成比明显高于女性.50岁以上恶性肿瘤患者的例数占全部患者的78.4%,其中70岁以上患者的构成比最高,为34.1%,不同年龄恶性肿瘤发病构成比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47,P<0.05).结论 蚌埠市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较高,医疗卫生机构应了解恶性肿瘤高发的因素,明确高危人群,有针对性地做好恶性肿瘤防控工作,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肿瘤学     
”0275老年恶性肿瘤13”例发病情况分析/全春子…//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一1998,15(3).一148~149 1377例占同期住院人数的0.87%,占恶性肿瘤患者总数的47.3%,较文献报道为高,分析可能与地区差异、生活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平均寿命延长有关。该组肿瘤高发年龄为60一69岁,且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各系统中,消化系统占第一位,其次为呼吸和泌尿系统。1989一1993年恶性肿瘤检出率比1974~1978年增加1.5,倍,以肺癌、胃癌和食管癌居多,近5年来肺癌发病有急剧增加趋势。认为厂矿医院应开设肿瘤专科,开展老年肿瘤的防治和研究。参1(陈自敏) ”0276肿瘤患…  相似文献   

16.
分析存活1年以上的中老年恶性肿瘤75例,其发病年龄在45~83岁,高发年龄51~69岁。治疗后存活1~24年,平均6年,治愈率46.7%。在各系统、器官中的分布,依次为消化、泌尿、五官及其它系统。排在前三位的是胃癌、肺癌和肝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宣武医院1989~1997年间职工死亡病例,分析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评价院内职工的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将1989~1997年院内死亡病例进行分类,找出致死原因。将恶性肿瘤病例按国际疾病分类(ICD-9)进行编码统计,讨论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并找出肿瘤发病的性别和年龄特点。结果宣武医院9年间共有职工死亡病例40例,其中因恶性肿瘤致死的病例最多,为22例,占死亡人数的55%。死亡率最高的肿瘤有肺癌、肝癌和胰腺癌。从肿瘤的发病情况看,9年来恶性肿瘤的患病人数52例,其中以胃肠道肿瘤为最多,共18例,占肿瘤发病的34.62%。在本组肿瘤中,7例胃癌患者全部为男性,而11例肠癌患者中有8例为女性。从年龄结构看,肿瘤高发年龄为50~69岁年龄组,共34例,占肿瘤发病人数的65.38%。结论引起职工死亡第一位的原因为恶性肿瘤。肿瘤发病最多的是胃肠道肿瘤,而肿瘤死亡率最高的为肺癌、肝癌和胰腺癌。  相似文献   

18.
2005年-2009年我院首次住院肿瘤患者病例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徐旭东 《中国病案》2010,11(8):28-29
目的了解我院首次住院肿瘤患者的病例构成,为该地区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05年-2009年首次住院肿瘤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病例的疾病构成、年龄特征和性别构成比。结果构成比居前10位的肿瘤分别为食管癌、肺癌、胃癌、子宫颈癌、肝癌、乳癌、子宫肌瘤、直肠癌、鼻咽癌和乳房良性肿瘤。肿瘤的高发年龄为45岁~64岁,占构成比的51.13%。男女性别比为1.19:1.0。结论食管癌、肺癌、胃癌、子宫颈癌和肝癌是本地区常见肿瘤,中老年所占的构成比较高,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邱惠  周琦 《重庆医学》2008,37(22):2600-2602
目的 通过对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进一步了解重庆市恶性肿瘤流行趋势、危险因素、肿瘤类别及顺位情况,为制定肿瘤防治研究策略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整理重庆市近9年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登记数据,采用国际编码ICD-10进行登记,统计、分析不同职业、年龄、性别恶性肿瘤发病情况.结果 1999~2007年恶性肿瘤平均新发病率为122.37/10万,肺癌排第一,占34.44/10万;前三位职业分别为工人/农民、干部及离退休人员、家务及待业人员;35~85岁为肿瘤发病高峰期,45~50岁、65~75岁为肿瘤发病高峰年龄段;2003年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14.51/10万,2006年全国第3次死因调查,重庆市恶性肿瘤死亡率为26.8%.结论 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癌症高发地区多在农村和西部地区,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开展癌症的早诊早治工作是提高生存率及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20.
姚中吉  王燕萍  何海武 《海南医学》2016,(18):3062-3064
目的:了解海南省橡胶工人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变化趋势及其死亡特征,为其恶性肿瘤防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调查分析海南省10个橡胶农场2006-2015年间恶性肿瘤分布情况、发病率和病死率变化趋势,并分析恶性肿瘤死亡特征。结果10个橡胶农场恶性肿瘤发病率在2006-2014年期间呈现升高趋势,肿瘤发病率由1.35%上升至2.39%,但2015年较2014年稍有降低,为2.31%,而病死率在2006-2015年期间均呈现升高趋势;肺癌、肝癌、胃癌发病和病死人数构成比均较高;男性、年龄≥50岁、硫化工、工作年限≥10年人群中恶性肿瘤死亡构成比最高,而女性、年龄≥20岁,且<35岁、其他工种、工作年限≤3年者恶性肿瘤死亡构成比稍低。结论海南省橡胶工人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近10年来呈现明显增长趋势,以肺癌、肝癌和胃癌危害最大,且在男性、年龄≥50岁、硫化工、工作年限≥10年者死亡风险最高,应对此类橡胶工人加强防治和关注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